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正氣一身昭萬代,清風兩袖感千年

此時正是十一月初。

三更時分,葉昊天擡頭望向窗外,外面黑漆漆沒有月亮,四周萬籟俱寂一片安靜。

他收拾停當,飛身來到蒼靈宮外,凝集功力發了“風、雨、雷、電”四道法印,片刻之間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將飛霜殿外的燈燭全都吹滅了,讓屋外守護的人一時間睜不開眼睛。

他腳不沾地飄入飛霜殿,打開暗門進入地宮,伸手將鐵鎖一個個捏碎,請三位大儒出來。

三位老人本來一直在焦急的等待着,看他果然守信來了,不由得喜出望外,立即從小屋裡走出來,卻不知他怎麼將三人一次運走。

葉昊天無暇解釋,低聲道:“請諸位前輩委屈一下!”說話間一抖乾坤錦囊,將三人收了進去,然後飛出地宮,躍在空中,風馳電掣般飛向雁蕩。

外面守衛的妖人已經將燈燭重新點上,恰好看到一道人影從面前掠過,知道大事不好,急忙一邊搖鈴一邊隨後追趕。無奈對方去勢極快,等肥頭大耳的蒼靈宮主和一衆高手飛到空中時,早已不見了葉昊天的影子。

葉昊天不敢大意,一邊疾飛一邊取出龜鏡察看,卻見一條極濃的黑影和四五條顏色稍淡的影子齊齊飛向蒼靈宮,不由得暗自慶幸:“自己判斷得準確,若有絲毫耽擱,只怕就走不脫了!”

九陰教主快如閃電般的趕到蒼靈宮,剛剛落下身形,就得到報告:“大事不好,關在飛霜殿的三個老傢伙都不見了!”

他氣得一跺腳,急忙掐動靈訣尋找三人的位置,結果卻一無所獲!

正在這時,蒼靈真君渾身顫抖着上前叩頭:“教主,屬下一時不察,竟然給人劫走了三人!”

教主惱上心頭,冷冷看他一眼,一腳將其踢翻:“我早就告誡過你,讓你好好看着三個老烏龜,結果還是給人劫走了!還不快去尋找!若是找不到,你真君的位子就別坐了!”

蒼靈真君立時打了個冷顫,心內如冰,口中應道:“是!屬下調集兩萬教徒明察暗訪,一定將他們抓回來。”然後怯怯地看了九陰教主一眼,道:“請主人指點,如何尋找三人?”

九陰教主猶自恨恨的道:“那三個老龜,妄想逃出我的手去,簡直是白日做夢!你記住,那三人都煉有紫儒之氣,只要在某地待足半天以上,就會升起一道紫氣,高達數丈。你讓所有教徒注意,只要看到紫氣升起的地方,立即前來報告。”

蒼靈真君一聽心花怒放:“有這麼明顯的標誌再找不到,我可以一頭撞死了!”於是傳令下去,找到大儒者升職兩級,賞銀萬兩。

等了好幾天,終於有人回報,說見到蘇州一處大宅子上空有淡淡的紫氣升起。蒼靈真君聞言大喜,急忙調集數十人前去,結果捉來一看,卻是個年約五旬的儒士,根本不是逃走的三人之一。正待將其一刀兩段,卻被九陰教主攔住:“這也是寶貝,押入黑牢,仔細看守,別再讓他跑了!”

蒼靈真君聽了,親自將其押入黑牢,專門派了兩個高手時刻盯着,又將自己的住所搬到樓上。

卻說蘭兒在乾坤錦囊中靜坐,忽然看到三個老人從外面飛進來,趕忙起身上前見禮。

三個老人從黑暗的地宮一下來到珠光寶器的大廳,入目是幾間晶瑩剔透的玉室,然後看到玉室中端坐着一個極其美麗的少女,不由都呆住了。看見少女向自己施禮,連忙手忙腳亂的還禮。

蘭兒對他們微微一笑:“老人家請坐下歇息,我是葉公子的人,公子會把你們安置在一個很安全的地方。”

孔修文用非常擔憂的口氣道:“姑娘有所不知,天下雖大,只怕難有我們的藏身之地了。”

朱璨聽了也道:“是啊,我已脫離官場三十年,隱居在人煙稀少的小山村,竟然也被妖人找到,看來我們身上的‘紫儒’之氣已經很難掩飾了。”

程守禮也搖頭嘆息:“古語云‘中隱隱於市’。我隱居在鬧市之中,結果也不管用,看來就算躲到天邊,也會被他們找到。”

蘭兒本來還有一絲埋怨,以爲公子過慮了,竟然將雁湖仙境讓出去,聽了此言才明白是自己錯了,於是一面自責,一面寬慰三人:“老人家不用擔心,公子會找個仙境讓你們住下,那裡除了天神沒有人能進去打擾。”

三人半信半疑的看着她,不知道她是否在說笑。

朱璨忽然問道:“請問姑娘,葉公子是何來歷?爲何會身懷儒家的浩然正氣?”

蘭兒聞言雙目放出異彩,很是自豪的道:“我家公子熟讀百萬經書,博聞強記,過目不忘,乃是正宗儒學的傳人。他的浩然正氣是在觀看長安碑林的時候自己領悟的。他還是前科殿試探花,目前仍有功名在身。”

三人都驚奇的看着她,沒想到葉昊天還是進士出身,身兼儒道兩家之長,端的是世所罕見。

孔修文卻道:“我看姑娘也非尋常人物,舉止端莊,溫文有禮,而且胸懷袒蕩,大大方方,定然出身於名門望族、王侯世家。”

蘭兒嫣然一笑道:“老人家以後定然知曉,到時或許還要請您老幫忙呢。”

三人看着她花兒一樣的嬌靨,都有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一時間彷彿又回到少年時光,各自追憶自己年輕時在做什麼。然而想來想去就剩下刻苦攻讀的慘淡身影,連點風花雪月、兒女情長都沒有,不覺心中暗自嘆息。

嘆息未止,忽然聽見外面葉昊天說話的聲音:“到了,大家請出來吧!”

蘭兒將錦囊打開,率先走了出去。三位老先生也慢慢出來。這時夜幕依然籠罩着大地,只是東方的天空已經有些泛白,看來不用一個時辰天就快亮了。

葉昊天將錦囊中的綠玉房子取出三個,跟原來的小屋擺成一排,然後將衆人讓進小木屋裡。

蘭兒點了三根粗如兒臂的蠟燭,將小屋照得如白晝一般,然後去竈房燒水沏茶。

三位老人看着歡跳不住的燭光,心頭一陣輕鬆,都有再世爲人的感覺。

葉昊天重新施了一禮,自我介紹道:“晚輩是蘇家後人,蘇洵安是我的外祖父。幾年前家族不幸,本人不得不由儒入道,修習神功,但骨子裡一直是個儒生,所以見到三位大師禁不住由衷歡喜。”

程守禮急忙還禮道:“原來是蘇老的後人,怪不得你的儒家浩然正氣已經登堂入室了。我們三人跟蘇老都是幾十年的好友。”

孔修文也很激動:“蘇老有如此外孫,九泉之下也該暝目了!我被九陰教關了八個月,本以爲再也無法逃出生天。這次能夠出來,真是多虧了你!”

葉昊天聽了,感覺有點奇怪:“九陰教殺人從不留情,爲何對諸位如此客氣?按說三位乃國之棟樑,儒之根基,九陰教應該殺之而後快,卻爲何只是關起來?而且關了那麼久?”

朱璨沉吟道:“原因很多。你是儒家高弟,也用不着瞞你,他們除了希望我們改弦易幟爲其效力之外,還想得到我們的丹心鐵!”

“丹心鐵!還真有丹心鐵?”葉昊天十分震驚,暗道:“天地君臣四珍,我竟會一一得遇?”

孔修文擡頭望天,鄭重地點點頭,緩緩說道:“儒家入世修行,達則兼及天下,一顆丹心獻給了江山社稷,如果嘔心瀝血,潛心修養三十年,而且沒有一絲罪惡,就會不知不覺將大半先天真氣轉移到身邊經常所用的鐵器上,或者是鐵尺,或者是鐵筆,或者是鐵杖,或者是別的東西。那鐵器流傳下來受萬民景仰,被稱作‘丹心鐵’,上面不但凝結了大量的先天真氣,更有黎民百姓轉寄的佛心。九陰教想讓我們交出丹心鐵,所以才留着不殺、百般逼問。”

程守禮沉默半天,忽然開口道:“先生勿需隱瞞。我們自己的丹心鐵並不重要,最多隻有八十年的功力,和十幾萬的佛心而已。他們真正要追問的,乃是凝注數代大儒心血的‘汗青丹心鐵’。”

說出這幾個字,三個人都沉默了,相互對望一眼,良久不發一言。停了半天,才聽朱璨道:“葉公子非是外人,儒家的希望或將寄託在他身上。我看此事也到了應該說出的時候,浩劫已成,此時不說,只怕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孔修文看着房頂沉思了很久,然後收回目光對葉昊天道:“此事說來話長。南宋初年,金兀朮率五十萬兵馬殺過黃河,直逼長江,康王趙構急切之間降下聖旨,令各州各府興師勤王。天下百姓得了消息,皆羣情激昂,奮不顧身,爭着投奔岳飛元帥而去。當時有六位大儒不甘落後,商定成立大儒會,決心動用所有的能力幫助岳飛,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每人輸出九成的功力,凝結在一把鐵尺上,然後將鐵尺交給岳飛。岳飛本身修爲已是極高,得到鐵尺之助更是功力大進,然後纔有兵發牛頭山,大破金兀朮的壯舉,建立一代不朽功勳。可惜岳飛後來爲奸臣所忌,康王降旨將其殺害於風波亭。當時以他的功力若是肯走,誰又能將他攔住?可是他爲了全忠盡義,選擇了慷慨就死!風波亭前,他將全身功力輸回到原來的鐵尺中,交給當時前去見他最後一面的禮部尚書黃天賜。

黃天賜本是大儒會成員之一,便將那把鐵尺貢奉大儒會總堂,同時跟其餘人等商定:六位大儒各掌一門,除了孔家一門世代相傳以外,其餘諸門各自尋找自己的傳人,要求必須一脈單傳,每代各門有一人入會。入會者首先宣誓爲天下百姓鞠躬盡瘁,並且將自己功力的三分之一貢獻出來,統一注入到鐵尺之中,一旦天下危急、生靈塗炭,就將鐵尺交與一位高人,令他統領百姓,力挽狂瀾,救我中華於危難之間。

後來那把鐵尺交到了文天祥的手中。文天祥從一個文弱書生搖身一變成爲天下景仰的抗元英雄,一生十六次危難得以逃脫,全賴鐵尺所賜。他有詩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遂將鐵尺改名爲‘汗青丹心尺’。後來元庭出動三十六名修爲數百年的大魔頭,佈下九宮八卦陣,圍攻了七天七夜纔將其擊傷,又追了一十八天才將陷入昏迷的文天祥捉住。只是‘汗青丹心尺’已經被他轉回到大儒會中。加入岳飛和文大人的一番心血後,‘汗青丹心尺’更是凝聚了不下千年的功力和數以千萬的佛心。

當時元庭大勢已成,大儒會只好暫時隱匿慢慢尋找機會。直到幾十年後,羣雄奮起逐鹿中原的時候,大儒會遍查天下英雄,選中了朱元璋,便將‘汗青丹心尺’交給了他。當時他年齡已大,自覺不適合修煉其中的神功,就將神尺交給了太子朱英,改名爲‘監天尺’。”

“監天尺!”葉昊天聽到這熟悉的名字,不由得驚叫起來!說了半天,震驚天下的丹心鐵竟然早已到了自己的手裡!此刻正躺在乾坤錦囊中睡覺呢!他心中激動,探手將監天尺取了出來。

程守禮一把將監天尺搶在手中,上下摩挲着,眼淚“嘩嘩”的流下來。

另外兩人也都每人伸出一隻手,緊緊的握住監天尺,就像忽然看見了數十年未見的兒子,生怕它再跑掉。

此時蘭兒沏了香茗端上來,給每人敬了一杯,三位大儒才鬆開監天尺坐回原處。葉昊天目視三人沒有說話,靜待他們敘說後面的故事。蘭兒也在他身邊坐了下來,一雙美目緊盯着三位老先生,不知道故事講到了哪裡。

停了片刻,孔修文接着道:“這把鐵尺就是監天尺,也就是原來的‘汗青丹心尺’。朱英憑着它轉戰南北,立下赫赫戰功,加上無數的高人志士從旁協助,數年之後,終於逐走蒙人,恢復大漢江山。此後他幾番欲將監天尺還給大儒會,只是朝廷動亂不停,內憂外患不止,大儒會考慮再三,讓他暫攝神尺。此後百年間,監天尺也出現過幾次,想來你們也聽說過。”

蘭兒問道:“可是,如此重要的東西,竟然被朱英遺棄了!他爲何不還給大儒會?”

孔修文也覺得奇怪:“根據約定,朱英應該每過三十年攜帶監天尺回大儒會總堂述職。他最後一次回來是二十年前,再過十年就是下一次了。只是不知道他又爲何遺棄監天尺。你們又是如何發現的呢?”

葉昊天將自己發現監天尺的經過細細講述了一遍,連題在石碑上的那首詩也背誦出來。

程守禮默默複述着那首詩:“‘神君何在’,難道說的是九陰教?難不成他被神君捉去了?因而來不及將監天尺交回我們,所以纔將其封在石碑裡?”

孔修文表示懷疑:“他有一千五百年的功力,難道說還怕什麼人?這世間還有誰的功力能高過他?”

朱璨卻道:“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九陰教讓我翻譯的書中就提到一位真神,說他生於天奎星,已歷萬劫,功力深不可測,每每自比於玉帝、佛祖。如果是他,只怕菩薩見了也要爲難,何況是朱英呢?他頂多纔是小仙而已!”

葉昊天心裡一寒:“單是九陰教主的功力就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那位真神不是更加可怕?如果真神親自來捉我,我又該如何抵擋?”想來想去毫無還手之力,不由得呆住了。

可是轉念一想:“說不定這位真神自己也有解決不了的麻煩,此刻正面臨玉帝、佛祖和九天諸神的夾擊呢!東林庵的老尼不是說過‘菩薩賭勝了’的話嗎?跟菩薩打賭的那人是誰?難道說就是真神?這麼說我不是孤身一人,我有菩薩和諸位神仙從旁相助呢!”

這樣一想,他心裡又輕鬆起來,於是對朱璨道:“請先生講講九陰教讓您翻譯的是什麼書。”

朱璨神態嚴肅的道:“那是一本《神經》,我所見到的只是上部,裡面講了真神、門徒、和修行的結果,怎麼修卻沒有講。關於真神的來源如前所述,內容並不多。真神位於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他創立神教並招收了四名門徒,分別稱作亞赫、麻康、羅且、木坦,每個門徒都有修行數萬年的功力。《神經》提倡的是爲所欲爲,不要壓抑自己的心性。不管犯了多少天條,只要你信了真神就能不死。入教以後會每人傳授一套逃避天劫的方法,有了那些方法就可以永生不死。”

這番話講出,聽得幾個人目瞪口呆。

停了一會兒,葉昊天伸手將監天尺遞給孔修文:“請先生收回監天尺,將來供奉在大儒會總堂,或者交給朱英。”

孔修文卻沒有接,看了一眼朱璨和程守禮,道:“大劫已至,儒家已到生死存亡之時,這一關若是過不去,我們儒家再沒有留傳於世的機會!我們三人在地宮之時就一眼看中了你,現在決定將監天尺交給你!”

“這……請前輩收回成命,在下擔待不起。”

孔修文道:“你出身大儒世家,身懷浩然正氣,更兼功力已達仙界,正是接下此尺的最佳人選。千斤重擔,集於一身,請你萬萬不要推辭。”說完連同朱、程二人對着葉昊天深深的鞠了一躬。

葉昊天嚇了一跳,急忙接過監天尺道:“那我就暫時接下!”

朱璨表情嚴肅地道:“一直以來,儒家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弘揚四海,遠播仁愛,在天地間建立和諧的秩序。如今大勢極爲不利,前有佛、道兩家聲威顯赫,佔據天庭關鍵位置,後有神教飛揚跋扈,橫行無忌咄咄逼人,如果儒家不能自強不息,必然會漸漸衰亡,徒留嘆息。”

“我們盡力而爲!”葉昊天凝視監天尺說道:“此尺看起來普普通通,實難想象是一把歷盡數百年、左右人間風雲變幻、擁有千年功力和數以千萬佛心的神尺。如此一把神尺,不怕被妖人搶去嗎?”

孔修文傲然道:“即使搶去也不要緊!神尺中蘊藏的功力被我們封住了。要想解開,必須找齊儒家六派的獨門口訣,湊在一起才能解封。至於每屆六派的代表是誰,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

葉昊天聽了心中迷惑:“那你們最終靠什麼辨別呢?”

孔修文道:“每到三十年一聚的時候,大家就會來到孔府,將手臂伸出,一看就知道了。”說話間將自己的袖子挽起來,腕部上方露出幾個字,分明是“悠哉悠哉”。

看得葉昊天一頭霧水:“這是什麼?”

孔修文笑了笑:“我們孔家添爲六派之首,負責掌管詩經。詩經第一首就是關雎,‘悠哉悠哉’是第十一句,上一屆的大儒會剛好是第十一屆。”

朱璨也將手伸出來,腕上卻寫着“光被四表”,正是《尚書》第一章《虞書·堯典》的第十一句。

程守禮手臂上卻是“憎而知其善”,那是《禮記》第一章《曲禮》的第十一句。

三人微笑着相互點點頭。

葉昊天恍然大悟:“原來六派就是詩、書、禮、樂、易、春秋。每派都以自己的經典詞句作爲識別的標誌。”

正在這時,依偎在葉昊天身邊的蘭兒忽然笑嘻嘻伸出纖纖玉手,做出挽起衣袖的姿態。

三位老者啞然而笑,葉昊天笑着將她的手捉回來道:“小丫頭湊什麼熱鬧!”

蘭兒卻笑着不肯收回,露出霜雪皓腕讓衆人看。

三個老者探頭望去,但見羊脂白玉一般的手臂上哪有什麼字跡?

葉昊天神目如電,竟然看到硃筆勾出的細絲一樣淡淡的四個字“柯以喻柄”,禁不住吃了一驚:“這……這算什麼?”

三位老者睜大了眼睛定睛去看,終於也看到了,當即正了正衣衫,對蘭兒拱手施禮:“難得見到‘樂’派第十二代傳人!可喜可賀,我們儒家又多了一位新人!”

蘭兒斂衽還禮,嬌笑道:“小女子見過前輩,還請多多指教。”

孔修文搖搖頭:“大儒會沒有前輩後輩,每個人都代表了自己的一派,凡是進來的都是一代宗師!”

葉昊天在旁邊看得呆了!實在無法想象,身邊的蘭兒竟然是當代大儒之一!

想當年,孔子博纔多藝,曾經學琴於師襄子,後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被稱爲“文王之後第一人也”。此後孔子著六經傳世,後世卻只見五經,獨獨不見《樂》章,沒想到這一脈竟是秘傳!

他握着蘭兒的手久久不肯放下,爲擁有這樣一位紅顏知己激動不已,停了一會兒才問:“‘柯以喻柄’何解?”

蘭兒任他握着柔夷,先是面現嬌羞,繼而正色道:“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歲,擔任魯國的大司寇。齊人聞之驚懼,派出奸細到魯國說孔子的壞話,同時送給魯王當世著名的女樂。魯王從此縱情歌舞,不理朝政,漸漸不喜歡孔子。孔子對魯王非常失望,就收拾行李離開。走在半路上,他心中不忍,徘徊不定,回望魯國,視線卻爲龜山所阻,於是作曲《龜山操》。其辭有云:‘手無柯斧,奈龜山何。斧以喻斷,柯以喻柄’。‘柯以喻柄’是第四句,循環三遍,剛好是大儒會第十二屆,也就是下一屆。”

葉昊天心中憐惜,柔聲問道:“是莊師傅傳你的嗎?”

蘭兒感覺到他的愛意,低聲道:“兩年前,莊師傅大病漸痊,說要出門一趟,不知道能不能回來。臨行之前,他傳我《龜山操》和《文王操》,求我十年以後到孔府一行,還讓我背誦一段十分拗口的口訣。至於腕上這幾個字,卻是剛學琴時就紋上去的。當時莊師傅說,入他之門每個人都要紋上這幾個字。卻沒想到,他在那時就將大儒會的位置傳給了我。”說到這裡她看了葉昊天一眼,十分抱歉的道:“我也是直到今天,才聽說大儒會的事,所以沒跟公子提起,請公子見諒。”

葉昊天十分欣慰地道:“你能成爲大儒會最神秘的‘樂’派傳人,我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怪你呢?”

蘭兒心中愉悅,忍不住將嬌軀靠緊了他。

葉昊天目視三位老人道:“大儒會共有六派,不知另外兩派的代表是誰?”

程守禮道:“說出來你或許不信,上屆‘易’派代表是你的至親,也就是你的外祖父蘇洵安!所以說我們說跟他相識了幾十年。至於下屆是誰,卻是不得而知。”

葉昊天聽了,心中掀起萬頃波濤:“外公竟然是一代大儒!而且是易派的繼承者!他能算出蘇家大劫,算出只有我一人逃出生天,顯然對易學有着極深的研究!現在的問題是,外公是否找到了傳人?若是沒有傳人,他會將口訣留在哪裡?”

朱璨似乎明白他心中所想,安慰他道:“莫要着急,蘇老身爲‘易’派傳人,對易經的研究爐火純青,應該早已做好了安排。”

葉昊天卻不這麼想:“若是外公的先天神卦真的到了通天徹地的境界,又怎會看着全家眼睜睜慘死?不過從外公的留言來看,他的先天神卦顯然達到了某種境界,或許已經爲大儒會做好了安排,只是不知道那安排是怎樣的。”

停了一會兒,孔修文再次開口道:“儒家六派,還有一支是‘春秋’派,上屆代表是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當時他已經九十六歲,估計下一屆的人選早就找好了,卻不知是誰。”

葉昊天感覺有些頭痛,問道:“這些大儒有何特徵?九陰教是怎麼找到你們的?”

朱璨深吸一口氣:“如果潛心修習儒家浩然正氣,三十年之後就會生成‘紫儒’之氣,到那時,若是呆在一處超過半日,方圓三丈之內都會瀰漫着一層淡淡的紫光,高達數十丈,很容易辨認。所以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妖人找到!”

葉昊天寬慰他道:“此處有上古大陣保護,不用擔心紫氣外泄。只要你們不走出大陣,諒他們也查不出。”說話之間他忽然擡頭看了看窗外:“哎呀,天亮了!”

衆人走出門來,果見紅日初升,霞光萬道,面前是深藍的湖水,周圍鮮花綠草、萬紫千紅,背後綠樹掩映中有三個碧綠的玉室,霞光照耀下泛出五光十色的異彩。想想本是十一月的初冬,這裡卻還是鳥語花香的春天,三人不禁都呆住了:“難道這真是人間仙境?”

第二章 嶽麓攻書解迷津,華山求寶攀絕壁第六十七章 今得帝賜難息壤,明年俯看千樹梅第六十章 李代桃僵魔焰盛,調虎離山竊王鼎第九十四章 肯羨孤鬆不凋色,皇天正氣肅不得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六十八章 一朵青雲墜九州,風煙域外傲清流第七十二章 鬥棋鬥武非爲癖,殺人殺己盡入魔第十六章 立馬橫刀徒被困,化龍池內月華新第五十二章 富貴與我如浮雲,君子愛財仁義信第四章 堅心苦志慕黃庭,朝夕殷勤尋仙蹟第十九章 盤古開天餘九寶,血雨腥風人間道第二十八章 斑竹無語含清淚,韶樂有心待知音第四十六章 但求得結煙霞侶,休管人生幻與真第四十五章 登崑崙兮食玉英,歸去來兮聞招魂第二十七章 芳草不迷行客路,妖魔只惑罪人目第二十三章 妖氣欲昏唐社稷,夕陽空照漢山川第九十四章 肯羨孤鬆不凋色,皇天正氣肅不得第八章 蕭條古縣無完瓦,戚瀝寒雲滯早梅正文第十八章 神人騎鹿耳何長,妙手拾得昇仙方第五章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第七十四章 講經勝似談詩好,奚論持戒真佛境第九十九章 學書有相至無相,習儒無我終有我第三十八章 金盤玉露自有靈,浩氣茫茫收不得第八十九章 皇兮皇兮從我棲,無感我思使餘悲第八十章 絕地難阻玄宮月,通天微覽白雲鄉第十四章 神尺監天護國運,獨手賑災挽民頹第二十九章 莫道東風弱無力,潛移默化草生春第五十三章 誰說天街燦若銀,光明潔淨無凡塵第十三章 妖氣瀰漫上泰山,青帝護我下瑤臺第七十三章 霓裳歌舞曲未終,老僧升座談死禪第九十章 但見無爲爲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第十章 無事尋花至仙境,等閒種薯比封君第十一章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第五十二章 富貴與我如浮雲,君子愛財仁義信第二十四章 正氣一身昭萬代,清風兩袖感千年第四十章 九華淨土知何處,道成肉身始見真第八十章 絕地難阻玄宮月,通天微覽白雲鄉第四十章 九華淨土知何處,道成肉身始見真第八章 蕭條古縣無完瓦,戚瀝寒雲滯早梅第九十七章 披風踏雪尋聖賢,勇者無敵仁爲先第九十二章 回看求解仙心處,浩氣幹裡暮雲平第五十三章 誰說天街燦若銀,光明潔淨無凡塵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六十二章 人非風月長依舊,破鏡塵箏經年瘦第二十八章 斑竹無語含清淚,韶樂有心待知音第九十四章 肯羨孤鬆不凋色,皇天正氣肅不得第二十九章 莫道東風弱無力,潛移默化草生春第七十五章 緣起緣滅皆因愛,死律生規事關情第五十六章 天尊已乘黃鶴去,水底空餘九寶居第六十一章 壺中日月華胥夢,小亦蒼天大亦天第六十六章 功垂百世軒轅業,魂系千秋力擎天第七十三章 霓裳歌舞曲未終,老僧升座談死禪第八十一章 靜以修丹行舟緩,檢以養德水流急第六十七章 今得帝賜難息壤,明年俯看千樹梅第十九章 盤古開天餘九寶,血雨腥風人間道第二章 嶽麓攻書解迷津,華山求寶攀絕壁第三十二章 機關算盡偏遇鬼,誅掃邪佞借上仙第二十九章 莫道東風弱無力,潛移默化草生春第八十二章 從此道山春困少,寰中遍響爆竹聲第八十二章 從此道山春困少,寰中遍響爆竹聲第十九章 盤古開天餘九寶,血雨腥風人間道第三十七章 行行止止仙路回,矢志毋忘歸雙鳧第二十二章 月上簾窗齊入夢,星臨玉宇已出牆第三十八章 金盤玉露自有靈,浩氣茫茫收不得第八十九章 皇兮皇兮從我棲,無感我思使餘悲第七十九章 千年生死兩茫茫,孤雲無處話淒涼第五十三章 誰說天街燦若銀,光明潔淨無凡塵第八章 蕭條古縣無完瓦,戚瀝寒雲滯早梅第五十四章 三疊陽關歌未盡,畫角鼓聲催急雨第九十九章 學書有相至無相,習儒無我終有我第七十五章 緣起緣滅皆因愛,死律生規事關情第六十二章 人非風月長依舊,破鏡塵箏經年瘦第六十三章 幽顯共生三界內,魔道相爭無盡時第九十一章 捻玉搓瓊軟復綿,冰膚霜肌若琴絃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六十九章 君心已定平倭策,上仙出使擁樓船第九十四章 肯羨孤鬆不凋色,皇天正氣肅不得第五十六章 天尊已乘黃鶴去,水底空餘九寶居第三十一章 枷鎖深宮千葉落,傲嘯擎天一柱堅第二十五章 妙手回 春挽兩命,口若懸河天下驚第九十一章 捻玉搓瓊軟復綿,冰膚霜肌若琴絃第十二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拭目陰霾鎖幾時第十二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拭目陰霾鎖幾時第五十三章 誰說天街燦若銀,光明潔淨無凡塵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八十五章 須彌山中執錫杖,水晶階前拜世尊第八十九章 皇兮皇兮從我棲,無感我思使餘悲第二十八章 斑竹無語含清淚,韶樂有心待知音第九十七章 披風踏雪尋聖賢,勇者無敵仁爲先第九十八章 白首窮經若枷鎖,一夜東風曉破天第九十章 但見無爲爲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二章 嶽麓攻書解迷津,華山求寶攀絕壁第八十七章 魔尊身量等須彌,百萬修羅忽動嗔第六十章 李代桃僵魔焰盛,調虎離山竊王鼎第六十八章 一朵青雲墜九州,風煙域外傲清流第二十四章 正氣一身昭萬代,清風兩袖感千年第七十六章 嫋嫋茶煙隨風去,疾疾蒼鷹入簾來第九十六章 翠竹黃鬚白荀芽,魔道竟然成一家
第二章 嶽麓攻書解迷津,華山求寶攀絕壁第六十七章 今得帝賜難息壤,明年俯看千樹梅第六十章 李代桃僵魔焰盛,調虎離山竊王鼎第九十四章 肯羨孤鬆不凋色,皇天正氣肅不得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六十八章 一朵青雲墜九州,風煙域外傲清流第七十二章 鬥棋鬥武非爲癖,殺人殺己盡入魔第十六章 立馬橫刀徒被困,化龍池內月華新第五十二章 富貴與我如浮雲,君子愛財仁義信第四章 堅心苦志慕黃庭,朝夕殷勤尋仙蹟第十九章 盤古開天餘九寶,血雨腥風人間道第二十八章 斑竹無語含清淚,韶樂有心待知音第四十六章 但求得結煙霞侶,休管人生幻與真第四十五章 登崑崙兮食玉英,歸去來兮聞招魂第二十七章 芳草不迷行客路,妖魔只惑罪人目第二十三章 妖氣欲昏唐社稷,夕陽空照漢山川第九十四章 肯羨孤鬆不凋色,皇天正氣肅不得第八章 蕭條古縣無完瓦,戚瀝寒雲滯早梅正文第十八章 神人騎鹿耳何長,妙手拾得昇仙方第五章 蘇堤春曉微雨後,夢裡蘭舟遇知音第七十四章 講經勝似談詩好,奚論持戒真佛境第九十九章 學書有相至無相,習儒無我終有我第三十八章 金盤玉露自有靈,浩氣茫茫收不得第八十九章 皇兮皇兮從我棲,無感我思使餘悲第八十章 絕地難阻玄宮月,通天微覽白雲鄉第十四章 神尺監天護國運,獨手賑災挽民頹第二十九章 莫道東風弱無力,潛移默化草生春第五十三章 誰說天街燦若銀,光明潔淨無凡塵第十三章 妖氣瀰漫上泰山,青帝護我下瑤臺第七十三章 霓裳歌舞曲未終,老僧升座談死禪第九十章 但見無爲爲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第十章 無事尋花至仙境,等閒種薯比封君第十一章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第五十二章 富貴與我如浮雲,君子愛財仁義信第二十四章 正氣一身昭萬代,清風兩袖感千年第四十章 九華淨土知何處,道成肉身始見真第八十章 絕地難阻玄宮月,通天微覽白雲鄉第四十章 九華淨土知何處,道成肉身始見真第八章 蕭條古縣無完瓦,戚瀝寒雲滯早梅第九十七章 披風踏雪尋聖賢,勇者無敵仁爲先第九十二章 回看求解仙心處,浩氣幹裡暮雲平第五十三章 誰說天街燦若銀,光明潔淨無凡塵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六十二章 人非風月長依舊,破鏡塵箏經年瘦第二十八章 斑竹無語含清淚,韶樂有心待知音第九十四章 肯羨孤鬆不凋色,皇天正氣肅不得第二十九章 莫道東風弱無力,潛移默化草生春第七十五章 緣起緣滅皆因愛,死律生規事關情第五十六章 天尊已乘黃鶴去,水底空餘九寶居第六十一章 壺中日月華胥夢,小亦蒼天大亦天第六十六章 功垂百世軒轅業,魂系千秋力擎天第七十三章 霓裳歌舞曲未終,老僧升座談死禪第八十一章 靜以修丹行舟緩,檢以養德水流急第六十七章 今得帝賜難息壤,明年俯看千樹梅第十九章 盤古開天餘九寶,血雨腥風人間道第二章 嶽麓攻書解迷津,華山求寶攀絕壁第三十二章 機關算盡偏遇鬼,誅掃邪佞借上仙第二十九章 莫道東風弱無力,潛移默化草生春第八十二章 從此道山春困少,寰中遍響爆竹聲第八十二章 從此道山春困少,寰中遍響爆竹聲第十九章 盤古開天餘九寶,血雨腥風人間道第三十七章 行行止止仙路回,矢志毋忘歸雙鳧第二十二章 月上簾窗齊入夢,星臨玉宇已出牆第三十八章 金盤玉露自有靈,浩氣茫茫收不得第八十九章 皇兮皇兮從我棲,無感我思使餘悲第七十九章 千年生死兩茫茫,孤雲無處話淒涼第五十三章 誰說天街燦若銀,光明潔淨無凡塵第八章 蕭條古縣無完瓦,戚瀝寒雲滯早梅第五十四章 三疊陽關歌未盡,畫角鼓聲催急雨第九十九章 學書有相至無相,習儒無我終有我第七十五章 緣起緣滅皆因愛,死律生規事關情第六十二章 人非風月長依舊,破鏡塵箏經年瘦第六十三章 幽顯共生三界內,魔道相爭無盡時第九十一章 捻玉搓瓊軟復綿,冰膚霜肌若琴絃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六十九章 君心已定平倭策,上仙出使擁樓船第九十四章 肯羨孤鬆不凋色,皇天正氣肅不得第五十六章 天尊已乘黃鶴去,水底空餘九寶居第三十一章 枷鎖深宮千葉落,傲嘯擎天一柱堅第二十五章 妙手回 春挽兩命,口若懸河天下驚第九十一章 捻玉搓瓊軟復綿,冰膚霜肌若琴絃第十二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拭目陰霾鎖幾時第十二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拭目陰霾鎖幾時第五十三章 誰說天街燦若銀,光明潔淨無凡塵第七十七章 咄咄書空心幄機,茫茫仙路各有緣第八十五章 須彌山中執錫杖,水晶階前拜世尊第八十九章 皇兮皇兮從我棲,無感我思使餘悲第二十八章 斑竹無語含清淚,韶樂有心待知音第九十七章 披風踏雪尋聖賢,勇者無敵仁爲先第九十八章 白首窮經若枷鎖,一夜東風曉破天第九十章 但見無爲爲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第五十章 情寄天問每悽悽,心繫離騷長悠悠第二章 嶽麓攻書解迷津,華山求寶攀絕壁第八十七章 魔尊身量等須彌,百萬修羅忽動嗔第六十章 李代桃僵魔焰盛,調虎離山竊王鼎第六十八章 一朵青雲墜九州,風煙域外傲清流第二十四章 正氣一身昭萬代,清風兩袖感千年第七十六章 嫋嫋茶煙隨風去,疾疾蒼鷹入簾來第九十六章 翠竹黃鬚白荀芽,魔道竟然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