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說服英國公

洪承疇此人,張斌同樣不熟悉,就如同楊鶴一樣,張斌並沒有怎麼關注過洪承疇。

當然,不關注洪承疇並不是因爲洪承疇沒有名氣,相反,明末歷史上他也算是相當有名一個人。

張斌懶得關注他正是因爲他的名氣,這傢伙是歷史上有名的叛徒,降清的時候好像扭扭捏捏,不情不願的,但是,降清之後他出任清廷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太子太保、內閣大學士,成爲首位漢人宰相,對明軍、農民軍、反清復明的義軍鎮壓毫不手軟,端地成爲清廷最有名的鷹犬!

這傢伙很會裝,被清軍俘虜以後還裝做寧死不屈來着,他的同行范文程就看透他了,給他一箇中肯的評價:承疇不死矣,承疇對敝袍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

這傢伙也很會顛倒黑白,蟎清編撰明史的時候,閹黨大佬馮銓是主編,他是副主編,馮銓忙着美化昔日閹黨同僚,他卻忙着美化自己!

這就使得他在大明當官的表現簡直天上少有,地上罕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大明其他五省總督陳奇瑜、熊文燦、楊嗣昌全是飯桶,就他這個五省總督是個不世之才。

他手下總兵曹文詔,副總兵艾萬年、柳國鎮因爲他的指揮失誤戰死,不是他的錯,是因爲管的事情太多顧不過來;他手下總兵馬科、左光先、曹變蛟拼死擊敗了李自成卻是他指揮有方,全是他的功勞!

左良玉擊敗張獻忠,熊文燦招撫了劉國能、李萬慶、惠登相、張天琳、張獻忠、羅汝纔等等,幾乎所有農民軍首領,那都不算什麼,只有他最厲害。

好吧,崇禎也以爲他最厲害,所有將大明所有邊軍精銳,總共八鎮總兵全交給他指揮,讓他集結十三萬大軍去跟後金決戰,後金同樣派出十餘萬大軍,與其在鬆錦決戰。

結果,十三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明軍精銳被幾乎被他葬送乾乾淨淨,大明在遼東防禦體系完全奔潰,僅剩吳三桂率領殘軍在山海關駐守!

這就是他的能耐,修改史料美化自己,寫的自己簡直就是個絕世帥才,結果,後金以相同的兵力打的他找不着北,據戰後統計,那一戰明軍陣亡五萬八千餘人,清軍陣亡不到五千,這就是他的能耐!

是他手下的總兵不行嗎?完全不是!

吳三桂就不說了,他降清之後的表現證明,他還是有幾把刷子的,祖大壽也不說了,那是遼東有名的猛將,光說說他手下總兵曹變蛟。

曹變蛟見十餘萬精銳被他一通瞎指揮,死傷慘重,已無獲勝的希望,便抱定必死之心,率八百精銳趁夜偷襲清軍正黃旗大營,刺殺皇太極!

他率八百精銳衝進有八千精銳駐守的正黃旗大營,殺死率先阻擋的清佐領彰古力,又擊敗率軍前來救援的額駙多爾濟、固山額真圖爾格,以及伊爾登、錫翰、遏必隆等清將,在數萬清軍中縱橫衝突,如入無人之境,清軍情急之下調集五千弓箭手,拼命放箭,將曹變蛟射傷,曹變蛟見擊殺皇太極無望,才率軍退走。

他手下可謂猛將如雲,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作爲守城方竟然陣亡十倍於敵,最後還落得幾乎全軍覆沒,他還吹得自己神乎其神!

對於這種無恥之徒,張斌自然不屑一顧,但是,這次,溫體仁竟然推舉他出任三邊總督,那就不管不行了,如果讓這麼個無恥的叛徒手握兵權,那還得了!

怎麼才能讓這個傢伙當不成三邊總督呢?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找個人取代他去當三邊總督,絕了他的念想。

張斌稍微想了一下,便想到了一個絕佳的人選,這個人就是孫傳庭,他正是在陝西操練出了名震天下的秦軍,可以說,孫傳庭纔是出任三邊總督的最佳人選。

但是,問題來了,誰去推舉呢,人家溫體仁可是讓兵部尚書喻安性和吏部尚書王應熊一起推舉的,如果自己不找幾個有分量的朝臣去推舉,崇禎估計壓根就不會考慮。

請戶部尚書畢自嚴出馬嗎?

他肯定會答應幫這個忙,但是,他一個戶部尚書推舉三邊總督貌似有點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啊!

自己能請動的正二品以上的朝廷重臣還有禮部尚書徐光啓和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於汴,但是,這兩人和畢自嚴性質差不多,都是與邊事無關的官員,讓他們去推舉,貌似有點太過莫名其妙了。

想來想去自己認識的朝廷重臣裡面也只有英國公張維賢最合適了,就是不知道他願不願意出馬,因爲他從來就不干預朝政,推舉三邊總督,或許已經算是干預朝政了吧。

要是請英國公張維賢推舉其他人,張斌還真不好意思去開這個口,但是,請他推舉孫傳庭卻沒什麼,就算他不願意也不會生氣,因爲孫傳庭也是英國公府故舊之後,張斌相信,他就算不願意提攜,也不會因爲這種事不高興的。

兵部尚書喻安性和吏部尚書王應熊推舉洪承疇的奏摺可都遞上去了,以崇禎那急性子,最多明天早朝走個過場,假假意思徵詢一下朝臣的意見就要定下來了,事不宜遲,張斌匆匆交待了一下,讓趙如去找駱養性要洪承疇和喻安性的履歷,又讓人去通知京城東盛堂大掌櫃曹化雨準備五萬兩銀子送到英國公府,隨後便坐着馬車往英國公府趕去。

他是要用這五萬兩銀子來買三邊總督位置嗎?

當然不是,英國公會不會爲了孫傳庭出手“干預朝政”還不知道呢,他是想拉英國公入夥。

英國公張維賢可以說掌管着天下屯衛,他雖然不能隨意調動兵馬,但他卻可以決定都指揮使、指揮使,甚至是千戶、百戶人選,打仗的時候除了朝廷委派的總兵,下面指揮士卒的還不是這些底層將領,可以說,只要將英國公拉入夥,大明軍方基本上就成了自己人。

今天這兩件事貌似都有點難,也不知道是什麼個結果,張斌坐在馬車裡面考慮了半天,到了英國公府門外他也沒有急着下車,一直等到東盛堂派馬車將五萬兩銀子拉來了,他才下車領着人去交付了銀兩,求見英國公。

英國公府雖然偶爾也有些故舊來孝敬,但是一次也就是幾百上千兩的樣子,幾千兩的都不多,張斌這一下就是五萬兩,連張府的老管家都嚇了一跳,他急匆匆的跑出來拱手道:“張大人,您這是?”

張斌拱手微笑道:“晚輩特來求見英國公。”

老管家聞言不由一愣,英國公可是特意交待過了,只要是張斌來了,他不管多忙都會見,張斌就算是不送禮,英國公也會接見啊,看張斌這意思,好像不想跟他多說,他立馬會意道:“張大人裡面請,國公爺說過了,只要您來了他不管多忙都會見,小人已經派人去請國公爺了,請隨小人來。”

張斌點了點頭,跟在他後面,慢步向裡走去。

還是那個大堂,英國公還是坐在那裡慈祥的微笑着,不過,他精神好像有點萎靡不振,臉上貌似也沒了往日的風采。

張斌見狀,立馬疾步上前關切道:“國公爺,您這是怎麼了,是哪裡不舒服嗎?”

英國公搖了搖頭,略帶虛弱道:“沒什麼,沒什麼,人一上了年紀都是這個樣子,精神頭一天不如一天,還是你們年輕人好啊。對了,雙全,快坐,快坐,不要客氣。”

張斌依言坐下來,憂心道:“晚輩聽聞朝鮮那邊的野山參不錯,等下我去找找,明天給您送點過來吧。”

英國公聞言微笑道:“雙全,你有心了,對了,你怎麼突然送來五萬兩銀子啊,是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張斌連忙搖頭道:“沒有,沒有,晚輩沒遇到什麼困難,晚輩只是想給伯雅兄求個差事。”

英國公略帶驚訝道:“伯雅,他不是跟你去福廣了嗎,聽說你還給他安排了個提刑按察使的差事,正三品,已經很不錯了,難道這孩子還想當六部尚書啊!”

張斌聞言尷尬道:“不是,不是,伯雅兄沒有好高騖遠,是晚輩想讓他去接任三邊總督。”

英國公聞言,眉頭一皺,三邊總督可不是個普通的差事,手握雄兵數萬,已經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了,如果自己給他去爭取,已經有點干預朝政的意思了,這可是違背組訓的!

他略帶爲難道:“這個三邊總督已經不是普通官員了,我不能去幹預啊。”

張斌連忙解釋道:“國公爺,晚輩也知道會讓您爲難,但是,晚輩不得不來求您啊,天啓朝的閹黨之禍您還記得吧,就那一次大明自隆慶朝積累起來的一點元氣都差不多耗光了,現在閹黨餘孽還在繼續爲禍,晚輩不能坐視不管啊。”

英國公點頭道:“你是朝臣,憂國憂民是對的,我們卻不一樣,我們說的好聽點是位高權重,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靠福廕世襲得來的權勢,一旦對朝政指手畫腳,就會被人攻訐,實乃取禍之道啊!”

原來是這樣,張斌聞言,不但沒有氣餒,反而來了精神,他原本以爲英國公一系一直不干預朝政是有什麼忌諱呢,原來是怕被人攻訐,引來禍端啊。

的確,洪武諸公和永樂諸公能留下來的已經沒幾家了,很多都是因爲太狂妄惹了禍被廢了,英國公一系謙虛謹慎的確是個不錯的守成之道。

不過,這個跟自己要說的並不矛盾,他假裝嘆息道:“國公爺,請恕晚輩無禮了,坐看風雲淡的確好,但是,如果沒有風雲可看了怎麼辦呢?”

www ▲ttka n ▲℃O 他這意思,你英國公一系爲了守成什麼都不管是個好辦法,但是,如果大明都亡了你們還守什麼!

英國公聞言臉色微變道:“沒這麼嚴重吧,土木堡之變那麼危難的局面大明都挺過來了,現在難道比那時候還嚴重嗎?”

張斌這次是真的嘆息了,他長嘆一聲道:“土木堡之變跟現在比起來真不算什麼,那時候大明曆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國富民強,盛極一時,而且蒙元瓦刺部才區區幾萬人馬,能奈何得了我大明嗎。現在大明曆經黨爭之禍、建奴之禍、閹黨之禍,再加上天災不斷,老百姓都沒飯吃了,哪能跟那時候比啊,而且,這會兒光是建奴手中就有二十餘萬人馬,西北的老百姓更是因爲生活難以爲繼不斷揭竿而起,那可是數千萬老百姓啊,這樣下去,大明能堅持到幾時?”

英國公聞言,臉色終於變了,他急切的問道:“這跟伯雅出任三邊總督有關係嗎?”

張斌鄭重的點頭道:“有,大明現在最可怕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天災歷朝歷代都有,因天災亡國的還沒有見過,因人禍亡國的卻比比皆是,現在,閹黨餘孽把持朝政,根本就不顧大明的安危和老百姓的死活,只知道爭權奪利,如此下去,大明危在旦夕啊!”

英國公不解的道:“這個我倒是有所耳聞,不過,就一個三邊總督而已,有這麼大影響嗎?”

張斌重重的點頭道:“有,當初黨爭之禍,浙黨爲了扶持楊鎬掌握兵權,渾然不顧他在朝鮮臨陣脫逃,導致兩萬餘明軍將士陣亡,還極力推舉他出任遼東經略,結果,導致薩爾滸大敗。國公爺您想想,大明還能經歷幾次薩爾滸那樣的大敗,一次恐怕都頂不住了,而現在推舉洪承疇出任三邊總督的正是浙黨,三邊不正是幾萬人馬嗎,他們就是要藉着這次機會,將洪承疇推上去,以後讓他掌控更多的人馬,這與當初的楊鎬又何其相似啊!”

張斌這可不是在危言聳聽,這洪承疇跟楊鎬真的很相似。

楊鎬當初是在朝鮮臨陣脫逃導致兩萬餘明軍將士陣亡,浙黨一頓操作,他一點事沒有,後面他又繼續出任遼東經略,手握十多萬大軍與後金決戰,結果一敗塗地。

洪承疇是在後面的鳳翔、寧州一系列戰役中指揮失誤,坑死了曹文詔、艾萬年、柳國鎮等將領和兩萬多明軍,結果,浙黨一頓操作,他也一點事都沒有,後面他又繼續出任薊遼督師,統帥十三萬明軍精銳與後金決戰,結果也是一敗塗地!

英國公並不知道歷史上洪承疇幹了些什麼,但是,他知道,大明絕對再也經不起一場像薩爾滸那樣的大敗了,他考慮了很久,終於點頭道:“好,我就拉下這張老臉去皇上面前舉薦一回!”

第三十二章 兌換第二十七章 災民終安定第六十六章 這裡是大明的領土第二十九章 借住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四十一章 奔逃第二〇八章 絕後第二十一章 開源節流第七十八章 帝師出鎮關寧錦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四十三章 撤職查辦第五十七章 捷報頻傳第二十九章 權欲熏天第六十章 血仍未冷第八十二章 治國之道第七十五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三一一章 平安南第二七〇章 總督的幸與不幸第二七〇章 總督的幸與不幸第七十六章 下一盤棋第一七五章 革故鼎新第一三八章 突如其來的盡頭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四十五章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第二〇三章 左將軍你有病啊第三十章 感動第四章 這下麻煩了第十四章 你偷襲京城我偷襲遼東第二十八章 建寧製藥第五十八章 建奴與反賊第二十三章 日月明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四十六章 罪人罪己第十五章 舉薦孫傳庭第四十七章 我們也擺個鴻門宴第八十章 請移遼東平民第一二一章 一城阻斷東西第五章 反賊也懂兵法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二四五章 有時候天災也可以利用第二二一章 新皇繼位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間作稻第三十五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五十一章 試製第八章 貪財好色第八卷 第一六〇章 誰利用誰第七十一章 髒銀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二十六章 反賊爲什麼要造反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七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二十八章 曹家兄弟第四十一章 匆忙撤退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詞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一五〇章 克瀋陽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八章 暗夜偷襲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一七九章 跟崇禎硬剛第二六七章 租借鎮遠巡洋艦第二卷 終章 千夫所指東林黨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五十一章 一日之內連下兩城第二十七章 災民終安定第十一章 是功還是過第五十八章 建奴與反賊第一八六章 崇禎落幕第二十章 徵兵遇阻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二五九章 同盟協議第四章 想辦法募捐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五十一章 養傷第一二四章 齊聚鞍山之地第四十四章 撿到寶了第五十二章 測試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個笑話第一七七章 開幹第二十一章 京城內鬼(上)第八十四章 從車輪舸到輪船(下)第五十三章 世上無難事第三十三章 兄弟同登科第四十六章 海盜來了第五十七章 錯綜複雜第八章 討價還價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二十四章 親情第二一七章 異想天開第一三四章 要麼投降要麼死
第三十二章 兌換第二十七章 災民終安定第六十六章 這裡是大明的領土第二十九章 借住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四十一章 奔逃第二〇八章 絕後第二十一章 開源節流第七十八章 帝師出鎮關寧錦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四十三章 撤職查辦第五十七章 捷報頻傳第二十九章 權欲熏天第六十章 血仍未冷第八十二章 治國之道第七十五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三一一章 平安南第二七〇章 總督的幸與不幸第二七〇章 總督的幸與不幸第七十六章 下一盤棋第一七五章 革故鼎新第一三八章 突如其來的盡頭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四十五章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第二〇三章 左將軍你有病啊第三十章 感動第四章 這下麻煩了第十四章 你偷襲京城我偷襲遼東第二十八章 建寧製藥第五十八章 建奴與反賊第二十三章 日月明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四十六章 罪人罪己第十五章 舉薦孫傳庭第四十七章 我們也擺個鴻門宴第八十章 請移遼東平民第一二一章 一城阻斷東西第五章 反賊也懂兵法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二四五章 有時候天災也可以利用第二二一章 新皇繼位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間作稻第三十五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五十一章 試製第八章 貪財好色第八卷 第一六〇章 誰利用誰第七十一章 髒銀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二十六章 反賊爲什麼要造反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七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二十八章 曹家兄弟第四十一章 匆忙撤退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詞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一五〇章 克瀋陽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八章 暗夜偷襲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一七九章 跟崇禎硬剛第二六七章 租借鎮遠巡洋艦第二卷 終章 千夫所指東林黨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五十一章 一日之內連下兩城第二十七章 災民終安定第十一章 是功還是過第五十八章 建奴與反賊第一八六章 崇禎落幕第二十章 徵兵遇阻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二五九章 同盟協議第四章 想辦法募捐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五十一章 養傷第一二四章 齊聚鞍山之地第四十四章 撿到寶了第五十二章 測試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個笑話第一七七章 開幹第二十一章 京城內鬼(上)第八十四章 從車輪舸到輪船(下)第五十三章 世上無難事第三十三章 兄弟同登科第四十六章 海盜來了第五十七章 錯綜複雜第八章 討價還價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二十四章 親情第二一七章 異想天開第一三四章 要麼投降要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