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擄職

“事情真相大白,流言果然不可信。”朱常洛淡然一笑,翹起的嘴角帶着幾分譏誚,目光便落在了李三才身上。

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眼下朱常洛的話想當然的引起殿上百官集體共鳴,一時間紛紛應和,各抒已見,一片稱好附議之聲。

申時行環視衆臣,又看了看葉向高,再看了看李三才,最後將目光落到朱常洛身上,心中再一次對這位少年太子的權謀手段配服的五體投地。經歷今天一事後,李三才這個人算是毀了個乾乾淨淨,而葉向高必定會死心踏地的倒向太子一邊,用至死不悔這四個字怕是不足形容出葉向高此刻的心情。

由此聯想到之前朱常洛和自已提到的黨爭問題,申時行的眼底再次添上了些莫名意味,眼下朝中兩個剛成氣候的派別,在太子貌似不經意的無聲無息舉動中,一個隨着沈一貫的下臺正式宣告進入式微。另一個隨着今天的過去已經徹底的崩潰毀滅,再沒有一星半點的留存。

忽然申時行不由自主的想起兩個人,一個是肥頭大耳的鄭國泰和那個淡泊如素的顧憲成,這兩個人好象人間蒸發了一般,無聲無息就從朝堂中消失了?目光最終落在恬然坐在椅上的太子身上,見他神態自若,喜怒難辨,不由得心頭怦怦亂跳,隱隱想到了什麼,只覺得說不出的畏懼,這位少年太子心思之深,謀慮之遠,實在已遠遠超出他所能想象。

眼神落到放在金交椅上那修長如玉的手,申時行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生得如此顏如皓玉偏偏又如此早慧通達,搜遍心中歷史人物,似乎也只有三國時周郎堪與匹配……這個念頭剛起,忍不住哎喲叫了一聲,申時行的臉突然就變了色。

王錫爵橫了他一眼,低聲道:“你想什麼呢?”

申時行如同受驚一樣哆嗦了一下,下意識回道:“沒什麼,一時走神,想到了一句話。”

王錫爵狐疑的瞪着他:“是什麼?”

申時行搖了搖頭,不再言語,他想到的那句話在心裡翻來滾去,可是決計不敢也不願和任何一個人分享。

不說申時行心中翻江倒海,羣臣心中也是倒海翻江,對於他們來說,此時太和殿上情勢格外分明,而且確如太子所說,是誰口中說的那一個是真的事實,到現在爲止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下面要如何進行下去。衆人的目光由葉向高再到李三才,如同走馬燈一樣此來彼去。

事情終究需要一個了局,申時行是內閣首輔,當仁不讓的出面主持大局:“殿下,事情已經如此,如何善後,臣等謹尊諭旨。”

事情終於了關鍵時候,對於這個自始至終一直笑如春風的少年太子,此刻一舉一動無不牽動着所有人的心,就連處於混亂中的李三才都擡起頭,呆呆的望着那個高高在上的朱常洛。

朱常洛側過臉,眸中華彩泛光:“葉大人,依你說怎麼處置李大人?”

如同申時行料想的一樣,此時的葉向高對太子的心情已經無法用語言表達,幾乎是連想也沒有想,上前一步跪下:“李三才居心叵測,辱及先母,本來不想與他干休,但幸有殿下聖明,爲微臣和家母洗刷冤屈,至於如何處置於他,全憑殿下一言而決。”

朱常洛清澈的眼神在他身上流漣一圈,燦然一笑:“很好,大人有大量,日後前途不可限量。”

葉向高臉有些漲紅:“不敢當殿下誇獎,至於這位李大人,說起來我還要感謝他,若不是他挑出此事,我和母親終究難免要壓在人舌根下過一輩子。”這句話反諷的厲害,呆立一旁有如泥塑木雕的李三才臉色瞬間蒼白如紙,而立身朝班躲在人後的吳龍更是禁不住一陣不寒而慄。

“說的好。”朱常洛讚賞的拍了拍手,清脆的掌聲在寂無人聲的大殿中不斷迴響:“荀子曰: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巳,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依我所見,葉大人可將此語當做座右銘,將眼前些許挫折蹉跎,只將做是人生中磨練即可,從此立志報國,如此可不負令堂當年生你養你一番艱難。”

聽了朱常洛這一番話,葉向高心悅誠服的低身受教:“微臣唯有肝腦塗地以報殿下,今後只以殿下馬首是瞻。”

對於葉向高絲毫不加掩飾的表達忠心,頓時引起羣臣一陣微微騷動。在場都是深通厚黑之道的行家,馬屁人人會拍,各有巧妙不同,象葉向高這種完全不顧讀書人風骨錚錚,堂而皇之的在太和殿上表忠心的極爲罕見。若是平時早有言官出班,當場就彈劾個阿諛奉承之罪,可是今天那些平日有個風吹草動就如同蒼蠅見血的言官們,一個個奇怪的很,在太子清冷的目光下變得一水的鉗口結舌,緘默不語。

一些大臣看向葉向高的眼神中除了羨慕就是嫉妒,已經可以預見,經過今天這一次的事,葉向高身上徹底貼上了太子心腹的標籤,從此青雲直上指日可待。剛纔葉向高說要感謝李三才,現在看來確實要好好的大謝特謝,果然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安撫完葉向高,便要發落李三才,既便是處於木怔當中,李三才也能清析之及的感愛到來自殿下傳來的莫名威勢,此時的李三才連人帶心早就變成一鍋亂粥,但不妨礙他清楚明白一件事,今天自已逃不掉一個失察枉言,構陷大臣的罪名。

朱常洛淡淡的看着李三才,良久開口:“李三才,你還有什麼說?”

李三才眼神中頗有掙扎之色,半晌才道:“無話可說,任殿下處置。”

看着這個曾是自已最看重的弟子,王錫爵忍不住頹然長嘆,聲音雖然不大,卻正好夠得幾個人聽得到。

申時行恨恨的拉了他一把,不及說話,先遞過一個警告的眼神。

此時他對太子的感覺由原來的又敬又愛,變成了既敬且畏,雖然一字之差,卻是宵壤分別。在今天之前儘管這位太子前後做了不少驚人的事蹟,但是在申時行的眼中,終究還是稍顯稚嫩,欠了些火候。可是過了今天,親眼目睹了這位太子點塵不驚,春風化雨的一番手段,已經足以讓申時行真正的心悅誠服,正式拿他當一國儲君看待。

羣臣中和申時行有一樣想法的遠不止他一個,打量着這個登上儲位僅僅三月的少年太子,看着他由初時的默不做聲,到後來的鋒茫漸露,再到現在的飛龍在天,羣臣不乏一些難搞的硬骨頭,可是在太子淡然眼神之下,油然心生敬畏。

“既然如此,李三才既然承認有過失,那麼有罪當罰,有過當受,朝廷法紀亂不得。”

李三才面如死灰,從牙縫中擠出幾個字:“唯殿下之命是從。”

朱常洛靜靜打量他一下,聲音轉高:“傳我口諭,即日起免李三才僉都御史、鳳陽巡撫、漕運總督三職,空缺由吏部推選人員,由內閣裁定。”少年聲音清朗動聽,卻也隱藏風雷肅殺。

在這緊張一刻,幾乎是所有人都可以預展見李三才的下場了,擄官去職之後,剩下的還能是什麼,幾乎不用猜都可以知道的事,但凡和李三才有過交往的人全都豎起了耳朵,瞪大了眼,看着這位風光顯赫一人三職的大臣最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

就在這個時候,殿角忽然跑出一個小太監,伏在朱常洛耳邊說了幾句話,有些眼尖的大臣忽然發現太子一直不動的臉色有了一絲變化,時間很短,隨即如常。

擺手讓王安退下,朱常洛靜了片刻,眼睛冷冷望向李三才,殿上氣氛瞬間又降了幾度,衆臣見太子臉上依舊春風滿懷,卻連眼眉都不帶動一下,如今放下了臉,雖然明知不是針對自已,可是沒來由的一個個都從脊樑骨到天靈蓋躥出一絲寒氣。

“就去山東東昌做一名推官吧,掌理刑名,分理清濁,多爲當地百姓做點好事吧。”

隨着太子最後一句話落地,先不說李三才已經搖搖欲倒,就連殿下一衆諸臣全都嘆了口氣,不管怎麼說,總算沒有一擄到底,推官雖小,總歸還是個官,只是讓衆臣不明白的是太子的態度,爲什麼忽然就來了這麼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大轉彎?

李三才身兼三職,權勢滔天,人脈通達,多年經營朝中勢力盤根錯節,不可小視,其中一衆言官一見這個情況,便有些心眼活泛,已經在互相遞開了眼色,準備聯命出班求情。

聽到下邊竊竊私語,朱常洛只瞟了一眼,便已明白這些人心裡在打些什麼主意,忽然站身起來:“大明盛世,來之不易,綱紀有度,有獎有罰!若是這大明朝廷變成徇情枉法的地方,那麼百姓們還能有什麼指望!”

明明只是一句淡淡的話,太和殿上卻生出一股濃重之極風雨欲來的壓迫之力。

先前幾個蠢蠢欲動的言官瞬間打了焉,低了頭如同鋸了嘴的葫蘆。

“李三才,你可有話講?”

明白大勢已去的李三才,在這一刻已將前後想了個明白通透,一切的起源都在於吳龍不早不晚,就是在關鍵的一瞬間臨時反水,才導致今日一敗塗地,忽然想起吳龍那一刻莫名失蹤,此刻的李三才有如雪水淋頭,什麼都明白了,擡起頭苦笑一聲:“殿下千思百慮,算無遺策,李三才心服口服。”

朱常洛眼底鋒茫一閃而過:“我知道你是個明白人,今日之事就當是個教訓罷。”

李三才暗暗咬牙:“是,多謝太子殿下費心教導。”

李三才來到王錫爵面前,恭敬的行了一禮,而後一言不發的離開,經過吳龍的身邊時,腳步頓了一瞬,望着他的背影吳龍頓時覺得喉頭發乾,嘴張了幾張,似乎想要說些什麼到底也沒說出什麼來。

王錫爵激動的鬍子有些發顫,申時行怒其不爭的瞪了他一眼,低聲道:“繃着點,還嫌今天丟人丟的不到家?”

王錫爵嘆了口氣,用同樣的低沉聲音答道:“你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其實你比我心裡清楚,這個李三才確是當今朝廷中少有的有才幹之人,只是可惜……”

沒等他可惜完,申時行已經冷冷的截住了話頭:“有才無德,害羣之馬,縱然才高八斗,終是養癰爲患。與其等他勢大,還不如趁早剪除爲妙。”

乾清宮裡,寂靜安祥,萬曆皇帝靜靜坐在御案前,似乎在沉思什麼。

就連黃錦捧着一碗茶進來放到他面前,直到沁人心脾的茶香絲絲縷縷的穿過鼻腔沁入心胸時,這纔回過神來。

“前面都有什麼動靜了?”

聲音低沉有力,黃錦是久侍聖駕的人,一聽就知道這是皇上心情不悅將發未發的前兆,不由得着意加了幾分小心:“老奴聽說,前邊爭輔爭得熱鬧着呢,李三才和葉向高二位大人都掐起來了……”小心擡頭看看了萬曆的臉,皺成一團的老臉有如盛放的菊花:“萬歲爺,您只管安心靜養就成,前朝那些事,有太子呢。”

對於他這一番奉承討好,萬曆表現的不置可否,眼睛在黃錦臉上盯了許久,一直看到黃錦渾身汗毛倒豎,出了一頭一臉的白毛汗,終於忍不住小聲苦笑哀告道:“陛下……您別這麼看着老奴,人家害怕。”

“去,把太子叫來,朕有話問他!”

第74章 變卦第21章 危機第259章 堅辭第280章 表白第49章 拜衙第286章 引誘第242章 成交第247章 危境第121章 蠢貨第123章 佈局第42章 人質第199章 傷心第214章 算壽第90章 秦風第178章 太子第179章 心事第174章 突變第78章 請藩第83章 攝心第44章 歸去第158章 議儲第223章 改變第102章 結怨第85章 交底第249章 忽悠第286章 引誘第109章 請戰第252章 野心第103章 報應第86章 選擇第278章 桀驁第283章 生死第156章 歸山第117章 舊事第9章 萬曆第213章 戮目第218章 同隱第176章 三變第181章 猜忌第139章 攻心第186章 逼問第173章 廷議第227章 招安第280章 表白第138章 宿命第141章 捎信第101章 訊問第115章 條件第152章 榮歸第138章 宿命第82章 殤心第75章 分封第246章 反目第137章 挑戰第232章 作死第5章 傳信第134章 亂心第243章 剖析第202章 同心第1章 初始第98章 拉攏第251章 狼心第257章 大事第84章 佳人第65章 三禮第32章 情傷第268章 正事第104章 隱秘第159章 機鋒第87章 決定第86章 選擇第234章 廁仔第249章 忽悠第236章 許諾第259章 堅辭第172章 廷議第172章 廷議第54章 斷案第253章 信任第137章 挑戰第291章 殞城第1章 初始第184章 敲打第69章 待援第283章 生死第6章 靠山第166章 招認第241章 威懾第240章 試槍第136章 弱點第295章 海戰第122章 算計第45章 三星第3章 奇葩第177章 賀禮第253章 信任第291章 殞城第172章 廷議第232章 作死第15章 國本
第74章 變卦第21章 危機第259章 堅辭第280章 表白第49章 拜衙第286章 引誘第242章 成交第247章 危境第121章 蠢貨第123章 佈局第42章 人質第199章 傷心第214章 算壽第90章 秦風第178章 太子第179章 心事第174章 突變第78章 請藩第83章 攝心第44章 歸去第158章 議儲第223章 改變第102章 結怨第85章 交底第249章 忽悠第286章 引誘第109章 請戰第252章 野心第103章 報應第86章 選擇第278章 桀驁第283章 生死第156章 歸山第117章 舊事第9章 萬曆第213章 戮目第218章 同隱第176章 三變第181章 猜忌第139章 攻心第186章 逼問第173章 廷議第227章 招安第280章 表白第138章 宿命第141章 捎信第101章 訊問第115章 條件第152章 榮歸第138章 宿命第82章 殤心第75章 分封第246章 反目第137章 挑戰第232章 作死第5章 傳信第134章 亂心第243章 剖析第202章 同心第1章 初始第98章 拉攏第251章 狼心第257章 大事第84章 佳人第65章 三禮第32章 情傷第268章 正事第104章 隱秘第159章 機鋒第87章 決定第86章 選擇第234章 廁仔第249章 忽悠第236章 許諾第259章 堅辭第172章 廷議第172章 廷議第54章 斷案第253章 信任第137章 挑戰第291章 殞城第1章 初始第184章 敲打第69章 待援第283章 生死第6章 靠山第166章 招認第241章 威懾第240章 試槍第136章 弱點第295章 海戰第122章 算計第45章 三星第3章 奇葩第177章 賀禮第253章 信任第291章 殞城第172章 廷議第232章 作死第15章 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