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充實和調整
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爲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爲對應黨的基本路線“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黨章總綱用九個自然段分別闡述,增寫了生態文明建設一個自然段,調整和充實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個自然段。
在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十八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總綱增寫了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內容。同時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調整到黨章總綱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之中。十八大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指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充實這方面的內容,使經濟建設的表述更爲集中,有利於全黨更加全面地認識新形勢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任務,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把握和貫徹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工作要求,更好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十八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總綱增寫了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內容。十八大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指出,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客觀需要。作這樣的充實,有利於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斷髮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在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面,十八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總綱增寫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內容。十八大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作這樣的充實,有利於全黨牢牢把握髮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十八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總綱增寫了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內容,並將以改善民生爲重點修改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落實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不斷實現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促進社會和諧,就必須更加註重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十八大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作這樣的充實和修改,有利於更好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激發廣大人民羣衆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提高社會管理水平、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推動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十八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總綱增寫了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自然段,表述爲: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爲主的方針,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着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爲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十八大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指出,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並作出闡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更加完善,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有利於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這樣的增寫,既闡明瞭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總要求和指導原則,又闡明瞭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着力點,有利於全黨同志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
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在我們這樣的東方大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偉大的勝利。但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就生產力發展水平來說,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這就決定了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歷一
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這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爲非農業人口占多數、包含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佔很大比重,逐步轉變爲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歷史階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後,逐步轉變爲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歷史階段;是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逐步轉變爲全體人民比較富裕的歷史階段;是由地區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後的發展,逐步縮小差距的歷史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歷史階段;是廣大人民牢固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強不息,銳意進取,艱苦奮鬥,勤儉建國,在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同時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歷史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這樣的歷史進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至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那還需要更長得多的時間,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圍繞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要把改革作爲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項工作的動力。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覺調整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來適應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要求。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是一個偉大創舉。這就需要積極探索,大膽試驗,尊重羣衆的首創精神;需要深化改革,解決體制轉變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關鍵問題;需要擴大開放,吸收和借鑑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也需要各項工作都要把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爲總的出發點和檢驗標準,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做到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同穩定的關係,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沒有穩定,什麼事也幹不成。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排除一切破壞穩定的因素,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警惕國際國內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
(二)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不動搖。
十八大報告指出,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決不能有絲毫動搖。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種種矛盾,階級矛盾由於國際國內因素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但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爲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
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
黨的基本路線包含兩個基本點,而不是一個基本點;一個是改革開放,另一個是四項基本原則。這兩個基本點不能任意加減,也不應簡單並列,而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這種統一性主要表現在:
(1)四項基本原則規定我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改革開放則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和根本途徑。四項基本原則主要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則主要回答如何建設社會主義。
(2)四項基本原則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根本制度,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根本制度是穩定的,具體制度是可變的,改革就是通過調整具體制度,使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得到更好的實現和逐步完善。
(3)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也是治國之本,爲改革開放提供健康發展的保證;改
革開放是對四項基本原則的充實,它依據時代的要求,賦予四項基本原則以新的內容。沒有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就會失去生機和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們的改革開放所以能夠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因此,改革開放必須在四項基本原則的指導下進行,四項基本原則要在改革開放中得到充實和更好地貫徹和落實。
(4)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都立足於中國的實際,是爲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兩個基本點堅持得好不好,結合得好不好,歸根結底要看是否有利於解放和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開生產力這個根本標準,離開中國的客觀實際,抽象地談論堅持兩個基本點及其相互關係,就會陷入主觀隨意性。
在把握“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問題上,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注意“左”右兩種錯誤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表現主要是否定四項基本原則,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甚至製造政治混亂。“左”的表現主要是否定改革開放,認爲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甚至用“階級鬥爭爲綱”的思想影響和衝擊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從這些表現可以看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左”右兩種錯誤傾向從兩個極端割裂“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特別是兩個基本點的關係。因此,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反對兩種錯誤傾向,特別是“左”的傾向;同時,無論警惕右還是防止“左”,都必須以黨的基本路線爲準繩,決不能以“左”反右或者以右反“左”,從一種錯誤傾向走到另一種錯誤傾向。
(三)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
黨章規定: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今後五年,要在已經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新的目標要求。
1.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二○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2.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
就業比較充分,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3.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影響持續擴大。
4.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佈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現代軍事體系更加完善。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將成爲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爲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爲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爲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爲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爲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