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庶人李治

大唐倭州,平安京,也就是曾經的飛鳥城,如今這裡已經成了大唐倭州的治所,經過幾年的移民,如今唐人在倭州的比重已經達到了三成,雖說倭人還是佔着絕大多數,然在倭州起主導作用的,卻毫無疑問是唐人。

當初將倭州打下來,杜睿給太宗皇帝的奏摺之中,曾對如何治理這個地方,有過一番詳細的規劃,在他的計劃之中,就是將倭州之民分爲了三等,第一等自然就是移民的唐人,第二等則是以前倭國的平民百姓,第三等則是那些倭國貴族。

通過這種森嚴的等級制度,控制倭國,同時還要不斷的削減倭人的口數,不斷的在倭國抓捕奴隸,送往大唐,爲的就是在未來,能將倭州徹底變成唐人的天下,當然要殺光倭人也是不可能的,畢竟那是數百萬的性命,雖說當初征伐之時,殺了近百萬,可倭人實在是太多了,倭島之上又多是高山密林,倭人往裡面一躲,找都沒地方去找,單憑一個殺字顯然是無法根絕倭人的,那麼就只剩下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同化,將倭人完全漢化,在未來,讓他們都忘記自己是個倭人的事情。

劉仁軌在倭州守護這個位子上也做了六年的時間了,雖然不曾再有升遷的機會,不過劉仁軌對現在的日子十分滿意,倭州地方不大,可是樂子卻不少,那些倭人也不是十分安分,今日東國叛亂,明日近畿鬧事,一年到頭,劉仁軌都沒幾個月清閒的日子可以過。

當然,劉仁軌也知道,將他留在這裡,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監視李治,如今的李治雖然是落架的鳳凰不如雞,可到底是太宗的嫡子,縱然被剝奪了王爵,而是誰敢小看了他,一旦這小子在倭州鬧出些事端來,也是不好收拾。

劉仁軌接到杜睿要來倭州探親的消息之時,也是吃了一驚,畢竟五六年來,大陸那邊除了有來抓捕倭奴的船隊過來,就連個傳旨太監都沒到過倭州。

劉仁軌雖然能安於現狀,但畢竟身爲一個殺場戰將,誰願意整日裡窩在這個小地方,和那些倭人在大山裡捉迷藏,他算是打定了主意,等到杜睿來了,怎的也要在杜睿的面前好好報報委屈,總是頂這個倭州都護府都督的名頭,算是怎麼回事兒!

“來人啊!”

守在門外的親兵聞言,連忙走了進來,對着劉仁軌一拱手道:“將軍!有何吩咐!?”

劉仁軌捻着鬍鬚,道:“宋國公要來倭州探親,你將此事告知李夫人,記住,去的時候,千萬不要失禮!”

親兵忙道:“小人省得!”

李治雖說是被剝奪了王爵,發配到了倭島,可是畢竟是太宗的嫡子,當今聖上的親弟弟,誰敢怠慢,說是發配,其實和在此修養沒什麼兩樣,就連人身自由都沒有被限制,倭島和大陸被大海阻隔,所有大型船隻又全都被都護府控制着,李治縱然是想要逃走,都沒地方可去。

劉仁軌雖然肩負着監視李治的重任,但是對李治始終都是以禮相待,從來不曾怠慢過,平日裡也多加照顧,這些親兵自然就更加不敢對着李治作威作福了。

說到底,李治和李承乾也是親兄弟,誰知道李承乾什麼時候想念弟弟了,到時候,李治困龍昇天,他們還能討得好處去,何必做那得罪人的事。

說到李治,他現在的日子過得倒也清閒,雖然不再是親王之尊,可日子卻過得逍遙自在,不用再去想那麼多事情,不用再擔心着什麼時候會東窗事發,整日裡漁樵耕讀,說不出的快意。

不單單如此,李治如今還給自己找了件有意思的事情做,這些年許多百姓移民到了倭島,人多了,便漸漸聚攏成了村落,李治閒暇無事,便應了私塾先生這個差事,村裡十幾個孩子,都由他來教導。

到底是天家的子嗣,李治本身的文學修養也十分深厚,用來給村裡的頑童開蒙,自然是綽綽有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一間茅舍之內,孩童們的讀書聲朗朗響起,李治一襲青衣,揹負着雙手,來回走動着,他也是二十多歲的人了,如今還蓄起了短短的鬍鬚,整個人看着沉穩了不少,眼神之中,少了幾分狂熱,多了幾分恬淡。

等到孩子們的讀書聲停下,李治淡淡的笑着問道:“這其中的寓意你們可知道了!?”

一個年歲最大的孩子起身道:“知道!此前先生已經教授過了,先生還說,這《三字經》雖說編纂的淺顯,可是其中卻蘊含着大道理。”

李治微微點頭,道:“說的不錯,確實如此,那你們可知道是何人編纂了此書?”

孩子們互相看了看,紛紛搖頭,他們如何知道。

李治笑道:“編纂這書的人可了不得,曾有人說過曹子建才高八斗,可是此人分明是將這天下的才氣都佔了去!了不得!當真了不得!”

一個學生問道:“難道比先生的學問還要大!?”

李治苦笑一聲,道:“我如何敢與此人相比,若是要比的話,此人的才華可比皓月,而我不過是個螢火之光罷了!相差萬里!要不然的話”

李治的話沒有說完,還有半句被他嚥到了肚子裡:要不然的話,我怎麼會敗在他的手裡!

“那這個人比孔夫子還要有學問嗎?”

李治聞言,響起杜睿當年曾說得那些話,不禁啞然失笑,道:“孔夫子在他的眼裡也不過就是個有些才學的窮酸罷了!好了!我們接着往下面讀!”

讀書聲迴盪不絕,村中的一些人聽着,臉上都帶着笑意,他們都是這些年從內地移民過來的,在這裡少的也生活了三四年的光景。

對於李治的身份,他們並不知曉,只知道這是一個有才學,而且還十分心善的富家公子,甚至有人猜測,李治和杜雲蓮是私奔出來的。

不過這些和他們都沒什麼關係,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家的孩子能從這位善良,寬厚的李公子身上學到大學問,將來不用像他們一樣,做個睜眼瞎。

“稚奴!該用晚飯了!”

杜雲蓮的聲音傳了過來,李治擡頭看看外面已經近黃昏時分了,對着衆孩童道:“好!今日便到這裡,回去每個人將今日所學的新字,都寫十遍,明日帶來我看!”

“是!先生!”

孩童們雖年紀幼小,但是在李治的調教下,一言一行卻格外的守禮,可是誰又能想象得到,這個教導孩童們守禮之人,曾經會作出謀逆那等大逆不道之事呢?

看着孩童們散去了,李治突然感到一陣寂寥,有事情做的時候,他還能不去想那些事,一旦清閒下來,他的心忍不住又會去想那些煩擾之事了。

轉身走出了學堂,朝着家中去了,他住的這個地方距離平安京並不算遠,不過卻是在深山之中,想要走出去的話,要翻過好幾座大山才行,住在這個村子裡的人也不算多,不過二十幾戶人家。

到了家門口,李治遠遠的就看到了正在獨自玩耍的李忠,心中不由得又是一陣酸楚,同樣是鳳子龍孫,同樣是李唐血脈,李忠如今的日子和他那些叔伯兄弟卻是要差的遠了。

“父親!”李忠看見李治,緊跑了幾步過來,拽着李治的衣袖,道,“父親!孃親將飯食都做好了,你怎的纔出來!忠兒都餓了!”

李治笑着在李忠的頭上撫弄了一把,笑道:“好!好!好!這就去!這就去!”

李治住的地方遠遠稱不上奢華,不過是五間木質結構的屋子,他雖然因謀反獲罪,李承乾倒是當真沒有難爲他,劉仁軌那邊總歸按時派人送些糧米,生活應用之物,日子過得倒也不窘迫。

李治剛剛進門,就看見杜雲蓮從廚房走了出來,此時的杜雲蓮和往昔也是大不相同了,以往杜雲蓮貴爲王妃,更是杜睿的嫡親妹妹,榮華富貴自不必說,還因爲杜睿和李治都十分寵溺,更是養成了說一不二的性子,如今時過近遷,她的性子也收斂了許多,變得溫婉了,只是骨子裡和杜睿一般無二的那份剛強卻依然固我。

雖說劉仁軌那邊不時接濟,可杜雲蓮卻不想一直受人饋贈生活,平日裡也跟着村中的婦人一起織布紡紗賺錢,還在自家的院子裡開闢出了一塊菜地,自己耕種。

以往是個身嬌肉貴的大小姐,王妃之尊,如今被生活所磨,她原本細緻的皮膚也顯得有些粗糙了。以往的綾羅綢緞更是被她扔到了一邊,一襲羅裙,素衣,倒是顯得更加清秀了些。

看見李治,杜雲蓮笑道:“稚奴!今日學堂上,那些孩子沒給你搗蛋吧!?”

李治淡淡的一笑,道:“這倒不曾!”

李治說着,看向了院中那塊菜地,道:“蓮姐姐!你以前不曾做過農活,卻不想這地倒是照料的頗好!”

杜雲蓮笑道:“這又什麼?以前在杜陵之時,都是三哥教的,那個時候,三哥還經常和村裡人一同種田呢!我會種菜這又什麼稀奇!”

杜雲蓮剛一說完,便意識到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自從離開長安,來到這倭州,杜雲蓮便刻意的不去提及長安的事情。

李治聞言,面色只是微微一變,也不說話,便進了屋。

留下杜雲蓮長嘆了一聲,她雖說是刻意的不去提起長安的人和事,但畢竟是兄妹,自小便與杜睿相依爲命,讓她當真忘卻杜睿,又哪裡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叫上李忠,母子兩個到廚房去端了飯菜,進屋的時候,見李治一副頹然的模樣坐在椅子上,也不言語,雖說他如今的心思已經淡了,可畢竟曾是親王的身份,距離那個位置又是那麼近,讓他不去想,不去怨恨,又談何容易。

晚飯相當簡單,畢竟李治犯下的是謀逆大罪,還曾數度加害李承乾,如今李承乾登基稱帝,能不苛待他已經殊爲難得了,難道還指望李承乾對他照顧有加嗎?

一碟青菜,一碟臘肉,青菜是杜雲蓮自己種的,臘肉則是劉仁軌派人送來的,一家人就這麼沉默的吃了晚飯。

李治放下碗筷,便要去書房,杜雲蓮則留下收拾,李治還沒等出門,就聽到門外有人說話。

“李公子,李夫人可在家!”

杜雲蓮聽得出來的是劉仁軌身邊的親兵,每個月來給他們家送東西的都是此人,杜雲蓮雖然被杜睿嬌縱的很,卻識得大體,不單單對劉仁軌心懷感念,對這個親兵也是一樣。

“是張大哥到了!快請進吧!”

親兵走了進來,對着李治夫婦拱手行禮,杜雲蓮有些奇怪的看着他,心裡想着,此時距離劉仁軌送米糧肉蔬的時候還早,而且這個親兵兩手空空,是做什麼來的。

李治也發現了異樣,心中不由得一驚,雖說他每日裡表面上過的安穩,可是心中卻常懷驚懼,畢竟當初他那麼對待李承乾,三番兩次的使計謀要置李承乾於死地,他也擔心李承乾會派人來殺害他。

杜雲蓮見李治的面色微變,忙伸手抓住了李治的胳膊,給了他一個安心的眼神,她知道只要杜睿還在的話,李承乾就算是顧念着杜睿的感受,也不會對他們夫妻如何的。

“張大哥!不知今日此來,所爲何事!?”

親兵忙道:“李夫人客氣了,是劉將軍派小人前來,告知夫人一件事!”

“哦!”杜雲蓮道,“不只是何事?”

親兵道:“登州處傳來消息,宋國公不日將到倭州省親,前來探望夫人!”

“三哥!”杜雲蓮聞言,整個人都愣住了,“你是說我三哥要來!”

親兵點頭道:“正是宋國公杜大人!”

杜雲蓮見親兵言之確切,心中一時間五味雜陳,當初離開長安之時,與杜睿分別,那個時候,她只覺得此生恐怕是再也見不到杜睿的面了,自打到了倭州,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哥哥,如今聽到杜睿居然要來倭州,她激動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他來作甚?”

李治冷冰冰的一句話,瞬間便將杜雲蓮拉回到了現實之中,轉頭看着李治,眼神之中閃過了一絲痛苦。

杜雲蓮從小到大,雖說在萊國公府上的時候,被那個同父異母二姐欺負,可自打離了萊國公府,她便像是走進了天堂一樣,哥哥杜睿毫無道理的寵溺,姐姐們的關愛,讓她一下子過上了公主一樣的生活。

而後便是遇到了李治,在這個年代,能遇到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人,並且嫁給他,是一件殊爲難得的事情,但是杜雲蓮做到了。

可以說杜雲蓮是十分幸運了,她所期盼的一切,上天全都給她了,可是

這個世界上難道還有比看着自己的親人和自己的愛人爲敵,而自己卻無能爲力,更加悲哀的事情嗎?

杜睿是李承乾的摯友,而李承乾又是李治登上皇位的競爭對手,杜睿自然也就成了李治成功扳倒李承乾的絆腳石。

李治在長安做過什麼,杜雲蓮一清二楚,她不想說,不是因爲她不想出賣自己的丈夫,而是因爲她想要逃避。

她並不擔心杜睿,她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害的了杜睿,她擔心的是李治,是這個枕邊人,是她所愛的人。

結果證明了她的擔心,李治失敗了,而後全家一起到了這個遠離長安的倭州。

“稚奴!你還在怨恨三哥嗎?”

李治面色微變,但很快就平靜了下來,他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會一聽到杜睿這個名字就如此的衝動,無力的搖了搖頭,道:“不!我不怨恨他,勝者王侯,敗者賊,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的公平,他贏了,如今貴爲國公,我便是鳳子龍孫又如何,失敗了還不照樣是個階下囚,就像現在一樣,庶人李治!這算是我那位皇兄,和你的好三哥給我的恩賜嗎?”

李治說着,突然仰頭放聲大笑,轉身逃一樣的進了書房。

杜雲蓮的眼神之中閃過了一絲擔心,忙對那親兵道:“張大哥!今日張大哥若是還顧念着我夫婦,還請不要將方纔他說的話對旁人說!”

親兵雖然十分爲難,但還是點頭答應了下來,就方纔李治所說的話,要是傳揚出去的話,一個心懷妄念的罪名肯定要扣下來,以李治現在那小肩膀,絕對承受不起。

“李夫人!宋國公不日將到,李夫人便好好準備一下吧!”

第63章 一觸即發第4章 留書第41章 吐蕃大亂第14章 懲治第31章 四方雲動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十八章第十一章第二十九章第12章 皇后省親第31章 豎子第12章 洞房花燭夜第74章 豎儒蜂起壯士死第二十五章第15章 貴人第72章 各方反應第4章 褚公遂良第49章 朝議第四十六章第37章 截擊第72章 舞弊第4章 財政預算爲哪般?第50章 連雲堡第14章 寶釵和黛玉第90章 汝南公主第44章 大刀闊斧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五十一章第14章 寶釵和黛玉第8章 晉王來訪第40章 宴會第84章 驕兵之計第44章 勇猛無敵第53章 繪圖凌煙閣第17章 太宗駕崩第86章 達延芒結波第29章 瑪雅第1章 大計劃第二十四章第81章 杜府十二釵第四十九章第27章 綏州戰事第5章 公主們第24章 打金枝第68章 慶功宴第61章 相思牽掛第43章 焚書坑儒第50章 交河道大總管第21章 太宗震怒第32章 廷議第九章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30章 軍神廟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90章 汝南公主第33章 柳暗花明第48章 情深義重第46章 明照萬里第53章 尤里烏斯一世第7章 老宅第41章 衰頹第56章 癡心妄想第15章 李貓第2章 庶人李治第四十九章第80章 日食第三十五章第101章 海第29章 瑪雅第22章 君子之道續第三十四章第二十章第32章 安西軍第26章 反抗還是屈服第14章 怒第23章 戰第37章 杜府四春第六十二章第24章 喋血城頭第21章 太宗震怒第七章第57章 太子掌軍第11章 夜宴第80章 征服者第72章 歸來第70章 各有算計第25章 名聲鵲起第70章 西陲隱患第72章 各方反應第11章 大智大勇大仁大義第70章 西陲隱患第23章 只恨生在帝王家第五十一章第92章 情敵第6章 集 思廣益第十四章第4章 特權第17章 太宗駕崩第13章 孤女
第63章 一觸即發第4章 留書第41章 吐蕃大亂第14章 懲治第31章 四方雲動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十八章第十一章第二十九章第12章 皇后省親第31章 豎子第12章 洞房花燭夜第74章 豎儒蜂起壯士死第二十五章第15章 貴人第72章 各方反應第4章 褚公遂良第49章 朝議第四十六章第37章 截擊第72章 舞弊第4章 財政預算爲哪般?第50章 連雲堡第14章 寶釵和黛玉第90章 汝南公主第44章 大刀闊斧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五十一章第14章 寶釵和黛玉第8章 晉王來訪第40章 宴會第84章 驕兵之計第44章 勇猛無敵第53章 繪圖凌煙閣第17章 太宗駕崩第86章 達延芒結波第29章 瑪雅第1章 大計劃第二十四章第81章 杜府十二釵第四十九章第27章 綏州戰事第5章 公主們第24章 打金枝第68章 慶功宴第61章 相思牽掛第43章 焚書坑儒第50章 交河道大總管第21章 太宗震怒第32章 廷議第九章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30章 軍神廟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90章 汝南公主第33章 柳暗花明第48章 情深義重第46章 明照萬里第53章 尤里烏斯一世第7章 老宅第41章 衰頹第56章 癡心妄想第15章 李貓第2章 庶人李治第四十九章第80章 日食第三十五章第101章 海第29章 瑪雅第22章 君子之道續第三十四章第二十章第32章 安西軍第26章 反抗還是屈服第14章 怒第23章 戰第37章 杜府四春第六十二章第24章 喋血城頭第21章 太宗震怒第七章第57章 太子掌軍第11章 夜宴第80章 征服者第72章 歸來第70章 各有算計第25章 名聲鵲起第70章 西陲隱患第72章 各方反應第11章 大智大勇大仁大義第70章 西陲隱患第23章 只恨生在帝王家第五十一章第92章 情敵第6章 集 思廣益第十四章第4章 特權第17章 太宗駕崩第13章 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