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

東瀛雖小,諸侯國卻是不少,像小小的一個九洲島上就有薩摩、大隅、日向、肥後、肥前、筑後、筑前、豐後、豐前、對馬、壹岐等十一個小國,整個東瀛在戰國時期更是有六十六國之多。

小國如此之多,東瀛自是動亂不堪,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相互討伐,你來我往打了一百多年,德川幕府雖然最後結束了動亂的戰國時代,但此時的東瀛並非鐵板一塊,打了一百多年,這些諸侯之間的仇結的有多深可想而知,不是短短十幾年就能忘卻的。

當德川幕府兵強馬壯軍力強盛的時候,各路諸侯自然是不敢造次,只能陽奉陰違,虛以逶迤,但德川氏的主力大軍‘神秘’的消失之後,各路諸侯又有點蠢蠢欲動了。

當然,這個蠢蠢欲動並非真的動,各路諸侯並不是傻子,這出頭鳥可當不得,德川氏的大軍雖然消失了,但家督還在啊,德川家光還是有那麼一點威信的,如果他將分封到各地的家臣宿老都召集起來,再齊集個十萬大軍也並非不可能。所以各路諸侯都在觀望等待,如果德川氏能熬過這場危機,一舉收拾九洲的混亂局面,那他們就繼續隱忍,如果德川氏無力收拾殘局,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九洲動亂下去,那麼說不得他們也要跟着亂一亂了。

大家都可以等,唯獨田川昱皇不能等,因爲這個動亂之源天草四郎可是投入了他的麾下,而且德川幕府大軍的‘神秘’消失也和他脫不了干係,德川氏肯定不會放過他的。

話說他現在手下都有十萬大軍了,德川氏撐死還剩下兩三萬人馬,他怕什麼?

這打仗不能光看兵力,德川氏手下是沒他這麼多人馬,但人家是幕府大將軍啊,一聲令下,不說應者雲集,最少也能湊齊十來萬人馬,當初豐臣秀吉招集十餘路諸侯登陸九洲,打得不可一世的薩摩藩主島津義弘直接出家當了和尚這事還歷歷在目呢,田川昱皇可不想出家。

於是,他按鄭芝龍交待的辦法,四處聯絡與德川氏有仇的諸侯,遊說他們一起來對付德川氏,瓜分東瀛。但是,人家根本不尿他,你田川氏是哪根蔥啊,何德何能,幹得過德川氏不,我們爲什麼要跟你結盟?

也不怪他們狂妄,這些諸侯可都是名門之後,家族起源動不動就可以追溯到上百年甚至是幾百年以前,家族裡將軍大名都不知道出了多少。而田川氏呢,就一個打鐵的,他是打鐵的,他父親也是打鐵的,他爺爺還是打鐵的,要追溯起家族起源來,田川昱皇家可能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他祖上姓翁,祖籍福建......,好吧,這些還是不要追溯的好,讓人知道了麻煩就大了。

眼看着這薩摩藩都被打趴下了,田川昱皇那裡卻是一點進展都沒有,鄭芝龍不由急了,再拖下去可就過年了,如果讓德川氏緩過勁來,這幾個月不是白忙活了,不行,不能再等下去了。

鄭芝龍立馬召集鄭芝虎、王徵南、洪旭、甘輝、施大瑄商議對策,大家都是行伍出身,要說怎麼去遊說這幫人還真沒什麼好的建議,他們最終商議出來的辦法還是動用武力,由洪旭和甘輝手下的東瀛人帶着錦衣衛高手潛入本州,扮成各路諸侯的人馬到處打架滋事,使勁挑撥,總要讓他們大打出手,讓東瀛重回戰國時代。

這下本州島上熱鬧了,今天織田家的武將帶人搶了毛利家的貨物,明天北條氏的家臣帶人劫了伊達家的糧草,一會兒上杉氏的某個家老被人刺殺了,一會兒朝倉氏的某個武將被人幹掉了......。

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一次兩次大家可能還能忍忍,但天天發生這樣的事是個人都忍不了,吵吵嚷嚷那是免不了的,但這些事情原本就不是他們乾的,怎麼吵得清呢,吵到最後那就只有開打了。

如果是換做以前,德川幕府肯定會派人來調解甚至是派兵來鎮壓,但現在德川氏被九洲那邊弄的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哪裡有心思來管他們。

各路諸侯看德川氏不吭氣,膽子就更大了,都幹起了老本行,開始招兵買馬,攻城略地,相互討伐,於是乎本州島烽煙四起,各路諸侯打得不亦樂乎,東瀛終於重回到戰國時代。

本州那邊一亂,田川氏這邊也開始發動了,這會兒德川幕府肯定是管不到他們了,當初一統東瀛的時候德川氏可是與不少諸侯結下了死仇,本州都烽煙四起了他們要再敢出兵九洲,他們的仇家肯定會趁機把他們的老窩給端了。

德川氏不敢出兵了,田川氏自然是可以放心大膽的一統九洲了。

九洲現在的形勢對田川氏來說還是很有利的,老牌的三大勢力都出了很嚴重的問題,薩摩藩的島津氏因爲入侵大明朝的藩屬國琉球而****掉了四萬人馬,實力大不如前,筑後的大友氏更是絕了後,領地分崩離析,家臣之間誰都不尿誰,完全沒了威脅,要說現在實力最強的反而是肥前國的龍造寺氏,當然他們也絕後了現在龍造寺家當權的是鍋島氏,不過他們的實力基本還在。

可以說,只要打敗同在肥前國的龍造寺家,這一統九洲的大業就算是完成一大半了,田川昱皇直接派天草時貞、田川洪旭和田川甘輝率領九萬人馬向龍造寺家的領地發起了進攻。

龍造寺家現在當權的是鍋島勝茂,他也算是參加過關原之戰的人,對兵法倒也不是一竅不通,他算了算,這手下總共都不到五萬人馬,如果分散抵抗絕對會被各個擊破,還不如直接將所有人馬集結在佐賀城,依靠城池與田川氏來場大決戰,或許還有點勝算。

於是,東瀛歷史上有數的大規模戰役-佐賀之戰開始了,呃,爲什麼說是歷史上有數的大規模戰役呢?這東瀛可不是大明,地方這麼小,諸侯那麼多,各路諸侯手下一般都只有幾千人馬,能有個上萬人蔘戰那都是大戰役了,像這樣參戰雙方人數超過十萬的戰役還真不多,所以,佐賀之戰絕對可以算的上是東瀛歷史上有數的大規模戰役。

這場戰役是一場冷熱武器結合的攻城戰,進攻方是肥前平戶取代松浦氏的田川氏,參戰人數足有九萬,主將天草時貞,副將田川洪旭、田川甘輝。防守方是肥前佐賀取代龍造寺氏的鍋島氏,參戰人數不到五萬,主將鍋島勝茂。

要說本州的各路諸侯看不起田川昱皇那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你一個打鐵的懂什麼打仗,手下就算有十萬人馬又怎麼樣,知道怎麼排兵佈陣不?

田川昱皇的確不會打仗,如果讓他去指揮九萬人馬,那絕對會亂套,都不用敵人來打,自己就崩了。但他不會天草時貞會啊,天草時貞可以說是一個天才將領,只是歷史上他直接被十二萬幕府大軍圍困在破破爛爛的原城裡,缺乏武器,糧草斷絕,沒有外援,就那天草時貞硬是堅守了三個月,要知道他手下總共就三萬多農民,真正有戰鬥力的才一萬多人!

現在就不一樣了,他手下足有九萬人馬,武器精良,糧草充足,再加上他受過明軍援助人員的專業培訓,對各種戰術知知甚詳,同時又使用了一年的火槍和火炮,對熱武器運用爐火純青,對付龍造寺家這五萬人馬是綽綽有餘的。

他首先運用的是心理戰術,圍三闕一,只圍住佐賀城的西北南三面,留下東面不圍,讓敵人有逃跑的希望,而不至於拼死抵抗;

然後他又運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讓洪旭和甘輝各率兩萬人馬,在南北兩面佯攻,而他自己則率五萬主力居於城西,作爲進攻的主力,不動則已,一動那就是傾力一擊;

最後他運用的是明軍的彈幕戰術,以火炮壓制,城牆上的敵軍,五萬步兵一鼓作氣衝上城牆。

東瀛那會兒的將領習過兵法的還真不多,就算是學過的,那也是從大明傳過去的兵書典籍,介紹的都是純冷兵器戰法,前面的圍三闕一和聲東擊西可能還有人看的懂,但最後這個彈幕戰術可是明軍新近總結的純熱武器戰法,東瀛還沒人聽說過,無論是誰碰到了,那都會不知所措。

天草時貞先是讓洪旭和甘輝在南北兩面佯攻了幾天,待西面的敵軍被吸引到南北兩面之後,他立馬發動了總攻,三百門火炮被他密密麻麻的排成三排,對着西面的一段城牆一通狂轟,然後五萬主力直接像潮水一樣涌上去。

這下城裡的守軍傻眼了,田川軍進攻的那段城牆那炮彈就跟下雨一樣,誰敢過去啊,原來守在那兒的不是被炮彈砸死了就是躲在女牆後面瑟瑟發抖,那還有什麼勇氣站起來守城,天草時貞就這麼一鼓作氣攻上了城牆。

既然攻上了城牆,那這場戰役基本上也就算是結束了,要知道城裡總共纔不到五萬人,平均到每一面也就是一萬多人,再加上西面城牆上的敵軍有一大半都被引誘到南北兩面去了,這會兒在西面守着的都不到五千人,五千對五萬,哪能擋的住!

鍋島勝茂一着急又犯了個致命的錯誤,他竟然把南北兩面的大部分守軍都調往西面支援,只留下一點點人據守南北兩面,要知道洪旭和甘輝還在城牆下面呢,他剛把人調走,洪旭和甘輝便從佯攻變成了真攻,直接衝上了城牆。

三面皆破這仗就沒什麼好打的了,鍋島勝茂不得不指揮手下從東面逃跑,結果被天草時貞指揮大軍一陣窮追猛打,真正跑掉的都不到一萬人,龍造寺家算是完了。

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九章 召見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三卷 第九章 發展實業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
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九章 召見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三卷 第九章 發展實業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