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

李世民的出場特效除了有被太陽照射的金光閃閃的五爪金龍的視效之外,還有音效方面的,隨着虞秀兒手上的紅纓揮起,儀典樂的高氵朝部分在數千樂師的演奏下響起,頓時,一種厚重,大氣的樂曲,響徹主會場所有人員的耳膜,至於遠處根本看不清楚這邊情景的百姓們,只覺得是神龍天降,仙樂飄飄,彷彿神蹟現世一般。

光是這一個出場的設計,就無限的擡高了李世民在西域諸國代表,以及所有與會的西方權貴,甚至大唐百姓心目中的逼格,吊籃緩緩從天而降,馮盎,房玄齡在左,李靖,孫享福在右,羣臣在他們身後,站成四列,立於吊籃兩側。

待吊籃着地,木騰編制的防護門被早已等候在下面的內侍監王得用拉開,羣臣在四位大佬的帶領下,紛紛躬身下拜。

“恭迎吾皇······”

“恭迎吾皇······”

隨着大臣們的呼喊,四方斜坡上,近百萬人全部起立,躬身下拜,聲浪震天。

李世民特意將眼神瞄了一眼番邦代表那邊,看到他們學着朝臣們的樣子行禮,頓時心情舒暢了不少,雖然此時他和長孫皇后一左一右將身體仍然有些顫抖的李淵扶着緩緩前行,但腰桿和胸膛卻挺的老直,已然有種在李淵面前炫耀的意思,就差指着眼前上百萬下拜的人對李淵說‘看,這就是我的本事,你和大哥都沒有我強。’

在不遠處斜坡的觀衆席上,身材嬌小的武媚娘根本沒有學着那些大人們的模樣行禮,而是滿眼羨慕的看着從吊籃上走下來的三人,尤其是其中穿着一身火紅,如鳳凰展翅一般的拖地長裙的長孫皇后,她這身儀裝,可是將女人威儀的一面展現到了極致,就算是穿着五爪金龍長袍的李世民,也是靠着體形魁梧,披風坎肩撐起了一個寬大的後背,才能在氣勢上與之比肩。

至於滿頭白髮,穿着圓領窄秀長袍的李淵,則更像是個風燭殘年的老頭,大家看到他被李世民攙扶着行走的模樣,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李世民真孝順,這麼拉風的場面,也沒忘了帶上自己的老爹,李淵肯定是因爲身體不濟,才禪位給李世民的。

實際上,李淵的身體其實還行,尤其是近幾年宮裡的新奇娛樂活動多了,他又不用操心國事的情況下,比歷史上多活個一兩年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李世民之所以做出這種姿態,自然是給天下百姓們看的。

“諸卿免禮平身。”

隨着李世民開口,王得用等內侍,也扯着嗓子開始喊了起來,當然,他們的聲音,根本傳不遠,大家只是看着場上的大臣們站直了身體,才慢慢的跟着站直,這一個簡單動作下來,又是好半天,場上才恢復安靜。

然之後,就是祭天,點火的儀式了,李世民夫婦將李淵攙扶到了會場北側一個高臺的大鼎前,內侍將香燭點好,交給李淵和李世民夫婦,三人便領着羣臣向那個一人多高的大銅鼎行三拜大禮,這裡面,有鼎定天下的含義,本來,李世民還想在這裡加一些臺詞的,孫享福說,場面太大,講話,大家根本聽不到,番邦也聽不懂,不如不搞,稍後將一些潛在的含義,在報紙上等出來,向全國百姓說明便好。

然之後,由李淵親自點燃火把一個刻着祥雲圖案的火把點燃,將其交給了李世民,李世民則是高舉火把,接受羣臣三拜,然後,爬上銅鼎旁邊的階梯,點燃了銅鼎中的猛火油。

這個簡單的動作,代表的意義,可供禮部的刀筆吏寫一篇長達萬字的宣傳稿刊登在報紙上,其中心思想,當然還是有關帝位傳承的事。

而當李世民點燃銅鼎裡的猛火油,轉身下來之後,勸加尊號的戲碼上演了。

由房玄齡率先出班道,“巍巍大唐,在我皇帝陛下的帶領下,威服四海,恩澤八方,開千古未有之盛世,拓萬古未有之疆域,今,諸番上表,舉我大唐皇帝陛下,加天可汗尊號,奉我大唐爲天朝上國,以爲天下諸國之典範,臣請陛下受之。”

“臣請陛下受之······”

“請陛下受之······”

山呼海嘯的聲音再度響徹天地,已然是造就了一副人心所向的局面,這次,都不需要李世民露出什麼自得的模樣,李淵心裡就升起了無限感嘆,論到當政治國,自己,真的不如這個兒子多矣。

然之後,並沒有什麼多餘的推辭場景,因爲,同樣是場面太過浩大,條件不允許,萬一有些百姓因爲李世民的推辭而激動了,局面不好收拾。

很快,房玄齡就將內侍端過來的一個新皇冠,端到了李淵的面前,請他爲李世民換上這頂象徵着天可汗的新皇冠。李世民跪地受李淵加新冠,這個天可汗的尊號,今後就算實實在在的屬於他了。

再之後,就是羣臣,諸番,在場百姓,向天河汗行三拜大禮,完事,在李淵和李世民夫婦入座,首屆天下第一運動大會的開場表演在李世民的宣佈下,正式開始。

隨着架設在舞臺四周的大鼓細碎的敲響,那些早就在黑洞洞的出場通道里列隊的演員們踏着整齊的步伐,推着一個個水缸一般大的缶,出現在了主會場中央。

缶乃華夏主要的古樂之一,在戰國時期,就被比較廣泛的運用,是從儲存食物的一種工具,慢慢演變爲樂器的,在後世,我國舉辦奧運會的第一個開場節目,便是擊缶,而且,總導演所採用的缶,基本是按照戰國時期‘曾侯乙銅鑑缶’的原型打造。

大唐現在的冶煉工藝,早已遠超戰國,這種依照原型打造的缶,雖然未必比的上後世的高科技產物,顯也十分精美,音色方面一點也不差,在四千個大缶整齊的在場地的中央列陣之後,還不算完。

由於整個中央場地,有四個足球場那麼大,四千大缶列成方陣之後,兩邊還有近三分之二的地方空地,此時,卻是由八千穿着十分亮眼的銀白色功夫衫,繫着大紅腰帶的舞蹈演員,在缶陣兩側整齊列陣,第一個表演,直接就上了兩萬演員,當然,其中大多數都是士兵。

“嘭,嘭,嘭,嘭······”

隨着鏗鏘有力的擊缶之聲傳來,兩側一萬六千名舞者,有的蹲下,有的將腰間的紅綢展開,前後左右連成一片,城內和錢幣上隨處可以看到的那種孫氏代數符,居然從演員的列陣中凸顯了出來,最先向所有觀衆展現的數字,是一和零,也就是十。

然之後,隨着缶聲再度響起,列陣的人瞬間變陣,幾乎與聲音傳播的速度相同,變成了左右兩個9字,再之後,8,7,6,5,直到0,這種神奇的變陣,給人視覺上的衝擊很大,大家都覺得十分新奇,根本捨不得眨眼。

而當零這個數字出來的時候,其實是宣告了開場表演正式拉開了序幕。

太樂令虞秀兒不知何時,站在了燃燒着熊熊火焰的大鼎的高臺上,一身靚麗儀裝給人一種英姿颯爽的感覺,隨着她手上的紅纓揮動,響徹天地的擊缶之聲,開始由慢而快的響起,所有軍中將領,或者常到望江樓看演出的百姓都知道,這是《男兒當自強》的前奏。

“咚,咚,咚,咚······”

“哈~”

一萬六千名舞蹈演員同時大吼,一個左手抱拳在腰,左腳提膝,右手出拳的動作擺開。

而這時,虞秀兒的紅纓,則是向沿着觀衆席列陣的樂師團隊中,吹奏樂和絃樂的方向揮去,兩千多名吹奏樂手,兩千多絃樂彈奏樂手,頓時開動,如撥人心絃的琴聲,以及高昂到穿透雲霄的索吶聲,響徹整個會場,與擊缶的聲音交相輝映。

即便是已經看過很多場舞臺震撼的表演的番邦諸國代表和大唐的朝臣百姓們,此時也無不因爲這氣勢磅礴的演奏員,而感覺頭皮發麻,這種千人樂,萬人舞的現場畫面,帶給人的衝擊力,真的很難抵擋。

激動,心跳加快,不知道爲什麼,好多人的眼淚開始狂涌,胸腹之中,像是有一種沖天之氣要透胸而出,那種感覺太美妙了,他們畢生都沒有經歷過這麼爽的時刻。

希拉剋略,伊嗣俟,艾布伯克爾,婆尼,這些世界權力巔峰層次的人,此時都也已經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被眼前的視聽盛宴所帶給他們的震驚,無與倫比,只是通過一場表演,大唐的實力水平,就在他們心裡無限的拔高,因爲他們知道,自己的國家,根本不可能做到組織像這樣的表演。

兩萬人同時唱起了讓人熱血沸騰的《男兒當自強》,當然,這也引起了觀衆席,所有會唱這首歌的人大合唱,相信,明天禮部的刀筆吏,在報紙上講述這個開場表演的時候,一定會將這個表演,與大唐百姓的自強不息,開天闢地,爲理想而闖的種種高尚情操牽扯到一塊的。

在視角最好的席位上觀看錶演的李世民,纔是最享受的,他不僅享受音樂和歌舞給他帶來的愉悅,還享受着,那些番邦代表震驚莫名,不可置信的表情,給他帶來的爽感,古往今來,又有那個君主,那個王朝,能做到這種程度呢!

精彩的表演,絕不僅僅只是開場第一個節目,任誰也想不到,在一整首歌演繹完畢之後,所有打拳的舞者,會依舊整齊的像刀切的一樣排列在缶陣兩側。

而此時,其它的音樂,已經停止,在擊缶陣完成了最後一個敲擊動作後,所有的舞蹈演員,向他們正前方的八個黑洞洞的道口整齊的跑去,而同時,在他們背後的八個道口之中,一條條由二十多人舞動的明黃色魚龍,直接無縫銜接,將場地佔滿,足有上百條之多,大家知道,這是要上演魚龍舞了。

隨着他們的上場,樂師團隊的鼓樂,也在虞秀兒的指揮下變奏,依舊是以擊缶的節奏爲主,引導着所有的大魚龍,或翻騰,或相互穿插,擺出各種好看的姿勢,滿足所有人的視覺享受,看臺之上,希拉剋略的眼神不經意的朝李世民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卻發現,坐在他身邊的大臣們,一個個都舉着一個銅製事物在自己的眼前,朝場下觀看。

希拉剋略疑惑的推了推坐在他身邊觀看錶演的翻譯官陳俊道,“你們大唐那些官員的手上,拿的都是什麼?”

陳俊朝希拉剋略指的方向看了看,笑道,“那便是隻有高官才能配備的望遠鏡了,它能夠將遠處的景物,拉到近前觀看,這魚龍舞可是各位朝臣自家組織,敬獻給陛下的表演,他們自然是要看看自家屬下的表演是否精彩了,只可惜我品級較低,還不夠資格配備這望遠鏡。”

“將遠處的景物拉到近前?”希拉剋略很快就抓到了陳俊所說的重點,問道。

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125章 審訊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703章 送葡萄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130章 計策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534章 出手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115章 下揚州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737章 五年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282章 談心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269章 私聊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三十章 面聖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751章 發動第737章 五年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761章 家事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317章 逛夜市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547章 進展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717章 到遼東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570章 走場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571章 開幕儀式
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125章 審訊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703章 送葡萄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130章 計策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534章 出手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115章 下揚州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737章 五年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282章 談心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269章 私聊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三十章 面聖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751章 發動第737章 五年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761章 家事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317章 逛夜市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547章 進展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717章 到遼東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570章 走場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571章 開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