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兵發鄭屯

投石機與虎蹲虎對於擁有了百具阻擊弩的何可綱來說,當然是沒有作用的。但三百多匹戰馬與爬犁卻是急切需要的,如果在別的地方,這東西不會如了何可綱的法眼,但現在卻無異是雪中送炭了。不,這不是別人送的,應該說成瞌睡來個枕頭比較合適。

抓緊時間讓劉愛塔監督着製作雪爬犁,現在離開春還有一段的時間,這個東西就算是大軍登陸了,也是能用的着的,不過現在不是考慮那個的時候,有了三百多匹馬了,雖然它們都大大小小的受了點傷,不過倒不影響拉爬犁,總比用人力要快的多吧。

皇上的意思他當然深切體會到了,與以前的皇上搞制衡不同,現在的皇上不希望親軍裡有矛盾,現在自己就與莊海鳴有點小矛盾,也不能算是矛盾,主要是意見不合而已,自己也有錦衣衛的身份,比莊海鳴可高的多,但他卻從來沒認爲自己是錦衣衛體系的,當然別人也不這麼認爲,所以莊海鳴一直稱自己都是將軍這處泛稱,而不是叫大人,這種錦衣衛內部的稱謂。自己當然不能在意,但也不能讓人家在意了。

所以何可綱主動的和莊海鳴聊了聊天,人嘛,就在於交流,交流多了,相互理解的也就多了。莊海鳴本人一直在錦衣衛幹着,本身也就是一個普通的總旗,就是因爲路的快纔有了現在這個千戶的職務,而後經過西山‘打黑’、三襲遼東。二渡朝鮮,纔有了軍功顯著,入了皇上的法眼。現在一心出戰心切,就是一愛現的而已。何可綱從軍多年,又是在遼東那樣一個各種勢力複雜的環境裡生存的,已經是個老油條了,幾句話過來,對於這位有着相當優越感的莊千戶就看了一個不離十。莊海鳴的小九九無非就是前幾次立功不是在皇帝的眼前,感到重視還是不夠,這次登陸之後。就沒有他們什麼事了。所以這次就是想表現一下自己的能力,給皇上看。

這就好辦了,下邊的大戰纔是重頭戲,而莊海鳴又是帶着豎盾的神弩兵種。何可綱承諾把下次的防守任務交給他。莊海鳴立刻表示滿意。

與此同時。建奴方也在鄭屯北方,大清河之上,構建出了。一個三萬餘人的大營在那裡出現了,三道冰牆,那裡也是明軍北上的必經之路。建奴如此光明正大的部署,就是要告訴明軍,這裡纔是大金最終的強大防線,是大金的主力存在。

而從大清河開始向南之間,建奴們出動了大量的人力,正在不斷的挖着深坑,築着冰牆,大有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樣子。冬天,的土地本身就堅硬無比,所以深坑的進度相當的困難,最後建奴乾脆,就是去沙灘處挖沙,通過雪爬犁不住的往路上運,澆水築牆、築坡。每個工事都以一個羣爲單位,呈品字型設置,極大的體現了其堅固性。其間不投石機、各種火器也不斷的在路上展現出來。

這一切當然的讓明軍看的真真切切,伴仙山小松林一敗建奴開始意識到了明軍這隻登陸部隊的巨大威脅,調集大軍前來,又徵調了巨大的民力,在這裡大搞防禦工事。一寸一寸的與明軍抵抗到底。

當天一天就是這種情況之下結束的,戰爭的氣氛相當的濃。因爲登陸部隊已經有阻擊弩,所以建奴也不想讓明軍有表現的機會,來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所以才相安無事。只是大量的哨探在四周騎馬遊走。

第二天製造好的與繳獲的爬犁正好二百七多架,一馬一架,還有點富餘,一百架放阻擊弩,一百七十多架放戰略物質等。並給莊海鳴賣個好,可以把豎盾放上面,這的確幫了莊海鳴大忙,一千五百面大豎盾,可不是輕量級的物件,走上幾裡就什麼戰鬥力沒有了。

雪地進軍,何可綱的隊伍走的很小心、也很慢,但就這樣小心,也不免出事,首先因爲有太多的建奴哨控就在他們的周圍,不斷的騎着馬遠遠的尋視着,絲毫不避。夜不收如果放的話,極有可能被其痛殲,明軍的夜不收在沒有馬的情況之下,單人很難逃出他們的追殺。但不放的夜不收的話,那就只能是盲人瞎馬的在雪地裡冒險,這明顯是明軍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何可綱就採用了一個擴字訣,以千人爲單位,向北擴大二里,充當斥候,而被探索搜索過沒有埋伏之後,再行搜索,如此相當的慢,也想當的愚蠢,但最起碼可以先行確認雪地裡沒有危險,而後通過望遠鏡就可以觀察一下,就可以一覽無遺了,就算是有什麼突擊,百輛阻擊弩正好可以支援。

太遠了也不可能,因爲再遠就是伴仙山,上山搜的話,並沒有意義,只要有了這二里多緩衝區,就足夠做出反應了。再則說左邊的海里,還有着船隊一直跟着護衛,讓人相當的放心。

到鄭屯谷十里多的路上,遇到了二十餘處巨大的坑道橫在道路之上。這個倒是在情理之中,阻礙進軍最好的不二法門。人可以繞過去,但爬犁卻不能繞,而且以後的補及線、退路也沒法繞,沒辦法,只能用‘工兵’去填土。

就這樣,到了鄭屯谷之前,已經快黃昏了,一天的行軍,只不過只走了十里地而已。此次紮營,已經沒有了船舶的護衛,道路的偏向,已經讓船舶離自己遠了很多,想再有船舶的護衛,只能過了鄭屯谷了。而且此次的紮營,還有要死死扼守住鄭屯谷的任務,也有抵禦明日,敵人最可能到達的‘偷襲’,所以何可綱把營盤扎的很是牢固。鐵絲網、拒馬、氣死風燈等等,一切按着標準安營法來進行的,而冰牆也是現學現賣,搞了一道齊胸的,就這樣的鬼天氣,一夜之間,冰牆也就凍得差不多了。現在的何可綱不是怕建奴來襲,真有點怕建奴不來了呢。。

ps:各位衣食父母:票票支援啊!!!!

第76章 又聞遼東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742章 對大明精英抵賴第549章 一己之私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366章 遼將降了第541章 收購甲骨第495章 兵權之議第565章 戰前準備第385章 突襲大同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788章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第675章 耀州城壕第540章 驚見甲骨第419章 黃泥之阻第514章 官員實習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137章 海軍陸戰第776章 百姓請願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193章 菜鳥改車第8章 敲打老魏第465章 妙算口袋第121章 老臣心服第774章 這個皇上不好惹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481章 趨狼逐虎第241襄陽炮現1第604章 汽油彈彈第65章 勝利油田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423章 大捷之後第168章 宮廷政變13第32章 與民爭利第578章 鰲拜逞兇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84章 義賣收穫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309章 草原會戰4第318章 寧遠矛盾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505章 北伐東征第531章 闖王獻計第75章 大明求極第767章 明君納諫第79章 火柴構想第476章 憲鬥之計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308章 草原會戰3第572章 毀滅軍需第520章 又見請辭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235章 移動射擊第330章 見好就收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498章 泰山北斗第555章 明臣憲之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533章 戰功之改第148章 斷腸之草第2章 再臨死亡第768章 羣臣密謀第50章 衛生紙出第272章 盧公回京第356空中飛人第783章 知女莫過母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596章 港口受阻第695章 發動羣衆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52章 鑄幣權回第162章 宮廷政變7第606章 初戰小捷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10章 盡用罪監第570章 秦帥急走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368章 宗室新政第534章 赤壁丹崖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812章 進退兩難
第76章 又聞遼東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742章 對大明精英抵賴第549章 一己之私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366章 遼將降了第541章 收購甲骨第495章 兵權之議第565章 戰前準備第385章 突襲大同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788章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第675章 耀州城壕第540章 驚見甲骨第419章 黃泥之阻第514章 官員實習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137章 海軍陸戰第776章 百姓請願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193章 菜鳥改車第8章 敲打老魏第465章 妙算口袋第121章 老臣心服第774章 這個皇上不好惹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481章 趨狼逐虎第241襄陽炮現1第604章 汽油彈彈第65章 勝利油田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423章 大捷之後第168章 宮廷政變13第32章 與民爭利第578章 鰲拜逞兇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84章 義賣收穫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309章 草原會戰4第318章 寧遠矛盾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505章 北伐東征第531章 闖王獻計第75章 大明求極第767章 明君納諫第79章 火柴構想第476章 憲鬥之計第653章 浴血奮戰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308章 草原會戰3第572章 毀滅軍需第520章 又見請辭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539章 海王村裡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235章 移動射擊第330章 見好就收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498章 泰山北斗第555章 明臣憲之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533章 戰功之改第148章 斷腸之草第2章 再臨死亡第768章 羣臣密謀第50章 衛生紙出第272章 盧公回京第356空中飛人第783章 知女莫過母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596章 港口受阻第695章 發動羣衆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52章 鑄幣權回第162章 宮廷政變7第606章 初戰小捷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10章 盡用罪監第570章 秦帥急走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368章 宗室新政第534章 赤壁丹崖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812章 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