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望風而逃

大同府蔚州城,一場慘烈的攻防戰正在進行,進攻方正是皇太極率領的蟎清聯軍,而防守方只是蔚州知州組織的數千鄉勇和少的可憐的數百邊兵。

皇太極面無表情的矗立在蔚州城北門外,冷冷的看着前面的攻城步卒,在他身後,三萬滿洲鐵騎排着整齊的方陣,挺立在那裡一動不動,彷彿是在保護,又像是在威懾。

城牆上滾石檑木不斷的向下傾瀉,攻城步卒被砸的鬼哭狼嚎,慘叫不止,他卻一點反應都沒有,彷彿這一切跟他沒什麼關係一樣。

攻城步卒的確和他沒多大關係,因爲那些都是蒙元步卒,根本就不是他手下的滿八旗精銳,死多少,他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這次他還是沒帶手下精銳重甲步兵過來,因爲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攻城略地,而遼東那邊也必須派人留守,洪承疇雖然是個沒什麼本事的假統帥,手下卻有十餘萬遼東軍,還有皮島的毛文龍也一直虎視眈眈,他不得不防。

所以,這次他只是帶來了滿洲八旗的騎兵,其餘騎兵和步卒都是蒙元諸部集結起來的,甚至漢八旗的步卒他都沒帶,都留在遼東駐守了。

這一場攻城戰並沒有持續多久,廝殺了不到兩個時辰,蒙元步卒便佔領了北面城牆,很快,北門大開,蒙元步卒和蒙元騎兵如同蝗蟲般的涌入城中,開始瘋狂劫掠,錢財、糧食、女人、牲畜等等,只要能搶的,他們一樣都不放過,城裡頓時響起各種撕心裂肺的慘叫聲,宛如人間地獄!

這時候,皇太極臉上才露出一點笑容,他回頭親切道:“嶽託,你帶着豪格領一萬騎兵進去,注意,不要和蒙八旗的人起衝突。”

他的長子豪格聞言,不由滿臉漲紅,興奮不已,嶽託則是沉穩的拱了拱手,隨後點了一萬騎兵,帶着迫不及待的豪格往城中衝去。

這下,蔚州城裡的平民百姓更慘了,因爲滿洲八旗連男女老幼都不放過,在他們看來,這些,都可以抓回去當奴隸!

城中的劫掠正在進行,五萬蟎清騎兵卻圍在城外一動不動,直到有人來報,其他三面城牆都已經拿下,城中再無任何抵抗,皇太極這才下令道:“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濟爾哈朗,你們各率本部精騎去周邊收集糧草。”

所謂收集糧草其實就是搶,不光是糧草,什麼都搶!

很快,三萬滿洲精騎便如同一幫野人般,興奮的嚎叫着,往四面八方散去,新一輪的劫掠開始了,整個蔚州都將變成人間地獄,慘不忍睹!

這種事,皇太極做起來並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在他看來,戰爭就是這樣冷酷無情,蟎清與大明終究有一個要倒下去,無論誰贏了,都會毫不留情的將對方的勢力清洗乾淨,沒有任何仁慈可言。

而此時,京城皇宮之中,崇禎又連續好幾天沒有休息了,告急的奏摺就如同雪片般的飛來,大同告急、懷仁告急、渾源告急、廣靈告急、蔚州告急,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建奴就攻佔了大同鎮將近一半的城池,除了大同府城有宣大總督張宗衡率數千邊兵在苦苦支撐,暫時還不會落入建奴之手,其他地方根本就沒什麼防禦力,建奴到處,簡直是雞犬不留,財貨糧食、家禽牲口、男女老幼,都被建奴洗劫一空,再這樣下去,大同鎮就要變成荒無人煙的鬼域了!

這個時候,崇禎沒有任何辦法,因爲他不敢調動京城附近的兵馬,蔚州離京城已經不足六百里,如果建奴突然往東,直撲京城,以建奴恐怖的機動能力,甚至不需要三天,他們便可以抵達京城,這個時候,他怎麼敢妄動,他唯有期待張斌,快點,快點,再快點。

張斌也沒有辦法啊,他接到旨意的時候正在漢中呢,要趕到京城附近的大同鎮談何容易。

再說,建奴可不是農民軍,如果帶的人少了,反被建奴給打的抱頭鼠竄也不是不可能的,他只能選擇先穿越秦嶺與孫傳庭匯合,帶足了人馬,他才能去跟皇太極一分高下。

秦嶺六道,他選擇了最好走的褒斜道。

褒斜道又名斜谷道,是遁漢水支流褒水及渭水支流斜水兩條河谷而成的一條穀道,宋元以來,均以斜谷道爲入蜀大驛道,其道路倒沒有子午谷那麼難走,但是,路程卻比子午谷要長,有將近八百里左右。

如果是八百里加急,可能不需兩日即可穿越,問題張斌可不是單人單騎,他帶着戚家軍、天雄軍、山西軍足足六萬人馬呢,再加上糧草輜重,一天能行進百餘里就是極限了。

這其中還有不少被擊潰的賊寇騎兵,左一股右一股的,不搭理他們還不行,還要派人把他們趕進深山,免得他們在路上搗亂,就這樣,他足足走了十天,才穿越褒斜道,來到眉縣附近。

這個時候,孫傳庭已經帶着三萬秦軍和從高迎祥那裡繳獲的將近三萬匹戰馬在那裡等候了,加上這三萬匹戰馬和三萬秦軍,張斌手底下已經集結了九萬大軍和五萬餘匹戰馬,這個時候,他纔有了跟皇太極叫板的實力,有了五萬餘匹戰馬,大軍行進速度也成倍增加。

他在眉縣稍微休整了一下便毫不猶豫的率九萬大軍穿過西安府,經綏德州過黃河進入太原府,一路往大同鎮狂奔而去。

皇太極這次雖然沒有帶重甲步兵和漢八旗步卒,手下兵力其實也有不少,光是蒙元諸部集結的騎兵和步卒就超過了十萬,如果再加上他親率的六萬滿洲鐵騎,他手下足有十六七萬大軍,堪堪是張斌的一倍。

如果他依據佔領的城池和張斌死磕,雖然不一定乾的過張斌,但乾的張斌五勞七傷,損失慘重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但是,怪事出現了,張斌剛率軍狂奔十餘天,趕到大同鎮南邊的朔州,盤踞在懷仁的蒙元守軍竟然望風而逃,直奔陽和衛方向而去!

張斌這個奇怪啊,他得到的情報,皇太極正率將近二十萬大軍在大同鎮肆虐呢,他手下總共才九萬人馬,而且趕了二十餘天的路,早已經疲憊不堪,皇太極不給自己來個迎頭痛擊就算不錯了,望風而逃,這是幾個意思?

皇太極難道慫了嗎?

這個,張斌還真不怎麼信,皇太極就算再慫,也有十餘座城池在手,他哪怕什麼計謀都不玩,就跟自己來個堅守不出,自己要攻下這十餘座城池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皇太極手下可不是農民軍,就算是蒙元諸部的雜牌軍也比普通屯衛要強,如果他們據城死守,自己這邊的傷亡簡直無法估量。

他認爲,這很有可能是皇太極在跟自己玩誘敵之計,這傢伙想引得自己率軍去追,因爲他手下人馬早已疲憊不堪,再追個幾百裡,估計會精疲力盡,到時候皇太極在集結大軍給自己來一波埋伏或者偷襲,那自己傷亡就慘重了。

這個時候,絕對不能魯莽,張斌並沒有率軍奮起直追,而是步步爲營,先趕到懷仁,休整了一天,又往大同城趕去,懷仁離大同城已經不到百里,第二天下午,他便率軍趕到了大同城外,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在此圍攻的蒙元大軍竟然也望風而逃,屁都沒放一個就跑了,他率軍一路來到大同城外,竟然連個敵軍的斥候都沒遇到過!

張斌率援軍到來,宣大總督張宗衡自然是激動不已,他手下這會兒總共還不到一萬邊兵,建奴卻有十多萬大軍,如果建奴拼命攻城,他真不知道自己能堅守多久,他甚至已經做好殉國的準備了,沒想到,遠在漢中剿賊的張斌竟然神奇的出現在他面前,他怎能不欣喜若狂。

張斌卻一點都沒有激動,因爲皇太極的表現太奇怪了,兵力佔優勢的情況下建奴會怕明軍,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歷史上,別說兵力佔優了,就算是兵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建奴也會毫不猶豫的嚮明軍發動攻擊,像薩爾滸之戰,明軍號稱五十萬大軍,去進攻總人口還不到五十萬的建州女真部,努爾哈赤都敢主動進攻,將明軍各個擊破,這會兒十六七萬對九萬,皇太極會怕纔怪!

皇太極到底想搞什麼名堂呢?

張斌不敢輕舉妄動,他進駐大同城之後,立馬派出偵騎四散查探,想看看皇太極是不是在哪裡設伏,又或者集結騎兵準備給自己致命一擊。

查探到的結果簡直讓他下巴都快驚掉了,他進駐大同城之後,蟎清聯軍竟然嚇得主動放棄大同城以南所有城池,撒丫子直往北逃,簡直就跟逃命一樣。

渾源的守軍跑了,廣靈的守軍跑了,蔚州的守軍跑了,甚至,皇太極所率的滿洲八旗主力騎兵也跑了,張斌沒有費一兵一卒,便收復了大同鎮將近九成的失地,只有陽和衛、高山衛、鎮虜衛、天成衛等陽和口附近的幾個衛所還在建奴的控制之中。

皇太極莫不是突然中風了吧,這唱的又是哪一齣呢?

皇太極當然沒中風,因爲他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

這會兒他已經掠奪了將近二十萬人口,糧食也搶了將近五十萬石,還有各類金銀財貨加起來足足價值兩百多萬兩白銀,他已經賺翻了,而且,張斌也被他逼的輾轉兩千多裡,從漢中一路跑到大同鎮,那些反賊應該早已乘機逃之夭夭了,大明剿滅反賊的計劃也被他給破壞了,他爲什麼還要跟張斌拼命呢?

雖然說兩軍相逢勇者勝,但是,打仗的目的並不是爲了比誰猛,誰不要命,打仗歸根結底還是爲了利益。

現在,皇太極好處也撈到了,張斌也被他耍的狂奔了兩千多裡,可謂賺大發了,再打那也是兩敗俱傷,他知道張斌這會兒肯定收拾不了他,但他同樣收拾不了張斌啊,打來打去,徒增傷亡而已,對他來說,並沒有任何好處,所以,他決定撤退,不玩了!

正當張斌派人在大同鎮四處山谷要隘拼命尋找他滿洲八旗的主力埋伏或者隱藏地點時,他已經率滿八旗和蒙元部落所有騎兵和步卒押着俘獲的“奴隸”,帶着劫掠到的糧草物資施施然出了陽和口,往土默特部方向去了。

這傢伙可能是《三國演義》看上癮了,他爲了噁心張斌一把,竟然命人在陽和衛和高山衛的城牆上擺滿了草人,還給草人胡亂套了些衣服,而且還在城頭上插了無數滿八旗和蒙八旗的旗幟,讓人遠遠看上去還以爲這兩處有很多人駐守呢,其實,連裡面的平民百姓都被他擄走了,這兩處完完全全就是兩座空城,一個人都沒了!

張斌當然也看過《三國演義》,但是,他卻沒想到皇太極會給他來這麼一出。

他將偵騎遍佈了整個大同鎮,都沒找到皇太極的主力所在,這個時候,他才整頓兵馬,留下兩萬山西軍守大同城,然後率領戚家軍、天雄軍、三萬秦軍和兩萬山西軍總共七萬人馬,排着整齊的陣形,小心翼翼的往陽和衛方向趕去。

陽和衛距離大同城總共都不到兩百里,不到兩天時間,他便趕到了陽和衛城外,他舉起望遠鏡往城牆上一看,好懸沒有氣得一口血噴出來,城牆上哪裡有什麼守軍,全是些草人!

他派了一隊特戰營精銳用鉤鎖攀上城牆一看,整個陽和城果然人去樓空,甚至連個平民百姓都沒有!

皇太極真的跑了嗎?

他又命人快馬加鞭趕到相聚不到五十里的高山衛,情況一模一樣,高山城同樣一個人影都沒有!

這下,他終於信了,皇太極是真的跑了,臨走之前還跟他玩了出“空城計”。

張斌這個哭笑不得啊,他仔細想了想便發現,皇太極真的沒必要跟他在這裡打,因爲大同鎮離遼東太遠,皇太極就算把這裡佔了,也沒多大用處,反而會拉長補給線,空耗糧草。

一開始的時候他也是被習慣性的思維給左右了,建奴率十多萬大軍入侵,不幹幾仗狠的,他們能退走嗎?

現在想起來,還真能,這會兒皇太極人也搶光了,糧食也搶光了,錢也搶光了,整個大同鎮東邊和北邊都已經被他洗劫一空了,他還留下來幹嘛,硬要跟自己幹幾仗才舒服嗎!

第五十六章 年節第四十一章 佛郎機炮不好做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三十一章 銀票第三章 第一次升堂第一八一章 周延儒倒了第三十三章 回京述職第十四章 你偷襲京城我偷襲遼東第二九二章 稱霸歐陸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二十九章 皇太極跑路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二十五章 政績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一章 加徵遼餉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七卷 第四十七章 張斌復出第一章 一夢四百年第二章 門生第二二九章 東瀛最後的希望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五十八章 瘋狂研製第七十六章 經撫不和內鬥起第二三六章 皇室宗親終屈服第七章 這傢伙好毒第三十二章 勞役第七十章 定計第三〇三章 幾億兩的生意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二卷 第四十章 風流才子第二十六章 夜探詔獄第二九五章 誰的拳頭大第九十七章 胡亂攀咬第六十三章 佔領第八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十四章 說服英國公第四十二章 遼河阻擊戰第一一七章 降是不降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四十章 建城和鑄炮第九十二章 玩平衡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龍入夥第五十四章 要錢要命第二二〇章 張香出嫁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十八章 大明水師的英勇第三十五章 敗逃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二十二章 體恤民情第六十九章 激將薩摩藩使第三〇六章 以武制文第一三五章 獻首功第六十三章 準備開戰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六十八章 太子召見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一二七章 火炮不是這麼玩的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九十六章 溫體仁下臺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五十六章 發展大計第二十四章 誣陷我也會玩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三十章 推廣問題第三十二章 保民方能蕩寇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八章 討價還價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三十三章 張斌出手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六十章 猜忌第三十章 感動第七十六章 圍攻熱蘭遮城第八十四章 又一個朝廷重臣栽了第一一九章 這次大明要報復第七章 明荷貿易爭端(上)第七十七章 落子第三十章 天災人禍(下)第四十三章 撤職查辦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將陷第八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三卷 序章 天啓的恩怨情仇第三十三章 青天大老爺第五十五章 海軍上將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二三四章 比比誰更狂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二九一章 扭轉戰局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四十六章 幫忙第十九章 助紂爲虐第三十五章 責任
第五十六章 年節第四十一章 佛郎機炮不好做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三十一章 銀票第三章 第一次升堂第一八一章 周延儒倒了第三十三章 回京述職第十四章 你偷襲京城我偷襲遼東第二九二章 稱霸歐陸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二十九章 皇太極跑路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二十五章 政績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一章 加徵遼餉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七卷 第四十七章 張斌復出第一章 一夢四百年第二章 門生第二二九章 東瀛最後的希望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五十八章 瘋狂研製第七十六章 經撫不和內鬥起第二三六章 皇室宗親終屈服第七章 這傢伙好毒第三十二章 勞役第七十章 定計第三〇三章 幾億兩的生意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二卷 第四十章 風流才子第二十六章 夜探詔獄第二九五章 誰的拳頭大第九十七章 胡亂攀咬第六十三章 佔領第八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十四章 說服英國公第四十二章 遼河阻擊戰第一一七章 降是不降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四十章 建城和鑄炮第九十二章 玩平衡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龍入夥第五十四章 要錢要命第二二〇章 張香出嫁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十八章 大明水師的英勇第三十五章 敗逃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二十二章 體恤民情第六十九章 激將薩摩藩使第三〇六章 以武制文第一三五章 獻首功第六十三章 準備開戰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六十八章 太子召見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一二七章 火炮不是這麼玩的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九十六章 溫體仁下臺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五十六章 發展大計第二十四章 誣陷我也會玩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三十章 推廣問題第三十二章 保民方能蕩寇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八章 討價還價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三十三章 張斌出手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六十章 猜忌第三十章 感動第七十六章 圍攻熱蘭遮城第八十四章 又一個朝廷重臣栽了第一一九章 這次大明要報復第七章 明荷貿易爭端(上)第七十七章 落子第三十章 天災人禍(下)第四十三章 撤職查辦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將陷第八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三卷 序章 天啓的恩怨情仇第三十三章 青天大老爺第五十五章 海軍上將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二三四章 比比誰更狂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二九一章 扭轉戰局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四十六章 幫忙第十九章 助紂爲虐第三十五章 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