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

徐子先鄭重點頭,表示接受劉益的說法,並且無條件的信任這位一直以來跟隨着的老部下。

至此三個軍的都統制皆是定下了人選,秦東陽的副手是金抱一,葛大的副手當然是用葛二,劉益的副手,則打算用相對穩重的林存信。

六營一軍,等若禁軍的一個半軍,自然不可能是每個都統制和六個營統制和副統制,都頭層級打交道。

徐子先的打算是以千人爲一陣,平時的日常事務,由軍都統制,副統制,都虞侯來掌管,各營也有統制,副統制,營虞侯。

另外還會設軍法官,軍需官,軍參謀,軍司書官等若干輔助官職。

而在戰時,陣指揮使負責兩營之間的溝通,排陣,臨機指揮等等,由資深的軍官擔任陣指揮。

這也是徐子先考慮到將來可能會在平原地帶對抗東虜和北虜的重騎,數百人一陣太小太薄弱,以千人爲一陣,數萬人排成幾十列縱深的厚實大陣,方可與東虜或北虜的重騎兵相抗衡。

北方禁軍也是有此經驗。

按嶽峙的排列之法,便是儘量厚實中陣,放虛兩翼。

很多魏軍將領在與東虜交戰之初,厚兩翼,以優勢兵力試圖包圍東虜騎兵。

結果被一陣衝開,主將一般在主陣之後,很容易敗逃,導致整個軍陣崩潰。

魏軍在東虜興起之初曾經以主力討伐,成宗年間最慘重的營州之敗,二十萬禁軍埋骨關外,便是陣列之法出了大錯,東虜以優勢騎兵,不斷的叩開魏軍陣列,魏軍軍陣稀薄,難以抵抗重騎兵的衝擊,結果導致慘敗。

現在嶽峙等人儘量的厚實中陣,嶽峙曾以少量精銳,力敵東虜過倍騎兵而不敗,以致成就第一善守的美名。

以徐子先看來,嶽峙的陣法還是失之呆滯,不夠靈動。

其戰法就是厚實中央,兩翼用神臂弓時進時退,殺傷敵人,使敵弓騎,輕騎,遊兵,不得隨意亂中陣陣腳。

這樣防守,敵騎是不容易破陣,但魏軍也很難趁勢掩殺衝擊不力的敵騎,這也是北方魏軍紛紛採用嶽峙戰法之後,幾乎很難獲得斬首的原因所在。

李友德則激進一些,憑着對其部曲強悍的掌控力,隨時調整陣形,儘量厚實兩翼包掠敵騎,這種走鋼絲式的打法,是天賦型的將領才能做到的,一般的魏將敢學嶽峙,卻不敢學李友德。

這種尷尬的局面,也是魏軍的陣列之法操練的實在不到位,另外沒有足夠的騎兵幫助的原故。

徐子先提出來的重騎兵,之所以引起轟動,其實就是他已經敏銳的看出北方禁軍的不足和劣勢所在,此前這種看法是模糊不清,徐子先以弱冠之年,卻是清楚的指出魏軍不能大勝,卻屢次慘敗的原因所在,這也是使得在京師時,種,姚二人欣賞徐子先的最關鍵之處。

這也是一種爲將者的天賦,敏感而具有條理,文官們一般是含糊不清,他們連勝負的關鍵之處都看不出來。

只會說什麼選將任能,足兵甲甲,激發士氣血誠,使將士一心,報效君上與國家。

其實都是廢話,魏軍知道戰敗則死,但每當不利時,還是有很多將士選擇將後背交給敵人,難道他們不欲求生?

只是形勢使他們迫不得已罷了……

徐子先更喜歡李友德的風格,但他知道李友德太過弄險,他對自己和部下們的指揮風格和水準,也是懷疑是否能達到李友德的層次。

最保險的,就是以不足嶽峙的厚度,達到其防守的標準。

而不管是方陣,圓陣,方圓陣,或是魚鱗陣,鶴翼陣,都可以順利的轉換,這需要日常不停的訓練,所以武卒們的新兵期都長達六個月,在其後的時間裡,陣列訓練將始終是南安府兵最重要的科目。

無陣不戰!

這就是徐子先的指揮理念,他也希望能以這個標準,帶出一支嶄新的,充滿活力和壓迫感的強軍。

“李公,繼續爲長史,領秘書閣。”

“下官領命。”

“孔和,秘書閣右輔。”

“下官當不負君侯所託。”

“陳佐才,領司從曹。”

“下官領命。”

“陳道堅,領司從右曹。”

“下官領命。”

“方少羣,司聞左曹兼判軍謀司。”

“下官領命。”

在衆人的眼中,方少羣落落大方的拱手而拜,領命之後又坦然自若的坐下。

“金簡領司聞右曹,判軍情司。”

“下官領命。”

比起方少羣,金簡要更稚嫩的多,不過衆人亦未敢輕視,這個小子從牙將到武官,再到軍情體系,只說明一點,精明而低調,忠誠而簡單。

這個職位和方少羣的職位一樣,非普通人所能任之。

“陳長年,厚生司判。”

“傅謙,秘書閣右輔兼判匠作司。”

匠作司不歸秘書閣管,也不屬任何一曹,比起秘書閣下各房地位要高一些,甚至重要性不在秘書閣之下。

只是按時人的想法和見解,匠作之事畢竟不登大雅之堂,對傅謙的任命是因其能力,而故意掛個秘書閣右輔的官職,就是徐子先明顯的態度。

在南安侯府內,匠作之事,不比儒生,文法吏們的作用差一星半點!

傅謙內心充滿感動,起身道:“君侯如此厚待,下官敢不報效?”

“傅先生也是第一批將家眷帶到東藩的。”徐子先含笑道:“一會散了會議,傅先生到別院四周的宅邸去挑一幢宅院,你挑了之後,再由李公等去挑。”

這是一個相當不錯而實惠的獎勵,別院四周都是些九進的大院,雖然不會是重重疊疊,院子套院子的巨宅,但也是房舍多達幾十間的大型宅院,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和別院相隔不遠,也是處於安保的核心地帶。

這也是徐子先令人修築出來的大型宅邸區,給官員和武將們的福利。

造價都是好幾千貫一幢,若是在福州出售,低於萬貫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傅謙情不自禁的換算起房價來,又想起其在福州城外居住的低矮平房,一時間有恍然如夢的感覺。

“島上土地,礦產,甚至打漁放牧之事,侯府幾乎全包了。”徐子先用略帶歉意的口吻對所有人道:“所以給各位蓋一些宅邸,配給僕傭,諸位不能買田置地,廣收奴僕,所以這是預先想好的一點歉意。”

李儀道:“我等也不是目光不長遠的人,君侯現在處於創業之時,我等豈敢以富貴相求之?”

孔和道:“現在這日子比較此前不知道好到哪去了,下官不是不知足的人,這樣已經是足夠了。”

傅謙諾諾不語,還沉浸在歡喜之中,並且在思忖當日見到的哪一幢宅邸爲次佳……最佳者還是留給李儀,這一點分寸傅謙還是有的。

李儀也會搬取家人過來,他異地爲官,原本有禁忌和規定,家人不好隨意過來,此前的俸祿也是在北方老家買田置地。

現在在東藩之上,一切俱是侯府所有,又是處於創業立基的時候,李儀這個長史不搬取家人過來,自然會使不少人在暗中議論。

“俸祿還是要給的。”徐子先笑了一笑,接着道:“李公按四品,右輔按五品,判樞機,吏等各房的按從五品,判各司的也是正五品,軍都統制,按從四品,副統制,正四品,營統制正五品,副統制正六品,營虞侯從六品,都頭正七品……”

在場諸人,皆是喜上眉梢,笑着起身,一起叉手拜道:“多謝君侯。”

徐子先起身拱手還禮,臉上也滿是笑容。

這一次改制,除了成立秘書閣外,設諸房,將樞機,吏,刑,兵等各務放在秘書閣之下,對文官勢力是一次強化,武將們雖然獲得了更高的地位,卻還是在李儀之下。

就算再成立類似樞密院的純軍事機構,也是理當在秘書閣之下,在李儀之下,這也是徐子先不急着推出類似機構的原因。

亂世將至,武夫的地位會越來越高,但徐子先認爲,可以尊崇,但必得在約束之下。

藉着李儀的資歷和威望,這一次改制也算是成功,自此文武分明,而且設立各房,還有司從曹,司聞曹諸曹,還有厚生司,匠作司各司。

如此這般,將現在繁多蕪雜的軍政事務,包括對徐子先侯府的事務都是做了一次深層次的梳理,對這一次梳理的效果,徐子先自家也是較爲滿意。

在場的部下們也是滿意……雖然現在是侯府私授,但在東藩上私授的官職也是和在岸上一樣!

傅謙已經在打算回家報喜的措詞了,得賞大房子,又升了官,他是判匠作司,一司主事,正五品官職,比此前的從八品一下子升好幾個品階,此前的俸祿一個月連各種補貼不過幾十貫,到了五品,一年的收入突飛猛漲,不算工藝突破的獎勵賞賜,年俸也是超過千貫了。

至於這些變化的官職和潛在的半獨立的傾向,傅謙倒是並不太在意,南安侯只要不舉旗造反,朝廷對東藩的這些事肯定是視若不見……這樣還有什麼可怕的?南安侯向來穩重,也不象是會自己作死的那種人哪!

官位升級,俸祿增加,官袍也是可以從藍袍換成紅袍,也可以佩飾銀魚袋……在場很多人的想法和感覺其實和傅謙一樣,甚至連陳佐才都想換上一身袍服,威風凜凜的出現在妻子家族和鄉黨們的面前。

富貴而不能錦衣還,這怕是這一次變動最叫人痛苦的事情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五章 文學版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十五章 敲打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十九章 齊王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十九章 齊王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六十八章 開捐
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五章 文學版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十五章 敲打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十九章 齊王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十九章 齊王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六十八章 開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