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潛龍在淵(1)

“呂贊讀最近如何了?”趙昕坐在塌上,終於想起了好幾天都沒有過問的呂公著,便問起身旁的甘昭吉來。“回稟國公,贊讀近日來,醉心於右殿事,子時才睡,三更就起,連昨日休沐都在右殿備課、準備題冊……”甘昭吉馬上就非常開心的回答。

他能不開心嗎?

本以爲,那位首相愛子來春坊,必然分走他和劉永年的大部分權柄。

哪成想,國公只讓他去右殿,就將這位帶着官家和朝臣們使命而來的首相之子的全部精力都牽制在了右殿。

這簡直是可喜可賀啊!

趙昕聽着,同樣很開心,微笑着道:“看來,呂贊讀果有宰輔之志啊!”

教育,是大宋一條全新的入仕途徑。

一條嶄新的賽道!

乃是如今那位在陝西的范仲淹範希文開闢出來的。

當年,范仲淹自泰州西溪鹽倉監任上,因上書時任江淮轉運副使張綸,力主重修捍海偃,而被張綸賞識、舉薦,天聖三年,范仲淹轉京官,除爲知興化縣。

到這一步,范仲淹的路,還是過去大宋文臣們所走的道路。

不外乎政績說話,才幹開路,貴人相助,官運亨通。

但到了天聖五年,范仲淹因母喪而丁憂回鄉守制時,他找到了一條全新的賽道——教育。

從此,他就立刻甩開了他的所有同輩人,包括和他期的進士們。

不過一年,這位當年不過是蔡奇榜乙科第九十七名,差一點就要名落孫山的進士,就聲名躍起,天下皆知。

賢名甚至在汴京都是如雷貫耳,成爲天下文壇的領袖。

於是,連續上萬言書言事,極力要求當時的章獻明肅太后還政天子。

於是,明道二年,劉太后駕崩,范仲淹立刻就得到了獎賞——召入京,除爲右諫議大夫知諫院!

一躍成爲大宋王朝的統治集團新貴,位列兩制大臣之中。

自天聖五年到明道二年,短短七年時間,就讓范仲淹這樣的寒門子弟,不過乙科進士出身的選人,從最底層爬到了最高層。

直接突破了大宋體制的好幾道天花板,如今更是隱隱有宰輔之姿,將成爲這個國家最頂級的少數大臣之一。

聰明人,當然都會學習、效仿。

特別是如今這條賽道,不止缺乏競爭,更是一片沃土,隨便做點成績出來,便足以傲視羣雄。

故而,呂公著重視並傾注全部心血進去,也在情理之中。

“有意思……”趙昕心裡笑了起來:“有呂家幫忙推廣,朕的這個實驗模式,恐怕會迅速鋪往大江南北,天下書院……”

想到這裡,趙昕就忍不住眯着眼睛,滿滿的惡趣味。

右殿的事情,在趙昕看來,只是一個實驗而已。

實驗的目的有兩個,第一,驗證來自後世的題海戰術、填鴨教育在當代的可行性。

結果,已經不言而喻。

事實表明,這種在後世每年能培養出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大學士的模式,確實極爲先進,有着種種神奇之處,用在當代,更是可以化腐朽爲神奇!

唯一的弊端,大抵就是太耗錢了。

除了大地主階級外,恐怕一般的小市民、小商人家族根本負擔不起。

旁的不說,便是那每天好幾本習題冊的紙張和抄錄費用,就夠大部分人喝一壺的了。

而這個實驗的第二個目的,便是趙昕想要驗證一下,他在後世看的那部《浪潮》的電影,是否真的有效?

事實表明,確實有效。

集體主義和領袖效應,無論在那個時代,都能將個體的個性與棱角抹平,人爲的灌輸思想意識。

更何況,趙昕還引入了楊叫獸、吳院長等人的慈愛。

可惜沒有電療,不能對某些頑劣分子進行糾正,頗爲可惜。

然而,這些在趙昕眼中,也只能是實驗。

哪怕全部驗證成功,也不過是次要和備胎罷了。

他只是起個頭,就沒有再將精力,投注於彼處了。

因他知道,右殿的事情,哪怕做的再成功、再出色,最終恐怕也不過是一個俄國十二月黨人的翻版,或者他前世失敗的重演。

自上而下的改革,已經被事實證明是死路一條。

妄想依託一小批社會精英,進步分子,就改變一個像大宋這樣人口衆多,幅員遼闊的國家,那是做夢!

只有日本、智利、英國這樣的小國,才或許可以勉強有些成績。

他拿起一支爲自己特製的小毛筆,在甘昭吉的輔助下,趴到放在他牀上的一張案几上,提着小小的毛筆,勉力的在紙張上寫下自己心中所想的文字。

“社會關係決定社會意識!”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是曾被他忽視,又被他在前世晚年所回憶起來,並視爲珍寶一般的三句話。

他知道,今生若要成功,就必須嚴格貫徹這三句話的綱領精神。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改變社會關係!

將已經持續了千年之久的地主、佃農爲主的社會,進行引導和改造。

於是,社會關係爲之一變,大宋社會的意識形態,也會應聲而變。

看着紙上的文字,趙昕陷入了沉思。

“該從何處着手呢?”

他知道,答案就在他身邊,就在他腳下的這座城市之中!

今日之汴京,已有將近百萬規模的常住人口。

這百萬之衆,扣掉官員、軍隊,還有起碼三五十萬人,是脫離了農業,脫離了耕地,靠着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維生的。

而大宋境內,依靠手工業、商業與服務業維生的人口,也不在少數。

保守估計,起碼有數百萬之衆。

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力量,只是一直在沉睡,無人去觸動而已。

趙昕前世,曾經嘗試過利用和喚醒這股力量。

然而,他的動作太魯莽,缺乏謹慎,而且太過天真、幼稚,竟想兩邊不得罪,還想着在保護農民的情況下,發展工商業。

於是,兩頭不討好,兩邊都是怨氣沖天。

保守的士大夫文官們趁機反撲,終於將他的大部分改革成果,化爲烏有,淪爲空文。

所以……

趙昕知道,他今生應該謹慎一些。

“朕如今的年紀,也沒有能力來做那些事情……”他想着。

但有一個事情,他卻是可以現在就做的。

他擡起頭,看向甘昭吉,吩咐道:“招天章閣侍讀、權判尚書刑部高若訥、禮部員外郎、三司修造判官王聞,入宮來見孤!”

前些天,趙昕剛剛吩咐了這兩人去做一件事情。

如今,趙昕覺得,應該有眉目了。

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壯年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十三章 富弼(1)第八十四章 驚雷(2)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八十七章 恰同學少年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十五章 富弼(3)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十章 交易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五章 祖宗(2)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四章 祖宗(1)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爺爺(2)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第十一章 南廳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一十七章 參政(2)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會議(1)第五章 祖宗(2)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會議(2)第十二章 好水川之夢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九十八章 孝子(2)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四章 祖宗(1)第十五章 富弼(3)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三十九章 國公聖明(2)第一十八章 參政(3)第二十四章 國公千秋(4)第九章 立威(2)第十五章 富弼(3)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1)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五章 祖宗(2)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三十九章 國公聖明(2)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2)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八十九章 青唐來使(2)第八十七章 恰同學少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2)第七十八章 實驗(2)第四章 祖宗(1)第八十三章 驚雷(1)第九章 立威(2)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一百零七章 遼國謀議(2)第九十章 緣由第二十三章 國公千秋(3)第九章 立威(2)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2)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一百二十二章 慶暦之盟(2)
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壯年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氣暈了(3)第十三章 富弼(1)第八十四章 驚雷(2)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八十七章 恰同學少年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十五章 富弼(3)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十章 交易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五章 祖宗(2)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四章 祖宗(1)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爺爺(2)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第十一章 南廳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一十七章 參政(2)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會議(1)第五章 祖宗(2)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會議(2)第十二章 好水川之夢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九十八章 孝子(2)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四章 祖宗(1)第十五章 富弼(3)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三十九章 國公聖明(2)第一十八章 參政(3)第二十四章 國公千秋(4)第九章 立威(2)第十五章 富弼(3)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1)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五章 祖宗(2)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三十九章 國公聖明(2)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2)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八十九章 青唐來使(2)第八十七章 恰同學少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2)第七十八章 實驗(2)第四章 祖宗(1)第八十三章 驚雷(1)第九章 立威(2)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一百零七章 遼國謀議(2)第九十章 緣由第二十三章 國公千秋(3)第九章 立威(2)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2)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一百二十二章 慶暦之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