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變卦

這次乾清宮詭異的經歷,讓申時行和王錫爵心裡很是不安了一陣。事後無論是乾清宮還是儲秀宮都異常的平靜,事實證明他們好象是多慮了,王錫爵樂觀的將那次突如其來的見皇三子的舉動,當成是皇上的一時心血來潮。

申時行歸期已定,不能再耽擱下去,和朱常絡悄悄見了次面後,就回蘇州老家去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波平鏡則暗流潛伏,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而江湖永遠都不會是波平浪靜的,此刻鄭府秘室內還是四個人,上首兩個座位上依舊是鄭國泰和顧憲成,下首兩個座位上一個是葉向高,只是原來沈一貫的坐位換成了現任都察院僉都御史李三才。

在座四人的臉色都不太好,眼下朝廷中正在進行和發生的事情,一切的跡象都在表明形勢在向着他們不利的方向發展。

尤其讓他們心慌氣沮的是,一向對鄭貴妃百依百順的皇上,居然破天荒的一個月沒有到儲秀宮去,這個消息比明年將立皇長子爲太子的消息更加讓他們心慌。所謂愛屋及烏,因爲皇上盛寵鄭貴妃,皇三子纔有機會上位,如果皇三子不能上位,那麼他們這些人一場努力還有什麼意義?

“進卿,你說說看,眼下我們該怎麼辦?”顧憲成依舊的鎮定自若,只是極其罕見露出的慎重之色證明他對眼前的事態,也不敢輕忽以視。

被點名問到葉向高沒有說話,過了個年的葉向高越發顯得成熟,這點讓顧憲成非常欣賞,在沈一貫叛出後,葉向高在這個小團體中的份量越來越重,他的意見自然是重要的。葉向高既然沒有說話,就表示他還沒有考慮成熟,於是顧憲成的目光就移到李三才身上。

李三才是陝西臨潼人,萬曆二年時中的進士,顧憲成進入戶部的時候認識了他,一路飛黃騰達成了現在都察院的僉都御史,眼下已是言官一系中的傑出人物。當然他能升遷得如此之快,無庸置疑的要感謝的人就是顧憲成。所以在沈一貫自立門戶後,李三才當仁不讓的取而代之成了這個秘密小集團核心成員。

“大人,先生,依下官愚見,眼前大可不必驚慌失措。你們注意到沒有,聖旨上只說了明年會立皇長子爲太子,並沒有說已經立了皇長子爲太子。”

話說的很繞口,但是在座的人除了鄭國泰全都聽懂了,顧憲成和葉向高交換了一個讚賞的眼神,擊掌稱讚,“道甫真知灼見,話不在多一句就靈。有什麼想法儘管說出來,咱們大家集思廣益,商量個妥當法子,斷不能叫王元馭、申汝墨之流心願得償。”

“眼下之計,依下官看不必再糾結聖旨如何,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有一年的時間,立誰不立誰,咱們說了不算,王申之流也說了不算。”李三才嘴角淺笑,雙手向上一拱,“只要想辦法重荻聖心,一切就都來得及!”廖廖幾句,一針見血,直指核心。

垂頭喪氣的鄭國泰癱在座位上長長嘆了口氣,沒了精氣神的一團肥肉讓人看一眼就倒掉了幾天的胃口,“老才你不知道,皇上這次惱了娘娘,已經快一個月沒去儲秀宮啦。”

除了這件事,還有一件事他只和顧憲成一個人說了。那就是鄭貴妃破天荒居然捱了皇上的打!妹妹那腫成一團的臉,足可以證明這次鄭貴妃的弄巧成拙,已經讓聖心暴怒到了什麼地步。

他沒有察覺在聽到鄭貴妃捱打消息時,顧憲成臉上一閃而過的陰鷙鐵青之色,雖然只是一瞬間也足夠讓見過的人刻骨銘心,終生不忘。

“李大人說的有理!”一直沒有說話的葉向高終於開腔了。“事是死的,人是活的。現在我們最要緊的不是去幫皇三子搶位子,而是要幫娘娘儘快重獲聖心!這個是重中之重,片刻不能耽擱。”

鄭國泰茫然不解,李三才若有所思,顧憲成眼睛一亮,“好!就依兩位所說,聖心即然不高興,咱們就想法子讓他高興起來便是!”

八月仲秋,正是秋霜白露金風送爽時節。鄭國泰進宮敬獻祥瑞白狐,萬曆龍顏大悅,重賞了鄭國泰,是夜駕臨儲秀宮,帝妃二人重和於好。

祥瑞什麼的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就連葉赫都偷着出去看了一回,回來後直搖頭,“那也叫祥瑞?不過是就是一白毛狐狸罷了,我們龍虎山多了沒有,十隻八隻總有的。朱小八,要不要我回去逮個十幾只來,也送給你爹當祥瑞?”

“祥瑞不是大白菜,白毛狐狸別人送進去就是祥瑞,咱要送進去那就是狐狸。”朱常洛哭笑不得,斜了他一眼,這個葉大個有些時候說話就是這樣不經過大腦,“送的是情,收的是心,這裡頭裡文章大着呢。”

“照你說,這還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不成?”

眼望長天,秋月正白,清輝遍地。

“葉赫,等着瞧吧,用不了幾天,這朝廷中會再次熱鬧起來的,不過這次,我不會再這樣站着不動了!”

翌日,朝中以葉向高、李三才等人爲首紛紛上疏進言,自古除了立嫡立長一說,立賢者也是大有人在,三皇子朱常洵鍾貴毓質,聰敏機慧,假以時日足以匹配大明英明之主。

彷彿是爲了見證朱常洛那句不象預言的預言,短暫平靜後的朝廷再度分成兩派,圍繞是立長還是立賢的問題每天爭來吵去,摺子奏疏如雪片一樣送到乾清宮,可是奇怪的是,當今聖上萬歷居然一言不發,所有諸如此類的摺子一概留中不發。

皇上這種暖昧的態度讓人捉摸不透,漸漸地各種版本的言論慢慢涌現出來,開始時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到後來就成了衆口鑠金、三人成虎,時間一長,朝中很多人都開始坐不住了,打頭第一個就是王錫爵。

做爲如今的大明內閣首輔,王錫爵不可能對這個亂局坐視不管。於是將自已的想法和現在朝中的諸般表象,寫成一疏遞了上去。希望皇上象上次那樣發一道聖旨,那朝中這流言妄語立馬便會消停。

可奇怪的是摺子遞進上去有如泥牛入海,一個月過去了……幾個月過去了,眼見天越來越冷,王錫爵的心也越來越冰,多年的從政經驗告訴他,事情好象不對勁了。

直到等來黃錦傳來口諭,皇上在乾清宮召見。

就在他的轎子快進入乾清宮的時候,一陣清風襲來,一封信神不知鬼不覺的順着轎簾丟了他的懷裡……

wWW_ ttКan_ ¢ 〇

“幾日前朕夜讀祖訓,忽然想起一事竟致夜不能寐,朕先前確實有言要立長子爲太子,但皇后正值盛年,一旦有子,如之奈何?一旦有了嫡子,如果將嫡子封王,便是違了祖訓,但如果要封太子,那便有兩位太子,天下豈不大亂?不但朕、便是卿等也都成了大明罪人。”

王錫爵呆呆站立,一言不發。

偷偷打量了下這位王閣老的臉色,見他一臉震驚過度的樣子,萬曆不由心中一陣打鼓,但即然已經開了口,硬着頭皮也得說下去。

“爲此這幾日朕夙夜憂慮,想到如今膝下只有三子,不如先將三子俱都封王。等過了幾年,皇后若無所出,到時朕必實現前諾,再立長子爲太子,非如此不爲萬全之策,王卿以爲如何?”

在萬曆一生和臣子說話的紀錄中,象今天這樣和風細雨自從張居正死了之後這絕對首次,如果形容詞可以再過份一點的話,用低聲下氣來說也不爲過。因爲皇帝現在心裡虛得很,無論是誰將自已說出口的話再翻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九五之尊金口玉牙的皇上呢。

他喜歡鄭貴妃,喜歡皇三子,雖然鄭貴妃的接連幾次舉動都讓他非常反感甚至厭惡,但是奇怪的是,不管是誰都無法取代鄭貴妃在他心裡的位置,這種緣法讓他自已都解釋不來。

今天他叫王錫爵來是試水的,只求這位王閣老別噴自已一臉就不錯,做出這個決定,他認爲自已是萬不得已。雖然他這輩子,已經有過太多次這樣的萬不得已。

皇上說完了,王錫爵也醒了,定定的看了皇上一會,沒有開口表態,這難免讓萬曆一陣忐忑。同樣是閣老,他在和申時行說話的時候遠不用象和王錫爵說話這樣加着小心,原因很簡單,想當年王錫爵抓着一點錯處就能將如日中天的張居正逼得差點自盡,前鑑在此,萬曆不能不加着小心。

“即然陛下聖心已定,老臣也無異議,請陛下擇日下旨,交由禮部擬定諸王封號,早行大典罷。”

事情的變化永遠是出人意料的,王錫爵的給出的答案,讓萬曆瞬間和王錫爵一樣易位而處,這下輪到他呆怔出神,恍如大夢。

寒冷冰涼的空氣壓不住王錫爵心頭嗖嗖直冒的火氣,從乾清宮出來後,他邊想邊走,等停下腳步時,忽然發現自已竟然站在永和宮門前。

“殿下,您知道老臣最奇怪的您什麼地方麼?”

坐在朱常洛對面的王錫爵從這個角度看過去,茶杯中嫋嫋升起的輕霧將朱常洛的臉繚繞得高深莫測,長睫投下月似的弧影,遮不住一雙清眸的睿智清澈。

“陛下的真正意圖你懂,老臣也懂,可是老臣不明白,您爲什麼要這麼做?”

投入轎中的信上只有八個字:三王並封,順勢而爲!落款是朱常洛。這是王錫爵在萬曆張嘴後就一直呆怔的原因。

“不是您太聰明,老臣這雙眼這輩子看過多少聰明絕頂之人,可是他們都不如您……”王錫爵近乎自言自語,“有些時候,不管什麼事您都能一眼看出關鍵,這得是多大的本事?老臣不敢想象,天底下真的有這樣的事發生?”

相比於王錫爵沒頭沒腦的問題,朱常洛顯得胸有成竹,他知道王錫爵在驚奇什麼,但是他沒有說話。他能和王錫爵說他是幾百年後來到這裡的人麼?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子不語怪力亂神,有些事可以說,有些事是不能說的,而且就算說了也不見得有人信。

“殿下莫測前知,老臣依命而爲。只是明知陛下心思並不在您身上,就該據理力爭,如今皇上搞的三王並封在老臣看來於殿下無異是自毀前程,恕老臣愚鈍,可否請殿下指點迷津?”

朱常洛的眼神飛到了窗外,寒風瑟瑟百花凋零,一株老梅疏枝橫斜,羣苞累累。但是遠未到盛放時節,不知何時枝頭一朵已經悄然開放,一眼望去紅得象血開得象火,“東風纔有又西風,只有梅花吹不盡。只是還未到你開的時節,着什麼急呢……”/

“島”

第198章 苦衷第136章 弱點第193章 心願第257章 大事第289章 躊躇第243章 剖析第299章 決裂第24章 北行第102章 結怨第47章 蠻子第160章 孤注第44章 歸去第9章 萬曆第139章 攻心第227章 招安第283章 生死第7章 問罪第247章 危境第224章 見人第33章 兄弟第70章 逆轉第36章 驚心第100章 進京第134章 亂心第164章 古怪第45章 三星第69章 待援第6章 靠山第129章 動作第240章 試槍第226章 好友第32章 情傷第281章 酒樓第50章 剖心第255章 籌備第176章 三變第302章 刺殺第73章 預立第138章 宿命第297章 何去第151章 詛咒第267章 雄心第60章 龍門第278章 桀驁第52章 引火第145章 火拚第237章 宏第53章 太平第230章 意義第293章 信件第148章 解決第148章 解決第14章 首輔第236章 許諾第220章 剖心第107章 選妃第185章 瘟神第36章 驚心第128章 發兵第145章 火拚第262章 踐諾第299章 決裂第191章 緊急第172章 廷議第70章 逆轉第183章 失算第285章 對壘第198章 苦衷第267章 雄心第140章 回答第291章 殞城第190章 挑亂第41章 潰敗第113章 亂象第21章 危機第135章 心術第33章 兄弟第101章 訊問第259章 堅辭第154章 賜宮第63章 梨花第120章 高調第76章 暗流第22章 臘八第233章 人才第297章 何去第51章 請辭第113章 亂象第18章 奇文第276章 脫獄第58章 歸京第74章 變卦第160章 孤注第109章 請戰第48章 援手第117章 舊事第254章 非議第73章 預立第91章 集會第194章 風波
第198章 苦衷第136章 弱點第193章 心願第257章 大事第289章 躊躇第243章 剖析第299章 決裂第24章 北行第102章 結怨第47章 蠻子第160章 孤注第44章 歸去第9章 萬曆第139章 攻心第227章 招安第283章 生死第7章 問罪第247章 危境第224章 見人第33章 兄弟第70章 逆轉第36章 驚心第100章 進京第134章 亂心第164章 古怪第45章 三星第69章 待援第6章 靠山第129章 動作第240章 試槍第226章 好友第32章 情傷第281章 酒樓第50章 剖心第255章 籌備第176章 三變第302章 刺殺第73章 預立第138章 宿命第297章 何去第151章 詛咒第267章 雄心第60章 龍門第278章 桀驁第52章 引火第145章 火拚第237章 宏第53章 太平第230章 意義第293章 信件第148章 解決第148章 解決第14章 首輔第236章 許諾第220章 剖心第107章 選妃第185章 瘟神第36章 驚心第128章 發兵第145章 火拚第262章 踐諾第299章 決裂第191章 緊急第172章 廷議第70章 逆轉第183章 失算第285章 對壘第198章 苦衷第267章 雄心第140章 回答第291章 殞城第190章 挑亂第41章 潰敗第113章 亂象第21章 危機第135章 心術第33章 兄弟第101章 訊問第259章 堅辭第154章 賜宮第63章 梨花第120章 高調第76章 暗流第22章 臘八第233章 人才第297章 何去第51章 請辭第113章 亂象第18章 奇文第276章 脫獄第58章 歸京第74章 變卦第160章 孤注第109章 請戰第48章 援手第117章 舊事第254章 非議第73章 預立第91章 集會第194章 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