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宏觀調控貨幣

內朝議事。

嬴城傳召的諸多官員還沒有到來。

馮去疾也閒談加勸諫起來。

讓嬴城別放鬆警惕。

春耕雖然結束了。

但這纔是一年的真正開始。

而同時。

不經意之中,馮去疾便將盧敖在秦國究竟是如何發跡的說了出來。

是要讓嬴城明白。

盧敖不可信,萬萬不可偏聽偏信。

方士同樣不可信。

一百句話,有三句話是真的。

「原來如此!」

嬴城也是恍然大悟。

說真的。

對於盧敖究竟是如何發跡的,他還真沒有了解過。

不過。

這都是閒談。

「那馮公覺得,如何纔算是國富民強,國家安定!」嬴城又問道。

馮去疾沉思片刻,回道:「民有所食,天下安定,官員清廉,如此,才能國富民強,而國家安定,卻是要加強軍事,整頓吏法。」

頓了頓,馮去疾搖頭道:「老臣在-丞相之位也有五年之久,這年來老臣主政之下,沒有什麼大錯,也對治理天下略有總結。」

「其實,想要讓國家安定,只要解決了一件事,就可以了。」

「食!」

「百姓若無所食,必有所亂。」

「而衣住行三者,卻也要往後排。」

「而這些年來,

老臣也是本着「食」行政。」

「沒有了衣服甚至百姓可以以草衣爲衣,遮避身體便可。」

「沒有了住所甚至百姓可以住在棚舍之內,只要有草窩即可入睡。」

「沒有了代步之工具,或者說,百姓不需要代步工具,以雙足踏遍山川大河即可。」

「唯獨,不能沒有食,食用草皮爲溫飽,百姓便不會造反,而如果連草皮都吃不到,百姓就會搶掠富有餘糧者。」

「遍觀各種反叛,從來沒有聽過因爲住房而反叛的,也沒有因爲衣物而反叛,但是爲了食物,卻有數不勝數的搶奪。」

「人爭一口吃的。」

嬴城其實也知曉馮去疾治國之道。

其實從秦國的國策來看,就能看出來。

秦國在糧食上一絲不苟的執行,甚至用朝廷宏觀調控和強制限制糧食價格來保證百姓可以有果腹之食。

但是在其他方面。

大規模的徭役,大規模的朝廷作坊,大規模的朝廷控制商賈,只能說,秦國的所有的國策,都是圍繞着一點,糧食!

這本身沒有錯。

只是。

國富民強,國家安定二詞,重若千鈞,如果僅僅做到民有所食,恐怕不夠。

「馮公所言,城只贊同其一。」嬴城頓了頓,道:「民有所食。」

「糧食爲本,但這只是根本,但真正想要讓國富民強,國家安定,單純的讓百姓果腹,並不足以稱之爲強國。」

「哦?」馮去疾對嬴城所想也能猜測的七七八八,從嬴城的種種佈局上,便能窺得一斑,也是好奇的問道:「那不知監國有何見解?」

嬴城也不遮掩,沉吟道:「民有所食,百工興盛,各有謀路,吏治清明。」

「民有所食,自不必再多做闡述,如馮公所言,人爭一口吃的,沒有了這一口吃的,便會爲了活命而爭搶。」

「百工興盛,這說的並不僅僅是爲商之道,商,只是溝通各行各業的工具,根本還是在民間工業興盛。」

「而爲何要讓民間工業興盛,正如目前秦國閒賦的百

姓,如果百姓除了農桑之事什麼事情都不做,那麼就會有千萬之數的人閒而生事。」

「在以往,朝廷以徭役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徭役之事,並不能解決全部閒賦在家的百姓,也因此,朝廷又以興建作坊來讓尚在鄉里的百姓有事可做。」

「但這並非長久之計,朝廷做事,通常以目標爲準,爲了完成此目標,徭役死人,作坊死人,都是在允許範圍內。」

「長此以往,百姓便會對徭役不滿,進而對朝廷不滿,此中積怨少則穩之,多則亂之。」

「也因此,必須要興盛民間工業。」

「讓百姓無時無刻不做事,就拿簡單的蓑衣作坊來說,蓑衣爲每人必備,長久使用還會有損壞,而只要讓百姓製作蓑衣,並且這些蓑衣有好處,百姓便會自覺的常年去編制蓑衣,以編制蓑衣而謀生,自然百姓無生事之可能。」

「而如果百工百行業各有興盛,以天下之量,以商人爲工具,便可讓天下百姓各有謀生之路。」

「百姓若有謀生之路,自不會再生事。」

聽到嬴城的解釋,馮去疾免不了搖頭道:「此法的確大有可爲,只是,監國似乎忘記了,百工之業層次不齊,若是百工興盛,其中亂象便會四起,朝廷無法約束。」

「若無法約束百工,亂象叢生之中,便是亂的起始。」

「尤其是,如粗鹽一道,可以說,朝廷這些年來,對私鹽的販賣是大力禁止的,粗鹽人人需食,更爲調劑之用,此物,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自可按事調配,但一旦私鹽氾濫,朝廷便會力不從心。」

「而這也如糧食,朝廷掌握着天下大宗糧食,並且嚴厲整頓糧業,這才能保證民有所食。」

「一旦放開,人人逐利,糧價必定居高不下。」

嬴城點了點頭,馮去疾的眼光還是一如既往的毒辣,也是繼續探討道:「也因此,宗貨交易書,方爲根本,半官商之法,纔可穩定亂象。」

「而這,首要便是充實官員,令吏治清明。」

「這也是天下內定的根本。」

馮去疾見此,也知道嬴城在這裡跟他嘀嘀咕咕說這麼究竟是什麼意思。

聽起來是討論。

其實嬴城是要獲得他的支持。

他也清楚。

這些天以來,嬴城究竟在幹什麼。

「卻是不知,監國有何成冊!」馮去疾問道。

嬴城依舊沒有直接說,再次問道:「馮公覺得,錢幣究竟是什麼?」

馮去疾並未生氣,沉思道:「交易之衡量物!」

「其中價值,正如馬臺裡之事,錢幣可以購買貨物以充實自己,但如果以錢幣起源來說,錢幣只是一種衡量一種物品價值之中間之物,以錢幣爲衡量,以此交易獲得彼之所需。」

嬴城笑了笑,問道:「那馮公可曾想過,錢幣對我大秦意味着什麼?」

「對我秦國?」馮去疾略有疑惑,「朝廷印製錢幣,以此來調動民事。」

嬴城點了點頭:「馮公只說對了其中之一,但是,錢幣對於我大秦來說,其實什麼都不是。」

「什麼都不是?」馮去疾略有沉悶不解。

嬴城點頭繼續道:「是的,各個勳貴積累錢財,那是認爲錢幣擁有其價值,即以金銅可以讓自己購買到足夠的需用。」

「而這,便成爲了財富的象徵。」

「其餘人也一樣,錢幣可以買到所需品,也成爲了財富象徵。」

「但是於秦國而言,錢幣只是一種統治天下的手段,秦半兩可以,秦布幣也可以,甚至其他物品也可以,只要朝廷允許並大力推行,認定一種物品爲交易衡量物

,那麼,他就是貨幣。」

「昔日楚國滅亡,大量的布幣,蟻鼻錢荒廢,成爲破銅,即便是朝廷有兌換,但不可免除的,楚國布幣再無可能如昔日那般,以對等關係兌換,這其中亂象,十兌一,百兌一也有發生。」

「諸如昔日諸侯國,各有貨幣,一旦滅亡,其貨幣也隨着崩潰,即便是金,若有諸侯印,同等金甚至優等金,也不足戰勝國次等金。」

「也因此,在我看來,於大秦而言,貨幣只是一種統治天下的工具,朝廷以此來調動天下。」.

「於此,百姓只要認可貨幣,朝廷不便能印發貨幣,自此朝廷便可有源源不斷的支撐,但是爲了維持百姓認可貨幣,朝廷便不能令貨幣氾濫而導致貨幣體系崩潰。」

馮去疾沉吟,認真思量。

嬴城說的也不無道理。

當然。

這是站在秦國的角度上,換做個人或者馮氏族長的角度上,自然是要另做考量。

一旦貨幣崩潰,也意味着秦國的統治岌岌可危。

對於勳貴而言。

囤金囤銅,即便是秦國滅亡,等到新的國家出現,印發貨幣,勳貴便可以融了重鑄,以此來完成財富轉移。

而這大體也歸根在,新國建立,制度不穩,朝廷管不到這些。

可以說昔日諸侯國之中的勳貴,便是以此方法,經久不衰。

與此同時。

越是穩定吞併,勳貴想要完成這樣的轉變就越艱難。

秦國便是如此。

秦國作爲累世諸侯國,自有制度體系,這令諸侯國勳貴融鑄私錢難上加難。

嬴城也是停頓了許久,這才繼續道:「也因此,朝廷作爲發行貨幣者,將貨幣作爲統治手段,便會有一種更爲直接的調控方式。」

「宏觀調控!」

「此法若是放在昔日的楚國,自然推行不了,但我秦國,卻佔天時地利人和。」

馮去疾微微一頓,問道:「宏觀調控?」

嬴城點了點頭:「自是如此!」

「此前我說了,朝廷可以印發貨幣,以此來達到朝廷所想要達到的目的。」

「那麼爲何就不能,朝廷收回貨幣,並將這些貨幣儲存起來甚至於直接熔鑄爲金塊銅快,不再對外流通。」

馮去疾眉頭不由緊皺了起來看,「何解?」

他也明白。

直到現在。

嬴城才說到重點。

「如此解釋,或可粗淺,即,朝廷需要動用十萬工人用來修建阿房宮。」

「但是府庫空虛。」

「朝廷不徵收賦稅,直接印發一千萬錢幣,用來修建阿房宮。」

「這些錢,自然是出現在以阿房宮爲中心,所繫之各行業之中。」

「而隨着朝廷印發這一千萬貨幣,必然造成貨幣奔潰,物價飛昇。」

「而如何保證物價,朝廷再將印發的一千萬貨幣,收回來熔鑄掉即可。」

「可是,總不能直接徵收所印發貨幣,自然,就需要通過其他手段,諸如,稅收所得的錢幣,收上來一千萬,熔鑄掉一百萬,剩五百萬以作他用。」

「朝廷提高鹽價,收回來一千萬,熔鑄掉一百萬,再將鹽價強制調控下去。同此,朝廷提高糧價,收回來一千萬,融掉一百萬。」

「總之,通過正常的,大規模的商業途徑,將印發的一千萬貨幣收回來並融掉。」

「如此,阿房宮建成了,貨幣也穩定了。」

聽着嬴城的解釋,馮去疾腦袋瓜子嗡嗡的。

到現在。

他才

明白。

嬴城在府庫裡面囤積萬萬之數的貨幣,究竟想要幹什麼。

而在此之前。

嬴城廢除了徭役制度。

到底意欲何爲。

嬴城想要通過朝廷來進行大面的發錢。

等到穩定之後。

再通過大面積的回收來收緊貨幣。

這。

極其狠絕。

因爲天下百姓早就認定了秦國貨幣。

以貨幣爲本,相信秦半兩可以買到很多很多的東西,所有的一切,都以貨幣爲中心進行運轉。

但是百姓並不知道。

這些錢幣,全部都是朝廷肆無忌憚印發而來。

百姓們樂呵呵的賺着朝廷印發的錢。

然而。

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卻已經是朝廷收緊貨幣的時候。

甚至於。

站在整個天下的角度上,即便是貨幣流通的再快,也比不上朝廷調動快。

如果在潦東潦西印發一千萬錢,只需要在巴蜀,南郡等地收緊貨幣,等到一千萬錢幣流通到巴蜀南郡的時候,其實,雙方貨幣對衝,其實就等於朝廷沒有印發一千萬貨幣。

貨幣的流通需要時間,且需要極其複雜的關係轉換。

因爲即便是朝廷亂髮貨幣,這需要很長時間纔會導致物價飛昇。

而這。

恰恰給了朝廷時間。

況且。

跨地域的商品流通本就是有非常大的差價。

只要通過調控差價,就能解決在無聲無息之中解決掉朝廷亂髮貨幣的問題。

「集體化農業?」馮去疾不由心驚的問道。

想明白這個問題,現在他倒是理解了最根本的佈置。

「是的,集體化農業。」嬴城笑吟吟的道:「用極其龐大的鄉里,來延長貨幣的漫延,只要集體化農業越多,便可以做到以九州之力來宏觀調控,當潦西潦東的貨幣盛多,朝廷向南逐步引導,貨幣體量多,那便漫延到洞庭蒼梧,以此消化掉朝廷印發的貨幣。」

「同時,洞庭蒼梧收緊貨幣,來應對潦西潦東濫發的貨幣。」

「這並非只限制兩極,九江,會稽,閩中等地也可如此,但必須保證的是,不用廣天下而濫發貨幣,以半衝方式對衝,以此保證貨幣體系的穩定。」

第171章 權力第七章 初識小兒,始皇帝語錄第285章 子房,屈才了第二十五章 重頭戲,懟始皇帝讓其懷疑人生第129章 第五,南巡,控制四人第179章 大秦帝國之裂變(一)第237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第二十二章 天下權勢,纔剛剛開始而已第181章 大秦帝國之裂變(三)第167章 真正需要解決的困局第141章 張良的馬臺裡之惑第一百零九章 嬴城,又在惹事了第179章 大秦帝國之裂變(一)第225章 藍田議事上架感言第188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二)第142章 因爲農民,至始至終都是農民第一百零一章 已經麻木的始皇帝第十章 秦法,亡國之法第145章 宣傳大院第259章 錢,太多了,怎麼花第277章 王翦,薨了第五十四章 先聲奪人第166章 嬴城最不想動的宗室第三十七章 大秦鄉亭裡,另一種方法第216章 一十三司聯合巡查組第236章 秦國軍事第一十三章 始皇帝的平靜與淡定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八十章 造紙術的流水線作坊第三章 不當兒子了,咱們回孃家第192章 咸陽府衙的議事第263章 分財不均啊!第一十八章 謀反?在咸陽城謀反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十章 秦法,亡國之法第一百一十章 大公無私的嬴城第六十一章 戰略佈局,宣傳司和教化司第263章 分財不均啊!第161章 蕭何與張良第三十一章 督促詔命,揚眉吐氣的老媽第266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201章 指導碼頭建設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瘋的始皇帝第一百一十二章 茅塞頓開的悟道第一十七章 計將安處,贏城的瘋狂第七十章 此心,必可動日月,撼天地!第275章 複雜的是人,宣傳司之謀第211章 芝山裡的寶山第230章 罪不及後?第198章 精彩的鄉里交界之爭第251章 底線在哪裡?第247章 有些事從未被改變第276章 馮去疾的主場第九十一章 積極響應的大樂司第206章 天佑春耕,泰和四時,春耕咯!第262章 馮世傑的尋政之路第225章 藍田議事第七章 初識小兒,始皇帝語錄第135章 大戲開場第136章 皇長孫嬴城代爲監國第194章 皇帝不下鄉第272章 服了這個始皇帝了第200章 戰略大調整的開始第四十四章 殺氣騰騰始皇帝,要掀桌子了第四十二章 逆孫,被迫妥善安置第245章 始皇之議第149章 《禮書》大秦的禮書第141章 張良的馬臺裡之惑第210章 人人大不同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瘋的始皇帝第四十六章 推動大秦工業前進一千五百年第一十九章 要瘋,大家一起瘋第194章 皇帝不下鄉第221章 三官法第193章 馮世傑陳書第一百一十四章 超級作坊遇寒冬第130章 其實,無中生有的事情,並不少第一百一十七章 終於給挖到了第145章 宣傳大院第214章 抓抓抓,嚴重瀆職罪第221章 三官法第八章 令人自豪的,秦律第166章 嬴城最不想動的宗室第五十三章 大律府,萬世大秦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七章 終於給挖到了第四十章 目標,阿房宮的六十萬勞力第三十九章 先把皁河以西的匠作房擡走第161章 蕭何與張良第226章 微末中的問答第206章 天佑春耕,泰和四時,春耕咯!第252章 變化進行式第188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二)第186章大秦帝國之縱橫(四)第126章 第二, 罪己詔,朕,有罪於天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火堆中的道理第七十八章 潛龍昇天,諸神退避第二十九章 老謀深算的李斯,被摘了桃子第一百零三章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262章 馮世傑的尋政之路
第171章 權力第七章 初識小兒,始皇帝語錄第285章 子房,屈才了第二十五章 重頭戲,懟始皇帝讓其懷疑人生第129章 第五,南巡,控制四人第179章 大秦帝國之裂變(一)第237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第二十二章 天下權勢,纔剛剛開始而已第181章 大秦帝國之裂變(三)第167章 真正需要解決的困局第141章 張良的馬臺裡之惑第一百零九章 嬴城,又在惹事了第179章 大秦帝國之裂變(一)第225章 藍田議事上架感言第188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二)第142章 因爲農民,至始至終都是農民第一百零一章 已經麻木的始皇帝第十章 秦法,亡國之法第145章 宣傳大院第259章 錢,太多了,怎麼花第277章 王翦,薨了第五十四章 先聲奪人第166章 嬴城最不想動的宗室第三十七章 大秦鄉亭裡,另一種方法第216章 一十三司聯合巡查組第236章 秦國軍事第一十三章 始皇帝的平靜與淡定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八十章 造紙術的流水線作坊第三章 不當兒子了,咱們回孃家第192章 咸陽府衙的議事第263章 分財不均啊!第一十八章 謀反?在咸陽城謀反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十章 秦法,亡國之法第一百一十章 大公無私的嬴城第六十一章 戰略佈局,宣傳司和教化司第263章 分財不均啊!第161章 蕭何與張良第三十一章 督促詔命,揚眉吐氣的老媽第266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201章 指導碼頭建設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瘋的始皇帝第一百一十二章 茅塞頓開的悟道第一十七章 計將安處,贏城的瘋狂第七十章 此心,必可動日月,撼天地!第275章 複雜的是人,宣傳司之謀第211章 芝山裡的寶山第230章 罪不及後?第198章 精彩的鄉里交界之爭第251章 底線在哪裡?第247章 有些事從未被改變第276章 馮去疾的主場第九十一章 積極響應的大樂司第206章 天佑春耕,泰和四時,春耕咯!第262章 馮世傑的尋政之路第225章 藍田議事第七章 初識小兒,始皇帝語錄第135章 大戲開場第136章 皇長孫嬴城代爲監國第194章 皇帝不下鄉第272章 服了這個始皇帝了第200章 戰略大調整的開始第四十四章 殺氣騰騰始皇帝,要掀桌子了第四十二章 逆孫,被迫妥善安置第245章 始皇之議第149章 《禮書》大秦的禮書第141章 張良的馬臺裡之惑第210章 人人大不同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瘋的始皇帝第四十六章 推動大秦工業前進一千五百年第一十九章 要瘋,大家一起瘋第194章 皇帝不下鄉第221章 三官法第193章 馮世傑陳書第一百一十四章 超級作坊遇寒冬第130章 其實,無中生有的事情,並不少第一百一十七章 終於給挖到了第145章 宣傳大院第214章 抓抓抓,嚴重瀆職罪第221章 三官法第八章 令人自豪的,秦律第166章 嬴城最不想動的宗室第五十三章 大律府,萬世大秦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七章 終於給挖到了第四十章 目標,阿房宮的六十萬勞力第三十九章 先把皁河以西的匠作房擡走第161章 蕭何與張良第226章 微末中的問答第206章 天佑春耕,泰和四時,春耕咯!第252章 變化進行式第188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二)第186章大秦帝國之縱橫(四)第126章 第二, 罪己詔,朕,有罪於天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火堆中的道理第七十八章 潛龍昇天,諸神退避第二十九章 老謀深算的李斯,被摘了桃子第一百零三章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262章 馮世傑的尋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