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南北夾擊

令張儉等率軍出擊高麗的詔令下達幾日後,李世民復召重臣們在兩儀殿議事。

在所召的衆臣到齊後,李世民站在兩儀殿首,開始說話:“各位愛卿,營州都督張儉已經帥幽、營兩都督將士及契丹、奚、靺鞨各一部,共三萬餘兵馬,兵進遼東,對高麗展開攻擊。朕希望張儉能一探高麗虛實,爲我後續大軍的到來提供便利…”

此次李世民遣使者持諭到契丹、奚、靺鞨部,詔令這幾部遣兵,受張儉節度,出擊遼東,對高麗進行疲勞戰,以使得高麗人不敢鬆懈,疲於應付,待我新組建的遠征軍抵達後,可趁勢攻擊。

朝廷已經爲戰事做了充分的準備,以太常卿韋挺爲饋運使,戶部侍郎崔仁師副之,河北諸州皆受韋挺節制,聽從其便宜從事,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徵集物資、人員,以各種方式運往遼東,作稍後將進行的大規模戰事之用,同時以蕭瑀之子太僕少卿蕭銳督運河南諸州糧食入海,從海路發往營州一帶。

將作監徵召的數千名工匠,經過年許的努力,已經建造了幾百艘各種大小的船隻,以作爲出征遼東之用。所建造的艦船中,最大的船隻可以容納七餘百人,小者也可以運載幾十至百多人。

這次所建的船隻,可以運送二十餘萬的士兵及所需的糧草、馬匹、帳篷及彈藥等作戰必須的物資,基本可以應付戰事所需了。

如今所建的戰船一大部分已經交付水師使用,進行海上訓練,而且建造的工程還在持續。

水師除其自身所募集的四萬左右人馬外,還依朝廷令,臨時徵召了幾萬善使船舵的漁家,以作渡海時操船及一些相關的其他活計之用。

李世民將朝廷所做的戰事準備工作大概地向諸臣通報了一番,然後再說道:“此次征戰高麗、百濟,或許會是我大唐對外征戰中最大規模的一仗,無論如何,都必須要把這一仗打好,所以此次朕要親征,以鼓將士士氣…”

聽李世民如此說,坐在下面的李業詡有些想笑,這皇帝只不過是想去過過打仗的癮,再與歷史上三徵高麗而不下的隋帝楊廣一比高下,如今還擺出這麼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來。前幾次出征安西、安北,所動用的兵力龐大,戰場區域也是異常的廣闊,從戰事規模上來講,不會比出徵高麗的戰役小,若是從國家利益層面講,皇帝大不必親征,因爲此戰並沒有關係到大唐生死存亡,不需皇帝親征來鼓舞士氣,更不說親征所費的物資消耗肯定是比一名主帥或者幾名主帥領軍出征多。

如今大唐朝中戰將如雲,能統領大軍出征的人也是不少,皇帝出征可能使得諸將協調上出問題,還有可能讓一些將領不能充分發揮自己臨機作戰的能力。只不過,李世民這個皇帝,也是行伍出生,幾十年來指揮作戰無數次,且都取得了勝利,其本身就是一名帥才,有可能諸將在皇帝的親自指揮下,能發揮的更好也有可能總的來說,皇帝親征還真不好說利弊如何。

只不過李世民親征的話,肯定是從陸路從遼東進,而此次戰役是不可能只從陸路攻擊的,肯定還有幾路將領是從海路攻擊的,這幾路指揮作戰的將領,肯定是此次討論的重點。

聽李世民如此說,長孫無忌忙站了起來,恭身說道:“陛下親征遼樂,高麗與百濟聞之,必定聞聲而降,此次我大軍出征,必將所向披靡,無往不勝的…”

聽長孫無忌如此說,李世民有些得意地笑了笑,卻擺擺手,示意長孫無忌坐下,自己繼續說道:“爲求一戰而平高麗與百濟,諸卿說說,我們如何戰爲好?”

李世民到底是上過戰場的統帥,雖然喜歡聽這樣的馬屁話,但還是知道戰是要一步步打的,如何進行戰事佈署和展開攻擊,那是戰爭中最關鍵的東西。

聽皇帝這樣一說,在場的重臣們都明白,聽皇帝吹了半天牛,終於說到今日要討論的要點上,所有的人也都凝神,看着面前案上那巨大的沙盤,沉思起來。

這個高麗、百濟、新羅一帶地形分佈的沙盤,是李業詡帶人利用情報司傳回來的情報,經過一個多月時間製作而成的,也是大唐軍中的第一個沙盤模型,這樣能立體展現地勢,比地圖好上許多的沙盤模型,在製作出來後,立即得到了皇帝李世民及其他朝中大臣們的推崇。

“陛下,臣有一議!”見暫時還沒有人發表意見,李業詡率先站起來說道。

“李愛卿有何建議,儘管說來!”看到李業詡首先站出來,李世民還是挺滿意的。

李業詡走前一步,從案邊拿起一根長長的棒子,指着沙盤上遼東一帶的山川、河流及城池說道:“陛下,高麗、百濟所處之地爲南北狹長的半島,據我們所偵探的情報,高麗在遼東一帶集結了重兵,築有高城,以防我大唐的攻擊,若全線從遼東一帶攻擊,所受到的阻擊必定很大…”

蓋牟、遼東、玄菟、安市、新城、遼陽、白巖、建安等這些城池,高麗人修築的極其高大,每城都有重兵駐守,以阻我大唐軍隊的攻擊,一些城池間還有長城相連,可以相互策應。

看着沙盤,李業詡也知道,這些城在後世都是在中國的東北境內,如今還落在高麗人的手中,而且還是其防衛我大唐攻擊的橋頭堡,讓人看着生氣。

只是生氣歸生氣,若要滅高麗,這些城是必須首先要拿下的。

“這幾城若是要強攻,我軍需花費不少時日,而且遭到的阻擊也必定很大。臣在上一年曾奏於陛下說,若要伐高麗,可以從平壤一帶海上攻擊,南北兩側夾擊高麗,勢必能快速攻取高麗。只是如今百濟也跟隨高麗作亂,所以臣認爲,我們應該將高麗與百濟一併鎮服,我大軍應該兵分幾路,一路從陸路從遼東攻擊,一路從海上直趁平壤,攻取高麗都城,再遣一路從海路直擊百濟,與新羅一道聯軍,滅了百濟,使其無法增援高麗…”

李業詡說着,那根長棒在沙盤上指着,一些人聽了李業詡所講述的,不禁變了臉色,這位在以往作戰中已經立下不少戰功的青年將領,此番還是不變其本色,胃口不小,要從各個方向作戰,一戰將高麗、百濟兩國都征服。要知道如今朝中大多的朝臣們,都是將注意力集中在高麗上,即使要滅百濟,也是要待高麗被征服後。

“陛下,臣附議,”李業詡剛把心中所想的大致情況說了出來,在邊上的兵部尚書李世績即表示認可,從李業詡手中接過指揮棒,指着沙盤上的那些地形說道,“平壤是高麗國都,若我大軍直取,高麗人必將傾全力保衛,這樣遼東一帶的守敵將大大地減少,利於我陸路攻擊,而且從海路可以通過大同江直趨平壤,我戰艦如今可以運載火炮進行攻擊,若是直接攻破平壤,那高麗人必降…從南側,可以從熊津江入百濟地,若我大軍能攻取熊津城立足,可以直接攻取其都城泗沘城,若百濟還不降,也可打通往新羅的通道,爭取得到新羅人員和物資的援助,那百濟終將抵擋不住我大軍的攻擊…”

“陛下,臣也附議!”李道宗聽了兩人所說的,也表示了認可。

“陛下,臣有一慮!”這時,剛剛被任命爲黃門侍郎的諸遂良接過話題說道,“我大軍長於陸戰,海戰從未經歷過,剛纔李祭酒與李尚書所說,以大軍渡海擊高麗與百濟,此是善策,只是若在海上遭遇風浪,船隻受損,無法及時抵達高麗與百濟境內,那又如何是好?”

聽諸遂良如此說,李世民及其他朝臣們眼光也都往李業詡及李世績身上看來。

朝廷這兩年所做的戰事準備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爲渡海作戰所做的準備,只是朝中還有不少的人對渡海作戰心生疑慮,持反對聲音,諸遂良就是其中一個。

見有人如此問,李業詡不慌不忙地說道:“陛下,據臣瞭解,渤海與黃海一帶,在春季裡風勢並不大,且盛行偏南季風,海流也偏南,正是最適合從我東南沿海渡海的時節,我大軍有堅固的戰船,結陣出發,相互呼應,從萊州、城山一帶出海,距平壤海路不過五六百,至熊津不及千,幾日即可抵達,遠比陸路快,而且高麗與百濟定是沒有料到,我大軍會以如此數量之衆從海路攻擊…出其不意而謀之,上策也!”

“陛下,海路攻擊,雖然有一些風險,但相對於我們所能取得的戰績,必須得如此佈置!”李世績也斬釘截鐵地說道。

李業詡與李世績對如何進行作戰早就已經與李世民交換過意見,李世民也已經同意了他們提出的方案,只是如今皇帝讓他們當着衆臣的面說出來,就是希望朝議時候,不再有反對的聲音。

“諸位愛卿,朕覺得,從海路出擊,實爲上策之選,”李世民見今日發表不同意見的大臣並不多,很是滿意地說道,“若天佑我大唐,此戰我大軍一定無往而不勝的,區區數百里海路,也定難不倒我訓練已經有不少時日的水師將士的…”

見皇帝也如此說,諸遂良也沒了聲音,其他衆臣也都認可了分兵渡海作戰的計劃。

“朕想問的事,誰願領兵渡海作戰?”李世民問在場的諸武將道。

“陛下,臣願率一軍,從海路,出擊百濟…”

第38章 再次進宮第77章 大度設潰敗第39章 壽辰(下)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72章 這是誣告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4章 蜀王李恪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43章 再次得手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47章 大舉攻擊第126章 新案加舊案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13章 李靖請命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11章 陽春白雪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3章 皇帝巡視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87章 一堆名將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233章 有些曖昧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171章 心跡第2章 即將開始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33章 皇帝巡視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89章 準備班師第168章 遼東首戰告捷第39章 伏俟城外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27章 鬆州之戰(一)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22章 再次分兵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31章 重兵出擊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15章 抵達鄯州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4章 坊間傳聞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43章 再次得手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30章 接下來的安排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47章 會師第64章 初經人事第146章 溫柔鄉,侈靡夜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24章 一場鬧劇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37章 壽辰(上)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16章 《出塞曲》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73章 閉門謝客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11章 陽春白雪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32章 比武第106章 上元節的煙火晚會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153章 又見皇后
第38章 再次進宮第77章 大度設潰敗第39章 壽辰(下)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72章 這是誣告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4章 蜀王李恪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43章 再次得手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6章 顏如冰進府第217章 高延壽所提議的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47章 大舉攻擊第126章 新案加舊案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13章 李靖請命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11章 陽春白雪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43章 新的作戰手段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3章 皇帝巡視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87章 一堆名將第178章 戰與降,百濟高層的分歧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233章 有些曖昧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171章 心跡第2章 即將開始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33章 皇帝巡視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89章 準備班師第168章 遼東首戰告捷第39章 伏俟城外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27章 鬆州之戰(一)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22章 再次分兵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31章 重兵出擊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15章 抵達鄯州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4章 坊間傳聞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43章 再次得手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30章 接下來的安排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47章 會師第64章 初經人事第146章 溫柔鄉,侈靡夜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24章 一場鬧劇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37章 壽辰(上)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16章 《出塞曲》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73章 閉門謝客第28章 大戰牛心堆(中)第11章 陽春白雪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32章 比武第106章 上元節的煙火晚會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153章 又見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