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

“可惜劉知遠有人告訴他這個計劃太瘋狂,不可能成功,當今天子的話卻是沒有人能說,說了天子也不會聽,更沒有制衡天子的力量……”

徐子先現在回想起來,似乎徐夏商提起的最高層面的大議會,由宰執,當朝大臣和宗室中的傑出之輩組成,這個制度只存在太祖的想法之中,並且剛在試圖實施的時候太祖就是崩逝了,雖然留有遺詔,但並不是鐵碑上的那些不可更易的祖製法度。後來的帝王們,包括仁宗和宣宗在內,都是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這個大議會的構造和實施。

這種作爲也是可以理解,大魏前期的幾位帝王,不管實際的施政水準如何,比如宣宗皇帝,以剛毅嚴明著稱,也曾親征漠北,被稱爲最酷肖太祖的皇帝,但在宣宗年間盡棄遼東故地,放棄經略安南,都是極爲昏聵的昏招,越是英明神武的君王,大約都不想被人牽制住手腳,開言路,不殺上書人,宗室要有爲,這些祖制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貫徹和遵循,而太祖在司法,輿論監控,地方勢力和中樞制約上的一些設制,在當年就受到了很大的阻力阻撓,以太祖之智和開國君王的權力威望,居然遲遲不能推行。

待太祖有意強行推行時,卻是已經因傷病侵凌而逝世,結果當然是令人扼腕嘆息。

如果劉知遠的計劃是交給朝廷公議,幾乎是沒有可通過的可能。

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會感覺這個北伐計劃的荒唐可笑,但王直笑不出來,徐子先也笑不出來。

這個計劃雖然瘋狂,但天子就喜歡這種大到賭國運的計劃,天子即位十幾年了,國勢江河日下,越是這樣,天子就越是沉不住氣,他期待一次決定性的大勝,徹底解決所有的問題!

劉知遠瘋狂,但是不蠢,他知道小打小鬧的北伐計劃得不到天子真正的支持,只有這種瘋狂到叫人覺得不可能實施的計劃才能真正的打動天子,然後天子會出手替劉知遠掃平一切障礙,只是爲了這個瘋狂的,不顧一切賭上國運的計劃。

徐子先的感受比王直還要深沉,但他略有奇怪,看來歷史在自己的記憶中發生了一些偏差,北伐是在這一年進行,也是在這一年劉知遠徹底壓住了韓鍾,後者在一年多後不得不黯然辭去相位。

但記憶中的那次北伐沒劉知遠現在計劃的這麼大,這麼瘋狂。

也就是二十萬禁軍和十萬廂軍沿着遼西走廊去打,被東胡兵合圍攻擊之後,退回關內平州的兵力不足五分之一,二十多萬將士葬身關外,成了東胡人的刀下之鬼,自此之後,大魏一蹶不振,對境內的反亂無力彈壓,數年之後便亡國了。

沿遼西穩紮穩打,在徐子先的記憶中一樣慘敗,但對當時的人來說還算是能接受的方案。

能把東胡主力吸引到遼西平州故地交戰,總比東胡人隨意從邊牆入侵要合算的多,這個方案更容易得到朝官和地方文武官員的支持,而劉知遠的計劃就是徹底的瘋狂,絕沒有成功的可能,一旦失敗,亡國就近在眼前。

王直對徐子先的想法不感興趣,他很直接的道:“方少羣是聰明人,知道將劉知遠的北伐計劃一說,我定然不會再追隨。但我當時還很奇怪,劉知遠怎麼能確定繞過韓鍾,將北伐之事推行開來?天子怎會冒朝堂大亂的風險行此事?後來此人又點出你來,我恍忽有些明白,但還是不夠明白……這事和你到底是什麼關係?”

“我只是引子。”徐子先沉聲道:“劉知遠是要把我和徐子誠捆綁在一起,與韓鍾勾連上。左相,右相一起聯手,留我二人至今謀儲君地位,一旦確立,必會侵削天子權柄,甚至廢帝!這種局面一旦形成,天子連寶座都坐不穩了,他當然會全力支持劉知遠!”

“原來是這樣!”王直目光炯炯,兩手緊握椅把,說道:“可是誰都知道,你是右相扶持上來,和左相關係不睦,甚至有相當大的仇怨。”

徐子先呵呵一笑,說道:“和左相那點爭執衝突,相對儲君大位如何?況且我是和林鬥耀有衝突,與左相併沒有直接翻臉成仇,一旦以儲位相誘惑,天子會相信我真的一心想回福建去嗎?”

王直沉聲道:“還真是橫逆之來,無可抗拒啊。”

王直倒是奇怪眼前這個年輕的南安侯的態度,不急不徐,沉穩中還帶着輕鬆神色,如果換了徐子誠這樣的宗室子弟,被點明有眼前的大風險在,怕是早嚇的面無人色,說不出話來了。

宗室子弟天生就是政治人物,不可能沒有一點政治上的敏感性,愚蠢如徐子誠其實也會明白謀求留在京師的風險極大,但其和劉知遠一樣,被未來的巨大收益衝昏了頭腦而已。

徐子先對王直道:“大將軍將何以自處?”

王直道:“我只能回海上,繼續爲盜了。”

話語中不乏苦澀,但這是最佳選擇,要知道王直被招安是劉知遠一力主持,其北伐之議成功就是韓鍾失勢之時,但王直怎麼可能再追隨其後?劉知遠就算獲勝也只是一時得利,其後必定被清算,王直也跑不掉。

如果劉知遠失敗,韓鍾獲勝,王直還是落不了好。

這種情形之下,最好的選擇就是拋掉身上的左衛大將軍,靜海軍節度使的官袍,回到大海之上,雖然不必再處於夾縫之中,可此前的努力也就全浪費了,而且王直將死於平島,沒有可能回明州養老了。

王直只是奇怪,方少羣爲什麼要特意點出徐子先,難道眼前這個後生還能有什麼逆天之法,解決眼前的死局般的困境難題?

徐子先突然一笑,他對王直道:“大將軍是不是不甘心?”

王直點頭道:“當然是不甘,但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在海上幾十年,數次有性命之憂,都是果斷放棄要到手的重利,這才保住了性命。後生,我知道你也不甘,但和性命相比,別的事都沒甚要緊。”

王直的招攬之意相當明顯了,他也是很看重眼前的青年宗室,沉穩,果決,有心機手腕,徐子先現在的選擇只有逃離,逃往福建是沒有意義的,京師詔命一下,不管是誰支持徐子先,都只能轉變立場,否則自己都在劫難逃。

只有和王直一道,逃往海上爲盜,這纔是唯一的保命之法。

王直就是奇怪,方少羣看的出來自己對徐子先的欣賞,特意叫自己來招攬徐子先,救這個後生一命?

怎麼看,方少羣都不象是這種關心他人性命的性格?

徐子先道:“如果大將軍真的不甘,是不是敢和我冒一下險,搏一把?”

王直譏嘲道:“兵變?富貴險中求?”

徐子先搖頭道:“不,大將軍能回明州,我能回福建,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王直道:“怎麼搏?我們加起來六百人,能在十餘萬駐軍的京師,做出什麼樣驚天動地的大事出來?”

“所以我要先去見一個人。”徐子先略顯疲憊的道:“成或不成,就看這個人的態度,看其是不是能痛下決心,和我們站在一邊。若是爭取不到,那在下只能和大將軍去平島了。”

“好吧,我在這裡等着。”王直道:“不過要快,以我的經驗,當你察覺有危險時,危險很快就到,今晚關閉城門前,我們要麼發動,要麼就離開,絕不可有絲毫僥倖。”

“晚輩明白。”徐子先道:“我的人在睦親館,距離朝天驛不過裡許,一旦發動,兩家將士可以在短時間內彙集,到時候千萬不要猶豫,遲疑……”

王直放聲大笑,臉上睥睨萬方的豪傑之態盡顯無餘,他斜眼看着徐子先,說道:“小子狂妄,我縱橫海上與人搏命時,你父還是襁褓幼兒,你到在這裡教訓起我來了!”

徐子先抱拳長揖,一笑而出。

王直當然不甘心,他費數年之功纔得到招安的機會,怎麼想因爲劉知遠一人而前功盡棄?這涉及到王直交班和養老,另外保幼子平安的大局!

現在王直精力尚健,可以鎮的住部下,再過幾年又如何?萬一平島發生變亂,不僅王直自己難保性命,就算是王直年幼的兒子,怕是也要死於刀兵之下。

海上羣盜有傳承百年以上的,歷次盜首年邁或意外身死,總是會有難以遏制的內亂髮生,哪一次不是刀光劍影血流成河?

王直除了擔心自己死於非命,還得擔心自己的兒子被殺,徹底斷了他的香火,沒有機會他只能黯然回平島去,一旦有機會,他當然會抓住機會,奮力一搏!

在這上頭,王直的利益與徐子先完全相同!

出門之時,徐子先對那個方少羣已經有了強烈的興趣,這人真是多智而近妖。估計是劉知遠的北伐計劃暴露之後,其人知道事不可爲,而再知道劉知遠設計韓鍾和徐子先之後,又知道王直與徐子先打過交道,短短時間就想到辦法,知會了王直,同時點出了徐子先,使兩股力量能夠合二爲一。

方少羣當然不是叫王直帶着徐子先跑路,而是希望這兩股外來的力量能攪動京師風雨,破掉眼下的死局!

“真是多智而近妖……”徐子先第一次對某個智士有深深的敬畏心理,這種人就是先秦兩漢時的智士,縱橫家一流,果然多智近妖,可怖可畏。

徐子先當然不會知道,方少羣苦思一夜,以致鬢角早生白髮!

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十九章 齊王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
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十九章 齊王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