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穩步發展

工業發達,經濟實力強悍,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十萬大軍到了地處藍田縣與萬年縣各一半的三十萬畝實驗田之後,朝廷能夠馬上給他們配備數千頭耕牛以及過萬架犁耙。

孫享福整這麼一出大場面,其實就是想把精耕細作逐步推向全國,這些府兵,可是來自大唐各個地方的百姓,他們在不作戰的時候,也是需要在家裡耕田種地的,教會了他們,等於是給耕種技術在地方上的推行,灑下了種子,相信,見識過了新式種植法的收成之後,他們再也不會滿足以往每畝地一兩石的收成。

大唐的府兵戰鬥力之所以強悍,紀律嚴明是主要因素之一,以往的時候,軍隊伙食,缺鹽少肉的情況比較普遍,讓他們的身體素質甚至不如周邊鄰國,不過,現在得到了巨大改善。

龍首原訓練大營的伙食就非常好,經常性的有雞鴨,魚,各種蛋類,甚至豬肉和羊肉,不僅油水足,鹽也放的夠味,這些府兵們現在都害怕自己在軍營吃叼了嘴,回去之後沒法過日子了。

經過了自去年十月以來的長達幾個月的訓練之後,大多府兵身上都已經長出了一塊塊的腱子肉,特別有力量感,脫了沉重的鎧甲,扛個犁耙在身上,都顯得十分輕鬆,或許,在生態環境比較好的情況下,他們的食物豐富之後,會導致他們的身體條件也相對好很多吧!

對於十萬大軍來說,三十萬畝地並不算多,然而,它卻是孫享福的教學用地,不是耕完就算,所以,第一天的時候,平均每個人的任務,只需要按照規定,用耕,耙,整出一畝地就好,有孫享福本人和幸福村來的,適應了新式耕種法的熟手農人來現場教學,這一環節其實並不難做到,府兵們都有耕種的基礎,看過幾遍,就可以試着上手,很快就掌握了一些控制犁頭深淺,釘耙碎土細密度的要領。

第二天,他們要學的是施肥,孫享福還順道跟他們講解了如何瀝有機肥,在長安城外的大肥場弄來了足夠多的有機肥後,他們按照要求,給前一天耕整出來的十萬畝田地施上了底肥,但並不急着播種,先涼一涼地。

到了第三天的時候,整個田地周邊就熱鬧了起來,關中各地的主政官員,村長,里正,以後數以萬計的周邊農民都到了試驗田這邊來學習,李世民,也帶着朝臣們來了,一場數十萬人規模的農業教學,就在這裡拉開了。

三十萬畝試驗田,整好的有十萬畝,剩餘的二十萬畝,孫享福讓軍士們分兩天,整給百姓們看,甚至,可以將牛和犁耙給那些有把握的農夫試手,李世民也親自下場,按照孫享福的要求,給很多農民百姓們做了示範,甚至,親自挑着裝滿滿有機肥的糞桶,跟着孫享福有模有樣的學着施肥。

有皇帝親自做示範,地方官員,普通老百姓的印象,會更加深刻一些,是以,三天過後,普通老百姓們對於整田,施肥這一塊,都可以有樣學樣的完成,至少不會差太多。

孫享福一直叮囑他們施肥的用量,也派人去肥場按定量給他們分發,並且讓人給他們講解科學施肥的道理,別以爲這東西好,就使勁往田地裡撒,過量的話,可能適得其反,只要按照規定的量,撒均勻了就行。

到了第七日的時候,朝廷已經不再給所有前來觀看學習耕種的百姓提供飯食,並且告訴他們,趕緊回家整田,去官府的肥場拉肥料,把整施好的田地施肥之後,晾幾天,朝廷到時候會派人到田地裡專門教導播種,而且,種子,是朝廷早就準備好的精選糧種。

這種所謂的精選糧種,是孫享福使用“三年三圃制”,經過三年的針對性繁育,結合洛陽冬麥和朔州春麥的一些特性,培植出來的一種中早熟的春小麥,與後世的良種豫麥的產量或許還有一點點微小差距,但是比這個時期的傳統小麥,株高,結穗率,顆粒飽滿度,都有了一些提高,具體產量能到什麼程度,孫享福不好說,還得看各家的種植水平,以及無法預期的天氣條件。

這個品種最大的特點是它的成熟期縮短了半個多月,雖然沒有達到後世春麥三個多月即可收割的程度,但在正月底,二月初播種,到五中下旬,就完全可以收割了,打出來的糧食,正好可以供應大軍出征。

以關中現在零到三度左右的氣溫,正好可以讓這些小麥種子完成足夠的春化儲冷階段,結合田地裡的肥力,孫享福對於試驗田裡的小麥產量,有足夠的信心,待得田地涼好之後,他便開始組織士兵播種。

集體生產若是碰上了性格耿直,大小事情都按照命令來乾的兵哥哥,效率是會增加很多的,十萬大軍撒開了,去播種三十萬畝田地,平均每人也就三畝,都不用一上午的時間,整個播種就完畢了。

看到這個勞動成果,孫享福找李世民申請了一下,讓有播種經驗的大軍,幫助關中百姓播種,尤其是那些新遷過來的高句麗和少數民族百姓的田地,在檢查過整田施肥基本沒有問題之後,直接全部由大軍幫他們播種。

整個關中進入了一片大農忙的景象,持續了半個多月左右,除了幸福村那邊還在零零散散的移植棉花,瓜物,教一些關係戶在私田裡種各種蔬菜之外,整個關中的春耕,到了二月中旬,基本就完畢了。

而到了這個時候,朝廷也進入了戰前籌備的關鍵時刻,李世民帶領着整個朝臣班子,到渭南辦公,敦促軍事裝備生產。

只有商部的杜正倫例外,他在朝堂上提及的國企計劃最終通過了,硬是向李世民討要了一個欽差的身份,往山南道去了,孫享福將老船廠最後一批建造完工的新船全部調配給了他,這些船到了荊州之後,會交給武士分配,一萬石的水路船有十幾艘,兩萬石的大船有八艘,三萬石的超大船,也有五艘,船上會有一些教習操船的船工,他們教會了林豹,張牧,張允這些人操這些船之後,就會再度返回關中。

隨船帶去的,還有一大批冶煉作坊裡面製作出來的鋼鐵質工具,有了這些工具在,無論是修建碼頭,還是築垸田,工人們的效率都會高很多。

冶煉作坊第一車間開始全負荷運轉以後,產量十分驚人,一天十萬斤鋼鐵料,足以打製數千把兵器,至於那些澆築到模子裡,用重力牀壓一下就能直接成型的箭頭之類的玩意,就更快了,二月初的時候,二十多萬大軍的新式武器裝備基本就製作完畢了,下旬之後,全部都是生產民用產品了。

一個車間就比以往全國的鋼鐵產量高三倍的情況,是十分嚇人的,後面的部分,就是鍛造車間的事情了,他們會用冶煉好的鋼鐵料,生產一些技術含量較高鋼甲,馬凱,以及車軸之類的東西了,每天的成件幾百上千件的出,被任命爲總工程師的馬林,都害怕往後這些東西造太多,會出現擠壓的情況。

同樣有這方面擔憂的是木工廠的總工程師王富,他掌管的木工廠幾乎是和冶煉廠同時開始生產的,一口氣就招募了十萬人,這些人從最開始的什麼都不會,光賣力氣,到現在能夠按照要求,快速的作出一個木製零件,整個蛻變過程,只用了一個月時間不到。

這就是站在善陽工坊技術肩膀上的好處了,每個人按照標準,只做簡單的一樣東西,上手會很快,最終組裝起來的東西,也全部都是一個標準,有損壞,需要替換,也簡單,加上鋼鐵件部位之後,萬架戰車,只要原材料夠,都不用兩個月時間就能夠搞定。

至於常用的弓箭桿,連弩箭桿,牀弩箭桿這類的東西,那就更快,現在木工廠已經制作出來了數十臺車牀,只需要工人不斷的搖動把手,就不斷的有筆直標準的箭桿被車牀車出來,一個時辰就能出上千枝箭桿,兩個月下來,早已累積了上百萬枝,打上鐵製的箭頭,插上養殖場送過來的羽毛之後,成品箭,軍士們試用的反響很好,比原先工部手工削制的箭枝穩定的多,準頭方面沒得說。

新船廠早在上元節前的時候就開始運作了,人數規模達到了十二萬,陸續的,還有好多個只要有房子,就能夠開業的工廠也開業了,什麼釀酒作廠,各色食品廠,紡織廠,製衣廠等等,先期就開始投入建設的,都會在今年開業,所以,各種招工的廣告,把大唐日報的版面都加厚了很多,幸福村的造紙廠和印刷廠,也不得不快速搬遷到渭南來,招募人手上馬大生產線。

“陛下,您現在看到了水路轉運公司的必要性了吧!渭南這個龐大的製造機器運轉起來,就會需要巨多的原材料,這些東西,都得靠船運,從很多地方州縣收集過來,同時,也需要這種頻繁的往來溝通,將渭南產出的商鋪銷售出去。”

“所以,你是來向朕要錢的麼?”

“呃,沒有錢,就沒有辦法收購製作水輪船的原材料,更加沒有辦法給船廠的工人發薪酬,那自然的,整個渭南的供銷鏈,就難以爲繼了。”

在封建社會,敢找皇帝討債的,孫享福算是第一人了,而且,討的不是一點點錢,杜正倫帶到荊州去的二十幾艘船,價值可是數十萬貫,這些錢都是船廠墊資做的,後續,想要盤活整個長江水路運轉公司,就算再調十倍的船過去,也未必夠,這麼大的窟窿,孫享福一家可填不起。

房玄齡家送來了二十萬貫,孫享福就當做是他的一成份子的入股資金了,李世民這邊七成份子,怎麼地,也得弄一百四十萬貫出來,自己再添四十萬貫,共計兩百萬貫,差不多就能把先期運轉起來了,後續的投入,可以直接從盈利裡面出,盈利的多,造的快,盈利的少,造的慢,直到滿足整個水運需求。

“這個,內府的投資項目太多,現在是真沒有錢,朕相信正明你是一定能夠想到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一早就知道李世民的賬沒有那麼好收,還愛利用君主的身份給自己上套路,也幸好冶煉作坊那邊孫享福想到了出售礦產,來獲取礦石,否則,連冶煉作坊都無法運轉起來,其餘的所有產業,都要被卡死。

“陛下,咱們的錢花出去了,自然就有人掙到了咱們的錢,現在,只有想辦法,讓掙咱們錢的人,把錢花出來,讓咱們掙,才能把局面維持下去,那些只掙不花的人,都是阻礙經濟發展的人,所以,陛下,接下來臣的操作手法,動作可能有些大,您必須要全力支持纔好。”

什麼人掙走了他們投資的錢呢?除了各種原材料供應商之外,就是渭南的數十萬工人了,他們從去年初開始,到今年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每個人至少都掙走了十幾貫的工錢,這些錢加起來,至少也上百萬貫了,這些工人都是窮苦階級,掙了錢,都存起來了,如果都放到市面上流通,其實是可以撬動千萬貫的盤子的。

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751章 發動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755章 過黑海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273章 酒宴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421章 又上朝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743章 到船廠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246章 治國難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547章 進展第466章 大戰起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238章 都來了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456章 戰局第126章 用計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666章 書畫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770章 大結局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714章 航海人第621章 公告欄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700章 歸家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762章 出使大食
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751章 發動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755章 過黑海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273章 酒宴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421章 又上朝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743章 到船廠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246章 治國難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547章 進展第466章 大戰起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238章 都來了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456章 戰局第126章 用計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666章 書畫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770章 大結局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714章 航海人第621章 公告欄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700章 歸家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762章 出使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