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

一夜盡興,孫享福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牀。

出了前院,便見百餘個牽馬帶刀,龍精虎猛的軍漢在一個宦官的帶領下進入府中,又看到見他們在自家的宅院設置防衛崗哨,準備駐紮,孫享福便有了些許安全感。

“孫下牧,侍衛灑家給你送來了,作坊以及一干工匠,奴僕,也都調配齊了,娘娘的意思,儘早將攤子鋪開,你看······”

“行,今天我就去作坊調配工作,你趕緊的把東西兩市的鋪面租好,另外,多買些大豆,柴碳囤積起來,三天以後,咱們的工坊就能出豆腐。”

聞言,那過來傳話的太監馬永全便臉上一喜,他是長孫皇后派過來協助孫享福管理膳監司的,說白了就是長孫皇后怕膳監司來往的賬目太大,孫享福會貪污,不過,人既然落到了孫享福手上,當然是往死裡用,現在他那麼忙,能動嘴的事,絕不會動手。

豆腐作坊在曲江池對岸的曲池坊,皇家出手,果然大氣,幾乎四分之一個坊都被劃成了膳監司衙門,待孫享福進入坊門之後,就有數名吏員前來參拜。

“卑職長孫淳,見過孫下牧,膳監司衙門書吏十六人,工匠一百二十人,奴役勞工八百,盡數到齊,名單請大人過目。”

孫享福看了一眼這個叫長孫淳的傢伙,估計應該是長孫家一個讀過書的家奴,便和氣了幾分,現在的職位,便是膳監司的第一文吏,如無意外,將來會執掌膳監司。

接過名冊,再看了看沿街道路上黑壓壓的人羣,大部份都是突厥人,孫享福便眉頭一皺,看來長孫皇后還是改不了她鐵公雞的性格,派突厥俘虜來給膳監司做免費勞力,這可是省了不少買人的錢。

可孫享福卻是不太願意用這些突厥人的,因爲前面的叛亂給他留下心理陰影,總覺得用他們幹活不牢靠。

“大人請放心,這些突厥人都是自願留在大唐做勞工的,大部分都是河套地區經常與漢人打交道的突厥部落的人,大多會簡單的漢話,他們覺得留在大唐只要有飯吃,就比回到突厥好,所以,您只要給他們吃的,便無需擔心他們叛亂。”

長孫淳見孫享福面色不喜,便解釋道。

“只要給吃的就行?”

“是的。”

孫享福滿意的點了點頭,要知道,他得膳監司兩成盈利的分成,是要負責勞工的薪俸的,這一下子來了八百個只給飯吃就行的免費勞工,可是給他省了一大筆錢。

“行,先讓吏員和工匠分成四個生產大隊,每個生產大隊由四個吏員負責管理,成員有工匠三十名,勞工兩百個。

其中有一名牽頭的吏員直接對我負責,另外三個吏員,則分別爲監工吏,內務吏,質監吏,每人可在所管的工匠裡挑兩人負責協助,挑選四個勞工作爲勤雜。”

孫享福簡單的幾句話,便將司膳監的管理構建組建了起來,不一會,就有長孫淳,林文夫,劉簡,李浩然四個吏員當選爲四個生產大隊的牽頭吏員,所有的工匠,也都被分成了四塊,這樣,每個組四個吏員,加上他們挑選出來的幫手,管理人員和被管理人員的比例就大大縮小了。

“四個生產大隊,在坊內的東南西北四個區域,組成四個生產車間,會由內務吏帶着各自屬下去尋找適合居住的房屋。以後,這些工匠,勞工,一切生活上的事情,都由各組的內務吏管理,我要求,每個人勞工,在生產車間的時候,身上必須乾淨,口鼻,頭髮,必須有白巾包裹,嚴格按時洗漱,宿舍必須整潔,咱們做的可是食品行業,連陛下可能都要常吃我們做的東西,如果所制食品不潔,吃壞了陛下的肚子,所有人都有可能人頭落地,所以,內務吏責任重大。”

被孫享福這麼一說,各組內務吏便感覺肩頭沉甸甸的,待他們將工匠和勞工們帶下去之後,孫享福又對剩下的吏員道,“監工吏,顧名思義,是整個生產過程中負責監督管理工人工作的,所以,是少有的知道整個豆腐製作流程的人,所以,從明天起,監工吏都要去我府上學習製作豆腐,豆乾,豆皮的全部過程,要牢記在心,不得馬虎。

而且,未經陛下允許,製作之法不得外傳,否則後果自負,學成之後,將每個工序分散在一個獨立的房屋製作,所有勞工只做一道工序,相信,他們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夠立即上手,監工吏明白了嗎?”

“卑職等明白。”

孫享福目光掃過三人,算是加深了一些印象,又對剩餘的六人道,“質監吏主要負責從採購開始,到製作完成以後的豆腐質量抽查,不合格的劣質大豆,堅決不許入庫,製作出來不合格的豆製品,堅決不許拿出去售賣,我要求,作坊裡製作出的每一鍋豆腐,必須有人試吃,沒有問題,才能上市銷售,如果你們自己吃不下,可以找勞工輪流代替,同樣的話再說一遍,咱這是食品行業,而且對全長安的所有百姓和權貴銷售,萬一做出來的豆腐有毒,你們想想會死多少人,不客氣的說,負責監管的質監吏肯定是誅九族的下場。”

孫享福說到這裡,質監吏的肩頭頓時也覺得一沉,原來自己身上的責任也是如此重大。

最後,孫享福交待了四個帶頭的吏員負責巡視監管,不定時抽查各部門的工作,並定期向自己彙報,而且,從明天開始,就要備料,準備生產,然之後他就打馬出了曲池坊。

“娘娘常說你有大才,這話果然不虛,才三下五除二的功夫,你就將整個膳監司安排的僅僅有條了,灑家佩服。”馬永全打着馬笑呵呵的跟上孫享福道。

“說不上僅僅有條,還有一環需要勞您出馬,就是宿衛整個作坊,一百名大內侍衛,我給您留六十個,每二十人一組,分三班倒,全天候封鎖整個作坊,沒有陛下和娘娘以及我本人的命令,不得放任何非作坊內部人員進入,這保衛皇家賺錢秘密的重任,可就交給您了。”孫享福說完,指了指坊門口的出口,示意,這裡以後就是他的警戒區,馬永全聞言,深感自己責任重大。

半天不到的時間,孫享福就安排完了膳食監的工作,當然,還有一些後續的管理細節,他需要寫成文書,交給屬下吏員照章執行,這都不是難事,難的,還是給家裡那些藝人們排節目的事情。

《白蛇傳》孫享福在自己的書房裡,用毛筆寫下了三個字之後,久久沒有往下寫,雖然從很小的時候,每年夏天都要被這部電視劇洗腦很多遍,但你要說讓孫享福記得整部電視的臺詞,那就太扯淡了,拿起筆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當初的想法有些想當然了,話劇不是那麼好排的。

“春桃,去叫夫人來。”

“少爺,春桃去訓練那些陪嫁的丫鬟僕役去了。”

孫享福最終決定,還是自己負責將大體的故事講出來,讓這個時代的人,以這個時代的觀點,來補充完善這個故事爲好,朝門外喊了喊,卻發現是平時院子裡負責灑掃的秦漢回了自己的話。

“這聲音,咦,好有特色哦!”

來來來,秦漢叔,你跟着我唱一段,“哈哈哈,哈哈哈,西湖美景,三月天嘞,春雨如酒,柳如顏嘞。”

“呃,少爺,您這是唱的那一出啊?”

掃地的秦漢差不多四十歲了,妥妥的一老漢,完全跟不上孫享福的思維節奏啊!

“叫你唱,你就唱,唱好了,少爺晚上給你加餐,整隻豬蹄給你啃好不好。”

“呃,這個好,那老漢我就學學。”

半個時辰後,秦府後院正房,提着掃把的秦漢哼着一首很帶感的歌,就往二進院的臨時學堂跑去,這是要幫孫享福喊虞秀兒呢!

不一會,尚在二進院落裡教孩子們讀書認字的虞秀兒便被秦漢叫了過去,一進書房的門,虞秀兒就問道,“夫君,這老漢叔唱的什麼曲子,好像很好聽。”

“呵呵,好聽吧!這就是爲夫我準備在酒樓上演的節目中的一首插曲,也是落幕曲,來來來,爲夫這裡有個故事,想了個大概,你幫爲夫完善,完善。”

孫享福一把將虞秀兒拉入懷裡,二人便在一張太師椅上,開始寫起了故事。

“故事的開頭是這樣的,話說一千七百年前,有一個剛剛修煉成精的小白蛇在山間修行,卻被一個專司捕蛇的江湖人所抓,這時,有一個在山中放牧的小牧童正巧遇到,見小白蛇可憐,便願將自己採摘的山桃予那捕蛇人,讓他放了小白蛇,捕蛇人嘴饞小牧童的山桃,正接過吃的香甜,不料手中的小白蛇趁他不注意,逃脫了,等捕蛇人在小牧童的勸解下,放棄去追小白蛇之後,那小白蛇便變化成一個小姑娘,感謝小牧童的救命之恩,揚言,以後定當報答。

一千七百年後,小白蛇已經成了法力高強的千年蛇妖,她自覺修行圓滿,便準備上峨眉,拜觀世音菩薩,祈求皈依三寶,觀世音菩薩果然在峨眉山下凡顯靈,但卻告訴白蛇,她還有一樁塵緣未了,需報得大恩之後,才能功德圓滿,得道成仙,並且施法將她一身蛇毒褪去,使其可與人相處,臨走前提示她,恩人就在蘇杭西子湖畔。於是,白蛇便趕往西子湖畔,尋恩人報恩······”

故事纔講了一個開頭,虞秀兒便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但是,纔講到這裡,孫享福便停了下來,道,“娘子,就這個開端,咱就得設計臺詞,和表演場景了。”

“夫君這故事編的真好,不如,就由你我二人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設計對話吧!”虞秀兒提議道。

“如此甚好,另外,我還想到了一個讓觀衆加深故事代入感的辦法,在咱們的舞臺背面,用水墨畫,事先畫好場景,每到一處不同的地方,咱們只需要將背面的畫布拉一拉,就能讓觀衆看到大致的場景,比如最開始的山林,之後的峨眉山,再之後的西子湖畔斷橋,不需要畫的多好,只需要畫出個大致樣子就行。”

“嗯,夫君的辦法真好,不過即便如此,估計一個開頭就需要諸多畫布,如此,僅憑我等,恐怕畫不完。”

“對了,找閻立本閻大人啊!他作畫奇快,而且門下學畫之徒不少······”

夫妻二人就這麼進入了商量的模式,僅一個下午,好多的辦法和點子就被他們共同構思出來了,從而,讓整個貓冬的季節,都不再那麼無聊。

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714章 航海人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271章 新作物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721章 開工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573章 開賽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717章 到遼東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241章 運作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559章 擒王浩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760章 治理難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714章 航海人第382章 滿月酒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733章 到吐蕃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323章 又出招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273章 酒宴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74章 房謀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273章 酒宴第387章 開考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
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714章 航海人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271章 新作物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721章 開工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573章 開賽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717章 到遼東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241章 運作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559章 擒王浩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760章 治理難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714章 航海人第382章 滿月酒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733章 到吐蕃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323章 又出招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273章 酒宴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74章 房謀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273章 酒宴第387章 開考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