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核心政治

跟薛延陀使者的交流很簡單,告訴他皇帝北巡,要大賞薛延陀,讓夷男速來領賞,順帶將建城的班底帶回去就好。

現在,全天下人都知道薛延陀臣服了大唐,李世民會比夷男自己還在意他的人身安全,畢竟,這個時期來說,夷男是帶領薛延陀部從弱到強的大英雄,漠北草原的人心所向,大唐不能失信與漠北的民衆。

而現在夷男所部放牧的位置距離善陽不到八百里,快馬一兩天就能到,半個月時間,足夠使者趕回去通知他過來了。

比較費工夫的是閱兵,孫享對於軍事方面,基本上是一個甩手大掌櫃,全權交給了蘇定方等將領管理,平時沒事,他基本不去軍營,就算是去,也是去教那些士兵們種軍屯田地的。

所以,這方面他心裡很沒譜,畢竟,李世民有要求讓全體安北軍都參閱,並且要起到震懾草原宵小的效果。

其次就是閱兵場地的問題了,善陽是街區制,雖然馬路也算寬闊,但不像長安那麼闊到可以供軍隊列陣的地步,而且,讓十萬大軍在熱鬧的街區通行,貌似不太好,這邊的街道兩旁,可就直接是商鋪,或者百姓的家。

孫享福來到軍營之後,跟蘇定方商量了這事,誰知蘇定方直接將他拉到了善陽城北門的城牆上。

“大都督,一刻鐘之後,咱們安北軍將會從北城門前過。”

孫享福聞言,放眼向城下看去,頓時覺得,把閱兵儀式放在城門外也挺好的,畢竟,善陽城北門外,全部是平整的草原。

人才和庸才的區別就是,他總是能給出很好的建議,蘇定方就是妥妥的人才,孫享福當即就決定將閱兵的場地定在了北城門外。

不一會,轟隆隆的響聲自遠處傳來,原來,是軍士們在城內的軍營裡列陣之後,從主幹道往城外走了出來,爲首的騎兵部隊將領,就是上鎮將席君買。

“咦,這腳步聲”

“末將偶爾看到您府上親衛軍的訓練,覺得很是了得,便學了些來。”

聞言,孫享福這才瞭然。

當年護衛隊組建的時候,孫享福有跟着一起訓練一段時間,一些後世軍隊的訓練方法,孫享福和趙龍提了一些,很多都被趙龍引用到了護衛隊平時的訓練中,而且,一直在修正進步之中。

比如齊步,踏步,跨立等一些姿勢以及良好的內務管理,這些特點,都被善於帶兵的趙龍放大了,到了蘇定方這裡,則是更進一步,將其制定成了很嚴格的規定。

而蘇定方帶兵的方式,與李靖一脈相承,對屬下兵將的掌控力非常高,所以,成就了現在安北軍嚴整的軍容軍姿。

在整個大唐,除了李世民的玄甲軍之外,還沒有那一衛的兵馬能夠保持每天都訓練,然而,安北軍卻是能夠做到,因爲他們有足夠的軍費。

錢,一直是強軍的基礎,即便是後世,打仗,打的是科技,也打的是經濟,財力。

安北軍有善陽的各大工坊提供先進的裝備,有足夠好的伙食改善士兵的身體,有足夠優良的戰馬供騎乘,還有足夠科學的訓練方式提升殺敵技巧,所以,他們沒有理由不強。

當騎兵列隊整個通過城門洞,步兵部隊來到城牆下的時候,孫享福彷彿看到了後世的軍隊列陣,被自己屬下的軍隊震撼到的感覺很奇妙,此刻,孫享福心裡又多了一些想法。

“蘇將軍,如果用快馬,能在半月內將部,室韋部,和部的首領請到善陽來觀看閱兵儀式嗎?”

善陽的位置距離這些部落中最近的部也有一千二百里左右,如果是像關內,有驛站換馬,一日八百里,倒是有可能在兩三天之內將消息傳到,讓人家從容而來。

但草原上

“能。”

“是嗎?如何做到?”蘇定方讓孫享福再度意外了,好奇問道。

“大都督,您難道忘了往東的六百里二類地已經有很多世家去開發了嗎!咱們的信使,一路可以跟他們換馬。

而您將三類地租給了部放牧,如今正是草原上夏草茂盛,適合放牧的時期,咱們的人只要帶上望遠鏡,到了那邊,到處都可以找到有馬的牧民,只要派出去的精壯之士日夜趕路,一日八百里或許不能做到,六七百里卻是絕對能夠的,這樣,三五日內,便可將消息送達各部,十餘日時間,足夠他們趕來了。”

軍事家就是厲害,對於類似能利用起來的東西,他們一點也不會遺漏,孫享福自問做不了軍事家,便只好將這事交給蘇定方來辦了,反正善陽的位置剛好在整個北部草原的中段,距離各方的距離都不超過三千里,萬一時間有些延遲,孫享福還可以讓李世民延遲閱兵,既然做,就乾脆做到極致,這是安北軍給他帶來的信心。

把閱兵的事情跟蘇定方講清楚之後,孫享福還沒有回到府中,就又被褚遂良找上了。

“大都督,有信使來衙門告知,西域胡商團隊,最多十餘日便可到善陽,人數非常龐大,至少有五萬人以上。”

“五萬人以上?”

即便是孫享福一早就知道西域胡商會在今年六月率先抵達善陽,卻也沒有想過,來人的規模會超過五萬,因爲,往年頂多也就幾百個商隊,萬把人。

看來,他那張採購單子,以及鏡子的誘餌,起了很大的作用,胡商的數量不可能一次增加那麼多,多半是他們將自己收集過來的奴隸,壯丁什麼的,都帶過來了。

“是的,他們會先陛下一步抵達善陽,若是都入住善陽的客棧,只怕,那些朝廷的大臣們會找不到地方住。”褚遂良一臉擔憂的道。

“沒地方住麼?那倒未必,你把幾個和你同來的預備刺史找齊,和他們一起到我府上來,我有事情和你們商量。”

孫享福聽褚遂良說了情況,不但不擔心,反而露出一臉笑意道。

朝臣是什麼?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不能得罪的剝削階級。

可對於商人來說,就是花錢的金主。

如今善陽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基礎建設趨於完備,鳥語花香,風景宜人,各項娛樂服務豐富,當官的,難道不想在這買套別墅,閒暇時過來小主幾日麼?

大家可都知道皇帝未來的幾年,都是要北巡的,也就是說,他們往後每年都會在善陽住至少兩三個月的時間,買房子,可比住客棧划算。

而孫享福在給李世民提北巡計劃的時候,早就想到了這一節,所以,周純屬下數萬人的工程隊可不都只建普通民居了,高檔別墅,至少也建了好幾百套出來,這些別墅的位置,全部在靠近桑乾河西面,是城內景色最優美的地方,與北面政務區相鄰。

而怎麼把這些別墅推銷出去,可就是褚遂良這個刺史,和善陽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周純要做的事情了。

在孫享福看來,以前那種靠條條框框的規定來管理地方的模式已經過時了,只靠限制百姓的行爲的話,即便是百姓再聽話,也頂多只能混個不餓死。

一地主官,該管的就是生產,該抓的,就是經濟,只要產出多了,經濟好了,百姓有吃有喝有穿,就肯定亂不起來。

像朝廷這些有錢的大佬們,就是善陽的主要客源之一,還有西域的胡商,他們也將是個較大的消費羣體,所以,皇帝北巡對於善陽來說,是一個發展經濟的機會,得抓住。

學政,當然是要學全套的,今天給幾位未來刺史上課的是周純,孫享福讓下人準備了酒席,飯桌上就是他們的課堂了。

“諸位大人,你們知道善陽的發展,靠的是什麼嗎?”

周純被孫享福點作今日酒宴的主講,那是他的榮幸,他區區一介商賈,能夠給幾位正五品以上的官員說教,在以前來看,幾乎是不可能的。

“自然是因爲大都督的合理規劃,以及農門神奇的種植技術了。”許敬宗率先一記馬屁拍道。

聞言,周純自然是不敢否定的,點了點頭道,“這是自然,不過,這說的比較籠統,往細了看,你們就會發現,是商業體系在支撐着整個城市的發展。”

“商業體系?”

衆人無不是飽讀詩書之輩,雖然大唐現在有意提高商人地位,但一下子,是不可能讓所有人打心裡改變對商人的看法的,所以,對於周純所說的商業支撐了善陽,有些不認同。

“對,就是商業體系,因爲有了我這樣的房地產商,才讓善陽的百姓快速安居下來,因爲有了煤,鐵,茶,烈酒,香料,皮貨,鹹魚豆醬,蜂蜜,糧食,香水等等等等商品,草原上的部落,西域胡商,以及中原的商人,才願意到善陽來交易,使得這座城池的百姓能夠通過製造貨物,賺取收入,從而長久的在這裡立足下去”

周純抽絲剝繭的給幾位講解了商業對於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性之後,孫享福纔出來發言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你等今後作爲一地主官,最要考慮的就是爲百姓謀爭取利益,只有讓他們豐衣足食了,咱們的國家纔會安穩富強。

我讓周純給你們講商業對於地方發展的重要性,就是要你們首先放棄心裡對於商業的偏見,在我看來,士農工商,可並不是身份階級的排名,而只是對於四種職業的劃分而已。

沒有工商業,農業產出就算再大,也是枉然,你們或許不知道吧!當年如果不是我開設了望江樓,幸福村種植出來的東西,就不能賣出一個好價錢,現在不是幸福村提前準備好了貨船,將關中百姓種出來的瓜果運往全國各地銷售,關中百姓種出來東西,就可能要爛在家裡。如果不是幸福村大量的收購關中百姓種出來的棉花來加工成爲棉衣,棉被,棉布。那東西依舊只能是讓人觀看的花物。

這些事情不是我來做,朝堂上根本沒有人管,沒有人看出這樣的問題嗎?

肯定有,只是他們即便看到了,也不會管,因爲不管,他們能謀利,讓百姓把東西積壓在手上,他們就能低價收購,然之後囤積居奇,使市場上有需求的得不到滿足,有產出的得不到回報,這就會阻礙這個國家的發展。

而咱們爲官者,也就士人,要做的,就是要幫這個天下,幫農,工,商理順市場,制定次序,做疏導統籌,並非就比負責產出的其它羣體高尚,只是社會分工不同。在先秦時期,不事生產的讀書人,不也曾一度地位低下麼。

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那咱們再來說說,如何讓治下快速發展。

首先,你就得把刀磨的快些,如今,在農業,工業,商業方面,我善陽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該磨的,就是士人這把刀了,制定良好的次序,做良好的規劃,優化咱們的交易環節,把別人都吸引過來,銷售我們的商品出去,就是你們磨刀的方式,抓住解決這些核心問題,你們就將會變的越來越鋒利,爲國家斬獲的,也會越來越多。”

孫享福是後世來的人,他知道走經濟發展道路的好處,當一個國家越富有,它對於外部的吸引力就會越強大,如果,這個國家還能以強大的包容心,去吸納所有的人,那麼,它將註定成爲這個世界的核心。

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467章 鏖戰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317章 逛夜市第556章 抓捕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481章 大進項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三十章 面聖第118章 殺倭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479章 王麟隕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755章 過黑海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267章 受邀第711章 誣告第288章 密室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604章 擺鐘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273章 酒宴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267章 受邀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179章 互坑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714章 航海人第277章 玩脫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543章 採紅菱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604章 擺鐘第180章 行軍難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520章 到定襄
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467章 鏖戰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317章 逛夜市第556章 抓捕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481章 大進項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三十章 面聖第118章 殺倭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479章 王麟隕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755章 過黑海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267章 受邀第711章 誣告第288章 密室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604章 擺鐘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273章 酒宴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267章 受邀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179章 互坑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714章 航海人第277章 玩脫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543章 採紅菱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604章 擺鐘第180章 行軍難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520章 到定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