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往大理的使團

在和曹榮等人達成共識之後,等待各自將門的回覆又耗費了一日多光景,終於等到了肯定的迴應。

大宋將門最早起於太祖之時,後來經歷過太宗時期磨難之後,各家族的情況已經大不如前。

除了像折家和種家這等以西北之地爲根基的將門,其餘高、曹等家只能在外戚上打主意,未免太過單薄。

所以雖然呂璟提出的這個計劃在他們看來並不完善,前期的投資還是很快到達。

“慶哥兒,要不你留在這裡幫我,還能在書院聆聽蘇師教誨,給你算一成份子。”

郴州城外水運津渡,曹榮等人完成了任務,急着要向東京城回返,呼延慶神色裡的猶豫卻被呂璟第一時間察覺。

不同於前兩者,呼延家的情況要更復雜一些,而且呼延慶也不是家族重點培養的對象,說話自然份量不夠。

“就是,與其回去還要受你那胞弟的氣,還不如留在大郎這裡!”曹榮也開口勸導。

大家族有大家族的煩惱,他最清楚呼延慶心中的想法。

“大郎,我......”呼延慶神色裡有些猶豫,握着肉脯的手都有些顫抖。

“好了,曹兄,高兄,呂某就不送你們了,等來日咱們東京城再聚!”

呂璟朝呼延慶微微一笑,言語過後,曹榮和高勇也很是配合,呼喊了一聲哨子,舟船很快蕩起水花,徑直向北而去。

“慶哥兒,快隨我前往東江湖書院吧,蘇師那裡還要爲你引見。”

笑着催促了呼延慶一句,車架很快向城南而去。

歷史上的呼延慶如何呂璟並不知曉,最多是隱約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悉。

之所以選擇留下他,來源他呂璟無意間的一次發現。

小胖子呼延慶竟然精通三國語言!要知道這個時候可不是後世那教育普遍發達的年代,呼延慶的本事對於呂璟今後的謀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慶哥兒,接下來你先在書院熟悉一段時間,等我這邊處理妥當,保準讓你做一番大事業!”

“大郎,無論我如何,在祖父眼中,都比不得胞弟的。”說起此事,呼延慶神情裡難掩憂鬱。

呂璟好奇之下多問了幾句,卻得知了一個在他耳中十分熟悉的名字。

雙鞭將呼延灼!同爲呼延家子弟,後者不僅出身嫡脈,更是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了萬夫不當之勇,也難怪呼延慶會被放棄。

“慶哥兒,若是信得過呂某,只需等待時機就好。”

面對呂璟眼中閃過的光亮,呼延慶沉默着點了點頭,手中雙拳卻已經握緊......

安頓呼延慶並沒有花費呂璟多少時間,在離開東江湖書院後不久,高俅又傳來了嶺南商會的最新消息。

在連續幾日的談判和試探之後,江浙財團終於放棄了所有翻盤的希望,選擇讓出郴連道和水運津渡的工程。

但作爲回報,呂璟主導的四海商會也不會對他們已經掌握的商鋪進行打擊。

也就是說,嶺南商會仍舊實際上掌控了郴州大多數的商貿,只不過失去了兩項大工程的利潤。

呂璟對此表示了認可,並且很快前往商會和邵平等江浙商人簽署了一系列文書,最終將其以紙面的形式確定下來。

隨着四海商會和嶺南商會握手言和,也代表着持續了數月的商戰以呂璟的大勝徹底告終。

消息傳到百姓耳中的時候,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作爲本地郴人,他們無疑對呂璟要更加親近一些。

尤其是商戰結束後開始回落的物價,更是讓郴人們暗自感激不斷。

而身爲當事人的呂璟,卻也沒有選擇大肆招搖,每日裡除了在讀書練箭,就是幫着溫超超完善醫院的規制,偶爾抽空陪陪自己的大女兒,日子過得很是悠閒。

......

這樣的時光一直持續到三日之後,當前往大理的使團確定已經到達永興之後,郴州城作爲下一站,自然也不能閒暇下來。

魏藉帶領着殘缺不全的府衙幕職官開始安排驛館準備接待,呂璟也沒有閒着,這個使團可是說是他一手促成,自然也要多加準備。

一日之後,滾滾郴江之上,在魏藉代表郴州府衙完成例行公事之後,呂璟也終於見到了此次前往大理使團的一應官員。

之前去過大理的劉贇和秦湛分別擔任了副使的身份,以他們的年紀,已經算是重用。

除此之外,楊介和曹友聞也繼續留在使團之中,分別擔任要職。

而真正主導這支使團的,卻是一個呂璟沒有想到的人物。

曾經高居右相之位,一代名臣范仲淹的此次,有布衣宰相之稱的範純仁!

“你們年輕人許久未見,就不用顧慮老夫了,不要誤事就好。”

範純仁如今也已經七十餘歲,神色間很是慈祥,開口吩咐幾句後就徑自乘車架向城中而去。

“朝廷怎麼會讓範小相公......”呂璟有些遲疑的目光落在秦湛和劉贇二人身上。

範純仁有本事不假,但是此去大理山川險阻,以他的年紀,誰知道吃不吃得消。

“一言難盡,我們慢慢詳談吧。”秦湛嘆了一口氣,沒有多言,經過大理這次的歷練,他已經沉穩了許多。

呂璟點頭應下,開始帶着衆人前往嶺南食府宴飲,楊介和曹友聞各有事情,也就只剩下了他們三個老相識。

珍饈百道,美酒十壇,更有悅耳絲竹聲縈繞四周,三人在嶺南食府飲酒吃喝了一通,話匣子也慢慢打開。

“大郎,其實這次官家本來是想讓秦學士來做正使的,不過......”秦湛嘆了口氣,神色無奈。

“還不是咱們的章相公,非要說小范相公纔是最合適的人選,這種事情,官家也不好和政事堂死扛。”

劉贇話音落下,呂璟的神色也忍不住發生變化。

西北的局勢最近已經穩定,和遼國、西夏的關係也隨着談判的進展有所緩和,難道章惇要挾大勝之威再對舊黨下手?

又開口詢問了幾句東京城如今的局勢,呂璟心中不由生起一抹隱憂,就連劉贇和秦湛二人後來講起自己在大理的各種遭遇,他都沒有太聽進去。

按照歷史上的時間推算,震驚整個大宋的同文館獄難道就要上演?

“大郎,爲何魂不守舍,官家這次還讓我們來給你帶個消息。”秦湛朝呂璟示意了一下,拿出了一封明黃色的卷軸。

第七章 屠戶幫第九十八章 張叔夜第三百七十八章 吳用三人組第二百六十一章 省試第九十六章 反攻(一)第三百五十章 圍攻王府第三百零三章 報紙引發的改變第二十八章 調軍第八十五章 以一敵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魚伯秘辛第四百章 岳飛出招第二百八十七章 班底雛形第三百一十一章 缺錢怎麼辦?第十四章 賬目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夏故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嶽峙劍,淵渟刀。第一百八十六章 蕭關大捷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變第二百零九章 拜謁呂大防第三百六十二章 李乾順哭了第二百四十章 江浙行第二百三十三章 藍田呂氏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征第一百六十一章 營前衝突第一百三十三章 佛印和尚第一百九十九章 暴揍簡王第三百六十四章 妹勒都逋的決斷第六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三百六十二章 李乾順哭了第三百六十章 女真第五十六章 短兵相接第七十九章 定策第三十八章 鬧事的廂軍 (所有人節日快樂。)第二百七十章 三甲進士第三百一十四章 徹底瘸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奉世的態度第三百七十六章 新朝承繼第二百二十四章 殺馮立第一百五十九章 好水川夜雨第三百二十七章 噩耗連綿第四十七章 亂象第二百零一章 侯可望的惶恐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璟的平陽第一百二十七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三百零九章 謀劃喬氏第三百二十九章 英雄還是魔鬼第三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瘋狂第六十一章 與蘇過的相遇第二百七十章 三甲進士第三十六章 蘇過的消息第二百六十三章 蔡渭第三百九十三章 逐胡令第二百零五章 書院生活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云爲考場第三百零六章 安排和建制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一百九十四章 宮中遇險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膽的遠襲第九十四章 殘闕之死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亡逐北第一百六十一章 營前衝突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第二百二十三章 箏鳴第二十八章 調軍第九十二章 間與間(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奧妙與交易第三十章 歸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寇來襲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黨得勢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往大理的使團第五十二章 安營第三百五十三章 柴氏第六十一章 與蘇過的相遇第三百四十二章 汴梁風物今何在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關口失守第一百一十一章 千年義帝寶藏(二)第四百零四章 乾坤九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征第一百章 挖坑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把火之棱堡第三百三十六章 步卒如山第七十三章 英靈祭第二百一十章 醒悟與抉擇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啓石門口!第四百零四章 乾坤九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第五十八章 殺向排山瑤寨!第二章 臨江仙第二十九章 攻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往大理的使團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山黑水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鎮與趙才旺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三百四十七章 放個炮聽響第四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破洞庭水寇第三百七十八章 吳用三人組
第七章 屠戶幫第九十八章 張叔夜第三百七十八章 吳用三人組第二百六十一章 省試第九十六章 反攻(一)第三百五十章 圍攻王府第三百零三章 報紙引發的改變第二十八章 調軍第八十五章 以一敵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魚伯秘辛第四百章 岳飛出招第二百八十七章 班底雛形第三百一十一章 缺錢怎麼辦?第十四章 賬目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夏故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嶽峙劍,淵渟刀。第一百八十六章 蕭關大捷第三百八十章 女真消息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變第二百零九章 拜謁呂大防第三百六十二章 李乾順哭了第二百四十章 江浙行第二百三十三章 藍田呂氏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征第一百六十一章 營前衝突第一百三十三章 佛印和尚第一百九十九章 暴揍簡王第三百六十四章 妹勒都逋的決斷第六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三百六十二章 李乾順哭了第三百六十章 女真第五十六章 短兵相接第七十九章 定策第三十八章 鬧事的廂軍 (所有人節日快樂。)第二百七十章 三甲進士第三百一十四章 徹底瘸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奉世的態度第三百七十六章 新朝承繼第二百二十四章 殺馮立第一百五十九章 好水川夜雨第三百二十七章 噩耗連綿第四十七章 亂象第二百零一章 侯可望的惶恐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璟的平陽第一百二十七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三百零九章 謀劃喬氏第三百二十九章 英雄還是魔鬼第三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瘋狂第六十一章 與蘇過的相遇第二百七十章 三甲進士第三十六章 蘇過的消息第二百六十三章 蔡渭第三百九十三章 逐胡令第二百零五章 書院生活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云爲考場第三百零六章 安排和建制第三百七十一章 見證汴梁第一百九十四章 宮中遇險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膽的遠襲第九十四章 殘闕之死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亡逐北第一百六十一章 營前衝突第六十七章 秦觀舉薦的人才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第二百二十三章 箏鳴第二十八章 調軍第九十二章 間與間(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奧妙與交易第三十章 歸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寇來襲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黨得勢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往大理的使團第五十二章 安營第三百五十三章 柴氏第六十一章 與蘇過的相遇第三百四十二章 汴梁風物今何在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關口失守第一百一十一章 千年義帝寶藏(二)第四百零四章 乾坤九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征第一百章 挖坑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把火之棱堡第三百三十六章 步卒如山第七十三章 英靈祭第二百一十章 醒悟與抉擇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啓石門口!第四百零四章 乾坤九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第五十八章 殺向排山瑤寨!第二章 臨江仙第二十九章 攻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往大理的使團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山黑水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鎮與趙才旺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的詔令第三百四十七章 放個炮聽響第四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破洞庭水寇第三百七十八章 吳用三人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