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

“見過相國。”徐子先進房之後,畢恭畢敬的長揖爲禮,宰相位在親王之上,禮絕百僚,禮節上不可有絲毫的疏忽怠慢。

“南安侯此來何意?”儘管徐子先是上午才得以正式襲爵,但韓鍾肯定是早就得到消息。

在徐子先面前,韓鐘不屑掩藏自己的情緒,對這個給自己佈局落子造成了大麻煩的福建宗室侯爵,韓鍾絲毫不願假以辭色。

眼前的宰相年約六旬,面色沉毅,身材保持的很好,身着紫袍和展腳襆頭,儘管是在私室召見,韓鍾也沒有換上便服,顯露出對徐子先的提防和冷淡態度。

“相國危矣。”徐子先從容道:“劉知遠去內東門獨對,相國以爲他是去做什麼?”

“危言聳聽。”韓鍾怒道:“宰執面對天子涉及國之大政,你一個蠹蟲般的宗室想說什麼,想做什麼?”

“在下不是蠹蟲。”徐子先道:“南安一戰斬首千級,無任何人相助,如果這樣也算蠹蟲,天底下不是蠹蟲的官員也太少了。”

韓鍾冷笑起來,心中卻是驚疑不定,他原本以爲徐子先是來賠罪示好,以求安穩回福建,現在看來,這個青年宗室竟是真的知道一些內情?

“劉知遠去內東門獨對,接着樞密陳獾召各廂都指揮,軍指揮會議,京營禁軍成了一團散沙,然後天子派郎衛持節而出,劉知遠命石遇吉率軍士至相府,稱相國謀反,天子詔令拿捕,請問相公至時將如何自處?”徐子先知道時間緊迫,不能有無謂的耽擱,他單刀直入的說道:“如果相公不信我,我現在轉頭就走,不過我敢確定,晚上天黑之後,郎衛會衝入相府,到時候就是另外一番景像了,不知道相公是束手待縛,等着被劉知遠嘲笑,羞辱後再賜自盡,還是在大軍入府時,就選擇自我了斷?”

韓鍾一字一頓的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這並不要緊。”徐子先道:“要緊的是有人利用我使天子下定決心,以兩位相公聯手留我,確立儲位,威脅天子的名義,這才能使天子下定決心……”

韓鍾至此已經信了九成,徐子先和徐子誠想留京的傳聞已經傳揚開來,韓鍾當然也聽說了。他以爲這是右相徐夏商的癡心妄想,徐子誠這蠢貨沒有任何威脅,徐子先當然有威脅,如果徐夏商在政事堂會議時提出來此議,韓鐘的打算是斷然否定,不給徐夏商運作此事的機會。

倒是沒有想到,劉知遠居然用這件事爲突破口,簡直是可恥的構陷,完全的謠言!

“相公可是想趕去內東門解釋?”徐子先緩緩道:“天子已經詔令衛尉掌握禁軍,郎衛高官盡至內東門,態度已經相當明確,這個時候相公去解釋有用嗎?其實天子早就想拿下相公,只是缺乏下定決心的理由和藉口,這一次的事不過是給了天子最明確的理由和藉口罷了。”

韓鍾是何等人,一生都是在官場中摸爬滾打,種種厚實的心計和再狠辣的手段也是見識過,天子的稟賦中等,性格扭曲而衝動,而且下了決心的事很難更改,這一切都使得韓鍾起身之後又頹然坐下……就算天子相信了他的解釋又如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那你來見我,有何益處?”韓鍾盯視着徐子先,問道:“是來坐實我們勾結之事?”

徐子先沉聲道:“刀刃臨頭,當然要奮起一搏來反擊,我此前沒有,現在也沒有,將來也不會有束手就縛的那天。如果相公信任,我想要奮力一搏,唯一的辦法,就是誅殺劉知遠!”

韓鍾猛然一震,盯着徐子先看了半響,他是真沒有想到,眼前這個青年宗室,居然有如此的膽量和決斷?

楞了半響之後,韓鍾道:“我爲什麼要信你?”

“因爲利益一致,”徐子先道:“相公要保住權位和身家性命,我也是一樣。既然被人捆在一起,就是天然的盟友。我聽說過一句話,打勝仗的話,靠不住的人也能靠的住。打輸了,靠的住的人也靠不住。現在相公危在旦夕,舊有的力量不是被防範就是靠不住了,真正能用的,反而就是我這個昔日之敵……”

“那要怎麼着手?”韓鍾在這一瞬間,看到了徐子先的勃勃野心和藏在外表之下的狠辣,越是這樣,他反而越是心安,站起身來,韓鍾說道:“劉知遠府裡有過百元隨,還有相當多的牙將,如果奉詔討逆,會有郎衛跟隨,那就難辦了,天子腳下,郎衛持白虎旗至,禁軍無不束手,靠不住的。”

“我帶的都是福建來的鄉野之民。”徐子先道:“白虎旗下禁軍束手,我的人卻不會,另外還有王直的人。我在這裡要討一句承諾,此事過後,我回福建,王直能得到相公支持,另外我需要堂札,相公聽聞劉知遠造逆謀反,令我率部平亂。再有堂札,令我於考試後迅速返回福建,以安天子之心。再有奏疏,上奏天子相公願支持北伐,但要在相公的控制之內,不可以浪擲兵力……”

“有何意義?”韓鍾道:“我反北伐,現在改變主張,底下的人如何看我?”

“政治上的堅持是要看收益與損失,現在相公因爲反對北伐,已經成了天子心中必除之人,不可以再堅持下去了。此次要誅除劉知遠,最少要叫天子感覺相公也可以與他站在一起,而不是一直反對北伐大政,若無此疏,恐怕天子會親征出宮至相府,那樣還是前功盡棄……”

韓鐘面沉如水,但並沒有堅拒徐子先的建議。

事實上也正是因爲北伐之事是劉知遠提出來,成爲韓派和劉派的分水嶺,韓鍾再怎麼樣也要堅持,否則大政遲早被劉知遠所控制,韓鍾纔不得不極力反對,如果能誅除劉知遠,韓鐘的改變當然也是無所謂了,只是當着徐子先的面,韓鍾要做作一番罷了……

“這就是他孃的秉持國政的相國……”徐子先內心不乏悲哀和無力之感,怪不得大魏會亡國,從天下到宰執都是這般模樣,不亡國纔是怪事。

“請相公儘快決斷……”徐子先催促道:“要搶在內東門那裡結束之前上奏和下札,一旦落後,就會失了大義。”

韓鍾臉上陰晴不定,他秉國十餘年,在天子面前也是自有主張,身爲宰執當然不能事事依附,但現在卻是被眼前的青年後生牽着鼻子走,卻只能依從於對方的主張。

“我現在知道林鬥耀和韓炳中二人爲什麼那麼狼狽……”韓鍾坐定下去,開始按徐子先的要求先書寫贊同北伐的奏疏。

……

劉知遠在偏殿等了片刻,便有內侍從裡頭進來請他入內。

幾位侍中站立在殿閣門前,向着劉知遠點頭微笑。

這一次的奏對,劉知遠已經退出兩次,天子再請他進入正殿,這已經是第三次。

“大參至。”一位謁者朗聲道:“請天子爲參政起身。”

正殿內御椅上的天子站了起來,向着劉知遠看了一眼。

天子在便殿穿着沒有那麼正式,淺黃色的大科花長袍,寬衣博帶,衣料當然是最上等的料子,刺工,織工,都是蘇造的最上等的式樣,裁剪也是毫無瑕疵,天子沒有束帶,頭頂是天青色的展腳襆頭。

天子的身高中等,體形偏瘦,下巴留着短鬚,兩眼偏小,皮膚很白,是一個看起來很精明的貴族形象。

“臣見過陛下。”劉知遠長揖爲禮,天子半揖還禮。

待官家坐定後,劉知遠相當急切的道:“請陛下速下決心,一旦韓鍾發覺此次獨立有何不妥,怕是會暴起發難……”

“宰相未必會如此行事。”天子降下玉音,說道:“小半個時辰前,韓相派人送奏疏來,言稱其贊同北伐,但要可控,可進可退,可放可收,朕雖覺宰相保守,內心也不乏欣慰!”

“此韓鍾疑陛下之心矣!”劉知遠向來得寵和邀重於天子的,就是主持北伐之事。韓鍾突然改換立場,對天子來說可以減少朝堂動盪,以最大力量北伐,這未嘗不是一個更佳的選擇。

對劉知遠來說,這個結果就相當的差強人意了。

“不刑而誅,後世人當何以論朕?”劉知遠拼命要天子派出郎衛包圍相府,拿捕韓鍾,天子原本意動,但韓鍾奏疏一至,天子原本堅決的態度也開始模糊和動搖起來。

當今崇德皇帝最重視的就是自己的後世聲名,他急欲成功,就是想獲得一個“中興之主”的名聲,後世史書上,能如漢之宣帝,唐之憲宗那樣,創造出一個大魏中興的局面,成爲後世子孫百代膜拜的中興帝王。

對宰相不教而誅,京師之內皇帝派出親兵包圍相府,實在是一個有辱形象的事情,令得天子難以下定決心來做這樣的事。

“若韓鍾擁立徐子先或徐子誠爲儲,有右相贊同配合,陛下危矣。”劉知遠再次警告道:“陛下切不可猶豫,此等大事,絕不可掉以輕心。”

天子再三猶豫,還是下不定決心,劉知遠奏請獨對,提起這個話時,天子一驚,迅召衛尉,郎中令,郎中令入內東門,同時下令鎖院,使消息不得外出半句。

至晚間時,韓鍾正常下值,同時將一份贊同北伐的奏疏送了進來。

今天的政事堂的堂札也一併送入,有一份韓鍾斥責徐子先在福建南安虛報戰功,奏請其考試後立刻離京的堂札,右相徐夏商雖然反對韓鍾對徐子先的評價,認爲南安戰功屬實,林鬥耀和韓炳中等人失職是實,但也贊同徐子先離京回福建,只是表示徐子先戰功卓著,是宗室中難得的人才,理應受到重視,給其高官美職,使天下宗室俱有向上之心。

奏疏加上堂札記錄,使得天子心中更加猶豫起來。

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九十八 密談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
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九十八 密談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