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萌芽

世蕃上了斷頭臺,按理說,京城裡該是安靜下來了。的,隱隱間,每個人的心裡卻仍塌實不下來。

徐階躊躇滿志,放眼天下,已是鮮有對手。蕭家的勢力也很強,但蕭天馭的心思,似乎已經全在了兒子身上,而對於蕭墨軒本身,徐階不但並無敵意,倒是想好好栽培一把。

做首輔的日子,是很好,可再好也不能做一輩子。夏言,嚴嵩都沒落下個好下場,根本原因,便在於沒弄出個好的接班人來。徐階自認要比夏言和嚴嵩高明,又怎能放走這株根正苗紅的好苗子。

而且更重要的是,蕭墨軒還很年輕,年齡的巨大差距,看上去倒是讓兩人有了更多的利益共同點。

只是,自從高拱入閣以後,內閣裡面卻漸漸的不安分起來。

出乎蕭墨軒意料的是,自己並沒有看見預料中的徐階和高拱之爭,倒是同在內閣,又同在禮部的袁煒和高拱,也不知道哪輩子結了怨,總也是看不順眼。

其實蕭墨軒仔細想來,也能明白過來。歷史上高拱對徐階不服氣,是因爲自己背靠着裕王爺,而徐階和裕王府又沒多少交情。

可眼下不一樣了,倒嚴的這一場,徐階早就和裕王搭上了關係,其中又牽着蕭家。換句話說,即使是嘉靖老人家有朝一日飛昇了,自個也未必會比徐階得勢。

雖然首輔的位子是挺讒人,可一時之間,也打不得主意。所以心緒一轉,便盯上了次輔。做到了次輔,離首輔的距離。也就那麼一小截了。雖然這個一小截距離很難逾越,可是萬一徐階老人家有個三長兩短,或者一高興來個告老還鄉,那自個不就是首輔了。小小的袁煒,只不過是徐階座下跑腿的,憑什麼坐到我高拱地頭上去。

對於袁煒和高拱私底下的爭鬥,徐階也並不看不見,只要他們鬧騰的不是衝着自己,便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只當沒看見。這倒是可憐了袁大學士,他在內閣裡,本來仰仗的就是徐階的勢力,徐階這一不管,自己這就難了。

更讓他鬱悶的是,比高拱早些日子入閣的郭樸,居然還和高拱是老鄉。

高拱的後臺是誰,是裕王。郭樸熬了這麼多年才進了內閣,屁股還沒坐熱呢,自然不希望挪窩。眼看着皇上年紀漸大。身體漸漸不如以前,郭樸自然不希望來個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他選擇了和高拱站到了一起。

還有一個李春芳,倒是個好好先生,當着高拱和袁煒的面,都能出說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這個人還和高拱一樣,是從裕王府出來地,他不幫着高拱,袁煒已經是燒香拜菩薩了。

一時間,袁煒在內閣里居然成了少數派。好在他怎麼也是個次輔,好歹和高拱頂了個平手,兩邊誰也不讓着誰。

對於這一場爭鬥。蕭墨軒自然是沒有任何興趣。

如果說眼下京城裡有誰一個敵人都沒的話,那便只能是蕭墨軒了。

裕王府裡,自然不不必說。其他的不管是在徐階那裡也好,還是在袁煒或者高拱那裡也好。都把蕭墨軒看成了自己人。

就內閣裡一番火熱的時候,蕭墨軒蕭大少爺,又遷職了。

只不過。這回的遷職,卻是蕭墨軒自個要求的,是去戶部。

因爲歐陽必進告老還鄉,所以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位子卻是空了出來。經徐階奏報,原戶部侍郎趙貞吉升任此職,戶部裡便就是空出了一個侍郎的空缺來。

也不知怎的,向來不愛算帳的蕭墨軒偏偏就是對這個位子感起了興趣。

他要遷職,倒也真是方便地很,徐階一句話也沒多說,便是應了下來。吏部侍郎也就是他爹。

幾乎沒費什麼周折,蕭大少爺搖身一邊,便就由工部侍郎變成了戶部侍郎。

“蕭大人這回去戶部,真是絕妙的很。”

都察院裡,本來就是個閒人堂,眼下又沒什麼好湊熱鬧地事情,一大羣御史湊在了一起,七嘴八舌的討論着朝廷裡的新話題。也只有這個時候,你纔會知道,其實八卦的不僅僅是女人,男人和知識分子,也很八卦。

“眼下徐閣老掌着內閣裡的事兒,他去了戶部,自然要擔待不少。只怕手裡握的,比起平常的尚書來,也差不了多少。”一位老兄,搖頭晃腦的點評着。

“我看倒是未必。”另外一位,心裡也早就藏了話,“蕭大人雖然年輕,可這裡誰都清楚,遲早是要入閣的,又怎會在乎一個尚書。”

“難道你們竟不知道,眼下京城裡最大的商號,惠豐堂便

地產業?眼下蕭大人去了戶部,手掌天下錢糧漕運,事兒,卻是大有好處。”一番搖頭晃腦。

“憑蕭家的權勢,還怕會沒有銀子花?”不少人對他的話嗤之以鼻。

“反正也是做侍郎,能額外多掙銀子,爲何不掙?難道還嫌銀子咬手不成?”被反駁地仁兄,不以爲然的展開一面扇子,揮了幾下,“不過即使是這般,好歹是自個掙來的,也比當日嚴家要好得多。”

“你等也只這般見識了。”又有一個腦袋從人羣裡探了出來,這一個明顯是蕭墨軒地粉絲,“我看蕭大人此舉,定然是爲了幫朝廷,幫皇上守着太倉。這幾年來,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遭了多少災,國庫也是漸漸空虛。蕭大人是什麼人,哪會像你等說的那般不濟事兒,只看着那些東西,人家心裡裝的是我大明,是皇上和裕王爺。”

這一***外,兩個人隔着一段距離站着,但是也在豎着耳朵聽他們說些什麼。

聽了幾段下來,卻都是有些不屑的搖了搖頭。

這兩個人,一個是右都御史路楷,一個是都察御史鄒應龍。這兩個從前決然不可能站到一起的人,眼下卻是靠的甚近,還不時低下頭去,耳語幾句。

這些日子來,蕭墨軒常常是閉門不出,只躲在書房讀書。讀書的時候,也着實想了不少東西。

就算自己搜盡了腦子,皇上和朝廷裡的人也都幫着自個,一起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那又能怎麼樣?

張居正是個改革家,在他擔任首輔的時候,大明兵強馬壯,國庫充盈。可是在他身後,不但被抄了家,還被廢除了自己耗費多年心血制訂出的各項法令。這,又是爲什麼?

雖然是穿越來的,可是蕭墨軒也知道,自己仍還是個凡人,不是長生不老的神。就算自己在的時候,別人不敢反抗,可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老去,難道還指望有另一個穿越者來接班嗎?顯然難度很大。

可是,爲什麼會這樣呢?蕭墨軒是學過政治經濟學的,當然是知道。

其實不管嚴嵩也好,徐階也好,或者高拱也好,按照現在的話說,都屬於地主階級。

這也不能怪他們,大明朝畢竟是一個以農耕爲主的國家。農耕文明的特點之一,便是內斂。

糧食短缺,也是一個原因。可壞就壞在,說短缺,也短缺的並不很嚴重,如果沒有太大的天災,基本可以做到收支平衡。如果真的是吃不飽,活不下去,說不定也就去尋找其他出路了。而在可見的平衡下,如果吃不飽飯,便只會打着造反的念頭。因爲有了土地,便可以有飯吃。

之前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包括後來的李自成,都是借了這種機會。

放眼現在的大明朝,雖然已經有了所謂的資本主義的萌芽,可這個萌芽能不能開花結果,還未可知。

此時的西方,已經進入了大航海時代。北方的大森林,已經朝着遙遠的東方投出了陰冷的目光。留給東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蕭墨軒所要的,並不只不是單純的自保。

讓蕭墨軒欣慰的是,雖然有着無數的內鬥,可是看似腐朽的大明王朝,周身卻散發着一層新鮮的氣味。

王陽明有言:“我之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道,天下之公道也;學,天下之公學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這些看似大逆不道的言論,卻是在上層士大夫中間廣爲流傳,究其本意,其實說的也便是以人爲本,言論自由。

更有一些清流文人,甚至已經提出了以法治國的思想,雖然聽上去像是要架空君權,可居然也沒人去管,倒還有無數好評。放在還處於封建社會的大明朝,着實令人有幾分奇怪。

而在無數人眼中黑暗無比的大明朝,卻確實是在向着這個方向前進,其間還引出了一羣沽名賣直的文人。

和政治鬥爭一樣,想要打造一個新的帝國,便是要打造一個新的階級。

“只要給我自由的思想,其實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並不矛盾。”蕭墨軒口中念念有辭,說出的話,讓在一邊侍讀的小香蘭絲毫聽不明白。

“只要你們愛錢,我就不怕給你們錢。”蕭墨軒的嘴角,泛起一絲笑意來。

有個看似並不勤政的皇帝,有時候並不一定是壞事兒。而且,這個皇帝未必是真的不勤政。

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24章 邊陲之患第13章 選擇第18章 驕兵第41章 袁煒之邀第24章 夜叉第11章 飛騎南下第1章 寫生奇遇第47章 國之利器第49章 法摩沙堡陰謀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25章 又生變故?第12章 今夕舞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37章 爭便宜第47章 興化之陷第15章 如何纔是治本第35章 良知忠魂第41章 交情菲淺第5章 以德服人?第30章 王府兇案第7章 計定東南第43章 鷹和虎的對峙第43章 鷹和虎的對峙第36章 候補閣員第10章 千帆競流第12章 利益團伙第27章 此乃天意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5章 金殿驚變第24章 邊陲之患第13章 陰謀詭計第10章 千帆競流第18章 五大罪第26章 舊相識第44章 滅門慘禍第19章 如遭雷擊第2章 軼事第14章 莫傷仲永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47章 興化之陷第2章 海關……還真是海關第54章 打草驚蛇第6章 上善若水第27章 落葉欲歸第36章 金花定第41章 袁煒之邀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31章 沒頭緒第7章 到底誰的錯第37章 永康模式第24章 洗牌第7章 辛卯日朔第27章 一份大禮第47章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第5章 除夕紅(下)第12章 望眼欲穿第23章 地震西北第33章 不信第39章 盡忠報國第23章 法子第51章 三日之期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47章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第2章 酒論天下第11章 天降祥瑞第24章 洗牌第50章 遠征計劃第4章 香浴第30章 慵懶之人第23章 地震西北第16章 腳底抹油第4章 遠房表妹第42章 與子同仇第7章 天降星宿第20章 請魚上鉤第29章 同生共死第42章 萬事因果第2章 軼事第19章 如遭雷擊第60章 雷耶斯的禮物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39章 萌芽第43章 與龍爲友第16章 武力奪城第10章 背後第20章 在此一戰第16章 值房燈影第34章 雄鷹折翅第20章 請魚上鉤第1章 寫生奇遇第7章 桑中意第19章 疑心漸起第2章 海關……還真是海關第56章 風俗?第12章 止步第43章 牛角尖第7章 敗陣第1章 午門獻俘第44章 真相
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24章 邊陲之患第13章 選擇第18章 驕兵第41章 袁煒之邀第24章 夜叉第11章 飛騎南下第1章 寫生奇遇第47章 國之利器第49章 法摩沙堡陰謀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25章 又生變故?第12章 今夕舞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37章 爭便宜第47章 興化之陷第15章 如何纔是治本第35章 良知忠魂第41章 交情菲淺第5章 以德服人?第30章 王府兇案第7章 計定東南第43章 鷹和虎的對峙第43章 鷹和虎的對峙第36章 候補閣員第10章 千帆競流第12章 利益團伙第27章 此乃天意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5章 金殿驚變第24章 邊陲之患第13章 陰謀詭計第10章 千帆競流第18章 五大罪第26章 舊相識第44章 滅門慘禍第19章 如遭雷擊第2章 軼事第14章 莫傷仲永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47章 興化之陷第2章 海關……還真是海關第54章 打草驚蛇第6章 上善若水第27章 落葉欲歸第36章 金花定第41章 袁煒之邀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31章 沒頭緒第7章 到底誰的錯第37章 永康模式第24章 洗牌第7章 辛卯日朔第27章 一份大禮第47章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第5章 除夕紅(下)第12章 望眼欲穿第23章 地震西北第33章 不信第39章 盡忠報國第23章 法子第51章 三日之期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47章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第2章 酒論天下第11章 天降祥瑞第24章 洗牌第50章 遠征計劃第4章 香浴第30章 慵懶之人第23章 地震西北第16章 腳底抹油第4章 遠房表妹第42章 與子同仇第7章 天降星宿第20章 請魚上鉤第29章 同生共死第42章 萬事因果第2章 軼事第19章 如遭雷擊第60章 雷耶斯的禮物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39章 萌芽第43章 與龍爲友第16章 武力奪城第10章 背後第20章 在此一戰第16章 值房燈影第34章 雄鷹折翅第20章 請魚上鉤第1章 寫生奇遇第7章 桑中意第19章 疑心漸起第2章 海關……還真是海關第56章 風俗?第12章 止步第43章 牛角尖第7章 敗陣第1章 午門獻俘第44章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