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如遭雷擊

“大人莫憂。”郎中只看着幾個錦衣衛對着蕭墨軒戰戰兢兢的樣子,心裡頭也是知道這位年輕人定是來頭極大,於是便稱了大人。

“這幾位只是餓了幾日,暫時昏厥罷了。”郎中放下海母的手腕,對蕭墨軒說道,“大人既然已經熬了稀粥,老朽稍後給幾位施上幾針,等清醒過來少用些便好。再開一份方子,以丹蔘調養,只幾日便可恢復。只是老人家又要多調養上幾日。”

“沒事就好,沒事就好。”蕭墨軒直到這時,才略鬆了口氣。

“用人蔘進補可好?”這個時候,蕭墨軒盡是只想着用上最好的東西。

“幾位病人眼下身體欠佳,已是虛不勝補,用丹蔘纔是最佳。”老郎中連忙擺了擺手,“若要用人蔘,須得得調養個兩三日才行。即便是用丹蔘,也得是用過了稀粥之後才行。”

“哦……多謝老先生。”自從嘉靖四十年,蕭墨軒第一次來到這裡,被那些郎中開了一大堆方子,逼着自己吃藥吃得要吐以來,蕭墨軒第一次覺得郎中也是這麼的可愛。

火竈上的稀粥,已經熬了有一會兒,咕嘟咕嘟的散發着香味,溢出來的蒸汽瀰漫了整個廚房。蕭墨軒抽*動了幾下鼻子,忽然又像是想到了些什麼。走到竈前,在幾個罐子裡左右撥拉了一陣,卻又失望的轉了回來。

“去買些糖來。”蕭墨軒朝着蕭三揮了揮手,“他們餓了這麼幾天。該是有些低血糖,弄些紅糖放到稀粥裡才更是好。”

“低血糖?”蕭三愕然的看着蕭墨軒,“小的……小的可從來沒聽說過什麼低血糖,少爺可知道哪裡有得賣?”

大米粥裡放紅糖,大家都知道是個好東西,可低血糖,卻是從來都沒有聽說過。

呃……蕭墨軒頓時有些語塞。這一會兒都是有些心煩意亂地,竟有些想到什麼便說什麼了。

“要不小的去惠豐行的鋪子裡看看?”蕭三見少爺不說話,頓時以爲少爺也不知道哪裡會有得賣。惠豐行的鋪子裡東西算是極多,尋常難見的也常能買到。

“便就是紅糖。”蕭墨軒有些無奈的轉回身來。也不再去搭理蕭三。

“噢……小的明白。”蕭三見少爺轉過了身去,自然也不會再去自討沒趣兒,轉過了身,朝着門外走去,“低血糖……紅糖……血糖,倒也都是紅色的呢,還是少爺見識廣,一個東西能說出這許多詞兒來。”

蕭墨軒聽着蕭三在後頭嘀咕着,禁不住擡起手來抹了下額頭。竈塘裡的火生得大,挺熱的不是。都出汗了。

幾個大男人呆在這裡照顧一羣女人,畢竟不是個事兒。

蕭墨軒出了銀子。在附近尋了幾個街坊。原本衆人都有些躲着,可見着是錦衣衛地番子出面來請,又有重金相得,便有幾個膽大的婆婆應了下來。

見已經有人照料,郎中也說沒了大礙,蕭墨軒的心也是漸漸落回了原處。

又念着須得在年三十前去裕王府拜見裕王爺,除了把東西留下,蕭墨軒又丟下幾錠銀子,也等不得三人甦醒過來,便要起身離去。

臨走之前。也是少不得對幾個番子一頓赤裸裸的威脅,最後也一人分了一個錠子。

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番子們又驚又喜。豈還有不答應的道理。千恩萬謝的,把蕭大少爺給送了出去。

只等蕭大少爺剛出門,番子們便一起集體拍着胸膛慶幸逃過了一劫。一個轉身。又分散到了牆角,掏出懷裡的銀子,喜滋滋的咬上了一口,又笑眯眯的揣了回去。

“這海瑞……”蕭大少爺走在路上,卻是咬牙切齒,“這幫如狼似虎的番子。”

又走了幾步,卻是忽然又停住了腳,仰天長嘆一聲,“忠孝兩難全,倒也是難爲他了。若是我,決計是做不到。”

蕭公墨軒,作爲一個歷史上最爲傳奇地人物,在後世所編的《名臣錄》中排行第一。

而在《名臣錄》中,編撰者也是給了他無比崇高地評價:“惟三皇五帝,唐宗明祖可比也。”

把一個臣子和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放一起互相評價,縱眼看穿整個歷史,也是僅有的一個。更令人驚奇的是,任何一個看過《名臣錄》的人,都對這一段話絲毫沒有任何不同意見。甚至有人提出,在這一句話中,唐宗明祖還是沾了蕭公的光。

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也向來都是歷史學家們最感興趣的研究對象。

蕭墨軒的一生中,最爲熟悉和貼近的人,自然是少不了海瑞。

可是當歷史學家拿蕭墨軒和海瑞相對比地時候,卻是驚奇的發現。這兩

根本就是兩個個性完全不同的人。

蕭墨軒雖是一生屢建奇功,常常以一個鐵血一般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可是仔細研究之下,卻發現他其實一個非常柔情地人。

對於上司,他體諒,忠誠。對於屬下,他耐心,體貼。對於自個的家人,更是即使是豁出了命也要去保護,容不得受一絲傷害,對於凡是威脅到家族安全的人,比如當年地嚴家,他絕不留一絲情面。

雖然看上去,蕭墨軒竟像是一個極爲護私的人,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成爲千古一臣。

而海瑞,卻更像是一把利劍。利劍出鞘,非傷必折。不是給敵人致命一擊,便就是自身斷碎。他的行爲做事,只是依靠着規範的道德標準和法律,勇往直前,甚至沒有一絲顧慮,不考慮任何後果。

可是偏偏這兩個性格大異的人。卻是一生視爲知己之一。但是在世人看來,蕭公墨軒的個性,卻更容易引起人們心中的共鳴,也更容易被人視爲首先地楷模。

當人們總結的時候,總是喜歡引用蕭墨軒當年說過的一句話:“治天下,非一人所爲。”

其實從這個角度上去看,不管是蕭墨軒也好,還是海瑞,或者是隆慶帝,張居正。馮保等人也好,如羣星璀璨,正是這些性格各異的人的齊心合力,才真正鑄造下了一個盛世的基礎。

等回到西安門蕭府的時候,已是過了午時中。

好在東西都是早就打理好的,蕭墨軒倒也沒費什麼工夫,陪着孃親和岳母略用了些飯。上午穿的那件衣裳,早就是被竈灰弄髒了,飯前便就被蕭墨軒換了下去。只等用過了飯,蕭墨軒便喝起蕭三等幾個。乘上轎子,朝着裕王府而去。

裕王爺早就知道了蕭墨軒回京的消息。也像是早就知道蕭墨軒要來。這邊蕭墨軒剛進了大門,便被告知裕王爺已是在前廳候着了。

蕭墨軒倒也不奇怪,吩咐擡上了禮物,先朝着前廳走了過去。

“你只當送我些東西,便就是補了回來?”繞過大門口地蟠龍照壁,前廳的門邊便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

“子謙見過王爺。”蕭墨軒沒想到裕王爺居然會是走出前廳相迎,頓時也是禁不住心裡一熱。

“你且是說也沒說了聲,便就去了江南,且也和本王連個招呼也沒。”

“聖命難違。”蕭墨軒微微一笑。朝着裕王拱了拱手。

“這半年在江南可好?”進了前廳,兩人分上下首坐下,裕王便立刻朝着蕭墨軒問道,“你做的那幾樁事兒。便是連本王且都常替你捏着把汗。”

其實對蕭墨軒來說,興許也真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他自個壓根就沒覺得又多驚人。可傳到了裕王的耳朵裡。興許又加上了少許的誇張,便又是另外一種味道。

“父皇……眼下可好?”兩人對坐片刻,等奉上了茶,裕王略泯一口,突然朝着蕭墨軒問道。

蕭墨軒眼下是外臣,也不常在京城裡頭。而裕王是皇上的親生兒子,整日的呆在京城裡頭。此時卻由裕王來問蕭墨軒,皇上眼下可好。即便是蕭墨軒自個,也是覺得有些怪怪的。

蕭墨軒不是傻子,昨個皇上在萬壽宮見自個地時候,雖是看起來坐得端正,可蕭墨軒也能感覺到嘉靖帝的身體地微微顫抖。他坐起身來,分明便就是強撐着的。

“皇上……王爺你……”蕭墨軒輕輕咬着嘴脣,想找一句最適合的話來說,“王爺你還是該早做準備的好。”

“唔……”

“本王這個做兒子的,尚且不如你。”扇窗戶,又慢慢閉上了眼睛,“本王倒真是羨慕你吶。”

爲子者,有父病重,卻也無法前去探視,更不能侍奉牀前。對於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人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煎熬。

“聽說……聽說王妃有喜了?”蕭墨軒也覺得氣氛有些沉悶,想要換個話題。

“哦,我倒是忘了告訴你,你竟也是知道了。”聽蕭墨軒說起這個,裕王才從窗前轉過身來,臉上的神情也像是鬆了一些。

“本王也盼着能給王府裡頭添上點生氣。”新坐下,“只是這一回,卻給你佔了大。”

呃……給我佔了大?蕭墨軒有些雲裡霧裡。

“眼下我爲兄,你爲弟。”還在肚子裡的兩個,卻是要倒了個個兒。”

“呵呵,王爺倒是說笑了。”蕭墨軒聽了這句話,才明白過來,呵呵笑道,“王爺是皇族,怎生是子謙所能比。”

“甚麼王公貴冑。”.頭訕笑一聲,“其實

心裡頭就快活,子謙你豈是會不明白。”

“若是產下世子,王爺看想好了叫什麼名?”回到原處,蕭墨軒連忙轉了回來。

蕭墨軒問這話,一是想把讓人沉悶地話題轉開,另一個。卻是想要驗證自個心裡的的一個結。

“子謙這話問得奇怪。”眼,“此時未得生辰八字,如何起得了名?”

“這……”蕭墨軒頓時一陣語塞,禁不住擡起手撓了下腦袋,“倒是忘了。”

“我大明朱家,從太祖爺開始傳下地規矩,起名向來以爲五行而分。”輪着得是土屬。再往下,便該是金屬。”

朱鈞,明神宗,萬曆皇帝朱鈞。蕭墨軒的腦袋裡立刻蹦出了這麼一個名字來。

萬曆皇帝到底是哪一年生地?蕭墨軒此時竟是有些懊惱起來,只恨自個當年爲什麼不去考個歷史系,眼下做起事兒來,卻是省心了多。

但是並不打緊,朱鈞是隆慶帝的第三子,那麼就是說,裕王爺應該還有兩個兒子纔是。可是蕭墨軒在裕王府這麼長時間。從來就沒聽說過裕王殿下已經有了兒子。

興許……不一定是吧,蕭墨軒的心裡。有股說不出的滋味。似乎有些好奇,又有些期盼,卻又帶着些恐懼。

“李妃若是產下世子。”只是朝着蕭墨軒微微笑道,“定是要請子謙你爲師纔是。”

裕王爺的這句話,倒是讓蕭墨軒有些困窘。不可否認,自個眼下確實混得不錯。

可是……有些東西卻是學不來的,想學也沒辦法去學。如果要自個去教四書五經。蕭墨軒心裡頭偷偷一笑。

想起當年地那一句:“孔子謂季氏:‘八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興許……自個也該是再用功多讀些書纔是。萬一到時候拗不過裕王殿下,可別再鬧出笑話來纔是。

“子謙……”裕王沉默半晌,突然又開了口。

“王爺有事兒只說便是。”蕭墨軒也不知道裕王爺在想着些什麼,只是拱手回話。

“本王……”|頭……”

“王爺有什麼心結?”蕭墨軒疑惑的問道,“若是無妨。只說出來,興許子謙也能幫着出出主意。”

“本王只望着眼下李妃能夠平安纔是。”卻又生生的把話嚥了下去。

“王妃身體不適?”蕭墨軒臉色微變。

李杭兒雖然眼下貴爲裕王妃,難見一面。可怎麼說來,和蕭墨軒也有一段兄妹之情,在名義上,更是牽連着。

“本王只怕又像之前那般……”來。

“王爺可否再說得仔細些?”蕭墨軒已是按捺不住,心裡頭揪得緊緊的。

“本王只怕……李妃若真是產下世子,只怕又是像之前兩位世子一般早夭。”

之前兩個……第三子……朱鈞……李太后……

哪年生的?到底是哪年生的,蕭墨軒整個人像是呆住了一般,只剩下腦袋裡卻是不停的轉着。一定有法子想了出來……一定要想了出來。

十歲即位……隆慶帝駕崩於隆慶六年,嘉靖四十五年,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

老天……蕭墨軒頓時如遭雷擊,只張着張嘴,呆呆的看着裕王殿下。明神宗……難道真的是明神宗?明神宗是我外甥?

“子謙……子謙?”還大,頓時不禁大感愕然,連忙連喚兩聲。

如果我地外甥是明神宗,我一定好好教他,哪怕讓我自個再重新上一回國子監都成?蕭墨軒耳朵裡雖是聽見了裕王爺的喚聲,可是人卻沒有做出任何舉動。

“子謙……”擔心起來。若是看蕭墨軒再這麼傻愣下去,只怕裕王殿下馬上傳太醫地心都有了。

“王爺……王爺莫憂。”還沒等裕王殿下動身,蕭墨軒卻又突然自個回過了神來。

“王爺莫憂,依子謙看,若王妃產下世子,定是可安然成年。”蕭墨軒拼命壓抑着心裡頭強烈的波動。

“托子謙吉言,希望如此便是。”放下了心,點了點頭,呵呵笑道。

“並非吉言而已。”蕭墨軒突然在裕王面前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固執。

第45章 種葫蘆?第25章 又生變故?第62章 赴任第44章 認死理第32章 豆子上火第29章 當世名醫第22章 天指地使第39章 萌芽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40章 白銀兩萬第6章 背後之人第66章 橫嶼之危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14章 高拱之怒第10章 振武軍變第41章 萬壽無疆第24章 暗潮涌動第37章 險中求勝第36章 各有算盤第16章 腳底抹油第21章 護花春泥第26章 大事第19章 如遭雷擊第18章 海不揚波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20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37章 金翅大鵬第14章 萬壽帝君第21章 孃親的自豪第16章 太監一樣可以有種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32章 進京第31章 波中仙子第46章 分人情第25章 嚴府之邀第24章 關門打狗第31章 木秀於林第21章 大明超市第71章 新鮮東西第61章 內閣來的公文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12章 望眼欲穿第35章 大明火德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22章 另類的神機妙算第25章 靜默第39章 惹誰了第12章 今夕舞第32章 進京第46章 王命旗牌第48章 朝罷歸來第9章 夜半驚第6章 張居正的心思第1章 誰有可爲第14章 高拱之怒第35章 迎頭棒喝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29章 寒匕初現第48章 金殿鼓第43章 混在官場第22章 真假倭寇第38章 蕭府愁雲第52章 關鍵證據第35章 左右爲難第32章 清風明月第25章 又生變故?第12章 望眼欲穿第43章 爲何而戰第31章 兵者詭道第25章 心事第11章 涼河心第38章 東方女船王?第8章 蝃蝀在東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9章 夜半驚第49章 疑慮第16章 值房燈影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16章 腳底抹油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6章 黃梅時節第50章 法中懺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16章 關外的動靜第42章 與子同仇第15章 我亦取義第14章 無眠夜第27章 落葉欲歸第39章 萌芽第67章 蕭學第43章 鷹和虎的對峙第23章 三才奇陣第48章 怪事第27章 無賴哲學第42章 萬事因果第60章 雷耶斯的禮物第15章 東征日記第66章 橫嶼之危第37章 俺答黃金史
第45章 種葫蘆?第25章 又生變故?第62章 赴任第44章 認死理第32章 豆子上火第29章 當世名醫第22章 天指地使第39章 萌芽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40章 白銀兩萬第6章 背後之人第66章 橫嶼之危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14章 高拱之怒第10章 振武軍變第41章 萬壽無疆第24章 暗潮涌動第37章 險中求勝第36章 各有算盤第16章 腳底抹油第21章 護花春泥第26章 大事第19章 如遭雷擊第18章 海不揚波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20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37章 金翅大鵬第14章 萬壽帝君第21章 孃親的自豪第16章 太監一樣可以有種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32章 進京第31章 波中仙子第46章 分人情第25章 嚴府之邀第24章 關門打狗第31章 木秀於林第21章 大明超市第71章 新鮮東西第61章 內閣來的公文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12章 望眼欲穿第35章 大明火德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22章 另類的神機妙算第25章 靜默第39章 惹誰了第12章 今夕舞第32章 進京第46章 王命旗牌第48章 朝罷歸來第9章 夜半驚第6章 張居正的心思第1章 誰有可爲第14章 高拱之怒第35章 迎頭棒喝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29章 寒匕初現第48章 金殿鼓第43章 混在官場第22章 真假倭寇第38章 蕭府愁雲第52章 關鍵證據第35章 左右爲難第32章 清風明月第25章 又生變故?第12章 望眼欲穿第43章 爲何而戰第31章 兵者詭道第25章 心事第11章 涼河心第38章 東方女船王?第8章 蝃蝀在東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9章 夜半驚第49章 疑慮第16章 值房燈影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16章 腳底抹油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6章 黃梅時節第50章 法中懺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16章 關外的動靜第42章 與子同仇第15章 我亦取義第14章 無眠夜第27章 落葉欲歸第39章 萌芽第67章 蕭學第43章 鷹和虎的對峙第23章 三才奇陣第48章 怪事第27章 無賴哲學第42章 萬事因果第60章 雷耶斯的禮物第15章 東征日記第66章 橫嶼之危第37章 俺答黃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