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見袁可立

現在大明的西北部正是大旱之時,流民將會越來越多,修路無疑爲這些流民提供了就業的機會,這些勞動力可是相當廉價的,如此機會不去利用,那就太可惜了。

英國的工業革命是由羊吃人的圈地運動開始的,圈地運動實現了農民與土地的分離,使農民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農民部分成爲農場的僱傭工人流入城市,爲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準備了大量的自由勞動者。同時,圈地運動也使家庭手工業被破壞,爲工業擴大了國內市場,從而大大促進了英國的工業發展。農業資本家辦起農場或牧場,僱傭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進行生產。那些將土地出租給資本家的貴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資本主義的利潤。

而大明現在土地兼併現象日益嚴重,完全比這圈地運動強大的多,而失去土地的流民數量,也是相當強大。這就提供了大量了廉價勞動力,資本主義的事放到一邊,首先給朱由校這個皇上建設公用設施、開各種各樣的作坊甚至下一步的招收兵源,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資源。

這樣的多如牛毛的流民對於其他的統治者來說的人多爲患,對於朱由校來說卻是多多益善,所以發揮這些人的力量,把驛站的交通機能發揮出來,大力搞道路交通建設。

“奴才尊旨。”魏忠賢聽招所有驛卒進京,急忙接旨,便及時的提醒到,“皇上,這驛站遍佈天下,遠的需要十天左右方能到達。皇上看這時日?”

驛站有遠有近,偏遠一些的,來一趟也不容易,看皇上如此的急切,老魏當然知道光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提醒着。

“先讓京畿地方到的所有會館、驛站來見朕吧,其他地方的等到十五日後,也集中的差不多了。”朱由校一聽,也感覺如果空空的等待十幾天,還真耽誤事,倒不如先讓這些人慢慢的集中起來再說,而京城這邊的道路建設也應該提前部局了。

“奴才尊旨。”

“袁可立那邊的旨意傳到了嗎?”朱由校想到自己的‘海軍司令’可是散朝後就要來的。

“回皇上,已經傳過旨了,估計到了。”雖然不願意袁可立被重新啓用,但魏忠賢還知道這是自己無力抗議的事情,就算是以前有客氏在皇上身邊,也只能是吹吹枕邊風而已,他還沒有到抗旨的程度。說着遞過一杯茶給朱由校。

“大伴啊,有時候心胸要放大一此,要知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朱由校接過茶來,拿杯蓋打了打茶水,一試溫度正好,知道老魏和袁可立有點矛盾,所以開解到。

“有容奶大,皇上,有容是誰?”魏忠賢問。

“有容是誰?什麼意思?”朱由校邊喝茶邊隨口問道,

“皇上不說她奶大嗎?”

“噗!”這口茶倒是沒糟蹋,全在魏忠賢臉上了,好在茶水不燙,朱由校自然反應的笑着忙給魏忠賢擦臉,倒把被害人唬的不清。連忙躲閃自己用袖子擦掉。

“哈哈哈,大伴,你也算是司禮監掌印了,抽空也讓人教你點學文,”朱由校笑的都噴潮了,還不忘記教育魏忠賢呢。

“回皇上,兵部袁右侍郎奉旨前來見駕。”這時宦官進來稟告。

“請他進來。”朱由校很客氣的用了一個請字,表示尊重,轉頭又對魏忠賢說:“大伴,這個人朕要重用,你要把和他之間的關係處理好,明白嗎?”

“奴才明白。”魏忠賢這話跟受氣的小媳婦似的,先是劉若愚,這又是袁可立,皇上這是不斷的跟自己過不去,摻沙子呢。

“臣袁可立,拜見吾皇萬歲萬萬歲。”袁可立這時進來了,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在了皇上面前。

“袁愛卿快快平身,”朱由校看着如此銀髮飄飄的老人家給自己下跪,心裡還真不好意思,伸手去扶了起來。“來,到沙發這邊坐坐,昨日徐愛卿他們坐着都說舒服。”

“回皇上,坐在上面果然有種騰雲駕霧的感覺,挺舒適的。”袁可立一坐上去,立刻感覺到了不同之處。

“袁愛卿喜歡就好,朕正想賞賜袁愛卿點物件呢,大伴傳旨給袁愛卿家送套沙發,”第一次風面,見人家白髮蒼蒼的,早已到了退休的年紀了,比那個剛剛給辦了病退的朱燮元年紀還大幾歲。想着壓制了對方如此程度,還要讓人家給大明再操勞着組建海軍,朱由校也是心生不忍,給點胡蘿蔔吃吧。

“臣謝主隆恩。”這一見面就給東西,也不知道皇上這是玩的什麼把戲,如果說要重用自己,那把楊國棟招進京來有什麼企圖?真搞不明白眼前這個皇上,禮下之人必有所求,既然如此且看着吧。

“奴才尊旨,”魏忠賢低下頭來接旨,眼裡泛着忿恨的目光,到擡起頭來時,又回覆了清明,然後出去吩咐了。

“袁愛卿,朕昨日和徐光啓愛卿談到了造船所用的材料,朕提議用水泥和鋼鐵造船,起先徐愛卿認爲不可能,等朕說了理由後,徐說袁愛卿會特別喜歡。所以把袁愛卿叫來談一談,朕想讓愛卿負責建造、指揮,不知道愛卿願意否?”現在屋裡就剩下了朱由校和袁可立兩人。朱由校坐在龍書案後面問。

“老臣倒是願意爲皇上效力,但用水泥和鋼鐵造船,老臣還從未聽說過,不知皇上如何說服的子先兄的?”(注:徐光啓字子先,兩人是同年同月生,不過袁可立比徐光啓晚出生那麼一天,所以稱兄。)本來一聽就鋼鐵造船袁可立還嚇一跳,想着根本不可能,倒是聽說有用鐵皮包木頭的,象鐵皮包城門一樣,但想想用泥和鋼鐵造船,還真的不現實。但這裡面卻有徐子先的事,連這個大學問家都給說服了,自己又有什麼本事否定呢?

“袁愛聊,是這樣的、、、、、、”朱由校又不厭其煩的把浮力的話語重複了一遍,說的雖然離奇一點,但也算是頭頭是道,直聽的袁可立差點拍案叫絕,考慮到君前失儀,纔不敢放肆,只是興奮的大呼皇上聖明。

“袁愛卿,若此法可行,但不知愛卿可否助朕?”談話到這種程度,對方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朱由校就不再掩飾什麼,開誠佈公的問道。

“回皇上,固所願不敢請耳,但老臣有幾個要求不知可講否?”袁可立當然想一展胸中所學,但做了這麼多年的失敗者,也開始學聰明點了,趁着這個東西,不提點條件那是不可能的。

“袁愛卿但說無妨。”

“那老臣放肆了。第一,絕不能和滿清議和,”袁可立雖然耳目不靈,但昨天不知道袁崇煥回來,今天在朝上可是見到袁崇煥了,他和袁雖無個人上的矛盾,相反在明末遼東也有三袁並稱,他們是就是袁崇煥、袁可立、袁應泰,有“武三袁”之說,當然明代前朝。但政見上確實是不一的。袁崇煥主張的是議和,這個風颳的不是一天兩天了。特別是這段時間戰事又消停了一些,議和的聲音漸漸又開始起來了。

歷史上是到**哈赤死後,袁崇煥正式提出前去‘遣僧吊贈’,袁可立在朝堂之上大呼辱國。稱此行爲‘使敵人輕中國,敵國得志。豈能忘我中國耶?此尾湛肘潰之說也’!

“袁愛卿且寬心,朕誓滅滿奴,以報大明慘死的將士、百姓,否則何以爲君?”朱由校不知道其中就裡,但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滿清是必須得滅的。

“謝陛下成全,老臣第二個要求武力控制朝鮮,”袁可立一向是《亟遣使臣監護朝鮮》的忠實扶持者,《亟遣使臣監護朝鮮》是徐光啓提出的,理由是在薩爾滸大戰之前之後朝鮮的所作所爲爲依據推斷出其‘鮮奴通好’。其主張監察朝鮮的內政和外交,到朝鮮訓練朝鮮的軍隊,以便使朝鮮自強。這在主客觀上帶有把光海君政府變爲傀儡政權的傾向。

薩爾滸大戰之前,大明曾經先後諮文朝鮮,要求出兵“助剿”。但朝鮮國王光海君態度消極。雙方几經交涉,朝鮮才勉強答應出兵一萬。而領兵的都元帥姜弘立,在光海君的囑託下,投降。

薩爾滸戰後,後金企圖擴大議和成果,進一步把朝鮮拉入到自己的陣營。哈爾哈赤和光海君有大量的書信來往。

徐光啓和袁可立還有一些朝臣如薛鳳翔等都對朝鮮的態度進行了分析,才得出瞭如此的推論。而歷史上從**哈赤和光海君的書信之中,也確定了其事。

“武力控制朝鮮?”朱由校一聽腦子一下子就當機了,他當然明確的知道朝鮮是一個忘恩負義寡廉鮮恥反覆無常的小人國家,充當老美忠實走狗的韓國,仗着這幾年富裕了,無恥的宣揚中醫是它的,什麼傳統民俗類的東西、節日都是他的,整天的叫喊着什麼大韓民族,眼裡根本瞧不起中國人。偏偏有許多的弱智中國人,就是崇拜那‘韓流’,什麼電視劇、衣服、化裝品等等,真是一羣無知的孩子,也不想想越是有你們這羣數典忘祖的人去崇拜他們,花錢支持韓國貨,他們就越富有,越富有那就越看不起中國人,難道一個‘明月三千里’的蛋丸小國,真的值得我‘白日五千年’的泱泱大國的國民去崇拜嗎?

第801章 海洋之始第583章 雪中燒烤第148章 斷腸之草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684章 馬車軌道第77章 東林智囊第389章 閆公擾敵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399章 兵臨城下第719章 爾等不智第284章 應元論戰第438章 再見張嫣第803章 大明關稅第46章 宋氏兄弟第504章 可立召兵第220章 處置戰俘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3章 判斷形勢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195章 錦衣驛站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41章 明朝海戶第412章 營寨之設第419章 黃泥之阻第791章 舉子培訓第264章 大破蒙軍4第111章 天主傳教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248章 聯合攻關第313章 草原會戰8第525章 西北戰事第23章 天子親軍第732章 官吏之別第146章 雲貴總督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415章 政務雜事第251章 商人逐利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682章 城牆之解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295章 錦衣屠奴10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540章 驚見甲骨第721章 攜子以死謝罪第163章 宮廷政變8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423章 大捷之後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636章 冰牆內外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40章 衆無名白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632章 殺俘不祥第408章 雲與泥比第387章 偏方百病第305章 大同將集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58章 制羽絨服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355章 作繭自縛第683章 墨攻之解第390章 淨軍哭了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437章 美食傳承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639章 肆意蹂躪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55章 水泥出產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131章 宮有驛站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605章 狼狽奔逃第335章 戰定再爭第481章 趨狼逐虎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34章 親力而爲第35章 魏公貪權第214章 銀錢雙贏第69章 義賣前奏第336章 明軍內戰第84章 義賣收穫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737章 兵兇戰危第94章 水井抗旱第183章 天主造人
第801章 海洋之始第583章 雪中燒烤第148章 斷腸之草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684章 馬車軌道第77章 東林智囊第389章 閆公擾敵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399章 兵臨城下第719章 爾等不智第284章 應元論戰第438章 再見張嫣第803章 大明關稅第46章 宋氏兄弟第504章 可立召兵第220章 處置戰俘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3章 判斷形勢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195章 錦衣驛站第228章 蒙古軍心第41章 明朝海戶第412章 營寨之設第419章 黃泥之阻第791章 舉子培訓第264章 大破蒙軍4第111章 天主傳教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248章 聯合攻關第313章 草原會戰8第525章 西北戰事第23章 天子親軍第732章 官吏之別第146章 雲貴總督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415章 政務雜事第251章 商人逐利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682章 城牆之解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295章 錦衣屠奴10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540章 驚見甲骨第721章 攜子以死謝罪第163章 宮廷政變8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423章 大捷之後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636章 冰牆內外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40章 衆無名白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632章 殺俘不祥第408章 雲與泥比第387章 偏方百病第305章 大同將集第383章 林丹認輸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58章 制羽絨服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355章 作繭自縛第683章 墨攻之解第390章 淨軍哭了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437章 美食傳承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639章 肆意蹂躪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253章 民變定性第55章 水泥出產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131章 宮有驛站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605章 狼狽奔逃第335章 戰定再爭第481章 趨狼逐虎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34章 親力而爲第35章 魏公貪權第214章 銀錢雙贏第69章 義賣前奏第336章 明軍內戰第84章 義賣收穫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737章 兵兇戰危第94章 水井抗旱第183章 天主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