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上政治課

聰明人與傻瓜的分別就是,他們永遠能快速的知道,什麼是對自己好的事情。

李泰和李恪是聰明人,所以,他們如願的享受到了一頓還算過的去的午餐。

李佑和李愔再怎麼硬氣,在飢餓面前,他們也不得不暫時選擇妥協,用李泰和李恪吃剩下的殘羹剩飯,填飽了肚子。

至於其它諸王,在經過了一輪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抗爭之後,最後還是灰溜溜的跑到村裡去請教孩子們,炒菜什麼的是指望不上了,煮一鍋粥對付一下就不錯了。

午後,當他們帶着不甘和抱怨的情緒被召集來到大廳的時候,孫享福屏退了所有人,包括武士彠。

“你們的表現,令我很失望,也肯定會令陛下很失望。”

孫享福的一句開場白,頓時邊叫李泰和李恪如遭電擊,只恨自己太傻,現在纔想到父皇派密衛來服侍他的目的,想來,這裡發生的所有的一切,都會被密衛詳細的記錄在案,然後,上報給父皇過目。

對於孫享福來說,越是下力氣折騰他們,其實越能獲得李世民的好感,而他們自己,表現出來的是什麼?

孫享福馬上就給他們做了總結,道,“你們不僅表現的無知,不團結,甚至,在我再三的告訴你們,此行,乃是完成陛下交辦的任務之後,還敢任性的撂挑子,某種意義上來說,你們之中的大部分人,不僅沒有想過很好的完成陛下交辦的任務,還作做出了抗旨的實際性舉動,真要放你們回長安,估計就不是挨一頓餓,或者是受一頓皮鞭之苦了,如此丟皇家的顏面,你們身上的王爵都未必想能夠保留的住。”

說到這裡的時候,諸位王子開始後怕了,李世民讓他們來,是來給天下農人做表率,帶領大家學習農耕技術,推進國家農業精耕細作的改革的,而他們,卻完全忘記了這個政治任務。

李元景這些人,他們此前之所以害怕李世民,便是因爲李世民對於他們這些顯得有些多餘的弟弟,本來就沒有多少好感,而且,歷史正明,這些人,有一大半,都不是善茬,大多因爲參與造反,而被處死。

在孫享福看來,他們自己死了倒也無所謂,關鍵是把整個李唐皇室的風氣都給帶壞了。

沒有那一個朝代,宗室造反的數量,能跟李唐相比,這是李唐立國之後,一個較大的隱患,不知道有多少無辜的性命,在他們這些不安份的人的鼓動下,白白丟失。

孫享福想要極力的消除這些隱患,就要想辦法,對這些離皇帝的寶座最近的人,進行一些思想教育,想要他們聽話,變好,嚇一嚇他們,是有必要的,人失了對於某些東西的敬畏,才最容易走極端,好在,現在他們還都是半大小子的年紀,那種敬畏感,尚在。

“孫師,我們錯了。”

李泰第一個出來承認了錯誤,他知道,如果孫享福是一個想看他們出糗的人的話,今天就不會把所有的人屏退,再來跟他們講這一番話了。

對於李泰的認錯,孫享福只是微微的點了點頭,又道,“光你一個人認錯可不行,他們,也都是皇室的成員,甚至是擁有王爵的核心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皇室······”

“孫師,我們錯了。”

李恪這時,也上前一步,還將不太願意出來的李愔也一把拽了出來。

孫享福的話被李恪打斷,又看向他問道,“你想過了拉粱王出來,有沒有想過,把其它人也拉出來?”

“我······”

李恪語塞,孫享福再度把目光看向李泰道,“這就是你們錯的地方,因爲,你們是最先領會到我這麼做的用意的,但是,你們卻沒有把你們自己領悟到的道理,分享給其它人,讓他們和你們一起在認知上取得進步,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了你們現在的心胸,還比較狹隘,甚至是自私,一個狹隘和自私的人,能夠辦成大事嗎?

不能。

所以,昨天晚上,你們根本勸服不了其它人。

你們知道嗎?你們的父皇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爲他心胸寬廣,善於納建,讓更多的人,願意相信他,從而甘心爲大唐的繁榮強大出力,使整個國家越來越好,可他最大的優點,你們卻沒有學到。

人與人之間,沒有憑白無故的信任和服從,大多數時候,你越是能夠替別人着想,就越是能夠得到別人的信服,而有了更多的人信服你們,你們才能做成更大的事情,連十幾個人的團結都搞不好,你們叫陛下,怎麼能相信你們是可以做大事的人?”

孫享福幾句話說的李泰和李恪面紅耳赤,但事實又確實如此,他們明明可以把自己想到的東西,給所有的人分享,大家一起通力合作,燒水洗澡,找村裡孩子學習做飯,很好的解決這些難度並不高的小問題。

但是,他們當時,想到的是體現自己的優越感,或者,看別人的笑話。

他們都還是半大小子,有這種突出自己,投表現的心理,其實也很正常,孫享福昨天晚上就知道了他們的情況,卻刻意沒有打斷他們,就是爲了讓他們經歷這整個過程,然後再來反思,領悟一些道理。

現在,在想通了的他們看來,這種投表現的心理,簡直就是太過幼稚了,如果身爲上位者,有這樣近乎於好大喜功的毛病,那麼在治理國家上,肯定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當然,幾天孫享福想要教育的,主要不是他們兩個,畢竟,以他們的悟性,其實只要年齡稍微再大些,成熟些,肯定能懂這些道理。

所以,他又將目光看向了李元景,李元昌等人道,“至於你們,我只能說,我替你們感到羞恥。你們之中,最小的,也都有十歲了,最大的,快十四歲了,不說是個大人,至少也應該是個大孩子了吧!難道內心裡面,就只有自己的安樂享受,沒有一點點爲君分憂的心思嗎?

你們是親王,是陛下的兄弟,陛下的兒子,陛下最親的人,連你們都沒有爲陛下分憂的心思,那誰還願意來爲陛下分憂?

······”

思想政治課,總是會有萬般的道理湊成一副長篇大論,但如果道理是正確的,就會有人聽的話,這個世界早就大同了,孫享福口水都說幹了,聽進去了的人,會當一回事,聽不進去的,也最多隻是有少許愧疚的心理而已,很快,可能就忘了。

看到越發無地自容的李泰和李恪,孫享福覺得自己也該閉嘴了,道,“知道陛下爲什麼會賜我一條可以抽打你們的皮鞭嗎?

因爲,他可能早就預料到了今天的這種情況,所以,我真的是不想動用那條皮鞭,你們下去之後,好好反省吧!等農部官員組織好村民之後,村民們要幹什麼活,你們就幹什麼活,我再也不會給你們講像今天這樣的道理了,只會用皮鞭告訴你們,什麼叫服從。”

孫享福結束了訓話,大家總算鬆了一口氣,然而,想到下午要弄大糞的事情,諸位王爺心裡,還是一陣不爽,然而,即便是再不爽,他們也不想自己抗旨的行爲,傳到李世民哪裡,於是,只好捏着鼻子忍了,沒辦法,大糞的氣味,可不是那麼好聞的。

總體來說,鄉村裡的生活節奏,還是偏於緩慢的,諸王下去之後沒多久,午睡過後的幾個小傢伙們就醒了,起牀氣較大的孫靖又開始哭着要孃親,孫享福只好把他抱在懷裡好好的哄,最後,還要假裝抱着他啓程回長安找孃親,纔算把他安撫下來。

不過,來到院子裡,看到武媚娘從小河邊抓回來的幾十只蝌蚪之後,小傢伙頓時就把回長安的事情給忘了,孫享福讓張軻找來個盆子,將蝌蚪裝了起來放在院子裡,他自己就玩的不亦樂乎了。

還是女兒好,就喜歡粘着孫享福,等農部的官員將大家都召集起來,去弄糞池之後,孫享福交待紅梅和春桃在院子裡看着玩蝌蚪的孫靖,自己用肩膀頂着小丫頭孫婉婷,就和武媚娘一起出門,去看百姓們勞作去了。

“掌門師傅,媚兒之前已經按照冊子上的要求,在整田的時候,在田地裡施用了草木灰做肥料,您爲什麼還要瀝那麼多肥?”遠遠的看着百姓們從自家的糞坑裡將大糞,挑到田邊的瀝肥池的武媚娘,不解的問道。

“因爲水稻田對於有機肥的需求量比較大,即便是有一定的草木灰打底,每畝地,也還需要三百斤左右的有機肥,纔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使田地的肥量,達到最佳狀態,如果只是簡單的用畜禽類糞便,可能得上千斤。”

“上千斤?”

“是的,這也是我一早就給你爹寫信,讓他組織人將大堤上的那些牛糞都收集起來堆肥的原因,光靠這些百姓自家糞坑儲備的糞量來堆肥,肯定是不夠的。前面不遠就是大堤了,咱們正好到堤上去看看。”

不一會,孫享福就在孫婉婷的鼓掌歡呼下,衝到了大堤的頂端高處,寬闊的大堤兩側斜坡上,現在早已經長滿了綠草,已然成了一個最佳放養牛馬牲畜的地方,只要在地上釘個樁,把繩子留長些,牛自己就會在繩索長度的方圓內吃草,根本不用人管。

而在高高的大堤上看下面的田地,視角纔是最好的,遠遠的看着下面的稻田旁邊忙活的村民,孫享福彷彿有種回到了後世的感覺,如果,將這樣的垸田,再開闢出個一兩百個出來,精耕細作來打理,那麼,大唐將再不會有缺糧食的憂患,然而,當孫享福轉身,向大堤的另一邊望去的時候,眉頭,卻皺了起來。

這個時代的生態環境,不知道比後世多了多少倍,長江中游的江水,平時都是非常清澈的,行船的時候,用吊桶打上江水,就可以直接洗衣做飯,然而,今天孫享福卻是看到了江水有一些渾濁的跡象,而且,他還記得昨天自己來時,大致的水位,僅僅只是一天時間,居然就上漲了不少。

“張軻,速速飛鴿傳書所有上游州縣,問問雨水情況,蜀中那邊也要問。”

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182章 見李績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61章 錯失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760章 治理難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450章 效果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737章 五年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621章 公告欄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332章 定下時間第265章 會夷男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111章 起航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357章 起塘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287章 宴會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743章 到船廠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520章 到定襄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463章 困惑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533章 巡視第219章 追擊戰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479章 王麟隕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193章 殺心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260章 抓生產
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182章 見李績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61章 錯失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760章 治理難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450章 效果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737章 五年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621章 公告欄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332章 定下時間第265章 會夷男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111章 起航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357章 起塘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287章 宴會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743章 到船廠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520章 到定襄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463章 困惑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533章 巡視第219章 追擊戰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479章 王麟隕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193章 殺心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260章 抓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