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

bookmark

一位研究員將電報機整個通了電,並進行過一番檢查之後,對着一旁皇家科學院的一位官員點了點頭。

開口說道:“報告大人已經全部檢查完畢,隨時可以發送電報。”

“準備發送!”

“是!”

研究員無比嫺熟的坐在了電報機前。

熟練的操作起了電報機...

一陣滴滴的響聲之後,研究員一臉喜色的說道:“大人,電報已經發送出去了。”

“好!”

接下來就要等待皇家工業總局能否順利的接到電報了。

無線電,第一次出現在了大明。

短長短長的電報內容卻代表着不同的數字。

將這些數字按照提前準備好的編譯本進行一次翻譯,就可以實現內容消息的傳遞。

皇家科學院院內的電報機將消息傳出,而更重要的是要讓皇家工業總局的另外一臺電報機能夠順利的接到消息,並且傳遞迴接收順利的電報。

....

工業總局院內。

王毅思緊張的看着眼前的這臺電報機和一旁的研究員。

電報機突然之間紅燈閃爍。

一旁的研究員連忙從上面摘下了之前就準備好的耳機。

仔細的聽了起來....

並且用另外一隻手上的鉛筆不斷的記錄着電報機中傳來的聲音。

短暫的時間過後,研究員站起身來,手中緊緊握着那張記載着電報機中傳來的聲音所顯示的數字的紙張。

衝着一旁的王毅思說道:“大人我接到電報了。”

“啊,快,快點編譯!”

激動的王毅思和研究員已經顧不上什麼了,連忙翻開手中的編譯本。

3552...

4217...

終於在編譯完最後一個字之後,研究員激動的站起身來,衝着周圍在場的所有人說道:“大明第一封電報內容是!大明皇帝陛下萬歲!”

“陛下萬歲!”

在場掌聲雷動,不少研究員甚至喜極而泣。

書上的技術終究是書上的,能夠將技術變成實物,這中間需要歷經不斷的磨難和測試。

他們歷經數月。

終於在今天迎來了最好的結果。

那名研究員在激動之後就連忙坐了下來,準備向皇家科學院回覆電報。

畢竟他知道那邊還在等待着這邊傳來的消息。

只見他熟練的打上了一句話。

還是同樣的陛下萬歲!

....

短暫的時間之後,在大明皇家科學院院內,同樣的一臺電報機也開始發出滴滴的響聲,清脆的聲音瞬間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但此刻,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

因爲他們還需要等待,還需要等待研究員確定從工業總局傳來的電報內容經過編譯轉換後,是正確無誤的,才能夠宣告成功。

不一會,負責接收電報的研究員站了起來。

大聲念出了電報的內容:“陛下萬歲!”

在這個無線電干擾幾乎等同於無的時代,儘管電報機在技術層面上比起後世比較成熟的工藝還有些落後,但是還是能夠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效果。

所有人,都明白。

電報機將會帶來一個全新的時代,而背後更重要的是發電機!

....

項目取得了成功,王毅思當機立斷決定在現有的基礎上面皇家工業總局將會專門拿出經費,繼續支持皇家科學院的發展。

畢竟現如今的皇家科學院。

賺錢能力還是比較薄弱的,主要的創造成果最終都無償的轉給了工業總局這樣的地方,所以就需要王毅思進行反哺才行。

這也是現在大明工業體系的重要一個環節。

那就是負責直接生產工業品的無論是朝廷司局,還是工廠,都要將自己利潤的一部分拿出來反哺給皇家科學院。

不過,也算是另類的工業稅了。

另類的主要原因是和皇家科學院有關係的當然要進行一定的利潤分成,沒關係的,民間自己研製的產品當然不會受限。

...

登船,回京,一氣呵成。

時間已經進入冬季,大明崇禎三年也即將過去。

朱由檢回到了京城,而在前些年的冬天,百姓們大多是不會出門的,背後主要的原因是因爲很多貧苦的百姓甚至連一套能夠禦寒的衣物都沒有。

但現在卻明顯不同了。

街頭巷尾,到處都是裹得嚴嚴實實的孩童在嬉戲玩鬧。

天津港,也並未因爲冬季到來就導致貿易量大幅減少。

煤炭的價格,也終於在今年獲得了更加強有力的控制,蜂窩煤、鐵皮爐、排煙管,已經成爲了大明北方的老百姓家家戶戶必備的過冬三件套。

站在天津港的港口上,朱由檢裹了裹身上的衣物。

衝着身旁的徐光啓說道:“出門的時候是晚秋,現如今回到京城卻已經到了冬天,在廣東的時候還沒覺察到寒冷,可到了天津卻是感受到了啊!”

“這是自然,陛下,南北的溫度差異懸殊,天津恐怕都已經下過雪了,廣東還是一片春意啊!”

點了點頭,下了船。

可剛一到港,魏忠賢就一臉苦澀的站在港口。

待朱由檢剛一走近。

撲通一聲!

魏忠賢就重重的跪在了地上。

儘管頭髮花白,但哭聲卻依舊不弱,只聽他支支吾吾的說道:“皇爺!老奴對不起皇爺啊!”

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震驚。

朱由檢更是連忙說道:“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情!魏忠賢,你和朕好好說說!”

隨後,魏忠賢說出了在朱由檢離開京城這一段時間裡,周奎藉着機會鬧事的具體細節,可就在魏忠賢以爲會龍顏大怒的時候。

朱由檢卻重重的嘆了口氣:“按照規矩辦吧!體面一些!”

隨後,朱由檢便乘着早早停靠在火車站的皇家專列回到了京城。

到了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後宮中探望周皇后。

...

一陣梨花帶雨般的哭泣之後,周皇后在朱由檢的懷中嗤嗤的說道:“陛下..我..失態了!”

搖了搖頭,朱由檢說道:“朕不怪你,這件事情朕也有錯,但希望皇后能夠理解朕的用意,魏忠賢這麼做也是被逼無奈..”

“怪,恐怕就只能怪現在的天下大勢,已經容不得有人再借着機會胡鬧了!”

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四十章 宴第五百章 沒轍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八十六章 緊鑼密鼓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二百零一章 漕運疑雲(3)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四十章 宴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亡和臣服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四十章 宴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四百章 目標大海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四百七十四章 電氣化車牀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
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四十章 宴第五百章 沒轍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八十六章 緊鑼密鼓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二百零一章 漕運疑雲(3)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四十章 宴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亡和臣服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四十章 宴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四百章 目標大海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四百七十四章 電氣化車牀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