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洪水

彭正大一聲令下,就見十幾個漢子涌了進來,這些人個個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練家子,唐宋身邊的羽林軍雖然個個武藝高強,但和這些水匪一樣的大漢交起手來,也沒佔到什麼便宜,只能掩護着唐宋邊打邊退,最後灰溜溜的被人趕到那狗洞一樣的隧道口攆了出去。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這些人簡直是不可理喻!”唐宋怒氣衝衝的叫囂着,此刻他臉上青一塊紫一塊,頭髮亂七八糟,和街邊的叫花子有得一比。偏偏又趕上現在天上雷雨大作,幾個人都被淋成了落湯雞。剛剛一番亂戰,雖然有徐錦衣幾人守護,還是吃了不少拳腳。再看徐錦衣幾人,比他好不到哪去,一個個蔫不拉幾的,哪裡還有半分羽林軍的風采。

唐宋帶着幾人回了汴河邊臨時搭的小破屋裡,拿塊乾布擦了擦頭髮惡狠狠地說道:“今天這筆賬老子給他彭正大、餘得水記上了,早晚有一天要把他們從這汴河驅逐出去。”

想到這,唐宋心裡又是一酸:他要真是個七品以上的大官還好,就算動用武力強轟,那夥人也不會這麼目無王法。現在人家根本沒把他當官看,說打就打,要完成治理汴河的任務,談何容易!

“大人,你看這水勢是不是不對勁啊。”徐錦衣扒在窗口瞅着外面對唐宋說道。

“這兩天雨水多,河岸線高點也正常。真要是發洪水纔好,淹死彭正大那羣王八蛋!”唐宋氣呼呼的答道。

“大人,情況不對,好像真的是洪水。”徐錦衣臉色慘白的呼道“真的是洪水!汴河要決堤了!”

唐宋一個精神從椅子上彈了起來,連忙把徐錦衣擠到一邊,趴在窗戶上一看,回頭喊道:“快去疏散岸邊的人,徐隊長,把咱們的人都聚起來。還有你們,趕緊去通知南衙和宮裡派人來,遲了,要出人命了!”

吩咐完這些,唐宋就衝了出去,對着河邊還未察覺危險就快來臨的人喊道:“快跑,洪水要來了。”

岸邊的衆人莫名其妙的紛紛扭頭看向他,心道:汴河幾十年都沒發過水災了,何況現在還是春季,雖說這兩天雨水大了點,也不至於發洪水吧,這人看上去瘋瘋癲癲的,多半是個傻子。

唐宋見這些人不聽自己的勸導,一狠心,咬牙對身後羽林軍道:“打,你們過去,有誰不走就給我打,官家若是怪罪下來,一切後果由我自己承擔!快去!”

一干城管領了命紛紛跑到河邊按照唐宋的吩咐去做,在打罵之下有些人雖然仍不情願也不敢反抗,但是大部分人看到越來越高的水勢,紛紛感到了不對勁,急忙向城裡跑去。

唐宋站在雨中看的心急,護城河已經快要滿了,汴梁城地勢低平,一旦洪水涌入,整個汴梁將毀於一旦。當下對着零零散散的羽林軍喊道:“去通報消息的人呢!搶險的物資和人員還沒到嗎?”

“大人。”一名羽林軍回答道“消息已經傳到了官家耳中,官家正在派人過來。南衙那邊,消息剛剛送到。”

他話音剛落,唐宋的耳邊就傳來一聲轟鳴,唐宋回頭看去,頓時臉色一片絕望。

汴河河堤,決口了。

開封府尹趙廷美正在大堂裡審閱着上個季度的財政報告,去年年底汴梁出現了嚴重的財政赤字,他皺着眉頭在想怎麼才能把這筆錢補上。就在這時,他的一名親信忽然慌慌張張的跑進來對他說道:“魏王千歲,大事不好了,剛剛汴河轉運使傳來消息,暴雨不斷,汴河要決堤了!”

“什麼!”趙廷美聽罷大驚,這決堤可不是鬧着玩的,他馬上吩咐道:“去,吩咐李符,讓他馬上帶人去河邊控制水勢,孤現在就親自進宮,告知皇兄。”說罷急急地走了出去,讓人準備轎子。

看着外面越來越大不見小的雨勢,趙廷美的心跳不斷在加速:萬一,要是有個萬一,他這開封府尹必然難逃其責,到時皇兄一怒之下要問他的責他該如何是好?

轎子到了皇宮門口,趙廷美下了轎向那門衛問道:“官家可在宮中?”

“回稟千歲,汴河決口,官家已經帶領文武百官親自去督導了。”

“汴河……決口。”趙光義面色慘淡,看着汴河的方向。

南衙的人馬還沒到,皇帝的車駕先到了。風雨太大,趙光義在轎子裡也看不清前方水患有多嚴重,心急之下直接從轎子裡跳了出來,捲起褲腳奔向前去。一般文武大臣看的傻了臉,一句“萬歲不可!”還未還出口,一個個也趕忙學着趙光義緊跟了過去。趙光義走到近處,洪水滔天之勢,堤壩眼看就要撐不住。缺口處,只有一百多人在苦苦支撐,整個現場也只有不到一千人,其中還多是百姓。趙光義登時火冒三丈,身體瑟瑟發抖道:“趙承宗,去調你的禁軍過來守壩。廷美呢?他南衙的人呢?”

“官家!洪水還在漲,這裡實在不安全,官家若有個閃失,我大宋江山就完了!”

“是啊,官家,這裡有臣等在,請官家速速退避!”

“請官家速速退避。”

“都住口!”趙光義指着前方抗洪的衆人道“這裡是我大宋的都城,若是這水勢止不住,汴梁城和這城內幾百萬人的性命就完了。朕的都城和子民在這,朕哪也不去,朕要和汴梁共存亡。”

趙光義說完就不顧阻攔衝了上去,跪着的各個大臣面面相覷,最後一咬牙,一個個都跟着衝了上去。開什麼玩笑,官家都上了,哪個還敢慫?

水面過腰。唐宋在水裡泡了大半個時辰,只覺得渾身疲軟,頭昏眼花,他在的這處人手不足,看到打遠處跑過來了一人,也看不清是誰。此時唐宋哪裡管那麼多,一把抓住那人袍袖道:“這裡要撐不住了,快幫我一起磊沙土。”

“大膽!”

“住口!”趙光義看了看唐宋,心中一陣溫暖。國難當頭,連這麼一個老乞丐都舍了性命投身抗洪,自己還有什麼理由不保護這大宋的子民。當下扛起一袋沙土摞了上去,氣喘吁吁道:“小兄弟,你今日爲大宋做的一切,我都會記得,這場天災過後,我一定封你做個大官。”

“屁!”唐宋只道眼前這人可能是朝中的官員,懶得理他,大口大口喘着氣道“這些官軍都是羽林軍來的,水性不好,在這水裡比你我強不到哪去,唉,要是下面那羣孫子肯出來幫忙……”說罷,他看了眼已經駛進橋下,用鐵鎖固定的一艘艘船,嘆了口氣。

“啊!!!!!!!”

這邊缺口剛剛堵上,另一邊突然又炸開一處缺口,一名羽林軍被衝入了水中。唐宋也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力氣,夾着兩袋泥土就堵了上去。稍一鬆口氣,他又馬上伸起手臂高呼道:“各位兄弟,只靠沙袋是擋不住洪水的,聽我的,大家砍些樹木或者木樁,先固定木樁再堆上沙袋,然後用土石封住,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唐宋這麼一指揮,有些反應快的馬上就去照做了。趙光義看着唐宋,默默在心裡又爲他記上一功。

果然,插上木樁後,情況變好了很多,只是這大雨始終不見小,依然讓人緊張。

這邊情況稍一緩和,趙光義便笑着和唐宋攀談起來:“小兄弟,你這些學問是從那裡學來的?似乎我大宋那些精於治水官員也不曾知道這巧妙的法子。”

唐宋靠在沙袋上,他渾身乏力,眯着眼睛,有氣無力地說道:“這是以前我聽一個老兵說的,長江發洪水的時候他們就是用的這些法子。”

“我怎麼不記得長江什麼時候發過洪水?”趙光義狐疑的在心裡嘀咕道。

“太,太陽出來了!雨停了!”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大家這才注意到大雨忽的就停了,烏雲散去,太陽重新照耀着大地,一道彩虹在水面上空出現,宛如通向天界的橋樑。

“真美啊。”唐宋這樣想着,又眯起了眼睛,嘴角微微上揚。

“轟!”

又是一聲巨響,就在離唐宋不到百米之外,洪水突破了堤壩和木樁沙袋,洶涌的打開了一個突破口。唐宋咬牙切齒的喊道:“大家別怕,雨已經停了,快找沙袋堵住缺口,我們能挺過去!”

那缺口處,一名士兵顫抖着聲音說:“大人,已經沒有沙袋了。”

唐宋聞言驚了一身冷汗,環顧四周,能用的沙袋都已被堆上了,現在真的是彈盡糧絕。唐宋呆呆的站在那裡,最後,他狠狠的看向那個缺口,喊道:“各位,還有辦法,沒有沙袋就用我們的身體去擋!”

在場的人此時個個情緒激昂,當下許多人就吼叫着衝了上去,手拉着手堆成了一層又一層人牆。有的人爬到他人肩上去搭人牆被大水衝下來,就再爬上去。有的人則摔下來便再也沒能起來。

兩個時辰後,汴河外的通水渠暢通了,洪水也漸漸消了。救洪的人一個個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大口的喘着氣。直到這時,纔有人注意到皇帝的御駕就停在不遠處,那些俊俏的小宮女還俏生生的站在那,可是皇帝人卻沒了蹤影。那些老百姓頓時心裡一沉。

奶奶的,咱們官家讓洪水沖走了……

趙光義緩過了氣,一班文武大臣圍着他噓寒問暖,他擺了擺手,慢騰騰的走回車駕,本來就黑的臉此時更是像塊碳一樣。

“趙廷美人呢?”

“回官家,魏王爺不在此處。”

趙光義冷着臉,又問:

“前幾日,德玄向朕提議設置了汴河轉運使,那人現在何處?把他給朕找來。洪水滔天,爲何提前沒有通知?朕要好好治他的罪!”

第8章 戰不由人第8章 化解第21章 佛門是非之地第53章 王政終焉第5章 曹府危機第43章 戰火重燃第3章 奇襲第3章 奇襲第29章 落幕第35章 就叫他——李元昊第53章 王政終焉第24章 又見白馬第8章 戰不由人說點心裡話第20章 命運之始第13章 夏州的選擇第9章 殘存亦末路第39章 二審盧又元第9章 打草谷第12章 守的雲開見日出第14章 定國十策第46章 楊家將大戰折家將第34章 疑雲重重第7章 斷糧計第11章 壯士解腕第5章 曹府危機第7章 太宗北伐第38章 一審盧又元第8章 化解第4章 舌戰羣雄第30章 聯姻(上)第11章 籌劃第11章 籌劃第18章 匪儒知州第6章 江山代有人才出第35章 第二具屍體第36章 真相難明第36章 雪、月、花第20章 命運之始第31章 聯姻(中)第11章 籌劃第16章 三王聚會第2章 夢中人第15章 物是人非淚先流第4章 汴梁行第4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37章 決不妥協第27章 炒作第27章 炒作第2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1章 府谷第26章 瞞天過海第51章 草人借箭第11章 籌劃第12章 嘴炮戰爭第53章 王政終焉第8章 狼與藏獒第23章 逃出生天第13章 合縱第20章 妖孽第11章 府谷第25章 燭影搖紅,七姓十家第38章 一審盧又元第4章 汴梁行第16章 分別第2章 姓唐名亮字元明第17章 燭影斧聲,弟篡兄位第44章 罵皇帝第25章 汴河局勢的轉機第21章 城管唐與釘子戶第52章 人兒何處歸第26章 瞞天過海第50章 龐太師的野望第14章 大決戰(下)第12章 西北梟雄折御卿第36章 真相難明第34章 第一良相第29章 落幕第11章 府谷第27章 過河的小卒第17章 燭影斧聲,弟篡兄位第44章 忠烈楊家將第40章 銀州易幟第38章 一審盧又元第43章 公主駕到第5章 曹府危機第1章 狼顧之相第51章 草人借箭第53章 王政終焉第33章 寇準入獄第13章 大決戰(上)第18章 匪儒知州第25章 汴河局勢的轉機第27章 過河的小卒第52章 人兒何處歸第17章 燭影斧聲,弟篡兄位第8章 化解第14章 定國十策第14章 白馬的功勞第35章 就叫他——李元昊
第8章 戰不由人第8章 化解第21章 佛門是非之地第53章 王政終焉第5章 曹府危機第43章 戰火重燃第3章 奇襲第3章 奇襲第29章 落幕第35章 就叫他——李元昊第53章 王政終焉第24章 又見白馬第8章 戰不由人說點心裡話第20章 命運之始第13章 夏州的選擇第9章 殘存亦末路第39章 二審盧又元第9章 打草谷第12章 守的雲開見日出第14章 定國十策第46章 楊家將大戰折家將第34章 疑雲重重第7章 斷糧計第11章 壯士解腕第5章 曹府危機第7章 太宗北伐第38章 一審盧又元第8章 化解第4章 舌戰羣雄第30章 聯姻(上)第11章 籌劃第11章 籌劃第18章 匪儒知州第6章 江山代有人才出第35章 第二具屍體第36章 真相難明第36章 雪、月、花第20章 命運之始第31章 聯姻(中)第11章 籌劃第16章 三王聚會第2章 夢中人第15章 物是人非淚先流第4章 汴梁行第4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37章 決不妥協第27章 炒作第27章 炒作第2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1章 府谷第26章 瞞天過海第51章 草人借箭第11章 籌劃第12章 嘴炮戰爭第53章 王政終焉第8章 狼與藏獒第23章 逃出生天第13章 合縱第20章 妖孽第11章 府谷第25章 燭影搖紅,七姓十家第38章 一審盧又元第4章 汴梁行第16章 分別第2章 姓唐名亮字元明第17章 燭影斧聲,弟篡兄位第44章 罵皇帝第25章 汴河局勢的轉機第21章 城管唐與釘子戶第52章 人兒何處歸第26章 瞞天過海第50章 龐太師的野望第14章 大決戰(下)第12章 西北梟雄折御卿第36章 真相難明第34章 第一良相第29章 落幕第11章 府谷第27章 過河的小卒第17章 燭影斧聲,弟篡兄位第44章 忠烈楊家將第40章 銀州易幟第38章 一審盧又元第43章 公主駕到第5章 曹府危機第1章 狼顧之相第51章 草人借箭第53章 王政終焉第33章 寇準入獄第13章 大決戰(上)第18章 匪儒知州第25章 汴河局勢的轉機第27章 過河的小卒第52章 人兒何處歸第17章 燭影斧聲,弟篡兄位第8章 化解第14章 定國十策第14章 白馬的功勞第35章 就叫他——李元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