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父子談心

今時今日李承乾在朝堂上的威望,早已不是一個學政的少年那麼簡單了,人家可是孩子都快出生的大人了,見到他攔在自己前面出聲了,侯君集硬是把自己強行找好的理由嚥了下去,這個朝班之上,誰都可以嗆李承乾,唯獨他這個岳父大人不行。

然之後,以蕭瑀,魏徵等大臣爲首的朝臣都出來表示了贊同,並且從各個方面,把他的這個建議起到的好處分析了一遍。

首先,人家山南道垸田區域的百姓雖然減少種植面積,可產量卻沒降低,按照新一季,垸田區域水稻畝產十石來計算,人家一戶人家,種植二十五畝水稻田,兩季就能收穫五百石以上的糧食,六垸田縣,一千萬畝水稻田,一年收了兩億石左右的糧食,單獨拿出來看,簡直是亮瞎所有人的狗眼。

而且,你再看看人家少種地的其它好處,那就是他們的百姓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它的事情,九垸縣那麼多大的產業,可都是人家在種田之餘做起來的。

這些理由都太強大,強大到李世民不點頭都不行,所以,本來準備商量怎麼向西邊動手的李世民,硬是耐下性子來,陪李承乾和這些大臣們商量怎麼種地,他那副憋屈的表情,看的朝班上的所有武將,都對他升起了同情之心。

若說改革能夠最先,最快的在什麼地方實行,那肯定是關中,皇帝腳下嘛!所有行政管理單位齊全,吏治最清明,政令最暢通,當朝廷將調整耕地配額的公告發出去之後,頓時引起了民間一陣熱議,各村各里的村正,里長,沒過兩天,就紛紛開始跑到衙門申報,而且,全部是要求少種地的,其結果,讓李世民和朝臣們有些目瞪口呆。

因爲,朝班上的大臣們先前商議出來的辦法是,讓百姓們自由申報自己想耕種的田地數量,家裡人口多,想多種的,給以他們多種,人口少,種不過來,想少種,也可以給他們少種。

但是最終的結果就是,即便是在富裕的關中,大多數百姓家庭裡有耕牛,丁口也足,卻也都不願意種太多地,甚至,有很多民戶家裡,一畝田也不願意種。

爲何?

人家家裡兩個青壯都可以在渭南找到一份年收入二三十貫,每天只工作八小時,風不吹,日不曬的工作,而且還能享受各種福利保障,但由於你朝廷給每戶分配八十畝永業田,我還得請人來幫忙種,糧價現在這麼低,賣出來的錢,其實也就夠給請來的幫工一些工錢,吃喝幾頓的,白忙活個啥?

這就是李承乾當初在做職業體驗的時候,看到的問題了,他早就已經猜到了是這樣的情況,大唐現在發展的太快了,老百姓,都是奔着利益去的,政策需要跟着實際情況改變,滯後了,就會阻礙發展。

百姓紛紛去到衙門,要求少種田這件事,讓朝班上,頓時沒有了別的聲音,百姓耕種的問題,可是大事,必須得妥善處理好。

李世民的處理方式就是,將其全部交給李承乾負責。

然之後,趁着冬天農閒,關中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田地重新分配,直接按照百姓的意願給他們劃田,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朝廷收回來了近五百萬畝田,佔關中現有總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要知道,經過中下田的退耕運動之後,關中現在可是隻保留了上田,這些百姓們,已經驕傲到連上田都不想種的地步了嗎?

在各個村落轉悠了一陣的李世民感覺到很鬱悶,曾幾何時,百姓們得幾畝自耕田,就高興的不得了的畫面去哪裡了?

“父皇,百姓們不願意種地,其實是好事,證明他們有比種地更好的出路,咱們關中工商業這麼發達,百姓逐漸轉向工商業,已是必然之勢,您無需介懷。”看着在御書房裡愁眉苦臉的李世民,李承乾勸道。

現在,一向自負的李世民,甚至有點感覺自己在民生管理方面,有不如李承乾的節奏了,這是多麼悲哀,又讓人興奮的事情啊!

“可是,中下田退耕,關中已經空出來過千萬畝田地了,現在,連上田也要空出來五百萬畝,這些田地,就任由它空着?”

李承乾早就知道李世民看着關中成片的空地會感覺到心慌,於是建議道,“兒臣以爲,那些中下田區域,挖湖蓄水,植樹造林,起到的作用,未必會比種田差。

另外,上田,自然是要繼續種下去的,關中保證一定的糧食產量,對於整個國家的穩定有好處,所以,臣建議,遷民三十萬,補充關中耕種田地的勞力不足。”

李世民聞言點了點頭,他此前,就是有這樣的擔憂,作爲帝都所在,附近不產糧的話,萬一地方上有人造反,封死了糧道,關中豈不危矣?

李承乾能想到這一點,着實讓他有些欣慰,又開口問道,“三十萬?你是說,從耽摩道遷?”

李承乾點頭回答道,“是的,咱們關中有足夠多的熟手農夫教他們耕種,又有足夠多的人口,影響,同化他們,您看看幾年前從東北以及各個山區遷過來的少數民族百姓,他們現在和我漢人,還有無區別?

在您的腳下生活,他們能夠受到最公正的對待,在關中數百萬人的影響下,他們能夠快速的被同化,所以,關中就是最適合推進融合政策的地方。”

聞言,李世民點了點頭又道,“你,是不是還有後續的話要說?”

“是的,父皇,您想要統一天下,最應該考慮的,是讓天下的人服氣,耽摩道的百姓遷過來,應該當做一個種子,最終的目的,是要讓他們在遙遠的疆域,宣示您的仁德。

所以,不管是已經被運送到山南道的那些勞工也好,還是即將遷到關中的那些耽摩道的百姓,咱們都應該給他們的家人,親朋好友,留下一些信息。

讓這些遷來這邊落戶的百姓,有了自己的房屋,田地之後,回去宣揚這裡的好,或者接他們的親屬過來。

只要您的仁德之名在那些地方傳開,再配以各項利民的政策,相信,將那些地方的百姓,牢固的控制在我大唐治下,就不難了。”

聽完李承乾的這段話,李世民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沉默了片刻,又道,“你此前之所以打斷侯君集的上奏,就是不想朕對西邊動刀兵?”

“正是,包括去年,在您回來之前,兒臣將國庫結餘的稅款全部用完,也是這個想法。”李承乾老實的承認道。

聞言,李世民欣然一笑道,“算你老實。”

“父皇定然是早就知道兒臣的心思了吧!”

“那是自然,難道你以爲朕就是個目光短淺之輩麼?”

“兒臣不敢。”

“怕也只是嘴上不敢,心裡卻是這麼想的吧!”

聞言,李承乾有些慚愧的低下了頭。

看到他這個表情,李世民再度開口道,“你知道,爲什麼咱們大唐的各種制度改革,都進行這麼順利麼?”

這個問題,倒是讓李承乾有些發愣,道,“難道不是因爲,改了之後會更好嗎?”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對,改了之後會更好,可是,沒改之前,誰知道它好?每一次改制,都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怎麼讓他們臣服妥協?”

這下,李承乾就被問住了,不知道從何答起。

不過,李世民並沒有因爲他答不出問題,而輕視他,而是語氣溫和的道,“你是孫正明一手教帶出來的,所以,爲人處事,類他較多,他的才能,只適合做事,你也一樣,想不到這些方面,也屬正常。

就比如眼前,你就不能理解,朕爲什麼表現出一副急欲對西域動刀兵的姿態。朕告訴你,這是政治需要。”

“政治需要?”李承乾有些詫異的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正是,今天,此地只有我們父子倆,咱們就敞開了心扉聊一聊吧!也能幫你在這些不擅長的方面,漲些知識。

你應該知道,朕得這天下,是靠的什麼。”

看到李世民一副想要好好教子的姿態,李承乾急忙扮演了一個用心聽講的兒子,接話道,“軍中武將的支持。”

“正是,是他們,幫李唐,打下了江山,幫朕,奪得了天下,朕之所以能玩弄這些毒害中原多年的世家子於股掌之中,也真是因爲朕背後有無敵強軍,朕做任何他們不願意的事情,他們都得忍着,因爲他們打不過朕。

所以,朕不能失去了這無敵強軍的支持,不能堵死他們向上的通道,要表現出自己和跟他們是一夥的,才能更好的收他們的心,讓他們全力支持朕的決定。”

“父皇的意思是,您只是假意表現這麼的急迫,而不真的要打?”

“若朕真的要打,你以爲,就憑你那些小伎倆,能攔的住朕麼?”

聞言,李承乾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原來,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就是自己的父皇,他總是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問題,細思之下,似乎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深意。

比如,在王浩死後,對孫享福的處罰,未必就不是暗中和孫享福玩了一出雙打,在世家子一心想拉攏孫享福到他的對立面的情況下,利用種種手段,最終,出現了現在世家改制分家,對國家,再難起到致命傷害的地步。

而和自己的雙打,好吧!現在反應過來了的李承乾,還在爲自己擁有和父皇李世民玩雙打的資格,而欣喜。

那麼,讓自己在朝堂上跳的那麼歡,起到的作用就是,讓李世民可以有各種不能出兵的藉口,繼續保持武將對他的忠心的同時,讓自己,也能在收攏那些不想打的大臣們的心,攜裹他們做事情。

文臣武將的忠心,都在他們父子倆身上,自然是做什麼,什麼都成功,這纔是真正的站在統治高度做事情的手段。

“那接下來,兒臣該怎麼做?”

“當然是繼續做你的事,不過,軍事學院的事情,好多年前就提出來了,也是時候該建設起來,爲咱們大唐培養新一代的人才了,朕看過趙龍的那些戰術戰法的冊子之後,已經隱約感覺到了未來軍事發展的一個方向,再有李裕華······”

說到這裡,李世民停住了,又改口道,“這件事情,就由你在朝堂上提出,今後你要用武將方面的人才,也從軍事學院的新一代裡面挑選,提拔,這樣,就會讓武將們看到一些希望,保持對你的忠誠。”

聞言,李承乾深受感動,他從小到大,可還沒有享受過李世民如此大的關懷。

歷史上的太宗,雖然創造了貞觀盛世,但是,也留下了關隴軍事集團這個尾大不掉的勢力,直到女帝上位之後,纔將其拔除。

等到一臉明悟之色的李承乾推出了御書房之後,李世民才舉頭望天,嘴中喃喃的道,“朕要一統這天下,還要從方方面面考慮到這個天下如何安穩的傳承下去,真是難啊!”

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113章 溪村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755章 過黑海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246章 治國難第133章 種稻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573章 開賽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56章 戰局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130章 計策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111章 起航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419章 回長安第十章 賞錢第579章 二進宮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743章 到船廠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567章 宴會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176章 風雪路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567章 宴會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
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113章 溪村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755章 過黑海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246章 治國難第133章 種稻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573章 開賽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56章 戰局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130章 計策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111章 起航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419章 回長安第十章 賞錢第579章 二進宮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743章 到船廠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567章 宴會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176章 風雪路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567章 宴會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