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隨同尉遲恭報捷的奏章一起進京的還有密衛的孫享福起居錄,李世民看這本起居錄的時候甚至比看孫享福的報功奏章還用心。

御書房的案頭,一張大黃紙上,打頭寫着的‘孫享福’三個大字,書體是李世民的飛白,也就是說,此文是李世民親書。

只見在那名字之下,當先寫到的是四個字‘唯利是圖’,這就是李世民在派密衛調查過孫享福之後得到的第一個結論。

在唯利是圖四個字後面,又寫了四個字,‘嘴貧好色’,李世民第一次帶孫享福參加戶外活動,他就憑藉自己的巧舌如簧勾搭上美女虞秀兒,這不是嘴貧好色是什麼?

在嘴貧好色四個字後面,又寫了四個字,‘睚眥必報’,瞧瞧武元慶那生無可戀的樣子,孫享福想不得這四個字的評語都難。

在睚眥必報四個字後面還有四個字,‘膽小如鼠’,這就是李世民從密衛記錄的孫享福這段時間的言行裡面分析出來的了。

甲冑要穿兩套,連臉都不肯露出來一點點,一天數十遍的交待護衛不要離開自己半步,這是有多怕死啊!說他膽小如鼠,還真是擡舉他了。

看了看自己寫下的十六字評語,李世民無奈的搖了搖頭道,“這小子也就有些急智,不堪大用啊!封官的事情還是算了,老老實實給朕管着皇家產業吧!”

李世民自然有他一套用人的標準,就這個時期的秦王府舊部來說,那一個都是能夠爲了他豁出命去的,孫享福的忠君氣節跟那些人比差的太遠了,所以,即便李世民現在奇缺人才,也將孫享福排除在了核心之外。

次日,太極殿裡,由兵部上奏,李世民批准,封賞了前線一干有功將士,連席君買這個白身護衛都得了個仁勇校尉的正九品上武勳銜,只是名單裡沒有提及孫享福。

對於這樣的封賞,事後秦瓊在御書房裡單獨對李世民提出了異議,等秦瓊看到李世民所書的十六字評語之後,頓時沉默了下去。

“叔寶且寬心,許是這小子年幼,又長於鄉野,性子還沒有定下來,此次朕不在明面上賞他,卻會在私下裡給他補償,或許,朕給他的,纔是他最想要的,待他迴轉長安,你便將此物交給他吧!”

李世民從御案後面抽出一疊文書,文書裡面還夾着一張房契,秦瓊翻開一看,卻是有些心驚了。

文書裡面,准許了孫享福在曲江池畔的芙蓉園內開一家佔地面積達到百畝的酒樓,而且,將芙蓉園內的一處三進的皇家大宅院賜給孫享福作爲府邸,要是知道,芙蓉園可是長安城周邊景色最好的地方,一般都只有皇親貴胄和少數幾個國公能購置一小塊地蓋別院,孫享福能在芙蓉園有一處三進的大宅院,恩寵可是向國公看齊了。

“陛下此賞,是不是太過了。”秦瓊拿着有些燙手的文書和房契拱手退回道。

“敬德玄武門絞殺太子和齊王等叛逆時立下大功,朕連王府都肯賜予他,何況是城牆邊一處三進的宅子,而且,這小子的功勞,當得此宅,叔寶別忘了那曲轅犁。至於批一百畝地給他蓋酒樓,就當是太子東宮出的份子吧!朕對他做出來的吃食有信心,白拿你們幾家三成的收益,這事朕做不出來。”李世民將秦瓊推回來的文書房契再度推回去道。

“如此,瓊就代那小子謝過陛下隆恩了。”秦瓊恭敬的代孫享福給李世民行了一禮道。

“此間就你我二人,叔寶無需如此多禮,對了,韋妃今日午膳時跟朕提起了她召見虞氏的經過,虞氏那邊沒有什麼問題,朕看那小子的好事也將近了,叔寶何不成人之美,幫那小子把宅子收拾出來,待其回軍之日,朕正好賜婚。”李世民親手將秦瓊扶起,又微笑道。

“陛下連那小子的婚事都替他考慮周全了,那小子敢不肝腦塗地以報陛下,微臣的一對鐵鐗絕不繞過他。”

當李世民和秦瓊在御書房談話的時候,虞府中,虞秀兒也正與母親說着話。

“阿孃,韋妃娘娘召見,可是有什麼事情需得用到咱家?”

“倒是沒什麼事情用到咱家,就是有點事情,要用的着你。”虞母眼中略有深意的看向自己這個大女兒道。

“用的着我?可是宮中需要彈唱詩歌的樂手了?”虞秀兒猜道。

虞母則是笑着搖了搖頭道,“非也,韋妃娘娘就是提到,最近有一青年俊傑在前線立了戰功,陛下又不想升他的官,所以想將你賜婚於他。”

“孩兒不嫁。”

聽說皇帝要將她賜給一個軍中漢子,虞秀兒瞬間就炸了毛,從胡凳上站起來道。

“爲娘還沒有說那青年俊傑的名號呢!你怎麼就拒絕了,莫非,你已經有了意中人?”虞母依舊是含笑的看着虞秀兒道。

在別家,十四歲的姑娘早就出嫁了,沒有出嫁的,至少也定了親,只有自家這個丫頭,看着文文靜靜的像個瓷娃娃,其實內心剛烈的很,非嫁一個自己喜歡的不可。

“不管那人是誰,秀兒都不嫁,陛下,陛下怎麼能這樣,先前賜了鴛鴦佩,現在又······”

虞秀兒看着就要急哭了,虞母則是微笑的點了點頭,看來韋妃娘娘所說沒錯,自家秀兒已與那青年俊傑一見鍾情的事情不假,便道,“看來是那姓孫的小子福薄,不得我女兒青睞,爲娘這就進宮辭了韋妃娘娘此意。”

“姓孫?他姓孫?阿孃可知他全名?”虞秀兒聞言一個激靈,從焦急中冷靜過來道。

“好像叫什麼孫享福吧!都快十七了,也沒取個字。”

“孫享福?原來是孫大哥,娘,女兒嫁,女兒嫁,我就知道孫大哥不會食言而肥的,他這些日子不來看我,原來是帶兵去了前線,哦對了,娘你就不用進宮推辭韋妃娘娘了。”虞秀兒聞言,就差歡喜的蹦起來了,拉着母親的胳膊搖道。

“女兒家的矜持呢!你這般模樣,人家還以爲我虞家的女兒沒人要呢!”虞母笑罵着說了一句,倒是叫虞秀兒臉上一陣羞紅。

再說前線戰場,吃透了孫享福提出來的游擊戰法十六字訣的尉遲恭簡直猶如神助,僅憑着兩萬兵馬,就讓數量十倍於他的突厥大軍屢屢吃敗仗。

上午一仗,殺突厥三百人,下午再來一仗殺突厥五百人,晚上搞個夜襲殺突厥八百人,外帶還燒一片突厥人的帳篷,偷他們幾百只牛羊,搞的頡利是苦不堪言,多次在營帳中摔杯子,他想搞突襲威逼李世民向他稱臣的政治目的算是徹底宣告失敗了。

現在別說攻破城牆高大的長安城了,就算是抵達長安,都成了問題,而草原上的第二大勢力突利可汗,卻又在此時暴露出了他的狼子野心,開始名目張膽的向頡利的根據地移動,大有襲擊他後路的意思,頡利已經成了進退兩難的局面。

“可汗,退吧!唐國的第一場雪即將落下來了,到時候牛羊沒有躲避大雪的地方,很多會被凍死,而僅靠我們自己帶過來的牧草,想安然退回草原都難,這一場,咱們已經敗了。”

被遊擊攻防戰又拖了幾日,眼看早晚寒霜更大,頡利屬下各部頭領都急了,紛紛進言道。

頡利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如果就這麼退去,那麼他對大唐的此次征伐就是以損兵折將失敗告終的,這樣,他對諸部的掌控力勢必將更弱,而突利,則是可以在他這裡挖走更多的支持者,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有再敢言退兵者斬,從明日起,不要在意唐軍的襲擾,大軍全體開拔,直襲長安。”

此刻頡利就像一個賭輸了的賭徒,想用自己最後的籌碼來翻本,通常這種時候的賭徒都會輸的很慘。

九月二十日,頡利親率大軍急行,尉遲恭於後路追而擊之,斬敵首萬餘,自身損失不過千。

當夜,頡利料想不到白天大戰一場的唐軍會再度向他發動夜襲,突厥大營被攻破,被焚燒的帳篷多達千頂,騎兵損失超過三萬,而唐軍的損失,依舊不過千。

九月二十一日,頡利再度率軍起行,此時他的人馬已經不足十五萬,自入關中以來,戰損已經超過了三成,不過今天尉遲恭沒打他,卻是張公瑾將從涇河帶來的水軍和孫享福所部匯合之後,連夜又給了他一傢伙,雖然沒有殺敵過萬,但也再度乾死了他小三千,讓突厥大軍士氣跌落谷底。

九月二十二日,突厥大軍終於突進到了距長安城四十里的渭河岸邊。

渭水河上,千帆萬船,三萬水軍張弓以待,而連接河兩岸的便橋已經被毀,河對岸,還有李世民親領五萬大軍嚴陣以待,看到這副場景,頡利狂噴一口鮮血,當場墮馬。

他輸的很徹底,李世民甚至連談判的機會都不給他,就下令水軍放箭,而在突厥大軍的後路,尉遲恭同時出擊,燒殺一陣之後,再度撤離。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150章 滿船寶第121章 見馮盎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751章 發動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149章 歸來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133章 種稻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267章 受邀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577章 追擊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340章 談條件第179章 互坑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288章 密室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146章 制海鹽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760章 治理難第336章 再起程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122章 治病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464章 驚變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693章 去雲南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210章 回朔州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577章 追擊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十二章 告狀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367章 起塘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467章 鏖戰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562章 利益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544章 偷跑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544章 偷跑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400章 再對質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
第150章 滿船寶第121章 見馮盎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751章 發動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149章 歸來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133章 種稻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267章 受邀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577章 追擊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340章 談條件第179章 互坑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288章 密室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146章 制海鹽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760章 治理難第336章 再起程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122章 治病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464章 驚變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693章 去雲南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210章 回朔州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577章 追擊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十二章 告狀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367章 起塘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467章 鏖戰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562章 利益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544章 偷跑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544章 偷跑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400章 再對質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