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

平業詡出了皇宮,即回軍營中,與蘇定芳和鄭仁泰商議特士升圳高原一帶進行練的事兒。同時使人到府中傳話,說這些天有諸多事要辦。沒空回府了。

三人經過幾天的斟酌商量,制定具體的練計劃,包括練的目標地、記練方式和內容、行進路線、與經過各州的情報交換、後勤補給、與長安的聯絡方式等,並把最後討論完結的計劃寫下來,交給李世民批覆及兵部備案。

李世民並沒多作考慮,即同意了李業詡提交的記練方案。

兵部的行文也很快下達,特衛全軍開始做開拔前的準備。

不是戰時,萬餘人的大軍調動不是個小事兒,要由兵部及戶部行文下發告知各州縣,讓各州縣配合。還有糧草的補給問題,幾個月所需的物資不在少數,除特衛出發時所帶的一部分糧草物資外,練中所有後勤補給都交給邊境的州縣負責籌集。

經過半個妾月的時間的準備。特衛全軍一萬兩千人,除二千人留在長安城外軍營中進行日常練習外,其他一萬人在蘇定芳和鄭仁泰帶領下。出發前往疊州一帶。

在大軍即將出發前,李業詡再次收到從吐蕃境內傳來的情報。

在沒有突發情況時候,各地的情報基本都是一月左右傳遞一次,這次從吐蕃境內傳回情報,離上次收到的情報才半個來月,當是有重大事情了。

情報上顯示,大唐使團已經在三月初踏上了歸程,往長安進發,由吐蕃大論祿東贊率領的請婚使團,也一道兒往長安而來。

不出李業詡所料的,在使團出發後的半個月左右,集結在邏些城的近二十萬吐蕃大軍也開拔,在棄宗弄贊親自帶領下,往東北方向行進。

據情報人員初步探聽到的消息。吐蕃大軍此行跟隨在使團後邊。目標大致是青海到劍南一帶。

因上次吐蕃大軍在拍海一帶被不明身份的人偷襲,造成重大的損失。這次吐蕃人吸取了教,對糧草牲畜的看管很是嚴密,全軍也比以往更是提高了警慢,棄宗弄贊主帳周圍,有數千人的忠勇之士守衛。吐蕃兵丁管理極其嚴格,人員滲透不進去,沒有情報人員能混進吐蕃大軍中。

以情報發出的日期看,使團出發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而吐蕃大軍開拔也有半多月的行程了。

情報不能實時接收傳遞,這兩隊人馬具體到哪個位置了,李業詡無從知曉,吐蕃大軍最終的攻擊目標。也是個未知數。

李業詡收到情報後,立即奏報了李世民。

如此重大的情報,二十萬吐蕃大軍有可能對大唐邊境進行攻擊,李世民召集羣臣商議問策。

沒有出乎李業詡的料料之外。朝中對吐蕃人再次派遣使團到長安請婚都是很不屑,要求皇帝李世民拒絕吐蕃人的請婚要求。

“各位愛卿,吐蕃人數十萬人馬往東北方向而來,有可能對我大唐邊境攻擊,有何對策?”見朝臣們意見一致,反對吐蕃人請婚,李世民甚是滿意,再接着問如何應對吐蕃大軍。

“陛下,臣建議,在吐蕃大軍行進過程中,不斷派小股軍士騷擾他們,同時應派遣大軍,趁吐蕃人遠道而來。遭受襲擾,士兵們身體疲憊之時,將其擊潰或者消滅。臣願領兵出征!”李業詡第一個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兵部尚書侯君集馬上跟着站了出來,表示支持李業詡的意見。吐蕃數十萬的大軍往東北方向而來,除有可能攻擊諸羌之地外,更大的可能是我朝的邊境州縣,以武力迫使大唐允婚,這是對大唐的侮辱。也是大唐所不能容忍的”必須對其進行迎頭痛擊。

接着執失思力和契區何力也站了出來,建議出其不意地攻擊吐蕃大軍。並願領兵出征。

但讓李業詡失望的是,朝中大多大臣們都是反對的。

“陛下,臣反對侯尚書和李少匠之提議吐蕃人派遣使團到長安來請婚,雖然也有大軍跟進,但臣認爲,此只是其一個威嚇手段。吐蕃人遠道而來,士卒疲憊,有我邊軍嚴密的防守,定是無計可施,且今還未知曉吐蕃人的意圖,存敵未有行動前,我方冒然出擊,實在是師出無名,有失我天朝上國的禮儀!”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侍中魏徵,並只是以李業詡較低的官職軍器監少匠的職務稱之。

“陛下,臣附議,魏侍中此言甚是在理,吐蕃人未對我方實施攻擊。我先派軍出擊,實在是師出無名,且吐蕃大部地方乃高原之地,多高山河谷,人百生存困難,相比青海,環境惡劣百倍,吐蕃人長期生活在此高寒之地上,比之我方,更適應如此高地,我大軍入此地,未與吐蕃人交戰可能就潰敗,因此,當以邊軍嚴防,即足矣!”司空長孫無忌出列表示同意魏徵的觀點。收用舟書左僕射房玄齡、尚書右僕射溫彥博也表達了與魏租人下一小無忌相似的看法,認爲吐蕃大軍行進方向示定,且其有使團入朝請婚,此時派大軍攻擊,實在是不妥。

連朝中武將,也對行蹤未定的吐蕃人進行攻擊,持保留意見。理由是吐蕃所居的土地,都是異常高寒之地,相比較青海附近,吐蕃高原不適合人居住,大多地方也不適合放牧戰馬,取之無用。

一些有劍南之地呆過的武將小深知那一帶環境的惡劣,要在高原上與吐蕃人進行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那我方定是處於劣勢的。吐蕃那一片地方,實在是過於陌生。

“陛下,臣建議,我方軍隊做好應戰的準備,嚴密監視吐蕃人的動向。若其對我邊境進行攻擊,我們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將吐蕃大軍殲滅在邊境之地,不必勞師遠征”刑部尚書李道宗提議道。

接着又有一些朝臣出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沒有人支持李業詡的觀點。

“聯覺得任城王此議甚可,吐蕃人遠道而來,定是人困馬乏,在探知其具體方位,並對我進行攻擊後,我們再派遣大軍攻擊,爭取一舉將其擊潰,吐蕃人無論是進退之路;都沒有我方來的便捷!”待再沒有朝臣出來奏議後,李世民說了自己的意見,“令各邊州守軍加強防衛。派出斥侯,密切監視周圍的情況。嚴防吐蕃人的攻擊,但不得輕易出戰!特衛全軍在練過程中,作好應戰的準備!”

面對朝堂上基本一致的意見,李世民也是如此說,想必皇帝也沒有打算進入吐蕃高原攻擊吐蕃大軍的打算。

朝堂上壓倒性的反對對吐蕃進行先發致人的戰爭,連李世民也不支持。李業詡沒法,無力抗爭。

散了朝,李業詡灰溜溜地回了營,重新交待蘇定芳和鄭仁泰此行任務。不只練,還要做好戰鬥的準備,佈置完事項,再去找李靖問詢。

李業詡所蒐集的吐蕃情報,及吐蕃一些地方的地形情況,因爲數量衆多,還有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李業詡只得結合後世記憶裡的青藏高原地形,進行校對,再作繪製。這次李業詡把所有吐蕃的情報?還有都帶去交與李靖過目,並把朝堂上發生的情況也詳細地說了,討教對策。

更出乎李業詡的意外,李靖也不贊成派遣大軍進入吐蕃高原與吐蕃大軍對戰,理由也是吐蕃高原環境太過於惡劣,我軍士兵大多未經歷過這樣高地的練,且高山峽谷不計其數。大多地方都沒有常居人口,後勤補給異常艱難,無法保證數萬人軍需之用,且不能就地補充,恐怕未戰就先潰敗。

以逸待勞,在吐蕃人行進幾千裡過程中。派遣特戰隊員對其進行騷擾性的襲擊,使吐蕃人疲憊不堪。待吐蕃大軍抵達我方邊境附近後,再與之作戰,那我方就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之因,爭取集中兵力,殲滅其大部有生力量。

聽李靖一番說明,再結合所知道的後世青藏高原地情況,李業詡也明白過來,在無法對吐蕃高地進行征戰的情況下,在家門口等着吐蕃人的到來,也算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

李業詡在得到李靖的指點,再的到李世民的授權下,命令所有的特戰隊員和即將完成練任務的情報人員隨特衛大軍一道,往疊州一帶出發,進入吐蕃高地,偵探情報。並對吐蕃大軍進行襲擾。

李業詡嚴令部下,要求特戰隊員和情報人員們不惜代價,探聽吐蕃大軍的情報,早一步打探其行進方向和最終的目標地,並在我軍未做好攻擊準備前,用小規模的襲擾方式遲緩吐蕃人的行進速度。

以李業詡的想法,在吐蕃大軍行進過程中,截殺所有吐蕃人派出的斥侯,讓其無法探知情報,再對其進行襲擾,延緩吐蕃大軍的行進速度。爭取在冬天來臨之前,不讓吐蕃大軍抵達他們的目標地,讓吐蕃大軍在高原上過冬。

無論吐蕃人如何適應高原環境。但青藏高原的冬天還是異常恐怖的。就讓那惡劣的天氣去削弱吐蕃人的戰力吧。

李業詡相信,與吐蕃的戰事即將發生!利曰口,止,;口巳曰見口

特衛軍在蘇定芳和鄭仁泰帶領下,在四月底從長安出發,而其他近兩千人,留了下來,作爲李業詡應急之用,裴行儉也被李業詡留了下來。

五月,李世民下發詔命,正式公佈組建情報院,以李業詡爲院正。情報院隸屬兵部,但只對皇帝負責,兵部尚書無權干涉事務。

同時解除侯君集軍器大匠職。以軍器監少監李業詡領軍器監大匠,以將作監少匠閻立德爲軍器監少匠,主爵郎中閻立本補閻立德職爲將作監少匠,陳天寧爲正六品上的軍器監承。

第42章 善後事宜第33章 皇帝巡視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8章 高山流水第78章 異常情況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68章 分兵第40章 受到攻擊?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106章 因誰之故?第8章 關於吐谷渾的情報第14章 回府(上)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64章 回到軍中第15章 第一衛軍組建第1章 邀約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210章 破任存城第98章 溫情第93章 怎麼會這樣?第8章 琴瑟之合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54章 上元節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23章 很多意外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95章 刻石記功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9章 有後了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1章 這是在哪兒?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87章 這小子還真行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78章 爲何如此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56章 爭功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28章 李恪母子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127章 長孫無忌被貶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16章 戰爭佈署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44章 齊王李佑謀反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29章 解惑第65章 驚喜事兒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271章 守孝,奪情第54章 上元節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9章 戰神李靖第57章 回到長安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40章 受到攻擊?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78章 爲何如此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69章 佈置任務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70章 攻擊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161章 熊津江口之戰(中)第232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36章 特種訓練(下)第17章 機會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26章 決定第90章 抵達靈州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6章 李靖辭相
第42章 善後事宜第33章 皇帝巡視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8章 高山流水第78章 異常情況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68章 分兵第40章 受到攻擊?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106章 因誰之故?第8章 關於吐谷渾的情報第14章 回府(上)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64章 回到軍中第15章 第一衛軍組建第1章 邀約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210章 破任存城第98章 溫情第93章 怎麼會這樣?第8章 琴瑟之合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54章 上元節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23章 很多意外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95章 刻石記功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9章 有後了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1章 這是在哪兒?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1章 兵制改革開始第87章 這小子還真行第174章 平壤道行軍部的動靜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78章 爲何如此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56章 爭功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28章 李恪母子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24章 奔襲曼頭山(上)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127章 長孫無忌被貶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16章 戰爭佈署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44章 齊王李佑謀反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77章 洞房花燭夜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14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29章 解惑第65章 驚喜事兒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271章 守孝,奪情第54章 上元節第125章 鬆州都督韓威第9章 戰神李靖第57章 回到長安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40章 受到攻擊?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78章 爲何如此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69章 佈置任務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70章 攻擊第54章 空前的勝利第161章 熊津江口之戰(中)第232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36章 特種訓練(下)第17章 機會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26章 決定第90章 抵達靈州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6章 李靖辭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