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京城告急

東瀛薩摩藩鹿兒島以南,種子島以西的海面上一個龐大的艦隊正在緩緩向北行駛。

這個艦隊前方是五十艘恐怖的鉅艦,後面還跟着上百艘車輪舸,不用問,這肯定是張斌手下的福廣水師艦隊。

不過,這次艦隊不是去鹿兒島威脅薩摩藩主島津氏,也不是去江戶恐嚇幕府大將軍德川氏,他們的目標就是種子島。

這會兒東瀛幕府大將軍已經同意開放鹿兒島、高知和大阪三個港口城市,作爲通商口岸,允許大明商販在這三地自由貿易,同時,琉球國也已經從薩摩藩手裡接收了種子島和屋久島等五個島嶼。

張斌這次率艦隊前來主要是想在種子島上找一處港口修築棱堡、城池和炮臺,作爲將來進攻東瀛的前沿基地。

當然,他跟琉球國尚豐王說的是借一個地方作爲大明商販中轉之用,因爲高知和大阪離琉球都有點遠,大明商販從琉球島過來之後,需要在這裡再歇下腳,補充一下糧食和淡水。

尚豐王自然沒有任何意見,這五座島嶼都是大明王師幫他搶過來的,人家借個港口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種子島是一個南北向的狹長小島,南北長度怕有十多裡,東西寬度卻只有兩三裡的樣子,島上總共有三個漁村,分別叫南種子島村、中種子島村和北種子島村,都位於種子島的西岸。

艦隊沿着種子島西岸一路往北,抵達的第一處地方就是南種子島村,張斌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下,這處地方港灣也太小了,根本就停不了幾艘戰艦,肯定不行。

他搖了搖頭,隨即大手一揮,下令艦隊繼續前進。

很快艦隊又來到中種子島村,這裡壓根就沒港灣,就是一個小碼頭孤零零的伸入海中,看都不用看,張斌直接揮手令艦隊繼續往北。

這個時候,他心裡已經有點擔憂了,要北種子島村再不行,那就麻煩了,那就必須到種子島東邊去找港口了,艦隊從種子島東岸出發要繞個圈不說,東邊還正對着大洋,需要直面海上風暴,搞不好就會出事,還真是令人頭疼啊。

還好,北種子島沒有令他失望,這裡有個大約三裡方圓的港灣,停靠一兩個艦隊還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港灣附近的土地也比較平整,建一個小型城池完全沒有問題。

他直接召集戚元功、俞成龍、陳暉等將領下了船,來到港口附近的平地上,詳細規劃了一下棱堡位置和城池規模,隨即便令陳暉帶着十艘威遠戰列艦留在這裡安排修築棱堡和城池的事情,而他自己則帶着戚元功和俞成龍率剩餘艦隊往鹿兒島趕去。

他這是順帶去收下銀子,因爲薩摩藩此時已經沒什麼戰船,銀子就只能由他自己去取了。

至於種子島基地包括那霸港的基地他都交給陳暉了,他給陳暉調集了五千屯衛戰兵,以後種子島基地和那霸港基地都歸東番後衛駐守,這兩地他分別定名爲東番後衛上前所和東番後衛上中所,等於就是東番後衛的兩個千戶所駐地。

島津忠恆這會兒壓根就不知道張斌在搞什麼名堂,他手下的水師戰船一把就被張斌轟了個一乾二淨,現在連出海都成了問題,自然不可能跑到種子島上去查探,他還一直認爲張斌又或者說琉球國會按協議上說的,二十年之後就會把五個島嶼還給薩摩藩呢。

張斌當然不會跟他說這些,取了一百萬兩銀子的賠款,他便率艦隊趕回了琉球島。

這一趟琉球之行也快兩個月時間了,薩摩藩也被他打的服服帖帖了,還給崇禎訛了一百萬兩銀子,剩下的事情他也已經安排好了,也該回去交差了。

令他沒想到的是,他去向尚豐王辭行的時候,尚豐王竟然恭恭敬敬的交給他一封國書,上面全是對崇禎的頌揚之詞和對張斌的感激之意,要不是藩王沒有詔令不得進京,他都想親自去京城感謝大明帝國皇帝陛下了。

張斌鄭重的收下了琉球的國書,又跟尚豐王依依道別,這才踏上了歸程。

至於琉球國這邊,由於棱堡和城池還沒建好,張斌特意給陳暉留下了二十艘威遠戰列艦和二十艘車輪舸,分別駐守在那霸港和種子島,以防東瀛玩什麼花樣。

回到東番以後,他立馬寫了封奏摺,輕描淡寫的將此次琉球之行概括了一番,大概意思就是自己經過奮戰將東瀛薩摩藩給擊敗了,他們也保證不在入侵琉球了,其他事情就含含糊糊帶過去了。

他不想太過表功,引起溫體仁的敵視,畢竟這會兒朝堂還是他們的天下,他們如果像整熊廷弼和袁崇煥一樣拼命整自己,那是相當令人頭疼的。

所以,他乾脆輕描淡寫就好像是打敗了東瀛小國一個小小的諸侯一樣,根本就不值一哂,關於銀子的問題他也只是隨口提了一句,就問崇禎要不要馬上送去京城,還是隨稅賦一起送過去。

他相信崇禎會明白他的意思,給他點好處的。

奏摺寫完,他又仔細檢查了幾遍,感覺沒有任何問題了,這才命人連帶琉球國書一起,送到驛站,讓驛站八百里加急發往京城。

崇禎收到奏摺之後會怎麼樣呢,會不會高興異常,好好獎勵他一番呢?

這次他怕是想錯了,因爲崇禎這會兒已經被農民起義軍搞得焦頭爛額了。

他這次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將農民起義軍步步緊逼,逼的農民起義軍不得不東進。

一開始農民起義軍被趕到山西的時候,他其實應該派軍隊從東往西攆,攆的起義軍往陝西方向跑,這樣的話,山西和陝西兩省的大軍就能將農民起義軍夾在中間,夾的動彈不得。

他卻一通瞎指揮,命人將農民起義軍一路往東攆,他是想攆的農民起義軍遠離陝西,失去根基,慢慢將其消耗完。

如果光是陝西一地天災比較嚴重,又或者光是陝西貪官污吏和地主豪紳欺壓百姓,其他地方老百姓都過的好好的,完全不可能跟着造反,他這個策略倒還算個不錯的釜底抽薪之計。

問題整個西北都遭遇了嚴重的天災,而且山西的貪官污吏和地主豪紳同樣欺壓百姓,更爲可怕的是,山西和河南是皇室宗親最集中的兩個省份,這裡的農民被壓榨的比陝西還要慘,只是這邊還沒有人帶頭造反,所以,他們纔沒有順勢而起。

這農民起義軍一來,簡直就跟點點星火丟進枯草從中一樣,哄的一下就劇烈燃燒起來了,原本從陝西逃過來的幾萬農民起義軍人數那是蹭蹭蹭的往上飈,很快就飈到了二十多萬!

二十多萬農民起義軍在晉東簡直無人能治,很快潞州、澤州相繼被農民起義軍攻陷,崇禎不得不調宣大總督張宗衡和山西巡撫許鼎臣前往圍剿,而他們原本就駐紮在西邊的平陽和汾州,他們這一剿直接把農民軍剿的穿過太行山區,來到河南北部的彰德府,離北直隸大名府就兩百餘里之遙。

崇禎這個時候才意識到,如果農民起義軍發了瘋一樣的往京城方向突進,不出一個月,他們就能衝到京城,因爲從大名府到順天府壓根就沒有什麼軍隊駐守!

如果二十多萬反賊衝到京城腳下,那自己臉就丟大發了,雖然這些反賊這會兒不大可能攻破京城,但是,他丟不起這人啊。

前兩年才被建奴圍着京城狂攻了一陣,過兩年又被反賊圍着京城肆虐了一番,他這臉往哪裡擱啊!

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張斌要負主要責任。

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歷史上農民軍衝到大名府的時候,盧象升正在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兵備,威震天下的天雄軍正是這段時間操練出來的。

那會兒,農民軍自彰德東進,想要威逼京城,結果一頭撞上了盧象升所率的天雄軍,被盧象升打的屁滾尿流,所以,京城一點事都沒有。

問題這會兒盧象升已經被張斌拉去當福建巡撫了,所以,這會兒大名府壓根就沒什麼駐軍,基本上就跟沒設防一樣!

這下可把崇禎給急壞了,他拿出地圖仔細一看,頓時陷入兩難。

京城南邊,壓根就無兵可調,要調只能從北邊調,北邊軍隊倒是很多,有遼東軍十多萬,還有薊州鎮和昌平附近也有將近五萬邊軍,但是,這些軍隊崇禎都不大敢調啊。

皇太極那傢伙鼻子可是靈的很,一旦大明有什麼動作,他都能第一時間知道,如果自己調走遼東軍,他絕對會去進攻關寧錦防線,如果自己調動薊州鎮的兵馬,他估計又會來一次千里偷襲!

再往西北防線,宣府鎮和大同鎮的邊軍正在宣大總督張宗衡的率領下攆着農民軍的屁股跑呢,如果調他趕往大名府,那不等於攆着農民軍往京城跑嗎。

崇禎糾結了幾天,已經有點調動關寧鐵騎的想法了。

歷史上他就是調曹文詔和曹變蛟率關寧鐵騎去收拾農民軍,一開始曹文詔和曹變蛟倒是追的農民軍到處亂竄,但是,後面皇太極又跑到大同鎮騷擾去了,曹文詔不得不回兵駐守,失去了剿滅農民軍的機會。

總之,後面曹文詔就這樣被崇禎從後金和農民軍之間調來調去,最後率三千關寧鐵騎衝進二十萬農民軍中,戰至精疲力盡,拔刀自刎而死!

不過這會兒崇禎也沒法調曹文詔,因爲曹文詔也被張斌弄到福廣去了,他正考慮調誰率關寧鐵騎來支援時,張斌的奏摺和琉球的國書到了。

這麼短的時間,張斌竟然就把倭寇給擊退了!

而且,從琉球國發來的國書來看,倭寇已經被他給打怕了,以後估計再也不敢進攻琉球了。

當然,他不知道,張斌在琉球建了棱堡,並且派駐了軍隊,倭寇自然不敢再去進犯了。

這事尚豐王也知道不能亂說,他相當清楚,大明是嚴禁和東瀛通商的,張斌在那霸港駐軍也是爲了經商方便,所以,他壓根就沒提這些事情,只是一個勁的頌揚崇禎,感謝張斌。

如果是平時收到這種國書,崇禎估計都該高興壞了,讚美頌揚之詞是他最愛聽的。

但是,這會兒他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甚至,看到張斌給他訛了一百萬兩銀子,他也沒露出什麼興奮之色,因爲這會兒他已經被農民起義軍搞的心煩意亂了。

不過,看到張斌的奏摺,他突然又冒出個新的想法,好像,調張斌來駐守北直隸是個不錯的選擇啊!

張斌可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過,上次連皇太極都被他給攆走了,對付一幫沒什麼戰鬥力的農民軍那還不手到擒來。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便無法遏制了,他竟然直接讓曹化淳擬旨,令張斌速速率軍奔赴大名府,抵擋農民起義軍。

崇禎有時候就這樣,想到什麼,立馬就下旨,也不管他這樣做對不對,更不管人家能不能完成他交待的事情,反正,他認爲能行,你就得行,不行,你就完了!

如果是別人,估計真完了。

因爲福建離北直隸足有四五千裡,率大軍走陸路的話,沒有一兩個月時間根本到不了,等你趕到了,農民軍估計都衝到京城了。

張斌收到旨意的時候,也被崇禎給雷的不清。

有沒有搞錯,人家都衝到彰德府了,你竟然叫我從福建趕過去把人家攔住!

崇禎的脾性他很瞭解,旨意已經下了,如果你沒辦到,那就完蛋了。

他也顧不得暴露輪船的航速了,反正上次編了個順風順水幾天趕到京城,崇禎也信了,收到旨意之後,他直接點齊一萬戚家軍,帶上從薩摩藩訛來的一百萬兩銀子,帶上盧象升,率二十艘鎮遠巡洋艦和一百艘車輪舸,從海路直奔北直隸大沽港。

還好這會兒盧象升沒回福州,不然怕是又要耽誤一天。

這次肯定是要帶上盧象升的,因爲他的前程就在大名,就在這次與農民軍的戰鬥中。

名震天下的天雄軍可不能因爲自己而銷聲匿跡,他決定,借這次機會幫盧象升儘快把天雄軍給操練出來,讓他去馳騁天下!

第五十章 栽贓陷害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二十一章 未來帝師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氣吹牛逼第三一六章 權臣只有末路嗎(全書完)第十五章 葡萄牙服軟第二八八章 西班牙的曙光第十六章 新城新氣象第二二四章 瘋狂的國公第三十三章 小子誒別這麼狂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二章 門生第二三八章 史上最牛總督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一九一章 暫時的盟友第一七三章 崇禎無德第二十一章 未來帝師第一百章 皇太極發動第四十八章 要變天了第二十五章 流連忘返第六十三章 準備開戰第十八章 怨氣沖天第五十四章 喜得千金第二十四章 籌謀練兵第一九五章 氣勢洶洶來吃個癟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八十五章 張香進宮第二五一章 裁軍勢在必行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五十九章 皇太極的連環計第二七一章 荷蘭人望風而逃第二三〇章 被大明佔領只是時間問題第五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四十章 建城和鑄炮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一六七章 太子吃癟第二七二章 張斌的盤算第二十六章 昏君奸臣第七十二章 東瀛割地賠款第六章 一個一個來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稅賦第十章 爭相跑路第二三〇章 被大明佔領只是時間問題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四十六章 嘴炮誤國第十八章 應招而來第八十三章 從車輪舸到輪船(上)第三十九章 孫元化來投第二七八章 大明帝國不好惹第二十七章 商鋪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五十九章 皇太極的連環計第六章 貪腐之道第七十九章 兩場大捷也枉然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三十三章 義診第二十五章 流連忘返第二十七章 產量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七十二章 荷蘭人來干涉了第二二九章 東瀛最後的希望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二十一章 八員虎將第六十二章 暗夜第二二一章 新皇繼位第九十章 噓寒問暖第九章 先裝個慫第二十三章 藥聖之後第八十四章 又一個朝廷重臣栽了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二十五章 蘄州李氏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一八三章 君君臣臣第二五〇章 這錢還是不夠用第六十一章 堅船利炮第六章 貪腐之道第四十一章 佛郎機炮不好做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二五〇章 這錢還是不夠用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八十四章 又一個朝廷重臣栽了第五十七章 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第二十五章 霸臨平戶藩第五卷 第七十一章 開放通商口岸第四十一章 好戲登場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五章 東番特戰營(上)第三十一章 糧食問題第九章 準備反擊第一三九章 封鎖消息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十章 陷害忠良第二〇八章 絕後第一八四章 文的不行來武的第六十四章 震撼人心第九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三十四章 戰術運用第五十七章 捷報頻傳
第五十章 栽贓陷害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二十一章 未來帝師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氣吹牛逼第三一六章 權臣只有末路嗎(全書完)第十五章 葡萄牙服軟第二八八章 西班牙的曙光第十六章 新城新氣象第二二四章 瘋狂的國公第三十三章 小子誒別這麼狂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二章 門生第二三八章 史上最牛總督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一九一章 暫時的盟友第一七三章 崇禎無德第二十一章 未來帝師第一百章 皇太極發動第四十八章 要變天了第二十五章 流連忘返第六十三章 準備開戰第十八章 怨氣沖天第五十四章 喜得千金第二十四章 籌謀練兵第一九五章 氣勢洶洶來吃個癟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八十五章 張香進宮第二五一章 裁軍勢在必行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五十九章 皇太極的連環計第二七一章 荷蘭人望風而逃第二三〇章 被大明佔領只是時間問題第五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四十章 建城和鑄炮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一六七章 太子吃癟第二七二章 張斌的盤算第二十六章 昏君奸臣第七十二章 東瀛割地賠款第六章 一個一個來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稅賦第十章 爭相跑路第二三〇章 被大明佔領只是時間問題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四十六章 嘴炮誤國第十八章 應招而來第八十三章 從車輪舸到輪船(上)第三十九章 孫元化來投第二七八章 大明帝國不好惹第二十七章 商鋪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五十九章 皇太極的連環計第六章 貪腐之道第七十九章 兩場大捷也枉然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三十三章 義診第二十五章 流連忘返第二十七章 產量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七十二章 荷蘭人來干涉了第二二九章 東瀛最後的希望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二十一章 八員虎將第六十二章 暗夜第二二一章 新皇繼位第九十章 噓寒問暖第九章 先裝個慫第二十三章 藥聖之後第八十四章 又一個朝廷重臣栽了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二十五章 蘄州李氏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一八三章 君君臣臣第二五〇章 這錢還是不夠用第六十一章 堅船利炮第六章 貪腐之道第四十一章 佛郎機炮不好做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二五〇章 這錢還是不夠用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八十四章 又一個朝廷重臣栽了第五十七章 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第二十五章 霸臨平戶藩第五卷 第七十一章 開放通商口岸第四十一章 好戲登場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五章 東番特戰營(上)第三十一章 糧食問題第九章 準備反擊第一三九章 封鎖消息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十章 陷害忠良第二〇八章 絕後第一八四章 文的不行來武的第六十四章 震撼人心第九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三十四章 戰術運用第五十七章 捷報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