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8節 攻心爲上

噶爾丹首先介紹了西藏的情況,那就是西藏正享受着和平時光,明軍進駐西藏,得到了西藏各階層人士的一致擁護!

大明善待西藏黃教,宣佈兩位大喇麻爲大明國師,請了他們去過大明南京訪問,對黃教在西藏的特殊地位做了詳細的規定,活佛由朝廷來封,行“金瓶掣籤”制度,表明了大明朝廷與黃教的緊密關係。

應諸人的要求,噶爾丹着重對“金瓶掣籤”制度做了解釋。

“金瓶掣籤”是乃朝廷與黃教共同決定的制度,黃教的大喇麻轉世靈童需在朝廷代表官員監督下,經金瓶掣籤認定,包括了查驗、掣籤和確認後,報給朝廷批准,由朝廷派出大員主持,舉行坐牀典禮(一個大喇麻在布達拉宮、另一個大喇麻在扎什倫布寺),活佛轉世靈童的尋訪、認定、繼位事務才最後結束。

不僅如此,大活佛的轉世亦要經朝廷同意,由朝廷冊封。

自朝廷有此制度以來,已經有二個大活佛的轉世得到了朝廷的承認。

這是一個雙贏!

黃教需要一個名份,朝廷統治西藏需要黃教的幫助,雙方各取所需,共治西藏,合作愉快!

噶爾丹是準噶爾部的小王子,說話很有力,讓諸蒙古人陷入了沉思中。

朝廷真的這麼好啊?

“朝廷對我教確實不錯!”甘當大師緩緩道:“朝廷撥出了鉅款修繕寺廟,僅聖宮就得到了二千兩黃金和三十萬兩白銀的撥款!此事作不得假,本座曾經見過黃金與白銀的移交儀式,用在了聖宮,完全修葺一新,白天是金頂閃閃,晚上是耀眼生輝,如果你們到聖宮朝聖,就可以見得到了!”

此話令帳內諸人大感興趣,他們當中有人去過聖宮亦即是布達拉宮參拜,知道這座宮殿雖經過修葺,但並不算得上美觀,而朝廷捨得動用這麼多的金銀去修聖宮,說一千道一萬,財帛動人心,真金白銀最好使!

甘當大師說起朝廷對黃教各大寺院的支持,給錢給物,大力宏揚佛教文化,並舉行了多場從印度迎佛骨的盛大法事,乃佛教界中的盛事。

再有漢人入藏,自上而下,包括了朝廷官員對於黃教十分尊重,如朝廷駐西藏總督楊展就成了大喇麻收下的俗家弟子,時不時進聖宮參拜大喇麻,與衆喇麻坐而論道呢!

“竟有這等事啊!”衆人嘖嘖稱奇。

而明軍高官祁三升在旁邊聽得,差點沒笑出聲來。

祁三升的上司是楊璟新,是楊展的兒子,現爲大明收復新疆的主將,楊璟新最怕別人說他憑父蔭而上位,因此不喜軍中討論楊展之事,祁三升還是首次聽聞楊展信佛之事。

楊展這個老賊頭、**居然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不如河水倒流還靠譜一點!

楊展爲川中名將,八大王入川,楊展作爲官軍,剿匪有責,與八大王激烈廝殺,八大王裹脅大量民衆從賊,楊展殺之,抱着“寧可殺錯也不放過”的心態,殺得那是人頭滾滾,別人說八大王殺人不眨眼,楊展則是眨眼就殺人。

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

楊展到中東參戰殺包頭佬,入蒙古和進藏,都是不從者殺,端的是殺人如麻!

有人說楊展有日記每天記下他殺多少人,但記着記着就不記了,因爲殺的人實在太多了!

至於“記日記”這種事情本不應是大老粗楊展做的雅事,是今上給將軍們佈置的任務,告訴他們說以後退休了就可以寫回憶錄,揚名立萬的同時也掙點銀子花用,於是很多將軍就記起了日記。

楊展幹過一件離譜的事件是祁三升知曉的,那就是有一次楊展手下的軍法處處長送上一份犯人處置意見書,分爲輕罪與重罪,輕罪不致死,重罪也有商量,豈料楊展接過名單就在上面畫圈簽字,批上“一律槍決,以免麻煩”八個字。

圓圈畫大了,寫簽呈的軍法官的姓名也被圈在內,處長用手一指說:“這是法官。”楊展這時才意識到圈圈沒有畫準,一面改,一面說:“法官不殺。”

這麼糊塗的事情都做得出來,你都不知道楊展以前稀裡糊塗地殺了多少人!

他可謂是雙手沾滿鮮血,如今居然青燈古佛,佛前下跪,虔誠地禮敬朝拜。

想到老魔頭拜佛的情景,祁三升都不禁打了一個寒噤!

但,這招很好使!

無論是西藏上層還是準噶爾部的貴族們都知道漢人們自高自大,以自己的文化爲傲,看不起周邊的部族,視周邊部族爲蠻夷。

如今漢人高官也信了藏傳佛教,這就表明了大明朝廷的態度!

那是真心地對待聖宮與喇麻的!

詩經名句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哪怕準噶爾部的首領們對大明不以爲然,但大明善待西藏聖教(黃教)的誠意殷殷,不由地觸動了他們心中的柔軟。

首領們信奉黃教的!

接下來就是與祁三升同行的一個明軍高級軍官,年齡有三十多歲,他用蒙古語告訴大家說他是漠北喀爾喀蒙古札薩克圖汗部的阿爾斯楞,漢名吳志明,參加了大明軍隊,現爲準將軍銜。

吳志明特意說明了准將軍銜,已是軍中高官了。

帳內的蒙古人聽他娓娓道來,他說了二件事,一件是漠北蒙古的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深明大義,率領喀爾喀蒙古三大部族歸順大明之事!

大明善待大活佛,爲他修建了一座規模巨大的廟宇供他修行,提倡佛法傳播,漠北公職人員來自蒙古的一概要求信黃教,否則不予錄用!

而且漠北蒙古在大明治下,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生活!

吳志明說道:“和平、安定、富裕、文明、平等、公正、幸福!”

“這就是朝廷給予我們漠北蒙古的,如今……”吳志明說道:“漠北蒙古的年輕人有許多人都不說蒙語了,以致於朝廷要開雙語教學,找老師來教蒙古人學說蒙古語,公職人員不說蒙語的一概不予錄用!”

歸化的速度極快,是蒙古人自己不想說蒙語,而朝廷則花錢讓蒙古人學蒙語!

其實蒙古人不說蒙語對於朝廷是好事,但今上說蒙古人說話算數,他們天性豪爽、好戰,只要給他們一個正當的作戰理由,他們就會很痛快地跟着你一起去死。

這樣的的良朋好友,豈能不厚待,今上不願見到蒙古地方文化的消亡,因此在蒙古地方上行雙語教學,再有大力保護蒙古文化!

吳志明讓帳內的蒙古人受到了第三次心靈的衝擊,趁他們心靈激盪的時候,祁三升趁機開價。

第1204節 一起花差花差第234節又一個歷史節點第1244節 他回來了!第305節 芝麻開門第1288節 九邊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124節刺客(二)第1814節 好肥的那不勒斯第168節落子(三)第1812節 上將當戲子第1530節 進步的土耳其人!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543節 倭倭鬥(一)第1915節 帕夏的人頭在此第747節 堵胤錫的成功第289節 宣川浦之戰第1996節 南京,向龜茲轉賬!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1683節 楊展之開心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1896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781節 回南京第269節西雷斯馬的方法第604節 資質很重要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906節 包頭佬攻阿三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1186節 小白皮戲老將第970節 東哥都不如俺顏大少哩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1110節 打完此仗吃晚飯!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1367節 奪命雙英(一)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545節 HOLD住!第1066節 立規矩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第1862節 巷戰要律第758節 北京保衛戰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602節 說真話,賣真貨!第1147節 奧斯曼騎兵慫了!第1383節 好心被狗吃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033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一第1516節 撤退(一)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1912節 包頭佬進攻又受挫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357節 明軍將歸第1440節 鞭刑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1346節 千葉合戰之炮決猛將兄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245節真正的定鼎第1679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一)第232節剿匪過程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637節 新騎兵養成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741節 新朝讓鬼變成人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272節 賣帝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232節剿匪過程第225節時刻要學習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13節月港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998節 退伍兵安置的未雨綢繆第1596節 天生一個仙人洞第1306節 空調車第326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東南威武!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2089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四)第157節大作獻媽祖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2039節 參戰的年輕小夥子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1754節 在加塔角海域的追逐第1017節 船上芸芸衆生第479節 香料羣島入手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750節 各自的心事第125節琉球天變
第1204節 一起花差花差第234節又一個歷史節點第1244節 他回來了!第305節 芝麻開門第1288節 九邊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124節刺客(二)第1814節 好肥的那不勒斯第168節落子(三)第1812節 上將當戲子第1530節 進步的土耳其人!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543節 倭倭鬥(一)第1915節 帕夏的人頭在此第747節 堵胤錫的成功第289節 宣川浦之戰第1996節 南京,向龜茲轉賬!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1683節 楊展之開心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1896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781節 回南京第269節西雷斯馬的方法第604節 資質很重要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906節 包頭佬攻阿三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1186節 小白皮戲老將第970節 東哥都不如俺顏大少哩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1110節 打完此仗吃晚飯!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1367節 奪命雙英(一)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545節 HOLD住!第1066節 立規矩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第1862節 巷戰要律第758節 北京保衛戰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602節 說真話,賣真貨!第1147節 奧斯曼騎兵慫了!第1383節 好心被狗吃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525節 世事無常第1033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一第1516節 撤退(一)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1912節 包頭佬進攻又受挫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357節 明軍將歸第1440節 鞭刑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1346節 千葉合戰之炮決猛將兄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245節真正的定鼎第1679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一)第232節剿匪過程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637節 新騎兵養成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741節 新朝讓鬼變成人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272節 賣帝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232節剿匪過程第225節時刻要學習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13節月港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998節 退伍兵安置的未雨綢繆第1596節 天生一個仙人洞第1306節 空調車第326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東南威武!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2089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四)第157節大作獻媽祖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2039節 參戰的年輕小夥子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第1754節 在加塔角海域的追逐第1017節 船上芸芸衆生第479節 香料羣島入手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750節 各自的心事第125節琉球天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