第1095章 南北榜案

“此事……難辦了……”

謹身殿中,朱標看着宋忠遞上來的錦衣秘奏,深深的皺起了眉頭。

北方士子無一人得中,遂心懷憤慨之心,串聯生事,致使民怨沸騰……這件事,他曾經聽五弟朱肅提起過。

洪武朝的最後一樁大案,南北榜案!

史載,洪武末年,南北榜案發,北方士子怨氣沸騰,會試落第的北方舉人因此聯名上疏,跑到禮部鳴冤告狀,告考官劉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而在應天街頭上,更有數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攔住官員轎子上訪告狀。

此案,使得劉三吾、白信蹈等一干官員受到牽連,劉三吾被髮配西北,出身南方的狀元陳安、探花劉仕諤亦判處流放。雖不似四大案那般牽連甚廣,但餘波卻是經久不息。

自此之後,明朝科舉分榜有了先例,洪熙元年,更將科舉分作南、北、中三卷,自“分榜”之後,明朝官場上的官員關係,座師與門生,鄉黨關係也呈越演越烈之勢,同期中榜的考生,地域之間的親疏尤其明顯。甚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間拉幫結派,也漸成常態。

所謂“而今朋黨有三途,同榜而出爲其一,座主門生爲其二,同年而出爲其三。”就是如此。

明朝末,萬曆末期至天啓初期令後人詬病的“黨爭”,朝中分爲“齊黨”、“楚黨”、“浙黨”相互攻擊,“分榜”制度,這分榜之制,便是其溫牀之一。

朱標是知道黨爭之害的,對於南北榜案,他也是持反對的態度。

畢竟歷史上老朱處理南北榜案、平息北方士子的方法,是殺雞儆猴,處理了包括大儒劉三吾等在內的一批官員。

而對於朱標來說,他更願意用柔和的方式來解決這種問題。而且劉三吾、白信蹈幾人也都是沒什麼過錯的大臣。

尤其是劉三吾,乃是繼宋濂、劉基之後的又一位新學大儒,其人“爲人慷慨,不設城府,至臨大節,迄乎不可奪”,在學子之中素有名望,且持身甚正。

說他徇私舞弊,朱標其實是第一個不相信的。

而對於這樣的節烈之臣,朱標素來也是愛惜,絕不願意輕易將其降罪。

但……一來北方士子們的怨忿必須想辦法平息,二來,科舉考試,只取中北方士子,確實不妥。

北方自南宋時便淪於異族,文風不昌。若比科舉,南方本就有着天然的優勢。若是科舉考試只取中南方士子,長此以往,朝中大臣盡是南人,如此斷然是不妥的。

南方發展本就比北方更甚,南方人在朝堂上的勢力,也已經強於北方了。大明如今仍是南強北弱,北方一片凋敝,南方卻是地主豪強林立,洪武朝時,自己和父皇便始終貫徹壓南扶北的政策。

若是任由科舉盡取南人,毫無疑問與自己和父皇的方陣相悖。

但……又決不能如歷史上那般,公開將科舉分出南北兩榜,使得南北士子互相對立敵視……

朱標思來想去,爲今之計,也只有讓劉三吾等主考,主動承認自己“閱卷有私”,以騰出一定的名額,交給北方士子。

由此,來暫時終結此案了。

“陛下,劉老翰林已請入宮中。”太監福安帶着劉三吾入殿道。

“老臣劉三吾,見過陛下,陛下聖躬萬福。”

劉三吾是一個鬚髮皆白的垂垂老者。他於洪武十八年入仕大明之時,便已經是七十三歲的老人家,如今更是已八十五歲高齡。即便是朱標,早年間當太子之時,也是以師事之的。

而今,見劉三吾顫顫巍巍的想跪下行禮,朱標忙起身下階,親自將其扶起:“劉卿家年老德昭,無須行此大禮。”

“來啊,快給劉卿家搬個座位!”

“陛下,禮不可廢。”劉三吾仍堅持着行完參拜君王的禮節,而後緩緩起身,謝過了朱標的賜座。

等他坐在了太監們搬來的座椅上,朱標這才放開了攙扶着他的手。

得君王如此禮遇,劉三吾也是心下感動。他對朱標道:“不知陛下召老臣前來,有何見教?”

“若有用得上這具老朽殘軀的地方,老臣定不推辭。”

“確有一事,要勞煩劉卿家了。”朱標道。要讓劉三吾自毀名聲,承認今科取士不公,他倒也有些難以開口。

不過,說話之前,還需先屏退左右……於是朱標擺了擺手,福安會意,帶着殿中的侍者以及撰寫起居注的史官們走了出去,並拉上了殿門。

朱標稍稍想了想,迂迴道:“關於今科取士之事,朕實在煩憂不已。”

“故而特請了卿家前來,爲朕解惑啊。”

“取士之事?”劉三吾怔了一怔,旋即坐直了身體,面上的那些感動之色已經收斂起來。

“陛下何出此言,今科取士,並無不妥之處。老臣此前已上書向陛下陳明。”

“些許士子鬧事,不過惱羞成怒,無理取鬧。他們自己的文章才學不如他人,便無中生有,尋隙滋事。”

“此風斷不可漲。陛下沒有將他們捕拿下獄,已是仁慈。如今不管他們,也就是了。”

“何來煩憂之說?”

老人家面容嚴肅,眉頭緊緊皺成一個川字。他治學嚴謹,對於這一科考試的結果自也是問心無愧。

先前朱標讓他寫奏疏自辯,他自覺自己憑白被那些北方士子給污了名聲,心中本就有氣。

此時見朱標又提起恩科之事,自然沒什麼好臉色。

“卿家當真覺得,舉試盡取南人,於國有益嗎?”朱標提醒道。

“南人雖善文詞舉試,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選,北人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且朝中官員本多南人,國子監生員亦多南人。科舉若再盡取南人,長此以往,朝中盡爲南人。”

“北人心必懷憤,必與朝廷離心離德。只看如今京中的這些北方舉子,便可以知道北人心中的怨忿已幾乎忍耐不住。”

“國之重在於團結,再如此下去,只怕我大明南北,便要相互敵對排斥,乃至走向分裂……如此,豈是昌盛之道?”

“朕所煩憂的,正是如此啊!”

說完,目光灼灼的看向劉三吾。

朱標已暗示的很明顯了,誰料劉三吾竟將脖子一梗,道:“科舉乃國家掄才大典,自是該唯纔是舉。”

“陛下豈可有更改舉試結果之心?”

“至於南北分裂,純屬無稽之談……北人若有能耐,自當奮發圖強,來年勝過南方士子就是……”

“卿家此言,就有些過於偏頗了。”朱標皺了皺眉,仍努力維持着面容的和煦,道:“北方久陷異族之手,復歸華夏,不過三十餘年。”

“南方自宋時便已昌盛,書院、學塾林立,與北方底蘊已相差數百年。”

“此時讓北方士子勝過南方,豈非失之公允?”

“陛下欲變相優待北方士子,這豈非失之公允?”劉三吾辯駁道。

“國家掄才大典,斷不能如此兒戲!”

“……難道讓國家南北相爭,比之舉試更加重要嗎?”朱標也有些怒了。

“掄才大典,斷無兒戲的可能!”劉三吾仍是堅持到。

朱標額上的青筋跳了一跳,劉三吾是他也看重的文臣,某些程度上甚至是他的老師。他原以爲,劉三吾該是會知曉大局的。

卻不料,竟會如此的冥頑不靈!

“……朕意已決,要重審恩科試卷。”朱標道。劉三吾此時正處於激動的狀態中,回去讓他好好考慮一番,或許會分清楚哪一種做法對國家更爲有益。

“愛卿且再勞煩一番,重新審閱那些試卷。從中重新釐定排名。”

“朕希望,這一次的排名,能合朕心意。”

“同時,能兼顧家國大義,平天下百姓悠悠衆口。”

這幾乎已經是明示了。

劉三吾本來仍想拒絕,朱標三令五申,老人家臉上仍是帶着一股桀驁之氣,對朱標的意思頗爲不以爲然。

此老剛正不阿,他是真心覺得,科舉不可徇私。即便爲此引致南北士子互相敵視,也在所不惜。

無奈之下,朱標揮退了說不通的劉三吾。只覺得太陽穴不斷跳動,福安進得殿來,見了朱標面色蒼白,下了一跳,忙上前來欲圖攙住朱標:“陛下……陛下,您,您這是怎麼了?”

“無事,無事……”朱標擺了擺手。這還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沒有老朱壓陣的艱難。

若是老朱在朝,遇到劉三吾這種,他自有方法處理……

“莫不是那劉老倌兒竟然……”福安想起了劉三吾走時氣勢洶洶的模樣。

“縱是道德老臣,也好名啊……”朱標搖了搖頭,卻是看穿了劉三吾的本質。

這種臣子,說他忠,他自是忠的。能力也有,學問也是精深。

但說白了,私慾還是大過了公心。

他效忠大明,但本質上,並不是要大明國泰民安,而是要成全自己的那一個“忠直”之名。若遇到這種犧牲自己的名聲,成全朝廷的大事,便愛惜羽毛,絲毫不肯讓步。

可惜了,自己原還以爲,劉三吾是個胸懷天下的真正忠臣……

他深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其實也是自己苛求了。真正不計自己,一心爲公的忠臣,何其稀缺,百年難遇。似劉三吾這等只好名聲,不好錢財、不徇私情的臣子,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只是,若劉三吾不願意變更科舉名次,這件事就基本陷入了死局。

更換其他人主理科舉名次……這也不是辦法。一則若換下劉三吾,基本就是坐實了劉三吾科舉舞弊,劉三吾乃是當世大儒,未必會有臣子冒着開罪整個儒林的風險,主導科舉重判。

朝中也沒有其他人在文壇之中的威望,能夠力壓於他。

若讓北方官員主導,則其結果勢必無法使南方諸士子心服,到時候,鬧事的反而會是南方的士子們。

“如若實在不行,只能將此事,往刺殺父皇一案攀扯了。”朱標暗暗心想,眼底已是一片冷然。

江南豪族盤根錯節,取中的那些舉子之中,總能找出幾個,和那捲入謀刺案的七家有些關係的。

以謀刺案爲由,將取中的進士處理幾個,空出來的位置自可以將北人舉子安插進去。南北舉子之間的矛盾自解。

日後,只需安排科舉考官之時,注意好南北官員的搭配,莫要出現如這次一般,考官盡是南人的情況,自可以避免如今科舉試一般,只有南人,沒有北人的情況。

嗯?等等……

朱標覺察到了一絲不對的地方。

“這次恩科的考官,實際上是由父皇所指定。”

“五弟他也曾對父皇說過南北榜案,父皇是知道這件事的。”

“那麼,父皇爲什麼要繼續安排劉三吾作爲主考官?甚至,仍舊爲恩科安排了南人主考,沒有安排進一個北人。”

“殿下?”見朱標怔住了,福安有些擔心的詢問道。

“傳宋忠!”朱標道。

少傾宋忠到了,朱標開門見山,問宋忠道:

“西安那邊,可有父皇的傳書?”

“稟陛下,並未收到太上皇陛下的傳書……”宋忠愣了愣,老老實實的回稟道。

朱標想了一想,又問道:“西安那邊,可有傳來什麼動向?”

宋忠想了想,回答道:“聞說,周王殿下欲要在西安創設學堂,準允平民百姓幼童免費蒙學。”

“除此之外,便是太上皇陛下着人勘探西安地貌風水,可堪爲都,並無其他消息動向。”

“設學堂?”朱標眼睛一亮,老五想要開啓民智,這事情他是知道的。

不止是知道而已,對於這件事,朱標其實也是支持者。比起性格強硬的老朱,朱標其實更加看重學識。

開啓民智,並不是讓所有人都去學儒學,而是將華夏百業的各項傳承,全都納入學科之中。這一項偉業,不止是朱肅,他朱標也是想將其作爲自己執政生涯的畢生事業去做的。

只要能做成這一樁事,他朱標當這皇帝,便俯仰無愧於天地,無懼褒貶於春秋。

這件事,可以說,他是比朱肅更加熱衷的。

只是……這件事他曾深入和朱肅聊過,都認爲此時還不是推動這件事的良機。

那麼,爲什麼老五會突然在沒有知會自己的情況下,在西安開設學堂?朱標一個激靈,似有什麼東西在腦中一閃而過。

第92章 胡惟庸的猜測第102章 酒會論道第73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31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48章 開業大吉第276章 五徵漠北是窮兵黷武?第226章 本王掐指一算第320章 風暴!第870章 百無聊賴的藍玉第162章 聞說殿下師從軒轅黃帝?第231章 興奮的戴思恭第232章 黃巢故事第388章 正面對決!第970章 兵變第694章 進駐德里第146章 朱標的蛻變第345章 華夏子民纔有飯吃第373章 強敵仍伺第210章 蘇州衛指揮使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529章 你們這些大名,也就是個村長罷了第992章 第三口錦盒第836章 佔據三佛齊第526章 倭人們,藍玉爺爺來了第1013章 雞湯大師朱肅第557章 太原之戰第1033章 抓獲當場第675章 接觸戰第713章 戰壕天塹第362章 血戰!第925章 跪下第783章 西夷作亂第553章 昏國昏君第1008章 在下範淮第957章 人心不足第719章 世界征服者第971章 星火燎原第28章 三百年!第651章 登天子堂第360章 朵顏三衛第382章 瓦剌的劫匪心性第128章 北出行商第590章 呂本的謀算第152章 吉安侯陸仲亨第586章 船隊出發第105章 院遇藍玉第407章 坑師孝徒第647章 也速迭兒的結局第491章 馬皇后勸夫第636章 姚廣孝的心思第68章 悲劇的朱文正第624章 大漠孤煙直第769章 人口買賣第703章 山坳屠殺第626章 瓦剌的野心第815章 番人詭異第864章 順勢而爲第817章 山中部落第557章 太原之戰第1068章 神勇無敵李文忠第19章 無恥!無恥之極!第1043章 胡氏篡國第515章 朱肅的謀算第609章 呂家族誅第54章 武器代差第981章 內鬥第436章 首倡寶鈔者,其罪當誅!第508章 倭國諸事第589章 孔府密談第690章 不擇手段,亦可稱聖賢第941章 大寧都司第272章 大兵入府第942章 魚餌戰術第938章 太孫監軍第1104章 新的綱常第94章 議定婚約第183章 顛倒黑白第104章 楚王朱楨第268章 萬衆一心!第354章 突進!大明之軍!第1074章 詐降計第563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我大明之第151章 無知果然是原罪第467章 敢參加恩科者,當受萬世唾罵!第176章 大哥你也要賣我?第122章 徐達來訪第1113章 決意西征第49章 話義子洪武帝早存疑心第697章 杖責立威第907章 朱標之志第390章 徐達真的來了?第521章 皇居炎上!第1045章 我大明大義凜然第797章 火力優勢第519章 天賜良機第332章 五殿下的分兵昏招第1106章 何爲法統第759章 司馬倫第443章 爲國立言第1083章 新朝氣象
第92章 胡惟庸的猜測第102章 酒會論道第73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31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48章 開業大吉第276章 五徵漠北是窮兵黷武?第226章 本王掐指一算第320章 風暴!第870章 百無聊賴的藍玉第162章 聞說殿下師從軒轅黃帝?第231章 興奮的戴思恭第232章 黃巢故事第388章 正面對決!第970章 兵變第694章 進駐德里第146章 朱標的蛻變第345章 華夏子民纔有飯吃第373章 強敵仍伺第210章 蘇州衛指揮使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529章 你們這些大名,也就是個村長罷了第992章 第三口錦盒第836章 佔據三佛齊第526章 倭人們,藍玉爺爺來了第1013章 雞湯大師朱肅第557章 太原之戰第1033章 抓獲當場第675章 接觸戰第713章 戰壕天塹第362章 血戰!第925章 跪下第783章 西夷作亂第553章 昏國昏君第1008章 在下範淮第957章 人心不足第719章 世界征服者第971章 星火燎原第28章 三百年!第651章 登天子堂第360章 朵顏三衛第382章 瓦剌的劫匪心性第128章 北出行商第590章 呂本的謀算第152章 吉安侯陸仲亨第586章 船隊出發第105章 院遇藍玉第407章 坑師孝徒第647章 也速迭兒的結局第491章 馬皇后勸夫第636章 姚廣孝的心思第68章 悲劇的朱文正第624章 大漠孤煙直第769章 人口買賣第703章 山坳屠殺第626章 瓦剌的野心第815章 番人詭異第864章 順勢而爲第817章 山中部落第557章 太原之戰第1068章 神勇無敵李文忠第19章 無恥!無恥之極!第1043章 胡氏篡國第515章 朱肅的謀算第609章 呂家族誅第54章 武器代差第981章 內鬥第436章 首倡寶鈔者,其罪當誅!第508章 倭國諸事第589章 孔府密談第690章 不擇手段,亦可稱聖賢第941章 大寧都司第272章 大兵入府第942章 魚餌戰術第938章 太孫監軍第1104章 新的綱常第94章 議定婚約第183章 顛倒黑白第104章 楚王朱楨第268章 萬衆一心!第354章 突進!大明之軍!第1074章 詐降計第563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我大明之第151章 無知果然是原罪第467章 敢參加恩科者,當受萬世唾罵!第176章 大哥你也要賣我?第122章 徐達來訪第1113章 決意西征第49章 話義子洪武帝早存疑心第697章 杖責立威第907章 朱標之志第390章 徐達真的來了?第521章 皇居炎上!第1045章 我大明大義凜然第797章 火力優勢第519章 天賜良機第332章 五殿下的分兵昏招第1106章 何爲法統第759章 司馬倫第443章 爲國立言第1083章 新朝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