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由於占城稻的引進和孫享福帶來的幾種工藝,嶺南的經濟可能出現一次大飛躍,但也僅僅只是在經濟上而已,若要使這一地區像漢民一樣的歸服王化,還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在韋叔諧和李公淹的身體大好之後,馮盎用較爲正式的禮節接見了他們,對於這種排練好的儀式,孫享福沒有什麼興趣,雖然知道這可能是會被記入史冊的事件。

儀式過後,越國公府大開宴席,嶺南十二州的長官級人物盡數到齊,當然,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馮盎的子侄,算上剛剛下地會跑的,馮盎總共有三十個兒子,孫子輩那就更多了,不過目前還沒有成年出仕的。

見到這個場面,韋叔諧和李公淹對馮盎在嶺南的勢力纔有個具體的感受,被邀請出席宴席的還有孫享福,李淳風和玄奘。三人很自然的就湊在了一起。

“這幾日病患營的情況還好吧!”

“嗯,第二批用藥的患者也大多能夠痊癒出了營,不過新患病的人一直有源源不斷的被送過來,病患營的人數倒是有增無減。”李淳風點了點頭道。

“聽說朝廷派了十多個醫官來,到病患營去看過了吧!情況怎麼樣?”孫享福繼續問道。

“呵呵,不太好,看了兩日,那些醫官差不多學會醫治這大肚症了,不過他們穿着一身官服,夷民們卻都不敢讓他們醫治,目前還沒有親自動手醫治過病患。”

思想落後的夷人就是那麼傻,他們從前信巫醫,之所以肯讓李淳風和玄奘爲他們醫治,除了有馮盎的強令之外,主要還因爲他們是宗教份子,在這些智力還沒有完全開啓的夷民看來,道士和尚是另一種不同於他們所信仰的巫神的大神的使者,尤其是當他們醫治好了第一批大肚症患者之後,夷民並不崇拜他們的醫術,而是覺得,他們背後的神比巫神更加強大。

事情往往就是這麼扯淡,宗教神靈那一套在這個時期,往往比政治皇權更容易走進人心,特別是處於蠻夷狀態的人們,倭國就是成功藉助神權鞏固皇權的一個國家,而且,好像除了華夏之外,大多數國家從奴隸制走向封建制都經歷過類似的過程。

所以,即便是朝廷派了專業的醫者,夷民還是會覺得,李淳風和玄奘給他們服用的藥物纔是最有效的,是有神靈力量加持的,在那些夷民心裡,已經把他們提高到了神使的位置。

“這可不是個好情況,道長和大師必須逐漸從病患營脫離出來,能給嶺南百姓帶來恩典的,只有陛下,只有朝廷,道長和大師可懂?”孫享福面有深意的看向二人道。

“呵呵,貧道這些日子光是幫人看病抓藥,都忘記自己是個道士了,聽說你在白雲湖用金絲楠木建了一套宅院,貧道明日便去叨擾,你可要好生款待貧道哦!”

“貧僧也是時候啓程西行了,不知道孫大人的舟船可否借給貧僧。”

兩人顯然聽懂了孫享福的話,先後道。

“好說好說,我那個農莊地方可不小呢!”

三人聊的很熱鬧,不過今日的主角註定是韋叔諧和李公淹,他們是持節而來,李世民也沒有讓他們留守嶺南的意思,不過,在嶺南各州巡視一圈,將具體民風民情反饋給皇帝是必然的,所以,酒過三巡之後,衆人和他們商議起了巡視的路線,韋叔諧率先提議到孫享福的試驗田裡去看看,畝產八石谷的消息放出來以後,這已經變成了國朝大事。

“如此,明日便請兩位欽差,馮公,以及諸州刺史往在下的白雲湖走一趟了。”

占城稻雖然還是通過海路在源源不斷的運入嶺南,但真正說到在嶺南道全境推廣種植,還遠的很,畢竟,這個時期的嶺南道有後世三四個省的地盤大,而且大多數地方是牛馬難行的荒山野嶺。

孫享福弄出來的第一批稻種只是在廣州附近種植了差不多六十萬畝,稱的上精耕細種的還不到十萬畝,其它各州目前更是還沒有糧種過去,正好,趁各州的刺史,長史等高官都在,孫享福能將他們聚在一起好好的講一講種植這占城稻的技巧,好讓下一步稻種在嶺南全境推廣更加順利一些。

“別的不說,白雲湖的美食可是一絕,老夫現在隔幾天不去蹭上一頓飯,就想念的緊。”

在孫享福的豪華宅院建設好之後,白雲湖半島也開始向幸福村的模式轉變,半島居民在孫享福的指導以及護衛的管控下,吃起了大鍋飯。

嚴格的控制飲食源頭,能讓嶺南的百姓少生疫病,現在,半島的大部分地方已經鋪上了水泥,地方乾淨了,蚊蟲也少了,居住環境倒是不比城裡差,馮盎去過兩次,便愛上了那個地方,要不是最近太忙,他估計會天天會去哪裡跟孫享福釣魚聊天,討論一些治理嶺南的事情。

“是啊!有孫下牧在的地方,怎麼會缺美食,記得去年重陽之時,老夫可是被那叫花雞誘惑的垂涎三尺,只可惜品級太低,不能得陛下賜宴,實乃憾事。”酒喝多了,話夾子也打開了,李公淹便拿出去年的舊事講道。

“呵呵,原來去年李大人也在場,倒是叫大人看了在下的笑話,明日定當爲大人補上此憾。”

聽孫享福和李公淹這麼說,韋叔諧只是略有深意的一笑,他來嶺南前韋妃可是找過他,當初孫享福和虞秀兒成親,可是韋妃給牽的線,說起來,還有一些情份在,這種情分不利用起來,可就不像是關隴世家出生的人了。

想要在後宮立足,就必須得有錢,尤其是攤上長孫無憂這麼個摳門的皇后,後宮妃子自己的私房儲備不足的話,想收買一些人心,弄點什麼動靜討李世民歡心都不成,所以,韋妃很眼饞日進斗金的望江樓,不過她很明白,像望江樓這樣的產業,她肯定是沒有份的,它只可能屬於正宮,或者東宮。

有博聞強記這種技能的女人都很聰明,所以,韋妃也是個聰明人,她很看好孫享福的能力,並且一直在關注着他,而且她也非常認同李世民對孫享福的看法,總結一句話來說,就是唯利是圖且生財有道之輩。

所以,韋妃得知孫享福來嶺南之後,便猜測到他可能會在這裡弄什麼賺錢的產業,這才召見家族裡最有機會來嶺南宣撫的韋叔諧跟他搭上關係,無論如何,韋家得在孫享福弄出來的產業中入上一股,至少賺些錢來貼補她在後宮掙寵的用度。

在被馮盎的十幾個成年兒子輪番敬了幾輪酒之後,韋叔諧和李公淹便都有七八成醉意了,這頓晚宴,算是吃的賓主盡歡,韋叔諧強拉着孫享福送自己回房,孫享福便知道他是有事要和自己單獨說了。

“正明此來嶺南,當是要做一番事業的。”

孫享福在韋叔諧的房間內坐定,便見他一臉笑意的看向自己道。

通過這個笑臉,孫享福看懂了很多東西,這是想找自己謀求利益的人,而且這樣的人,往往有一些讓自己無法拒絕的條件,孫享福很好奇韋叔諧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條件。

“這是自然,韋大人有話可以直說,韋妃娘娘的牽線做媒之恩,下官可還是記得的。”孫享福含笑道。

“嗯,知恩圖報,乃君子所爲也,不妨告訴你,此番下嶺南,韋妃娘娘親自找本官談過話,她在宮裡苦啊!······”

韋叔諧的演技並不好,至少在孫享福這個半專業的演員面前,沒有演好怎麼哭窮,不過意思算是表達出來了,韋妃缺錢,你得幫忙想個辦法,給韋妃娘娘弄個能掙零花錢的產業。

孫享福對賺錢的事情向來不會拒絕,曾經爲了賺錢,拉利益團體,還主動找過裴律師獨孤謀他們,望江樓就是這麼起來的。

所以,他也不介意自己的生意更廣闊一些,跟除七宗五姓外,更多的勢力展開合作,壯大自己的影響力是必須要的,畢竟,他已經給自己制定了和七宗五姓對抗的目標。

關隴世家是一股不可小瞧的力量,長孫無忌在高宗時期就是因爲聯合了關隴世家集團,便和七宗五姓系鬥了個旗鼓相當,如今,關隴世家的代表之一韋家想跟自己合作,孫享福當然是求之不得的。

思索了片刻,孫享福便道,“大人勿慮,此事好辦也!”

“哦,正明有何良策,快快道來。”韋叔諧聞言,渾身的酒氣瞬間散去了三成,他要是能給韋家弄出一個像林業司,牧業司這種賺錢的產業,那麼他在韋氏的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此番下嶺南,大人爲正使,持節,掌嶺南之地百姓的生殺大權,這裡面就有可運作的地方······”

孫享福將席君買在杭州灣擒獲闞棱舊部頭領申屠勇的事情給韋叔諧講了講,雖然馮盎看在孫享福的面子上,給了這些人定居嶺南的權力,但真正要洗白他們,卻還需要李世民的一句話,孫享福讓韋叔諧去運作幫申屠勇洗白身份的事情,而他所要談的生意,便是利用申屠勇這幫人的特長,打造出一個產業。

這便是孫享福謀劃了很久,直到申屠勇這些遷居過來的人安定下來之後,才準備開始推進的海魚產業。

申屠勇所帶數百戶人家世代都是跑船的,精通捕撈之術,孫享福想讓他們成立一個海上捕撈隊,將捕撈上來的海魚製成鹹魚,提供給揚州即將上線的醬料作坊。

可別小看了這個下線產業,因爲它跟鹽有關,在大唐,鹽鐵乃是奇缺的管控之物,孫享福如果獻出自己的海鹽製作之法,還不知道會被李世民颳去幾成,甚至,連李世民自己也討不到好處,因爲鹽是由朝廷管控的,控制權下放到了那些具體管事的官員手上,獲利的,就是那些官員了,官員出自哪裡?七宗五姓幾大家呀。

爲了不讓這個暴利產業變相的落入幾大家之手,孫享福一直想找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韋叔諧正是這樣的人,他本身是關隴世家出身,又是貴妃孃家,還是嶺南持節的正使,有他幫忙運作,打好這個插邊球不難。

畢竟,在這個時期人們的認知裡,大多以爲海魚是天然帶鹹味的,他們卻不知道,海魚之所以帶着鹹腥味,是因爲它們身上的海水被曬乾了,如果,在黃豆醬里加上用海鹽醃製的海魚丁,這個時期的人們根本就不會懷疑它爲什麼會有鹹味。而且,當看到有鹹味的黃豆醬的售價居然低於鹽價的時候,相信大多數百姓都會選擇食用這種鹹魚黃豆醬。

當然,弄私鹽這個鍋,得韋叔諧這樣比較硬的肩膀來背,爲此,孫享福沒有索要這個項目任何的股份,只要求韋叔諧獨家給自己提供產出。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165章 忽悠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238章 都來了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246章 治國難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118章 殺倭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159章 殺人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387章 開考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549章 北上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454章 軍議第621章 公告欄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159章 殺人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十章 賞錢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273章 酒宴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210章 回朔州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125章 審訊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336章 再起程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131章 去交趾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179章 互坑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150章 滿船寶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六章 小河集第287章 宴會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
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165章 忽悠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238章 都來了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246章 治國難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118章 殺倭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159章 殺人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387章 開考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549章 北上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454章 軍議第621章 公告欄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159章 殺人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十章 賞錢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273章 酒宴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210章 回朔州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125章 審訊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336章 再起程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131章 去交趾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179章 互坑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150章 滿船寶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六章 小河集第287章 宴會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