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

貞觀十八年正月,李世民詔令司農丞相里玄獎持大唐皇帝璽書出使高麗與百濟,明確地告知高麗王高藏與百濟王扶余義慈:“新羅委質國家,朝貢不乏,朕命爾與百濟(高麗)各宜戢兵,若更攻之,明年發兵擊爾國!”

兩份璽相似,只是裡面的百濟與高麗國名換了一下而已。

新羅使臣金春秋也隨着相里玄獎一道回國。

在年後,兵部也再次下令,命令各衛軍加強訓練,軍官都取消每旬兩天的休息日,再令水師大將軍鄭仁泰和所屬各將軍,加緊操練水軍將士,以備出征。

水師已經募集四萬餘士兵,所徵招的都是那些漁家子弟或者是長在河海邊的青壯年男子,在萊州一帶訓練了近年,對各種舟楫都能熟練操作,一些在湖海上的作戰科目,正逐步開展訓練中。

將作監所監製的戰船,已經有五百餘艘完工了,都是可以載五百人以上的大船,有近四分之一的戰船,經過了特殊的建造,甲板特別的厚,這是爲火炮上船做的準備。

經過多次試驗,專門用於戰艦上使用,射程約七百到一千步左右的火炮,也已經研製出來,木頭製作的戰艦,連李業詡也不敢往上放射程更加遠的火炮,萬一不能傷敵,引起已方自傷,那就得不償失了,七百步之外,敵軍對我軍基本沒有殺傷力。

這樣的火炮船雖然可載人少了,主要是一些操漿的水手,還有火炮控制手,其餘主要用來儲存彈藥,但對敵打擊力則是成倍的增加。

貞觀十八年四月,相里玄獎從平壤回京,在太極宮當着衆臣的面向李世民報告情況。

“陛下,臣入平壤時,泉蓋蘇文率軍正在攻擊新羅,破其兩城,臣將璽書交與高麗王高藏,高麗王派使召之,泉蓋蘇文才率人回平壤,臣向其宣示了陛下諭,令其勿攻新羅,泉蓋蘇文道:‘昔日隋人入寇,新羅乘機侵我五百里地,一直未歸還,此次若不取還這些被新羅侵佔之地,定不撤軍!’臣說:‘既往之事,焉可追論?遼東諸城,本皆中國郡縣,中國尚且不言,高麗豈得必求故地!’可恨泉蓋蘇文竟然不從,高麗王高藏既也不從…”相里玄獎一臉憤憤然地說道。

“臣再使百濟,將陛下璽書交與百濟王義慈,義慈也是如泉蓋蘇文般言語,”相里玄獎說完,將高麗王與百濟王答大唐皇帝的奏書呈了上去。

有內侍過來將奏書接了過去,交給李世民。

李世民並沒看這兩國王的回奏書,而是環看着殿下的諸臣道:“諸位愛卿,泉蓋蘇文弒殺其君,賊其大臣,殘虐其民,今又違朕之詔命,侵暴鄰國,百濟王義慈與其狼狽爲奸,不可以不討!”

“陛下,臣反對對高麗用兵,”李世民語音剛落,諫議大夫諸遂良出列奏道,“陛下麾旗所指則中原平定,顧盼之間則四夷歸服,威望無與倫比。如今卻要渡海遠征小小的高麗,如果能迅速將其攻破,那還可以,若萬一遭遇挫折,傷威損望,再引起百姓起兵反抗,則朝廷的安危難測矣”

李業詡一聽馬上有人站出來反對,感覺很是不舒服,想着一向反戰的魏徵已經去逝了,怎麼如今又蹦出個諸遂良來,朝廷的反戰派倒是層出不窮的,看看御座上的李世民,也有些不悅的表情。

李業詡正想出列奏言,一邊的李世績比他先一步站了出去,奏道:“陛下,當初突厥入寇,魏徵力諫不可出兵,然陛下卻令李特進兵進,突厥終亡,吐谷渾攻我鄯州,魏徵也是力主不戰,然陛下還是再令李特進出兵,青海之地入我大唐版圖,還有後來吐蕃、高昌、西突厥、薛延陀犯我,朝中皆有人上奏不宜動兵戈,臣認爲,若這幾次都是不出兵,必將養成大患,正是因爲陛下果斷地派大軍反擊犯我大唐之敵,才使的如今我大唐版圖日益擴大,四夷臣服,若是取罷兵之道,如今邊患依然未解也…所以臣覺得,對高麗、百濟如此不聽我大唐號令,危我邊關者,也一定要興兵討之!”

聽李世績如此說,李世民馬上點頭認同:“李愛卿言之有理,建議止兵實是魏徵之過失,朕早已經明白這一點,只是不想說出來,怕塞了諸位愛卿進獻良策之道!”

聽李世績如此說,諸遂良本還想反駁,但再聽了皇帝所說的,大感惶恐,不敢再說什麼,退回班列中。

“如今西北諸夷皆定,唯東面未平,朕想親征高麗,各位愛卿覺得如何?”不待衆臣再說什麼,李世民繼續道。

李世民要御駕親征的話,如一顆重磅炸彈扔下來一樣,朝臣中瞬間譁然。

剛剛還有人準備出來建議皇帝不要輕易啓戰事,哪知道皇帝已經不在這個問題上討論了,來了個急進式的話題,要御駕親征,自己率軍滅高麗去了。

雖然說朝臣都知道,皇帝是多年行伍出身,經歷戰事不下百場,從未遭敗績過,但如今已經身居皇位,即使身上那股將帥之氣仍在,也不宜親自出徵,畢竟皇帝要統御天下,萬一遭遇些什麼事兒,那可不是鬧着玩的,且眼下朝中出名的戰將可以說數不勝數。

只有李業詡對此並沒什麼意外,原來的歷史上貞觀年間出徵高麗的戰役,正是李世民親征的,只是這一仗也給李世民這個百戰百勝的著名軍事統帥留下了陰影,終未嘗將高麗攻下,未達到戰略目的,李世民也將此戰引爲自己一生最遺憾的一戰。

“陛下,不可!”長孫無忌率先出列道,“陛下乃九五之尊,高麗、百濟只不過是宵小之輩,如何需要陛下親征,臣願意替陛下督師征戰…”

李世民搖搖手,站起身道:“遼東本中國之地,前隋時四次出師而不能將其征服;朕當年說過,血債要用血來還,今朕率御大軍東征,是要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爲高麗百姓雪其國王被殺之恥。如今四夷皆平定,惟高麗未平,故趁朕未老之時,以諸卿餘力以取之。朕待下半年,即往洛陽,從洛陽往遼東…”

李業詡從李世民興奮的神情中卻看了出來,皇帝手癢了,想親自帶兵作戰過過癮。不過想着也可以理解,如今大唐周邊差不多都已經平定,只有東面這塊地方還有一些不聽號令的小國,李世民也已經四十多歲的年紀了,若不趁着還算年輕,身體還強健時過一把征戰的癮,恐怕以後就沒有機會了,甚至連征戰的對象也找不到了。

見皇帝如此說,諫議大夫諸遂良再出列奏道:“陛下,天下猶如一身:長安、洛陽兩京,心腹也;州縣,四肢也;四夷,身外之物也。高麗罪大,理應派兵討伐,但命二、三猛將將四五萬兵士,仗陛下威靈,取之易如反掌耳。若陛下親征,恐時日長久,若國內有紛亂,太子尚不足以鎮服,這些陛下也知道。陛下離開兩京地,逾遼海之天險,以天下之君,輕行遠舉,此是愚臣之所甚憂事也!還請陛下三思!”

聽諸遂良如此說,李世民不待其他朝臣出列奏言,即以不容商量的口氣說道,“愛卿此言差矣,八堯、九舜,也不能在冬季種糧;鄉村野夫及兒童小子,卻可以在春季播種,讓作物生長,這是什麼?這叫得其時令。天有其時,人有其功。泉蓋蘇文欺君虐民,百姓延頸盼救,此正是高麗可亡之際也。諸位愛卿只是未見此理,纔會如此說!”李世民大手一揮道,“所以朕御座親征,正是順應天意,合乎民盼,有何不可?”

房玄齡等繼續出列反對,李世民只是不聽,最後有些惱怒了,陰沉着臉,以非常嚴厲的口氣駁斥那些反對的人,表明自己的決定不可更改。

這時,李業詡頂着李世民嚴厲的目光出列道:“陛下,臣有一議!”

“講!”李世民沒好氣地說道。

李業詡微仰着頭,看着李世民道:“陛下,如今已經是近四月末了,已錯過年內最佳發兵時間,臣建議,可令遼東守軍,以一部兵馬,連續地對高麗進行襲擾!疲憊其師,使其無法偵知我後續大軍的動向…”

既然李世民要御駕親征,原來歷史上的征戰高麗的戰役也是李世民親征的,李世民是想在這件事上蓋過楊廣,李業詡也根本沒想到要出言反對這愛顯擺皇帝過打仗癮,不若就一些戰事佈署上說一些意見爲好。

“此議甚好,詔令各衛軍做好出徵的準備,再令營州都督張儉,準備率軍出擊!”李世民好似對李業詡所說的非常滿意,中氣十足地說道。

如此場面,那些還想出來反對的人已經對我講偃息旗鼓了,只是還有少數幾人站出來,在表示同意出征高麗的同時,反對皇帝御駕親征。

但這次李世民表現的非常強勢,對反對出征的意見一概否決,反對御駕親征的也不理,鐵定了心要親征高麗。

貞觀十八年五月初,朝廷發佈命張儉等徵高麗、百濟詔:

高麗百濟,恃其僻遠,每動兵甲,侵逼新羅。新羅日蹙,百姓塗炭263124183280,遣使請援,道路相望。朕情深愍念,爰命使者,詔彼兩蕃,戢兵敦好。而高麗、百濟奸惑,攻擊未已,若不拯救,豈濟倒懸。宜令營州都督張儉、守左宗衛率高履行等,率幽、營二都督府兵馬,及契丹、奚、靺鞨,往遼東問罪,爲中國報子弟之仇…

隨着這份詔令的下達,大唐對高麗、百濟的戰事正式開始打響…

第86章 有驚喜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169章 攻佔玄菟城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67章 出征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70章 攻擊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73章 閉門謝客第3章 三月三第41章 玩的過火?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93章 怎麼會這樣?第67章 遭遇伏擊第10章 吾兒李徵第20章 將軍,我們勝了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155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第64章 初經人事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99章 又有人彈劾第181章 百濟王扶余義慈被俘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0章 廟會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18章 訓練繼續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56章 爭功第54章 大軍班師第14章 回府(上)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107章 你說朕這主意好不好?第51章 如何善後第86章 有驚喜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81章 百濟王扶余義慈被俘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42章 善後事宜第221章 大軍抵平壤第39章 壽辰(下)第85章 長樂公主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127章 鬆州之戰(一)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69章 佈置任務第42章 善後事宜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60章 千萬不能賜婚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32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下)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75章 封賞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76章 太子的事第39章 壽辰(下)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22章 意外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152章 出征高麗、百濟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39章 壽辰(下)第161章 熊津江口之戰(中)第11章 陽春白雪第7章 新任的特衛大將軍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7章 較量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245章 倭王宮內血流成河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36章 收留第47章 會師第84章 大度設被擒第16章 喜歡你第25章 顯神威第146章 李佑叛亂的後果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22章 我們要殺了李世民第105章 不被接納
第86章 有驚喜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169章 攻佔玄菟城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67章 出征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70章 攻擊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2章 戰還是不戰?第73章 閉門謝客第3章 三月三第41章 玩的過火?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93章 怎麼會這樣?第67章 遭遇伏擊第10章 吾兒李徵第20章 將軍,我們勝了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155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第64章 初經人事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99章 又有人彈劾第181章 百濟王扶余義慈被俘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0章 廟會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18章 訓練繼續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141章 準備班師第56章 爭功第54章 大軍班師第14章 回府(上)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107章 你說朕這主意好不好?第51章 如何善後第86章 有驚喜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81章 百濟王扶余義慈被俘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42章 善後事宜第221章 大軍抵平壤第39章 壽辰(下)第85章 長樂公主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127章 鬆州之戰(一)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69章 佈置任務第42章 善後事宜第13章 槍法與兵法第160章 千萬不能賜婚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32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下)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75章 封賞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76章 太子的事第39章 壽辰(下)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135章 武才人的馴馬之道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22章 意外第169章 又見顏如賓第152章 出征高麗、百濟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戰法第39章 壽辰(下)第161章 熊津江口之戰(中)第11章 陽春白雪第7章 新任的特衛大將軍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7章 較量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117章 故人有約第245章 倭王宮內血流成河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36章 收留第47章 會師第84章 大度設被擒第16章 喜歡你第25章 顯神威第146章 李佑叛亂的後果第44章 慕容順何意第22章 我們要殺了李世民第105章 不被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