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亂心

魏學曾領了聖旨來到寧夏後,時間將近兩個月,平叛進展沒有多大的起色。二個月的時間也只是堪堪肅清了寧夏鎮的外圍,收復了本來就沒有多少兵力駐紮的河西四十七堡,這讓這位大權在握的新科三邊總督很是失意。

可是在總攻寧夏城的時候,麻煩出現了。幾次強攻無果,反倒損兵折將,寧夏城就象一根難啃的骨頭,卡在了魏總督的嗓子眼,吞不下吐不出,這口火上得大了。

消息傳到京城,萬曆大爲光火,小小一個寧夏城,先期有總兵李昫、麻貴率領延綏、榆林、蘭靖、莊浪四鎮兵馬先期進剿,四路大軍居然圍了兩個多月還沒拿得下來,這讓一向自高自大的萬曆皇帝的天顏往何處放,同時在心裡也真正對哱拜這個問題重視起來。

於是降下第二道聖旨,既時調宣府總兵李如鬆爲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統率遼東、宣府、大同、山西兵進剿,命令梅國楨爲監軍,最終形成總督魏學曾負責協調、後勤,李如鬆負責軍事,梅國楨負責監軍的三頭並進的局面。

得知這個消息後魏學曾坐臥不安,他從來沒有象此時這樣迫切希望朱常洛快點到來,最好是在李如鬆來之前到來,因爲他手裡還有一道萬曆賜給睿王的密旨。

蕭如薰現在已是寧夏副總兵,按照聖旨上說,這時他也該帶兵前去圍剿哱拜,可是朱常洛沒叫他動。

看着蕭如薰驚訝的臉色,朱常洛淡淡道:“蕭大哥,你信不信我?”

蕭如薰沒有絲毫猶豫,連想都沒想,“信!”

一個信字說的斬釘截鐵,**的擲地有聲。

朱常洛心頭一陣暖流,“你若信我,就在這裡安靜不動,平虜大營不動,哱拜就跑不到蒙古去,這件大功比在前邊圍着來得重要的多。”

蕭如薰怔然出了一會神,忽然就笑了起來,“末將謹遵殿下鈞命。”

朱常洛讚賞點了點頭,和聰明人說話就是這樣一點好處,有些話不必說得太開太透,窗戶紙很薄很脆弱,可是有它遮着,眼前總是一團黑漆漆,可是隻要那麼輕輕一點,一切就再也不同。

翌日,朱常洛帶着虎賁衛離開平虜大營,直奔寧夏城而去。

蕭如薰率軍送去三十里,親眼看着兵隊遠遠絕塵而去,眼底複雜之極的情緒難言難說。

蕭如薰能征善戰,可是浴血奮戰了半輩子到現在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參將,天天在這邊塞之地喝北風吃沙子,如今這個小王爺的到來,憑几日前一戰功成現在已升爲寧夏副總兵一職,這變化之快,蕭如薰想來猶似夢中。

其時天降雪花,四野茫茫,蕭大總兵半生鐵血忽然有了點風雅的心情,正準備吟個詩以志心情的時候,不解風情的王勇打馬湊了上來,敬畏的看了遠遠而去的那一溜黃煙,粗聲大氣的喊道:“蕭將……哎,我是不是叫錯了,您現在是副總兵大人了,我得改口啦。”

蕭如薰一腔心事盡數被這個小子調笑的乾乾淨淨,又好氣又好笑的瞪起眼,“個兔崽子,長本事了,敢拿我開心。”

這次殺敵有功的王勇已由副將升成參將,連忙搖手笑道:“蕭將我錯啦……我是真是爲您高興。”

蕭如薰知道他說的是真心話,心中雖然感動,臉上卻板成一團,冷哼一聲:“有什麼事就說,別拐彎抹角,你肚子裡腸子幾道彎我知道。”

王勇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道:“蕭將,小王爺爲什麼不要咱們去寧夏城?咱們大傢伙上次殺得都不過癮呢,都說咱們這次立戰全是佔了人家虎賁衛的光,兄弟們這心裡都有點過不去呢。”

蕭如薰呵呵一笑,斜了他一眼,“是你自個的想法,別扯到大傢伙的身上!拐了這麼一個大彎就是爲了說這個事吧?”

王勇黑油油的臉上有點發紅,“知我者蕭將也。”

蕭如薰微微一笑,也懶得跟他詳說究竟:“好好回去自個想想,想明白了你也就出息啦。”

王勇下死力撓了下頭皮,打馬就追:“蕭將,你倒是說清了再走啊……”

大雪漫天,北風苦寒,朱常洛坐在馬車中,靜聽馬蹄聲清脆而有節奏的踏在路面上的聲音,心緒飄飄蕩蕩,只覺千頭萬緒,也不知從何處解起,不由得輕聲嘆了口氣。

葉赫撩起來車簾,奇怪的瞪着他,“好好的嘆什麼氣?”

朱常洛搖了搖頭,“外頭雪大,你和孫先生都上來罷。”

葉赫本來要拒絕,半路忽然改了主意。

車廂寬大,就算忽然多了兩個人也不覺得擠,反倒熱鬧了好多。

孫承宗沉默片刻,終於忍不住問道:“殿下,咱們這次前去寧夏城如何進退可有主意?”

朱常洛眼中閃過一絲玩意的笑意:“老師,說起來象這次寧夏之亂這樣的叛亂,在咱們大明算不上什麼稀罕事,依你說以前都是怎麼辦的?”

這個問題難不倒孫承宗,他本來就是飽學之士,再加上少年就出來遊學四方,對於軍事一道更有獨特的見解,想了一想道:“過去各地的平叛通常由當地駐軍負責,或者再輔以京營,而後大事可定。”

朱常洛輕輕拍了下手,“不愧是老師,說的很是,現在我說下我對寧夏戰局的見解,老師看說的對是不對。”當下也不在賣關子,沉思片刻道:“今時不同往日,從萬曆年間開始但凡有大的軍事行動,對於北方九邊重鎮的邊軍調動越來越頻繁,這一方面是由於京營戰鬥力的退化,二是皇上希望通過這種快速而有效的方式迅速應對突發事件。”

一言驚醒夢中人,孫承宗正在思索的眼已經在漸漸發亮,似乎已經想起了什麼。

“參戰的軍隊通常來自數個不同地方,甚至南兵北調、北兵南調,這樣不僅各部之間互不熟悉,就是語言都不通,給三軍協調帶來麻煩,所以在此種軍事行動中更是重視總督的協調作用。到了此刻,軍事行動能否取得成功,已經不僅僅是軍事發揮的事情了,它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依賴於總督能否有效的協調,能否將各部的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

一直沒說話的葉赫皺眉插嘴道:“你的意思是說,拿不拿得下寧夏城,全看魏學曾一人的能力了?”

朱常洛眼底卻滿是狡黠:“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不過依我看,魏學曾終究不能成事的。”

已經徹底想明白的孫承宗忽然興奮的站了起來:“我明白了!不成功的關鍵就是各部軍隊多爲私家兵,這樣就會出現搶功或者自保問題。見功勞都想搶,可是衝鋒陷陣,傷亡卻都非已所願,如此一般散沙,別說六路大軍,就是再多上二路三路,也是白費功夫!”

明朝太祖朱元璋武力統一全國後,爲保證今後爆發戰爭時有兵可用,設置了衛所制度,也就是所謂的常備軍。簡單一句話,平時種地,戰時當兵。可是打仗的時間終究沒有種地的時間長,當軍兵徹頭徹尾變成了農民的時候,也就沒有了任何的戰力。

這個局面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到兩個人出現用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打破了這個局面,算是開了先例,而且非常成功。

第一人是戚繼光,第二人是李成樑。

戚家軍天下聞名,勝在軍紀嚴明,從徵集到訓練,從軍官到將領全是人家自個人,換句話說,除了戚繼光本人,皇帝也支使不動這支軍隊。老話說無利不起早,這是十足真言,戚繼光能將戚家軍練成這個樣,仗着的是軍餉給的高,給的足,給的及時,正因有了這三給,打仗的效果那是頂頂的好。

在大明能和戚家軍堪與匹敵並且遠而勝之的軍隊,便是威鎮遼東的李家軍。李家軍在李成樑的帶領下更是霸道,除了豐厚的軍餉,李成樑更是擅自做主將軍屯的地分了!在李成樑手下當兵,不但有錢拿,還有地分,當兵能當成地主,這個就相當厲害了。

所以打架的效果更是槓槓的好,芝麻開花一樣的節節高。

大明有了這兩個人做例子,於是就形成一種極其古怪的局面。那就是孫承宗剛剛說的,管他幾路大軍,多的是私家軍。

大家各自爲政,各人各撥自個的小算盤,如何打仗?又怎麼能打勝仗?

車廂內一時之間沉默起來,良久之後,孫承宗總結性的嘆了口氣:“長此以往,大明危矣。”

朱常洛淡淡道:“老師何必泄氣,所謂亡羊補牢,猶末晚也。”

忽然想到了什麼,葉赫不禁脫口而出:“虎賁衛?”

朱常洛含笑點頭,“今日虎賁衛,明日虎賁軍。”

有些人就是這樣的聰明,只要給他一點點蛛絲馬跡,他就敏銳的捕捉到線團的結點,輕輕一抖,整件事便已脈絡分明豁然洞明。孫承宗是這樣的人,葉赫也是。

與此同時,哱拜一臉急燥的在府內轉來轉去,噩耗一個接着一個,讓這位新科自封的哱王失去了當時的得意,如今的他更象一隻坐困愁城的野獸,已經感知生命受到威脅使他惶惶不安。

此時坐下邊的哱家核心小團體涇渭分明,哱承恩和土文秀坐東,劉東暘和哱雲坐在西邊。

這幾天的戰事連連慘敗,尤其是許朝的一路進攻平虜大營的主力被蕭如薰全殲的這個打擊如同當頭一棒,讓在座所有人心裡全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除了一個人,哱雲。

看着惶惶不安的哱拜,哱雲心裡有一種難以言明的快意,他能預感到這個人的悲慘結局很快就到來,自已能做的就是盡其所能的讓這個時間來得晚一些……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之前的折磨,就好象貓捉到老鼠之後的盡情玩弄,對於貓來說,將老鼠吃下遠不如玩弄來的快感更強烈一些。

哱雲都已經忍不住的露出笑容了。

“今天有個事叫你們來商量一下!”哱拜臉色陰沉的轉過身來,語氣沉重。“今天魏學曾派張傑前來勸降,言明一切罪責皆在黨馨,若是此時大開城門,他會保我們全體平安。”

張傑是前寧夏部總兵,爲人八面玲瓏,和在座幾人關係都很好,難爲魏學曾居然能將他找來,看來也是動了一番腦筋。

其實哱拜的話並沒有說完,魏學曾確實派張傑前來招降,但是與之同來的條件中只有一個,便是讓他親手殺掉劉東暘和土文秀,以此爲證便可保他哱氏一族平安,否則大軍壓境,城破之時,玉石俱焚。

哱拜對於這個提議頗有些意動,眼前雖然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可是眼前的局勢已經完全不是自已當初打算的模樣,如果此時平虜關拿下,火赤落和卜失兔大軍便可長驅直入,自已還懼他們那一個?

可惜一招錯失,滿盤皆輸。哱拜的希望因爲許朝的失誤徹底打亂了步署。

劉東暘難看的板着臉,眼底陰雲四集。

因爲哱拜不知道的是幾天前同樣的也有人找過劉東暘,開出的條件也是一模一樣。

劉東暘不是傻子,他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先下手爲強?還是後下手遭殃?劉東暘這幾天一直在猶豫着。

對於哱拜的講話,各人有各人的盤算,哱承恩第一個勃然變色:“阿瑪,明狗的話不能信!咱們殺了他們這麼多人,佔了這麼多地方,拚死一搏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或是就此放棄,不異於引頸待戮!”

“不錯!咱們現在若是降了,必死無疑!”

哱承恩瞠目結舌的看着這個堅定應和自已的人。

不是自已的死黨土文秀,而是自已一直視爲眼中釘肉中刺……哱雲。

第221章 敘舊第173章 廷議第207章 闖宮第76章 暗流第103章 報應第242章 成交第46章 綢繆第258章 拒情第186章 逼問第5章 傳信第27章 心動第280章 表白第109章 請戰第257章 大事第294章 求和第141章 捎信第124章 突變第271章 提醒第162章 宮變第153章 殺威第240章 試槍第148章 解決第289章 躊躇第290章 起誓第251章 狼心第47章 蠻子第87章 決定第143章 夜襲第44章 歸去第143章 夜襲第40章 決戰第102章 結怨第84章 佳人第160章 孤注第1章 初始第65章 三禮第93章 遇險第17章 煽情第240章 試槍第235章 擄職第94章 重逢第44章 歸去第254章 非議第308章 絕計第146章 絕望第253章 信任第188章 審皦第228章 收買第101章 訊問第294章 求和第69章 待援第53章 太平第74章 變卦第306章 心願第97章 問心第103章 報應第266章 宿命第36章 驚心第26章 拜府第289章 躊躇第163章 陷阱第268章 正事第191章 緊急第5章 傳信第228章 收買第22章 臘八第142章 生變第32章 情傷第43章 絕境第297章 何去第260章 授權第42章 人質第167章 決心第39章 神器第162章 宮變第22章 臘八第105章 隱痛第206章 魏朝第16章 藉口第62章 算計第43章 絕境第130章 錐心第193章 心願第227章 招安第84章 佳人第102章 結怨第274章 隱瞞第178章 太子第35章 遇險第68章 詔獄第17章 煽情第281章 酒樓第109章 請戰第244章 折服第247章 危境第289章 躊躇第222章 準備第98章 拉攏第17章 煽情第221章 敘舊
第221章 敘舊第173章 廷議第207章 闖宮第76章 暗流第103章 報應第242章 成交第46章 綢繆第258章 拒情第186章 逼問第5章 傳信第27章 心動第280章 表白第109章 請戰第257章 大事第294章 求和第141章 捎信第124章 突變第271章 提醒第162章 宮變第153章 殺威第240章 試槍第148章 解決第289章 躊躇第290章 起誓第251章 狼心第47章 蠻子第87章 決定第143章 夜襲第44章 歸去第143章 夜襲第40章 決戰第102章 結怨第84章 佳人第160章 孤注第1章 初始第65章 三禮第93章 遇險第17章 煽情第240章 試槍第235章 擄職第94章 重逢第44章 歸去第254章 非議第308章 絕計第146章 絕望第253章 信任第188章 審皦第228章 收買第101章 訊問第294章 求和第69章 待援第53章 太平第74章 變卦第306章 心願第97章 問心第103章 報應第266章 宿命第36章 驚心第26章 拜府第289章 躊躇第163章 陷阱第268章 正事第191章 緊急第5章 傳信第228章 收買第22章 臘八第142章 生變第32章 情傷第43章 絕境第297章 何去第260章 授權第42章 人質第167章 決心第39章 神器第162章 宮變第22章 臘八第105章 隱痛第206章 魏朝第16章 藉口第62章 算計第43章 絕境第130章 錐心第193章 心願第227章 招安第84章 佳人第102章 結怨第274章 隱瞞第178章 太子第35章 遇險第68章 詔獄第17章 煽情第281章 酒樓第109章 請戰第244章 折服第247章 危境第289章 躊躇第222章 準備第98章 拉攏第17章 煽情第221章 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