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

盧守元終究是有些私心的,爲了對付區區一個孫享福,而犧牲掉自己這個五品高官的位置,他認爲是不值得的,所以,孫享福賭對了,他不敢拿自己怎麼樣。

不過,事情要是這麼簡單,就不會是幾個頂級世家的公子想出來的計策了,引爆佛門與道門的衝突,纔是他們對孫享福的殺招,最不濟,也會讓其中一方恨死孫享福,他們再多一個強大的盟友。

纔出了縣衙門口,孫享福便見到一個小和尚向自己走來。

“施主可是牧監署的孫大人?”小和尚拱手向孫享福行了一禮道。

“正是,不知這位小師傅找本官有什麼事?”孫享福看了一眼這個年紀不到十歲的小沙彌,疑惑問道。

“不是小僧找你,是小僧的師傅找你,我等已經去過府上了,卻未得見,後來又去了皇城,纔打聽到大人來了長安縣衙,師傅便與我尋來,適才路過一間鮮魚鋪子,師傅似乎是有所悟,停了腳步,小僧便自來尋大人了。”

小和尚年幼,話也很多,孫享福直覺不是壞人,而且他提及鮮魚鋪子,那要見他的大和尚就肯定是在不遠處的東市了,便跟着小和尚,往東市的方向走去,不一會,便在漁業司的魚貨鋪面門口看到了一個大和尚。

“是你找我?”孫享福並不信任何宗教,從側面打量了一下站在鋪面門口看着水箱裡面的活魚發呆的和尚便道。

“貧僧玄奘,適才觀魚,想起昔年舊事,入了迷,失禮於大人了。”和尚聞言驚醒,抱歉的向孫享福行了一禮道。

“什麼?玄奘?你是唐僧?”孫享福驚訝道。

“呃,唐僧?貧僧確實是在大唐出家的僧人,只是,大人難道······”

如果是外國人稱呼自己唐僧,那無可厚非,可孫享福明顯是大唐人,卻稱呼自己唐僧,這卻是叫玄奘有些不解。

“哦,在下適才失語了,不知大師找在下何事?”

孫享福可是看着西遊記長大的一代人,驟然間見到玄奘本尊,心裡說不激動,那是假的,而且這個玄奘確實有值得讓人激動的地方。

首先就是那副溫潤如玉的面相,也難怪西遊記中諸多女妖精會爲他傾倒,他這張臉,即便是剔了光頭,點了戒疤,也依然帥到讓孫享福汗顏,難怪在現實中他能一人獨闖兵荒馬亂的西域而絲毫無損,看到這張臉,真沒有幾個人能下的去刀子。

“貧僧在蜀中受具足戒,一路遊歷講經至長安已有半月,聽聞望江樓新出了一齣戲劇,乃是弘揚我佛慈悲之作,卻無緣前往一觀,甚憾,近幾日,城內諸多寺廟皆傳大人乃是金蟬子轉世,是天賜中興我佛教之人,佛門需引之爲供奉,對此,貧僧心中有疑,便多留了些心,今日有所發現,特來相告,卻怕是遲了一步。”

金蟬子,那不是你麼?

孫享福心裡這麼想着,卻也搞清楚了玄奘這個外來僧是過來給自己爆料的,便道,“大師請同我到後院說話。”

鮮魚鋪子後面有一間平時存放送魚水車的小院,院子裡有幾棵杏樹,樹下有不少僕役們平時休息時坐的馬紮,二人便在馬紮上相對而坐,開始談了起來。

“大師一定不會相信我是什麼金蟬子轉世吧!”孫享福摸了摸鼻子道。

“大人或是轉世之人,卻並非金蟬子。”玄奘一雙充滿智慧的眼睛看了看孫享福道。

好吧!他是李淳風之外,第二個看出孫享福命格有異的人。

“大師說笑了,佛家信輪迴轉世之說,那麼,人人都是輪迴轉世而來,在下也不過是芸芸衆生中的一個而已。而且,大師的疑惑,應該不在我是不是金蟬子轉世吧!”孫享福有些不自然的笑道。

玄奘點了點頭道,“大人說的是,人人都是轉世而來,大人也不例外,貧僧疑惑的,便是那些製造謠言之人的目的。”

孫享福聽玄奘這麼說,瞬間便想到了佛門突然對道門發動攻擊的事情,想來,那製造謠言之人,早就在針對自己進行謀劃,便道,“大師請講。”

“那些人先是鼓吹大人是佛祖派來中興我教的金蟬子轉世,又將此消息透露給道門,引得道門一些弟子對大人不滿,後來,又蠱惑那些不滿的道門弟子圍堵在大人府上,故意引發衝突,之後便將消息傳給佛門諸多寺廟,引得諸寺武僧憤恨,他們又鼓動幾個在大人府門前捱打的道士去佛寺門前挑釁,引得許多武僧從寺內殺出,想來,此刻已經有好幾場大沖突了,貧僧眼見這一切,卻無力阻止,便來相告,希望大人有辦法能解決此事,還出家之人一個清平世界。”

玄奘雙手合十道。

“原來如此,那幾個敗類應該是看到我在戲劇中弘揚佛家慈悲,貶低道士,於是藉機挑起佛道之爭,目的,只是讓我的戲劇沒法演下去,當真無恥。”

一下午的時間,竟然生出這麼多糟心的事,不過這點破事能夠讓他結識玄奘法師這樣的歷史名人,也算是意外之喜了,看過百家講壇的他知道,明年玄奘就要開啓西行之路了,而且,一去就是十幾年,以一條善辯之舌戰勝全世界的佛教徒之後,帶着幾百部外國經書回到了祖國。

而那個時候,正是道門發展的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李世民便想要扶持佛門,打壓道門,而且,朝廷又正值經略西域的重要當口,李世民需要一個瞭解西域情況的顧問,便給了西行歸來的玄奘非常高的禮遇,多次勸其還俗爲官,玄奘拒絕,可李世民對他的恩寵不減,留其在長安,不時召見詢問,至此,大唐便不再是道門獨大,佛門也有了一個時常能伴隨皇帝左右的人,之後,兩教才真正的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大人可有辦法化解這次衝突?”玄奘面色凝重道,他雖不在長安,但這些年卻也聽聞了不少佛門與道門之間的爭鬥,當真是殘酷之極。

“大師勿慮,在下與道門掌教袁天罡相熟,等將事情解釋清楚,道門應該不會再遷怒於佛門了。”孫享福給了玄奘一個安心的眼神道。

“如此,那貧僧就憑三寸不爛之舌,勸解佛門內部,不要被小人所利用,助大人平息此次風波。”玄奘微微點頭道。

“如此甚好,我等便分頭行動吧!事後還請大師往在下府上小住幾日,在下有些事情還想與大師探討。”

“一定,一定。”

與玄奘告別之後,孫享福很快便在三清觀裡見到了袁天罡,好在佛門的武僧知道分寸,只是衝擊了幾個小道觀,沒有來這裡搗亂,不過兩人將信息一交換之後,才知道,佛門和道門之所以爆發這麼大的衝突,是因爲兩邊都死了人,那些被擡到縣衙去的道士,可能就是佛門的武僧打死的,而佛門,也有幾個武僧在衝突中喪命,重傷者不少。

“可恨的世家子,居然敢如此消遣我道門。”

袁天罡雖然恨那些和尚,但從孫享福嘴裡得知了事情的經過之後,氣的鬍子都扯斷了好幾根,可惜,他也拿那些世家子沒有辦法,人家只是動動嘴皮子,就能叫道門焦頭爛額,萬一在朝堂上再進點什麼讒言,李世民可不會爲了道門的事去得罪勢力龐大的世家,上次孫享福上朝事件的影響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消除呢!

“這個仇咱們暫且先記下,道長目前還是要約束好道門弟子,不要再生事端了。”

孫享福對這些世家子屢次出手對付自己也是頭疼的很,可惜當下的皇帝都拿他們沒辦法,他一個農家出生的小家臣有能如之奈何,不過他相信防守只是一時的,自己一定能找到反擊的辦法,讓世家也頭疼頭疼。

“貧道自是會約束道門子弟不再找你麻煩,但與佛門之間,就算是貧道不想生事,那些禿驢也不會善罷甘休吧!”袁天罡不岔的道。

“道長請放心,在下已經請人與他們說合,我相信那人定然不負所托。”孫享福勸道。

“哼,如此最好,我道門可是不懼那些和尚,若不是當年幫助陛下打過仗的僧兵仍在,貧道早就將佛門斬草除根了。”袁天罡恨恨的道。

佛教自達摩祖師傳教至中土,早期僧人幾乎個個都習武,到了唐初,武僧數量依然保持着寺廟中較大的比例,是以,李世民用完僧兵之後,又覺得他們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俠以武犯禁是每個統治者都擔心的問題,李世民雖然對佛門很是感激,卻嚴格限制了其傳教規模,在人數上,比這個時期的道士差遠了,但,他也不會讓人公然的對付佛教中人,畢竟那是他的恩人,他需要維持自己知恩圖報的形象。

“佛門若滅,道門安存?袁道長學究天人,當參的透其中道理吧!”

跟聰明人不需要說過多的廢話,等袁天罡呆呆的陷入沉思之後,孫享福便與一見到他就喜歡發呆的李淳風同志告了個別,往宮中而去。

“師叔,你現在還懷疑我的推演麼?此子,怎麼可能是一個農家出生的小子。”過了許久,待袁天罡想透了問題,李淳風才道。

“或許,有些人天生就智慧通達吧!”袁天罡也解釋不透,一個農戶出生的小子,爲什麼能把問題看的這麼深遠,於是道。

“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所以,今後我會多與其交往,觀察他的言行。”李淳風好像找到了什麼新的修行道路,一臉認真的跟袁天罡道。

“也罷,與他交好,也不是什麼壞事,另外,此人的實用之學,確是一門有助於我道門發展的學問,師侄聰慧,儘可將其學來。”袁天罡點頭道。

“那從明日起,我便去孫府叨擾,住它一段時間。”李淳風說罷,便自己回家,收拾行李去了。

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421章 又上朝第118章 殺倭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139章 見韋李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365章 戰報來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十章 賞錢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113章 溪村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381章 各種忙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367章 起塘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214章 雙華嶺血戰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604章 擺鐘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737章 五年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469章 自救第133章 種稻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481章 大進項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745章 聖輝已顯
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421章 又上朝第118章 殺倭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139章 見韋李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365章 戰報來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十章 賞錢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113章 溪村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381章 各種忙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367章 起塘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214章 雙華嶺血戰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604章 擺鐘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737章 五年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469章 自救第133章 種稻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481章 大進項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745章 聖輝已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