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鬥法

“和尚要建寺廟,哪裡都行,唯獨此處,貧道不允!”知非道人的聲音斬釘截鐵,沒有意思商量的餘地。縱然這和尚修爲再怎麼高深,他也一步不能退,無關其他,只在自我念頭暢達。石青璇亦是上前一步,表明了與知非道人共同進退的決心。

“你這牛鼻子,真個不識好歹!法師立寺傳道,乃是弘揚善業,你這廝不支持也就罷了,反倒是處處阻撓,是何居心!再敢聒噪,爺爺我生撕了你!”這是和尚身後的幾人滿面通紅,終於還是剋制不住,搶先站了出來。

知非道人在前面拒絕了和尚就地立廟的要求,便已經沒有抱着和談下去的意思了。境界高又如何,大不了做過一場,就不信上面的人真個會讓佛門的人以境界壓他!不過,在這幾個面相兇惡的人出頭之後,知非道人還是忍不住要罵對方几句。不爲別的,明知道打不過人家,出出氣也是好的。事已至此,反正他也不認爲對方會放過他。佛門要真有這麼好的脾氣,怕不是做夢都沒睡醒?

於是知非道人開口說道:“和尚身後這幾位,似乎並不是良善人家。”

他本意乃是爲了激怒和尚身後的幾個隨從,豈料和尚居然自己承認道:“他們原來都是打家劫舍的強人,因受我佛法感化,決心棄惡從善。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友不必再將他們視爲惡人。”

此言一畢,那幾個隨從居然一下子收斂怒容,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知非道人瞧得是心驚不已,口上卻是一點兒都不客氣,他不緊不慢地道:“和尚果然好手段,怪不得人們都說佛家最善於蠱惑人心,乃藏污納垢、男盜女娼之所在,這些劫道強人盡數歸於佛門,倒也證實了此言不虛。”

也不知爲什麼,讓知非道人覺得古怪的是,這和尚依然沒有動怒,說道:“道友此言差矣!儒家孔子也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怎能不給人悔過機會?況且,我佛門講究的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他們既然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決心,貧僧怎能斷了他們向善的機會?道友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未免有些過了。”

知非道人越發覺得古怪,這和尚的脾氣實在是好的不尋常。莫非他真個不是上門找茬,單純的只是潛心佛法的人物?不得不說,知非道人已經有些拿不準了。不過,理念上的差異,讓知非道人不可能就此罷休,那樣,豈不是承認了這和尚說的有道理?他是絲毫沒有察覺,隨着他和這和尚的不斷對話,一枚金蓮的種子正在慢慢向他的識海侵蝕着。

“做下了錯事,便要爲此負責,豈能因爲心存悔過便輕而易舉的揭過?佛門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卻不知對那些屠刀下生靈的怎麼交代?若是人人如此,他日只怕世上再無一良善。佛家持身不正,日後難免自食惡果。”

石青璇也察覺到不對勁了,按道理來說,知非道人怎麼也不可能與佛門中人扯上這麼一大通廢話,而且說到現在,似乎針鋒相對的苗頭都沒最初明顯了。要知道,知非道人性子素來有些強硬,越是厲害的對手,他反倒是越不會虛以委蛇,反倒是面對普通人,態度纔會極好。因此,知非道人多半是在不知不覺中着了對方的道兒,只是知非道人尚且清明,應該是對方並沒有完全得逞。她身上有純陽真人賜下的一枚玉符守護心神,這和尚的潛移默化的暗中度化並沒有對她產生影響,是以她還能保持清醒。冷眼旁觀之下,自然容易察覺出不對來。

那和尚聽了知非道人所說,微微苦笑,顯然也是認同這一點弊端。不過,對於知非道人對佛法錯誤的認知他卻有必要糾正一下:“道友錯了。所謂放下屠刀,並不是當下手中屠刀,而是在心中放下一切惡念。心中無惡,如何成不得佛?”

“你這和尚,廢話未免太多了些!”察覺到不對,石青璇終於忍不住開口了。不過,和知非道人不同的是,她已經判斷出這和尚或許本尊境界極高,但這一具化身,也不過是天仙修爲。不過是仗着身懷寶物,遮掩了真實境界,所以才讓人覺得高深莫測。知非道人顯然也是被他給騙過去了。也正因此,石青璇底氣更足:“你要在此立廟,斷無可能!這座山的地契都在本姑娘手上,禿驢你還是省省吧!”認定了知非道人的反常乃是不知不覺着了這和尚的道兒,她哪裡還顧得上什麼淑女風度什麼的?自是沒什麼好客氣的。

知非道人聽了石青璇的一番話,下意識地便要責備石青璇失禮了。也正是這個念頭,讓知非道人心頭大驚,隨即完全清醒過來。的確,無論怎樣,他也不可能因爲石青璇對和尚的態度不好而生出責備的心思來啊。有了這個警醒,知非道人可算是再一次擺脫了這和尚的暗算,隨即便是大怒不已。反手掣出寶劍,顯然是沒有再聊下去的必要了,動手纔是真格的。

對面那和尚也是頗有失望,暗道:“可惜,可惜!功敗垂成啊,如今卻是在沒機會將這道士引入我佛門了。”口中卻道:“道友何故要刀劍相向?莫要傷了和氣……”

知非道人對他卻是毫不理睬,只對着石青璇說道:“這禿驢似乎很是厲害,咱倆未必便是對手。稍後瞅準時機,你先離開……”

“區區一介天仙,有什麼好畏懼的。”石青璇語氣淡淡:“師兄只管上去一劍結果了他便是!”

知非道人點點頭,對石青璇的話,他自是沒什麼好懷疑的。有了石青璇的提示,他留神細查,果然發現了端倪,對方也不過爾爾,卻將自己下了老大一跳。在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知非道人的劍已經臨近那和尚的頭顱了。

石青璇並沒有湊上前去和知非道人並肩作戰。她知道以知非道人的能爲,這和尚是奈何不了他的。況且她也要留意着對方和尚身上的那一件遮掩境界的至寶,一雙纖纖素手,已經悄悄探入懷中,摸到了純陽真人賜下的一枚劍符。

話說那一日拜師的時候,純陽真人隨手摸出三枚他早年間隨意做的劍符賜下,其中一枚在五年前便給了知非道人,於今年清明用去,餘下兩枚,還在她身上躺着呢。這也是純陽真人什麼都沒留下的原因,有這兩枚劍符,足以保證兩個弟子平安。再多的照顧,只怕反而會讓徒弟們養成依賴的性子,壞了兩個弟子的進取之心。

話題扯得遠了。那和尚雖然的確只有天仙的境界,但他卻不是普通和尚,也是佛門一位高手的一具化身,眼光可是遠遠超過了天仙。面對知非道人這摘取頭顱的一劍,他不慌不忙,微微一個錯身,便自讓了過去。只是他能爲高強,能避開知非道人這一劍,卻不意味着他身後的幾位隨從也能躲得開來。

知非道人劍光分化,只見得幾道血光噴灑,長劍依舊清亮,那幾個跟隨和尚的人卻已魂飛杳杳。“阿彌陀佛,道友好大的殺性!”和尚雙手合十,那木魚也不知被他藏在了處。

一劍出手,知非道人更不停留。沛然劍光,頗有充塞天地之感。鋒銳無匹的劍氣,連在一旁旁觀的石青璇也覺得肌膚刺痛。知非道人口中冷笑:“和尚也是假慈悲!先前那一劍,和尚有心的話,救下那幾人並不困難,可惜並沒有。本無慈悲心,何必惺惺作態,令人作嘔!”

說話間,知非道人已經連續變換了好幾招。雖然現在他的手段較之以前多了不少,但他無疑還是更喜歡這種持劍搏殺的感覺。那和尚也不是被動挨打的性子,很快地便取出了一口戒刀,跟知非道人鬥在了一起。倒是沒想到,這和尚也是走體修的路子。

這卻是知非道人想當然了。事實上,以法術神通固然是一些大能的鐘愛,但那僅僅是爲了方便自我罷了。元神道的目的是爲了體悟天道,真正的搏殺,卻是擅長什麼就來什麼。反倒是切磋的時候,以術法神通居多。

又扯得遠了。卻說知非道人劍氣如雨,充塞天地,那和尚的戒刀卻是烈火燎原,無物不焚。七月的天氣,本來就熱,在這和尚的刀法施爲下,就像是火堆裡一般。

當然了,就控制力來說,知非道人還是遜了和尚一籌。筆者雖然描繪着他們各自招數的影響,其實都是交手的兩人給對方的感受,旁觀者卻未必能體會的到。最明顯的例子,便是他兩人雖然鬥得有來有往,但周遭環境卻是未受半分影響。比較起來,當然是給了石青璇鋒銳感覺的知非道人在控制力上落了下風。

閒話少說,知非道人劍光一變,雷光醞釀,帶起道道青色電弧,往和尚腰間削去。劍未臨近,那和尚便感覺陣陣酥麻,顯然這一劍非同小可。

事實也的確如此。知非道人的後天八劍雖然還沒有逆反先天,但隨着他境界的提升,知見的廣博,早已臻至完美。不客氣的說,若不是功力限制,斬殺普通玄仙便如砍菜切瓜——可惜,那只是如果。不然,上回怎麼會傾盡全力也難以重傷法海,還是仗着純陽真人劍符才脫困?

那和尚自然也不敢大意,只見他戒刀橫擺,帶着火意的烈焰燎原竟是轉換成土行刀法,面前浮現出五嶽虛影,不但擋住了知非道人劍氣雷光,而且還攜着鎮壓一切的氣勢,重重的往知非道人頭上砸來。

知非道人怡然不懼,反倒是越鬥越是開心。自從到了這方世界,還真沒有這麼酣暢淋漓地打上一架。所遇到的對手,不是太強,就是太弱。好不容易有個差不多的法海,也不知爲什麼,一交手,不是自己出昏招,就是法海出昏招,總之是沒有過癮。此時面對泰山壓頂,知非道人居然沒有閃避的心思,掌中劍七拐八折,隨後自有勃勃生機演化。雖然還是“震”劍,卻由驚雷轉變成了春芽,抽取和尚的土之真意,滋養自身劍上威能。

那和尚也不是吃素的。見自己這一刀非但沒有起到奇效,反而被對方利用,心裡在對知非道人又高看了幾眼的同時,他猛然間將戒刀放棄,雙掌發力,那戒刀便如流星趕月,往知非道人腰腹扎去。他算計好了,這一刀知非道人根本來不及回劍格擋——知非道人固然破了他的土之意境,自己卻也被限制住了,最起碼,一時半刻知非道人是休想運劍護身。和尚的算計也在這裡,知非道人此時唯有閃避,但一閃避,免不了會將知非道人身後的石青璇暴露在刀前。他知道石青璇也是高手,這一刀當然傷不了,但知非道人急切間肯定不能想這麼多,以他先前蒐集的情報的分析判斷,這道士是個重情重義的,本能的便會硬扛下這一刀。那樣,穿心之傷,這道士也就沒救了。

只是事與願違,石青璇一直在留意着知非道人和這和尚的搏殺,旁觀者清,哪能看不出這和尚的險惡用心?以她對知非道人的瞭解,知非道人肯定是寧願捱上一刀也不願自己受到威脅。沒說的,纖纖素手一伸,憑着玄仙修爲。輕輕巧巧地就將戒刀捉在手中,輕蔑的一笑,隨即拋在遠處。繼續看兩人交鋒。

知非道人回過頭,對着石青璇微微一笑。作爲交心好友,怎麼不明白相互間的心思?

一笑之後,知非道人將掌中劍斜指天上,等待着和尚的下一招過來。那和尚自然不會讓知非道人失望,戒刀脫手,他又取出了一根長棍,棍上風火之氣繚繞,顯然也是個寶物。那僧人舉棒便打,勢如驚雷,知非道人以劍相迎,水潑不進。先前見識了這和尚的奸詐,知非道人自是小心翼翼,穩紮穩打。

又過了三百回合,久戰不下,兩人都有些心浮氣躁。忽然,在知非道人和那和尚又一次碰撞後做勞燕分飛的時候,那和尚的右腳忽然伸長,完全不和道理地延伸開來,惡狠狠地踹在足足兩丈遠的知非道人胸口。

知非道人一口鮮血噴出老高,遠遠拋飛出去,顯然是遭了重創。不過,他也不是白給的,在中招的下一刻,掌中劍一個倒懸,將那和尚右腿給削了下來。

“找死!”石青璇怒喝一聲,變化太快,她都來不及救援,索性就將怒火發泄出去,這和尚,無論是不是本尊,都不能叫他活下去了。

這裡要說一下,一般來說,大能者都能隨意製造化身,但這種一點念頭彙集靈氣的聚合體不但境界低下,而且沒有修行的空間。若是要有一個能修煉,並且能到一個比較高的境界,那就要分出部分元神。但是這樣的話,化身一旦隕落,本尊也會因爲元神受損,道行大降。所以除非必要,一般是不會輕易製造這種化身的。很顯然,這和尚的化身就是部分元神成就的了。

只是在石青璇動手的時候,卻有人呼了一聲:“知音仙子,手下留情!”

第五十三章、萬萬想不到第五十三章、謂誰情真,玉人珠淚第五十二章、唐僧被捉第七十九章、離去第三十二章、突然出現的師妹和濟公第七章、珞珈山純陽氣觀音第七十三章、突破前第十二章、初見猴子第十六章、弈劍玄冰第三十五章、盜銀第十九章、小蜈蚣精第三十四章、再遇寇徐第十二章 、有女傅君婥第六章、磨刀堂切磋第七十八章、教徒第八十章、平凡的日子第四十章、黑風山第四十八章、酣戰縱酒第十一章、知非道人的日常第二十五章、小兒女第七章、誰謂恩仇了,知非入青城第十七章、奪青蓮鬥黃風敖烈受挫第三十二章、出手助猴子,莊周與釋迦第五十五章、傾力之戰第十七章、破去術法,以劍爭鋒第七十三章、突破前第二十二章、自省第四十章、忽逢綰妖女第四十四章、各有失算,棋逢對手第一章、僧與道錢江初會第五十一章、安樂居內第四章、宋閥初見聞第七十八章、告一段落,老君講道第七十二章、解惑第十七章、傅君婥之死第七十七章、蹭船第四十三章、會高老太公第四十四章、萬龍巢第二十章、輕描淡寫,氣煞蜈蚣第二章、玉人相與歡第十一章、小辯佛道第五十四章、重回揚州第三十四章、知非出手,伽藍揭諦俱喪第二十六章、街角見聞,熱鬧緣由第四十八章、準帝隕,知非逃第八章、西行第一難第八十九章、驪山第五十八章、駁斥慕容,分析舊事第十九章、再逢石青璇第四十八章、取經人來第十四章、和氏玉璧,不足爲奇第二十六章、知非埋怨,算計唐僧第七十四章、情爲何物?腸斷淚枯第二十八章、各懷心思,猴子與龍王第十七章、猴子挑戰知非第五十五章、少林大會,重逢義兄第三十章、交談第五章、太湖風景秀,水榭扁舟尋第四十七章、切磋劍術第三十五章、各擅勝場第四十四章、萬龍巢第六十二章、戰掃地僧,天龍終結第二十一章、金拔法王之棋逢對手(補昨日欠的一更)第二十三章、可憐慈父心第二十三章、可憐慈父心第二十四章、夜闌相勸酒,與君說炎黃第三十三章、時光荏苒,各自突破第十八章、劍氣逞威,觀音救人第五十一章、君子約定,誰家頭疼第五十五章、傾力之戰第三十九章、阿紫胡鬧,惡人來襲第二十一章、金拔法王之棋逢對手(補昨日欠的一更)第五十七章、將變第六十一章、論道滅神之佛門之衆第十三章、交換長生訣第六章、逞威風法海退去第十九章、小蜈蚣精第三十五章、觀音應對,知非收徒(二合一,懶得分章)第四十章、相助段正淳,欲殺葉二孃第七十三章、虎頭蛇尾第四章、旅途中的插曲第五十九章、掃地僧人,三五閒言第十六章、妖帝墳冢打醬油(下)第五十章、機謀巧算,栽花插柳第四十章、結金蘭第二十四章、太玄山門開第十九章、觀音現身第五十九章、掃地僧人,三五閒言第三十二章、出手助猴子,莊周與釋迦第五十四章、故人第五章、遜一籌知非困境第十一章、知非道人的日常第一章、夢裡身是客第九章、巧遇松鶴樓,杯酒識英雄第四十章、結金蘭第五十二章、親人相認,何事凝噎第五章、太湖風景秀,水榭扁舟尋第七十九章、離去第五十章、拐角
第五十三章、萬萬想不到第五十三章、謂誰情真,玉人珠淚第五十二章、唐僧被捉第七十九章、離去第三十二章、突然出現的師妹和濟公第七章、珞珈山純陽氣觀音第七十三章、突破前第十二章、初見猴子第十六章、弈劍玄冰第三十五章、盜銀第十九章、小蜈蚣精第三十四章、再遇寇徐第十二章 、有女傅君婥第六章、磨刀堂切磋第七十八章、教徒第八十章、平凡的日子第四十章、黑風山第四十八章、酣戰縱酒第十一章、知非道人的日常第二十五章、小兒女第七章、誰謂恩仇了,知非入青城第十七章、奪青蓮鬥黃風敖烈受挫第三十二章、出手助猴子,莊周與釋迦第五十五章、傾力之戰第十七章、破去術法,以劍爭鋒第七十三章、突破前第二十二章、自省第四十章、忽逢綰妖女第四十四章、各有失算,棋逢對手第一章、僧與道錢江初會第五十一章、安樂居內第四章、宋閥初見聞第七十八章、告一段落,老君講道第七十二章、解惑第十七章、傅君婥之死第七十七章、蹭船第四十三章、會高老太公第四十四章、萬龍巢第二十章、輕描淡寫,氣煞蜈蚣第二章、玉人相與歡第十一章、小辯佛道第五十四章、重回揚州第三十四章、知非出手,伽藍揭諦俱喪第二十六章、街角見聞,熱鬧緣由第四十八章、準帝隕,知非逃第八章、西行第一難第八十九章、驪山第五十八章、駁斥慕容,分析舊事第十九章、再逢石青璇第四十八章、取經人來第十四章、和氏玉璧,不足爲奇第二十六章、知非埋怨,算計唐僧第七十四章、情爲何物?腸斷淚枯第二十八章、各懷心思,猴子與龍王第十七章、猴子挑戰知非第五十五章、少林大會,重逢義兄第三十章、交談第五章、太湖風景秀,水榭扁舟尋第四十七章、切磋劍術第三十五章、各擅勝場第四十四章、萬龍巢第六十二章、戰掃地僧,天龍終結第二十一章、金拔法王之棋逢對手(補昨日欠的一更)第二十三章、可憐慈父心第二十三章、可憐慈父心第二十四章、夜闌相勸酒,與君說炎黃第三十三章、時光荏苒,各自突破第十八章、劍氣逞威,觀音救人第五十一章、君子約定,誰家頭疼第五十五章、傾力之戰第三十九章、阿紫胡鬧,惡人來襲第二十一章、金拔法王之棋逢對手(補昨日欠的一更)第五十七章、將變第六十一章、論道滅神之佛門之衆第十三章、交換長生訣第六章、逞威風法海退去第十九章、小蜈蚣精第三十五章、觀音應對,知非收徒(二合一,懶得分章)第四十章、相助段正淳,欲殺葉二孃第七十三章、虎頭蛇尾第四章、旅途中的插曲第五十九章、掃地僧人,三五閒言第十六章、妖帝墳冢打醬油(下)第五十章、機謀巧算,栽花插柳第四十章、結金蘭第二十四章、太玄山門開第十九章、觀音現身第五十九章、掃地僧人,三五閒言第三十二章、出手助猴子,莊周與釋迦第五十四章、故人第五章、遜一籌知非困境第十一章、知非道人的日常第一章、夢裡身是客第九章、巧遇松鶴樓,杯酒識英雄第四十章、結金蘭第五十二章、親人相認,何事凝噎第五章、太湖風景秀,水榭扁舟尋第七十九章、離去第五十章、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