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必須板正

本以爲李承乾年紀到了,會有一些政治覺悟的,然而,是孫享福太天真了。!

才走到軍營的校場,李承乾便道,“不知,我等直接去王旭府的話,能不能見到王瑤妹妹。”

“嘩啦······”

孫享福只感覺鞋底一滑,身體險些沒站穩。

“你啥時候又認識了個什麼王瑤妹妹?”

面對孫享福審視的眼光,李承乾略微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是,最近在定襄認識的,對了,孤和王旭公子也很熟的,最近,他在定襄,很捧孤的場,一會兒談價錢的時候,他應該會給孤一些面子。”

“你說什麼?”

孫享福聽了李承乾這些話,整個面色頓時陰沉了下來,王家要是在李承乾這裡有什麼詭計的話,那可真是日了狗了。

“王,王公子······”

看到孫享福神色不對,李承乾似乎意識到了問題有些複雜,畢竟,他不是真傻。

孫享福有些惱道,“舒雅呢?他還在定襄嗎?”

李承乾面色有些忐忑的答道,“沒,沒有,個月,她回長安去了。”

“回長安?她爲什麼要回長安,你們不是要一起排戲的嗎?”

“呃,那個,孤在排戲的問題,與她有些分歧,······”

不需要李承乾往下面說,孫享福一下懂了,片刻之後,他非常嚴肅的道,“你可能已經落入了王家的圈套,我不管你跟那個王瑤妹妹有多好,從現在起,必須跟她斷絕往來,心理想都不要想,否則的話,後果很嚴重。”

李承乾聞言,頓時不幹了,有李世民在,他不得不裝老實,可孫享福再怎麼能,也只是他的臣子,居然敢對他提這樣的要求,連長孫無忌,也從沒有這樣跟他說過話。

“爲什麼?孤是太子,將來的一國之君,連交往一個女子的自由都沒有嗎?”

看到李承乾的表情和語氣,孫享福十分鬱悶,處於叛逆期的少年,你想要改變他的想法,是十分困難的,都怪自己大意,在政治,還是缺乏警惕性,王家若是跟太子聯姻,成爲未來的後族,那再想要將他們擊倒,變的十分困難了。

看了看左右的環境,孫享福儘量的讓自己放平和,將李承乾請到了自己的馬車之後,讓包括張軻在內的侍衛都退到了十丈之外,才小聲的跟李承乾道,“世家門閥,乃國之大害,陛下欲除之而後快,你若是跟他們絞合在一起,在政治方向,便與陛下,與滿朝諸公背道而馳,如此的話,你的儲位,只怕不穩了。”

“儲,諸位不穩?”

李承乾被孫享福這些話說的面色一白,露出了幾分懼怕之色,自他開始記事的時候,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爲了太子之位爭鬥的最兇的時候,那個時候,太子李建成是有世家門閥的支持,然而,最終卻敗了他爹李世民。

所以,他也知道李世民對於這些世家門閥沒有好感,然而,小孩子,思維不成熟,想的沒有那麼長遠,他來到善陽,或者去到了定襄之後,看到的,卻是王氏在爲建設國家出力,而且,對他表現的十分恭順,況且,孫享福的各種產業,不都是在跟王氏合作麼?

所以,他怎麼想,都想不到結交王氏有什麼害處。

孫享福見這話已經把李承乾嚇住了,正欲繼續開導,卻見他一把抓住孫享福的手道,“老師,是誰想動搖孤的儲位?是小泰嗎?一定是了,這小子想效仿父皇,我,我們不能讓他得逞。”

聞言,孫享福心裡多少有些失望失色,然而,又想到李承乾不過十二歲的孩子,算受到的教育再怎麼好,心智方面,也總有些不成熟,拍了拍他的手安慰道,“有皇后娘娘,長孫尚書,以及我,還有候大將軍這些人的支持,能動搖你儲位的,只有你自己。”

“只有我自己?”

“對,首先你不能惡了陛下,讓他覺得你不是一個可以守成接班的人,在陛下的心裡,可沒有什麼嫡長順位之說,他只會選擇最適合的人繼承他的江山,也是說,你,首先必須要具備接掌天下的才能?

何爲才能?

政治遠見,軍事謀劃,大局觀念,以及識人之明。”

聞言,李承乾默默的唸叨着孫享福說的這幾句話‘政治遠見,軍事謀劃,大局觀念,識人之明’,然而,他又不太懂這些話的意思。

看他一知半解的樣子,孫享福又跟他解釋道,“政治遠見,是要知道作爲君主,要知道這個國家,在大方向,怎麼走是正確的。

如五姓七家,世家門閥,他們是國家的一大害,自東晉南北朝以來,爲什麼王朝更替如此頻繁?皆因世家門閥作怪,致使百姓困苦,對國家忠誠度不夠所至,讓他們這些門閥勢力壯大,威脅的,是君主的統治權力,你知道他們爲何會到這善陽,到這北地來?

乃是陛下與我等大臣苦心運作,所致。

你知道太皇,陛下,爲何把發展的重心全部放在關?

因爲原之地,最肥沃的土地,都掌握在他們這些世家門閥手,地方官府,也是由出自他們門下的人把持,只有關之地,在陛下眼神,他們好近管控着。”

“可是,有世家幫忙牧民,敦促百姓生產,不是挺好嗎?”李承乾有些不解道。

他最近在定襄看到的,可是王氏超強的組織能力,長孫衝也只能屢次藉助王氏之手,才能將一個個建設項目推進。

聽到李承乾有這樣的想法,孫享福覺得,這真的有些危險了,必須得及時給他板正,否則,後患無窮,想了想才道,“如果你這麼想的話,那完蛋了,什麼事情都由他們來做了,還要你父皇這個皇帝幹嘛?還要你這個太子幹嘛?當皇帝,可不是爲了圖省事,圖享受,圖安逸。你必須得有平衡社會各階層關係,使百姓能長久的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不受戰亂之苦的政治抱負。”

十二歲的孩子,對於皇帝的認知,還是我想幹嘛幹嘛!誰都得聽我的,這個層面。

以往那些老師教他的,也都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這樣的基礎行爲規範層面的知識,甚至,教他的人,可能都是出自世家門閥的人,這樣的人,能教他世家的壞處?不可能。

他們只會在李承乾的面前吹捧世家門閥的好處,甚至重用士人,提高士人地位的好處。

李承乾理解了個大概之後,有些不耐煩道,“總之,你的意思是說,讓我不能重用世家門閥之人,跟他們保持距離,才能得父皇所喜唄!”

“你這麼理解,也沒錯,不過,從根子,你得認識到他們的危害性。你要記住一點,當他們你還有錢,你能掌握的資源更多的時候,他們會不聽你的,甚至,會挾持你,讓你聽他們的。

你看看,買個地,王氏張嘴是一千五百萬貫。咱們大唐國庫裡的錢,還沒人家拿來買地的零頭多呢!你覺得,像他們這麼大勢力的家族,會真的尊重你?”

說到這個,李承乾終於有了一些具體的認知,確實,作爲皇室,怎麼能沒有一個治下的世家有錢呢!

“可是,他們哪裡來的這麼多錢呢!對了,他們是跟你合作種植香料,經商賺來的錢,這麼說來,你豈不是幫他們賺錢的罪魁禍首?”

李承乾的思維還是有些偏,孫享福覺得,還是得從頭跟他講到尾纔好,於是,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在我推行這些農作物的時候,他們本來已經很有錢的,而且,和他們合作種植香料等這些農作物,是我把他們引到關外來的一出計謀,沒有這出大計,又怎麼會有現在的善陽城,定襄城呢?

沒有這些城池,那麼,自然也不會有他們將大部分田地置換到關外來的局面,最重要的是,這些利益誘餌,瓦解了他們五姓七家的利益聯盟,他們開始爭鬥了,這樣,朝廷可以從獲利,藉助他們手的錢財,來推動國家發展,你恐怕還不知道,我前前後後從他們手掏出來了多少錢······”

孫享福跟李承乾講了大半個時辰,幾乎是將一整套他和李世民針對世家所使用的手段,都跟他講了個清楚,這才讓他明白,爲什麼會有今天這個局面。

小孩子,只要不是真傻,靠溝通,其實都能解決大部分問題,當然,感情方面的事情例外,不過,在孫享福的勸解下,李承乾答應寫信給候舒雅道歉,並且,勸她回善陽了,畢竟,侯君集,可是能夠影響朝堂一大半武將的兵部尚書。

只是,對於那個王瑤,他還不願意放手,要說他是愛了人家那小姑娘了,也不盡然,十二歲的小男孩,根本不明白什麼是愛情。

這位王遙姑娘在王家刻意的培養和支使下,非常的懂得投李承乾所好,讓他不管是排戲,還是私下裡,都十分愉快而已。

要知道,歷史的太原王氏,特別擅長這一招,高宗李治的皇后,是他們太原王氏運作出來的,不過最後,被女帝給幹掉了。

陳述了世家厲害之後,孫享福又跟他講了很多作爲太子應該要注意的事情,如他的身邊,不能盡是一些諂媚奉承之輩,在李世民的御駕即將到善陽的時候,居然沒有人想到要他趕緊趕回來迎駕,這些人,不是別有用心,是腦袋有坑,都不能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理,他需要懂,在胡人堆裡唱戲的事情,雖然對漢化宣傳有益,但不該是他這樣的儲君親力親爲的事情,讓專業的人排好,他欣賞一下,公開是表示讚揚,好了。

他自身的遠見卓識,必須要過硬,不然,將來可能落得像李建成那樣的下場。

孫享福一直在馬車裡給李承乾講了一個多時辰,用了好幾種特殊的方式,才初步將李承乾那些不成熟的思想板正,直到馬車向王府駛去,遠遠的舉着望遠鏡朝這邊看的李世民才收了鏡筒,對身旁的王得用道,“擬旨,給農國公孫正明加封太子少師銜,另外,善陽刺史褚遂良,定襄刺史長孫衝,教導太子不力,罰俸半年,太子身邊的近侍,屬官,全部貶斥爲民。”

“諾。”

李世民是何人?即便密衛系統沒有詳細的彙報李承乾在善陽這邊的所做所爲,他也能通過一些考校知道,李承乾這半年多在善陽並沒有什麼長進。

好在有個孫正明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否則,即便是前線有些危險,需要受很多苦,李世民也會親自把他帶在身邊教導的,索性,李承乾還算是一個聽勸的孩子,念在他年幼,李世民不打算嚴加斥責了,當然,這也得看他們去王家之後,能獲得什麼樣的成績。

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398章 論法第509章 大招工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398章 論法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577章 追擊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755章 過黑海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743章 到船廠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562章 利益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150章 滿船寶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277章 玩脫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561章 錯失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770章 大結局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737章 五年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127章 海戰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451章 誤會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761章 家事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556章 抓捕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210章 回朔州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172章 被罰充軍
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398章 論法第509章 大招工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398章 論法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577章 追擊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755章 過黑海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743章 到船廠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562章 利益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150章 滿船寶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277章 玩脫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561章 錯失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770章 大結局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737章 五年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127章 海戰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451章 誤會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761章 家事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556章 抓捕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210章 回朔州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172章 被罰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