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同心

朱常洛猜的一點錯也沒有,信果然是王錫爵來的。

這讓本來想賣個關子的申時行倒是一愣,沒想到太子殿下只看了一眼,就鐵口直斷認出來這是王錫爵的來信,不由得大爲驚訝。

見大名鼎鼎的申閣老一臉驚詫的樣子,朱常洛在心裡悶笑不已,其實認出這個很簡單,信封上的字他看着很眼熟,忽然想起董其昌有一次曾和他談起,說他這輩子自已教過和指點過的一衆得意門生中,以當今閣老王錫爵的孫子王時敏最爲有成之器,王時敏是何許人朱常洛沒有留下什麼印象,不過那位董老先生說這些話時,那一臉紅光兩眼放光的‘****’模樣,朱常洛是妥妥的記在心裡。

信都亮出來了,申時行也沒必要再賣關子,開門見山道:“王元馭這幾日必定反京,這封信是他派人送來報平安的。”

這封信是真的報平安的麼?眼神在放在案上那封信轉了一圈後,落到申時行的臉上,在與對方的眼神對上的時候,後者明顯的有點遊離不定,朱常洛嘴裡哦了一聲,臉上露出一絲微笑……怕是沒有這麼簡單吧。

心裡暗暗謀劃,臉上不動聲色,眉鋒一挑,眼光閃動:“朝中久亂不治,常洛今天來是有一件要事和閣老商議。”見申時行微露探究卻毫無訝意的眼神,忽然笑如花開,伸出兩個手指頭:“……你懂的。”

在看到那兩根纖細如玉的手指後,申時行剛端起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如果這樣再不明白太子爺的心意,那他也白當了這麼多年的內閣首輔了,眼神不自覺的瞟了一眼那封信,先在心裡躊躇一下,隨即慨然道:“那事好說,在這之前,老臣有一問想請教殿下。”

眼眸清澈直視着申時行,神色卻是淡淡的變幻不定:“閣老可是要考較常洛爲國爲君之道麼?”

對於太子近乎開玩笑般嘲謔,申時行的老臉微有些紅,思忖片刻到底還是決定開口,因爲他知道過了今日後,自已、朝廷、乃至整個大明天下將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做爲一代老臣眼見朝局混亂,天下不寧,他是很想放開手腳一展心中抱負,做一代中興名臣,但是想起那封信中提及的那個人,申時行難免顧慮重重,不得慎之又慎。

看來太子是看出了幾分自已的想法,申時行決定不再矯情,半是玩笑半是試探道:“爲國之道,在於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爲君之道,在於耳目廣泛,治下有方,能御駕平衡之術。”

“老臣不才,半生宦海浮沉,已經身歷三朝,一雙老眼所見聰慧通達之人無數,卻沒有一個及得上殿下之萬一,這種簡單問題,老臣是不會拿出來考較殿下的。”

“那閣老想問儘管直說便是,常洛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叫閣老失望就是。”

申時行老眼不花,發現被誇了一頓的朱常洛臉色沉靜,沒有絲毫輕浮飄揚之態,臉上似笑非笑一片平靜,不由得暗暗心驚。自已這幾句話便是說到喜怒無常的萬曆跟前,也必會欣然接納,沾沾自喜,可是眼前這個小太子,居然如風過耳一般絲毫不縈於懷,光憑這一份心胸豁達,寵辱淡然,已經足有一代明君風範。

心中暗喜的申時行收拾心情,放下手中茶碗,站起身來:“敢問殿下,何爲忠臣,何爲奸臣?”不等常洛反應過來,緊接着發問道:“敢問殿下,他日君臨天下時,是要忠臣,還是能臣?”

連珠炮般連發兩問後,即便是見慣大風大浪的申時行,心底浮上一種難明的緊張感覺,一顆心怦怦直跳,額頭已現了汗漬。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張嘴就答:誰不喜歡忠臣?又有那個喜歡奸臣?可是朱常洛知道申時行之意決不止於此,當了一輩子的內閣首輔,到頭來居然分不清忠奸黑白來?那還真是笑話了,玄機就在後邊那一句上。

想通了其中枝節的朱常洛,心裡豁然暢亮……真不愧人稱老狐狸啊,直到這最後一刻,申時行才把他心裡的顧慮,還有他真正的想法拋了出來,彎彎曲曲的繞了大半個圈子,最後還是歸結到他真正想問的問題上……朱常洛驀然心思一動,眼神情不自禁地溜到那封一直靜靜躺在桌上的信封上,嘴角不由自主的浮出一絲淺笑,或許……這還真不是一個人的問題。

朱常洛略一思忖,隨即開口:“禍國殃民者爲奸,心存國民者爲忠,至於能臣麼?”說到這一句時,語氣已變得頗堪玩味:“依常洛看來,忠臣未必就可以是能臣,奸臣也未必不能是能臣,咱們大明朝立極二百年以來,出過不少忠臣直臣明臣,當然奸臣也不少,可是真正稱得上能臣的卻真的沒有幾個。”

申時行靜默着沒有說話,看着眼前這位珠玉齊輝一樣的太子,絲毫不掩飾自已眼底強烈已極的欣賞與希冀。

“前朝不提,本朝中卻是出了兩個能臣。”說到這裡時,清琅聲音忽然停住,好整以暇的端起茶杯呷了一口,這可急壞了旁邊的申時行,好奇心一起,申時行再也無法淡定:“老臣敢問殿下,是那兩個人?”

嘴裡說着話,一顆心怦怦急跳,手心中不自覺已經有冷汗迸出。

將他的神態盡收眼底,朱常洛不由得展顏笑道:“本明第一能臣,非張居正張大人莫屬!”‘

申時行啊了一聲,驚訝的瞪大了眼,不敢置信的望着朱常洛,來不及說話,先出門左右張望了一番,見王安在門口抱着拂塵守着,四下裡靜悄悄毫無異狀,這才白着一張臉轉身回來,口氣又嗔又驚。

“殿下,這話只能在老臣這裡說說,可千萬不要被有心人聽了去,那必是一番大風波。”

朱常洛絲毫不以爲意,微微一笑:“這個我自知曉,我只說張居正是個能臣,卻沒有說他是忠臣。”

“是人都有對錯,聖人也是難免。父皇怪他把持朝政,上欺天子,下壓百官,這個確實有僭越藐上之嫌,言官們彈劾他家資雄厚,也難逃貪墨受賄之罪,這些證據確鑿,想來他也無可推諉,這是過!但是大明朝若是沒有張居正,只怕早就風雨飄搖,獨木難支,聽說民間士子們私底下將他稱之大明脊樑,依我看來,也不算矯枉過正。”

這一番議論侃侃而談,聽得申時行耳中就如同響了幾百個驚雷一樣,登時被震得目瞪口呆,半晌無言。震驚同時,申時行也明白自已今天這點心事,怕是讓這位太子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曾幾何時,張居正風頭如天上太陽,光茫四射人人仰目,提起大明首輔張大人,天下誰不知讚一句天下無二的大忠臣?可是後來呢……上有所好,下必從之,但也是一樣,上有所惡,下更必從之,親政之後萬曆皇帝對於張居正幾番殘酷打壓,從抄家滅門到最後差點掘屍曝問,一舉一動足可見恨之深怨之切。

遙想當初,朝中百官在皇帝的授意下,紛紛上疏彈劾張居正,申時行什麼話也沒說,但是卻也不是什麼都沒做。當時被抄家的張居正後裔,正是因爲申時行的庇護,才得以有一套房子安身,有十頃地勉強餬口,做這些的事的申時行依舊是一貫的不顯山不露水,既便是當時首輔張四維恨得跳腳,卻拿不到他半點把柄,這些事直到現在很多人還被蒙在鼓中,可是不代表沒有人知道。

一切的根源都是從當年萬曆登基的時候才九歲開始,主弱而臣強,禍根就已埋下。

當年的張居正走過的路,不正是現在的申時行將要走的路麼?

一樣的風雨飄搖,一樣的主少年弱,眼前的情景與當年何其相似?

可是申時行卻不想重蹈張居正的覆轍。

眼着申時行的臉幾度變色,朱常洛決定趁熱打鐵,既然決定攤開了說,那就有話一併說清了說透了,省得這個老狐狸疑神疑鬼,更何況那後邊還藏着一隻正在觀風后動的,定了主意,清了下嗓子,一臉的笑意晏晏。

“說完張居正,再說說本朝第二個能臣。”朱常洛故意頓了一頓,然後悠然開口:“第二個能臣,就是申大人您啦!”

原本一道一道的天雷,這一下子全部擰成一束劈將下來,轟隆隆震得申時行眼冒金星,兩耳盡是風聲勁嘯,兩腿一軟忽然跪倒在地,嘴脣都快哆嗦到一塊了:“殿下可不敢這樣說……老臣如何敢當?”

“我說你當得起,你就當得起!”朱常洛霍然站起,聲音漸轉激昂:“老大人與張居正分別就是,一個鋒茫太露,一個太過低調。”

“閣老一番話試探於我,說白了不過是對於常洛心有疑慮。”

“先前閣老以能臣忠臣奸臣相問,那麼今天常洛卻要和閣老說一句實話,做官者末必就得求清,前朝名臣海瑞推已度人,苛刻自苦,是個人人知道難得的好清官,但是他能管理好一個小地方,卻未必能治理好一個大國家。”

申時行眼底有光閃動,聲音已經微有些發顫:“殿下的意思,老臣有些不懂。”

“閣老不是不懂,只是在裝糊塗!可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可知道和光同塵?可知道泥沙俱下?”

“世上的事千頭萬緒,黑白對錯怎能分得那麼清楚……”說到這裡,朱常洛搖頭嘆息,眼神晶亮如星:“在我眼中,只要能在其位謀其政,可以爲百姓爲朝廷做很多好事,就算有些許微錯,也算得個瑕不掩瑜,自然也就不能和那些只知壓榨百姓,貪墨橫行的人同罪論處。”

“今天常洛和閣老剖心來見,以後咱們坦誠相見,同心協力一意爲國。”

這幾句話雖然不多,每一字每一句有如金鐵交擊般地鏗鏘做響,申時行心裡如同澆了雪水一樣透徹清亮,猛然站起身來,伸手將案上那封信抓起來,幾下撕得粉碎,激動道:“有殿下這句話,老臣等無憂矣!”

朱常洛默默看着,眼底全是笑意,從今天起這位老臣將會真正的爲已所用……不對,不止一個,心中一動,落在申時行臉上的眼神帶了幾許探究。

此時的申時行恍如換了個人,幾十年養成的謹慎小心在這一刻蕩然無存,迎着朱常洛的目光,爽朗大笑道:“殿下放心,從明日起想做什麼儘管放手去做,相信有老臣這把老骨頭頂上,還能給殿下遮幾年風雨,擋幾年刀槍。”

朱常洛只覺得熱血澎湃,心情激盪,上前一把緊緊攥住了申時行的手,“有勞閣老,咱們同心合力,一起重寫這大明的歷史罷。”

第213章 戮目第96章 大志第137章 挑戰第98章 拉攏第146章 絕望第287章 潰逃第52章 引火第137章 挑戰第174章 突變第12章 初捷第205章 同毀第179章 心事第74章 變卦第6章 靠山第250章 探病第263章 攤牌第300章 託孤第224章 見人第69章 待援第234章 廁仔第25章 盟約第80章 饅頭第60章 龍門第175章 激變第119章 屠戮第49章 拜衙第85章 交底第41章 潰敗第93章 遇險第71章 指證第39章 神器第75章 分封第155章 論忍第306章 心願第175章 激變第140章 回答第200章 嫉妒第108章 心碎第257章 大事第101章 訊問第77章 逆鱗第86章 選擇第41章 潰敗第223章 改變第170章 誘惑第226章 好友第72章 奴才第36章 驚心第225章 降伏第266章 宿命第132章 中伏第130章 錐心第182章 黨患第41章 潰敗第119章 屠戮第202章 同心第261章 關鍵第131章 設伏第80章 饅頭第87章 決定第36章 驚心第93章 遇險第168章 密詔第298章 變天第139章 攻心第240章 試槍第75章 分封第208章 俱焚第139章 攻心第60章 龍門第208章 俱焚第3章 奇葩第37章 鏖戰第200章 嫉妒第2章 穿越第296章 談判第211章 明白第47章 蠻子第98章 拉攏第48章 援手第28章 會面第1章 初始第272章 喜訊第160章 孤注第250章 探病第275章 報應第285章 對壘第131章 設伏第231章 爭輔第31章 締盟第115章 條件第56章 謁仙第201章 喜信第263章 攤牌第203章 鈞命第19章 問罪第81章 仁義第220章 剖心第86章 選擇
第213章 戮目第96章 大志第137章 挑戰第98章 拉攏第146章 絕望第287章 潰逃第52章 引火第137章 挑戰第174章 突變第12章 初捷第205章 同毀第179章 心事第74章 變卦第6章 靠山第250章 探病第263章 攤牌第300章 託孤第224章 見人第69章 待援第234章 廁仔第25章 盟約第80章 饅頭第60章 龍門第175章 激變第119章 屠戮第49章 拜衙第85章 交底第41章 潰敗第93章 遇險第71章 指證第39章 神器第75章 分封第155章 論忍第306章 心願第175章 激變第140章 回答第200章 嫉妒第108章 心碎第257章 大事第101章 訊問第77章 逆鱗第86章 選擇第41章 潰敗第223章 改變第170章 誘惑第226章 好友第72章 奴才第36章 驚心第225章 降伏第266章 宿命第132章 中伏第130章 錐心第182章 黨患第41章 潰敗第119章 屠戮第202章 同心第261章 關鍵第131章 設伏第80章 饅頭第87章 決定第36章 驚心第93章 遇險第168章 密詔第298章 變天第139章 攻心第240章 試槍第75章 分封第208章 俱焚第139章 攻心第60章 龍門第208章 俱焚第3章 奇葩第37章 鏖戰第200章 嫉妒第2章 穿越第296章 談判第211章 明白第47章 蠻子第98章 拉攏第48章 援手第28章 會面第1章 初始第272章 喜訊第160章 孤注第250章 探病第275章 報應第285章 對壘第131章 設伏第231章 爭輔第31章 締盟第115章 條件第56章 謁仙第201章 喜信第263章 攤牌第203章 鈞命第19章 問罪第81章 仁義第220章 剖心第86章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