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

由於要禁軍打硬仗,趙王將福建路府庫中提供的錢財,七成以上給了禁軍。

就算如此也不甚放心,五十萬貫錢,加上大量的糧食均是趙王親自頒則到軍中。雖然沒有督促禁軍將領發放,但所有將士看到錢糧入營,又是趙王親自送到營中,禁軍士氣也是一振,當即俱是歡呼起來。

“五十萬貫錢,拿出來當賞錢的最多二十萬貫。日常的開銷使費,均是從這錢裡頭來……”趙德邦長揖而拜,臉上也是無可奈何的神情。

趙王面露不滿,但亦知這個轉運使盡力了。

福建路的日常開銷是由安撫使司和地方軍州徵收的雜稅來維持,兩稅,還有各種酒稅,鐵稅,鹽茶稅,這些大頭稅收均是上繳國庫。

地方官府的運作,駐守廂軍的餉俸,還有各種林林總總的開銷,均是由安撫使司和大都督府共同負責。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中樞兩府只是允許暫撥錢糧給大都督府用來剿賊,並沒有撥付下來錢糧款項,就算上繳的賦稅額度,也只是允許暫緩。

甚至攤派之事,暫且在福建路並不進行,可是很明顯,到了明年流寇被剿滅之後,攤派的幾百萬貫,還是得轉運使負責向地方徵收,一文錢也少不得。

趙德邦有這般大的壓力,能現在支出這麼多錢糧,也算難得可貴了。

李谷在一旁冷冷的道:“禁軍一萬多將士,每人才賞兩貫錢,用這點錢叫將士上陣殺敵,冒着掉腦袋的風險?”

趙德邦皺眉不語,良久之後,趙王才道:“總得設法再發一筆,等開拔的時候再說。”

這樣的拖延解決不了問題,但總不必在現在劍拔弩張,趙德邦揖手一拜,李谷也不好再多說,只能也是同樣一拜,算是議事結束。

……

晨露猶在,辛苦求食的人們卻是早就起身了。

農人在平整地塊,種植一些越冬的作物,等出苗之後,下霜之時,就是一年農活的結束,到明年春季之前,辛苦一年的人們可以獲得喘息之機。

這個時代可不是有各種器械的後世,任何田間地頭的事都需要親力親爲,而且缺乏吃食,衣料,甚至油鹽攝入嚴重不足,每天的勞作都是相當的辛苦,只能起早貪黑,苦苦掙扎,熬出一點吃食用度出來。

農人在城外的農田裡勞作,腳伕,擔夫,還有一些進城賣菜的菜農,在城門附近開小飯鋪,茶棚等小買賣的生意人,天剛擦亮就已經到了各自的鋪子,飯菜的香味也瀰漫了開來。

最近有流寇在建陽舉旗起事的消息,早就在建州一帶流傳開來了。

前一陣風聲緊的時候,建州的城門只在中午開一個時辰,有幾千人的廂軍和團練在城頭駐守,那些廂軍有氣無力的打着旗幟,在城頭巡邏,架設懸戶,搭起臨時的箭樓,還有準備滾木,石塊等守城的工具。

有一些穿藍袍的官員在城頭督促,喝斥那些廂軍將士和民壯多賣些力氣,不要懈怠放鬆。

後來逐漸有流言,流寇是往撫州一帶移動了,可能是準備直接去江南西路,很多流寇都是在荊南,江西潛藏,對那邊較爲熟悉,所以雖然在建陽舉旗,卻並不打算在建州久留。

消息不知從哪裡流傳出來的,但人們都顯然願意相信,從官吏到廂軍將士,再到普通的百姓,無不期盼消息屬實。

不管建州被王越折騰的怎麼奄奄一息,最少並沒有戰亂,大規模的流寇會破壞一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人們已經飢腸轆轆,難以支撐,實在不敢想象,如果有大規模的流寇四處燒殺之時,又會是怎樣的場景。

那會是對建州人的最後一擊,將會是玉石俱焚,無人可以逃避,最終將會毀滅一切,整個建州都將毀於兵火之中。

有一些士紳大戶當然是想往福州跑,可是道路已經斷絕,往撫州或衢州要翻越大山,更加危險。

很多人往交界的汀州跑,每天均是有車馬往汀州去,不管怎樣,汀州暫且還算是太平。

待流言傳過來後,建州府城和四周的百姓都是鬆了口氣,城門也是從每天開一個時辰,改爲開兩個時辰,分別是辰時開一次,午末再開一次,方便城內外人員出入,物資運入運出。

在百姓出入的時候,守城的廂軍士兵都是懶洋洋的,也顧不得細看,只是隨意瞟一眼,便是放着人入城了。

在辰時末刻,城門就要關閉前一刻,有幾個後生從城外氣喘吁吁的跑過來,到得城門附近時,幾個廂軍將手中鐵矛略微放低,喝斥道:“跑什麼跑,做甚的?”

“咱們是從建陽跑過來的。”一個矮壯漢子操着官話道:“都是礦上的,那邊流賊生事,咱們在山裡躲了好多天,看看流賊慢慢往撫州走,這才壯着膽子跑下山來,趕緊往府城跑。”

廂軍們精神一振,一個隊官上前道:“真的是往撫州去了?”

矮漢子搖頭道:“這咱可不敢瞎說,就聽人都這麼說。原本在建陽城附近和把守道路的流賊,倒是真的少了很多,要不咱們也跑不出來。”

“你們不是福建路人吧?”

“不是不是,咱是荊北洪都過來的。”

另幾個漢子也紛紛說話,有的是荊北人,也有荊南的,口音聽起來倒也是沒什麼差池。

廂軍隊官道:“你們進城做甚?”

“城外沒活路了。”一個壯漢冷着臉道:“礦山鐵場俱關了,四處都是逃難的,想在鎮上攬個活比登天還難。只有城裡還有活計,咱們要賺些盤纏回老家,除了到城裡賣這兩膀子力氣,還能做甚?”

這陣子陸續從建陽跑過來的礦工也是不少,有福建路本地的,也有建州本地人,其餘各處的人均有,多半的人也真的是如這漢子所說,回鄉沒有盤纏,建陽那邊亂了很久,建安這裡有的礦山鐵場也都關了,十幾二十萬人,連帶家屬有好幾十萬人衣食無着。

“你們這些蠢貨。”廂軍隊頭笑罵道:“捨近求遠,早到南安鎮去投中山王,當個府軍不好?月餉好幾貫,還管安置家小,老子若不是在建陽城有家小,也早他孃的投中山府軍去了。”

四周有廂軍發出笑聲,有人接話道:“隊頭,你那身子骨,走二里地要歇八回,府軍能要你才見鬼了。”

廂官隊官也笑起來,也是笑罵道:“他孃的,老子說是隊官,餉錢和你們一樣,就是少挨點剋扣,一家老小七八口人指着這俸祿吃飯,飯裡除了野菜,米粒能數的過來,能他孃的有勁纔怪了。”

說這話在場的廂軍都是一陣唏噓,早年間廂軍待遇雖不及禁軍,也是比土裡刨食要強一些。

這二三十年來,賦稅越來越重,工商貿易的利潤卻是越來越小,人們普遍感覺日子難過。至於廂軍,原本是朝廷爲了穩定民間,給沒有活路的男丁一條活路,給他們養家餬口,不至於去當土匪,甚至轉爲流寇的國策,隨着朝廷壓力越來越大,對廂軍的待遇也越來越差,軍官們剋扣軍餉,朝廷是拿年節和天子,太后的聖壽名義下發賞賜,彌補這個損失,這三十年來幾乎沒有任何賞賜,偶爾的賞賜也是給禁軍,廂軍當然沒份。

在轟笑聲中,要進城的礦工們也是打量着守門的禁軍,見他們拿着生鏽的鐵槍,並無鎧甲,盾牌,橫刀,連隊官也只是一柄長矟,身上也沒有披着甲衣,頓時都是互相遞了個眼色。

說話的壯漢便是劉茂七,矮壯漢子是羅振邦。

他們在建陽練兵十幾天,也一直不停的派出哨探打探福州方面的消息。

在看到南安疏散一空,中山王府並無出兵打算時,李開明和劉茂七等人俱是鬆了口氣。

若說李開明真正忌憚的,整個東南廣南荊南地方,也就唯有一箇中山王徐子先!

若是能在建州順利得手,短時間內就積聚起足夠的實力,能擊敗中山府軍,大業也是未必就不能成。

城門口又陸續聚集了一些人,有要進城的,多半是早晨進城後又要出城的人,不一會兒聚集了過百人,城門口堵着,城門只開了一條縫隙,廂軍們雖是漫不經心,可還是用守城車堵着城門,用長槍鐵矛將縫隙堵住,這般情形想要硬衝,當然是絕無可能。

看看並沒有太多可疑,廂軍隊頭揮一揮手,說道:“讓開,由他們再進出,過一刻關城門。”

“隊頭,”有廂軍提醒道:“這幾個都壯實,要不要搜身。”

“他孃的,他們要圖謀不軌,拳頭也打死咱們了,那是礦工,都是膽大心黑的主。”

隊官笑罵一句,並不叫部下搜身。

這隊廂軍和駐守福建路的廂軍大致都差不多,面黃肌瘦,身體瘦弱,長期的營養不良使他們根本沒有多少氣力,平素說話,都是有氣無力的模樣,他們連正常的壯漢都不如,更不要說有軍人的體格和體能了。

這也是普天下廂軍的常態,所以上到天子,下到普通的百姓都知道,這羣人也就能守守城門,巡防江面,防止小偷小摸,真的有什麼流寇巨盜,要想剿除,還是得靠禁軍。

待廂軍們讓開道路,收起兵器後,劉茂七和羅振邦等人依次入門。

劉茂七突然向廂軍隊頭咧嘴一笑,說道:“你說的對,老子看你也是個苦人,不是威逼窮人的壞種,今天就給你一條活路。”

廂軍隊頭感覺不對,驚道:“你做甚?”

“老子一雙拳就就能殺你。”劉茂七抽出藏在腰間的佩刀,伸手一搭,已經疾若閃電般的搭在廂軍隊頭的脖頸。

尖刀磨過多次,鋒銳之至,輕輕一搭那隊頭的皮就被扎破了,鮮血立刻溢出。

劉茂七冷冷一笑,說道:“老子好歹也是成名多年的人物,殺你這樣的有些丟臉。也看你是窮苦人,咱們出來蕩的人,就是給窮兄弟們找條活路,那些當官的,爲將的,紳糧大戶,不曾見哪一個窮了。朝廷說徵稅爲了打東胡人,這個咱沒話說,可爲甚的官紳大戶們也跟着發財,越來越有錢?這世道沒地方說理去。現在你和你的弟兄不要聲張,乖乖推開守城車,打開城門,別的事就沒有了。當吃糧,跟着我們,不想吃糧,脫了你這身狗皮袍子,乖乖躲家裡去!”

羅振邦在一旁道:“咱們在建陽沒殺百姓,在府城也不會殺,咱們李大帥敬天憫人,體恤百姓,絕不會濫殺,妄殺一人!”

有劉茂七這個狠人震住隊官,又有羅振邦幫腔,這些廂軍卻也是完全沒有替王越賣命的想法和打算。

隊官帶頭先扔了長矟,接着諸多廂軍將士便是將手中鐵矛長槍往地上一扔。

“這纔是靈醒人。”劉茂七咧嘴一笑,誇了一句。

接着羅振邦等人趕緊打開城門,城外很多逃難的人就是流寇所扮,兩個賊首帶的人多半是老營勁卒,甚至是隊官都頭級別的流寇武官,他們長期征戰廝殺,提着腦袋冒險的事不知道幹過多少回,剛剛在城門口卻是沒有一個人顯露異狀,是以輕鬆混入城來,搶奪到了城門。

這些人雖是西北諸路出身,卻已經說得一口荊南和江西話,這是因爲這兩三年來一直潛藏在當地,只要稍用心思,學幾句土話根本不成問題,李開明也正因這一點,才定計騙城,改變了原本用精騎突襲的計劃。

精騎突襲也是流寇的破城辦法之一,早年間流寇人再多,遇到堅城也毫無辦法。因爲要長期圍困,加上打造攻城器械,官兵的援兵一到,此前的功夫便是白費了。而城中的官員也是明白這一點,包括駐守的兵馬和城中的百姓抵抗意志也相當堅決。

流賊破城之後,多半會屠城,最少也是燒殺搶掠,裹挾民壯出城,姦污婦人更是常有的事,所以城中百姓都會同仇敵愾,與駐守兵馬配合守城,以流寇的攻城之術,只要城中意志堅定,哪怕是一個普通的縣城都未必攻的下來。

“點火,通知大掌盤。”

打開城門後,一百多流寇老營兵涌進城來,他們拿着長短兵器,守備在城門附近,還有人從石階上城牆,趕走了守備的廂軍,將城門上方的箭樓,城樓都控制了下來。

廂軍的守備之空虛,連劉茂七和羅振邦都意料不到,西北廂軍異常強韌,那是因爲他們常常與西羌及北虜交戰,俸祿再低,也得勤練武藝,在戰場上才保的住性命。外夷入侵,纔不管你是廂軍還是禁軍,一樣的照殺不誤。

中原,山東,河北的廂軍就比西北廂軍要差一些,等到了福建路這裡,劉茂七和羅振邦等人才隱隱感覺到,北方的廂軍再弱,怕也是比福建路這邊的廂軍強出不少。

“承平日久的弊病。”羅振邦對劉茂七道:“福建路只是偶有海盜來襲,到底還算是太平地界,不要說和西北,河北比,就算比荊南都差遠了。”

“天下早就處處伏莽,”劉茂七冷笑道:“也早就該叫這些人明白,天下早就不太平了。”

“二掌盤說的極是。”

起事之前,羅振邦就是半個讀書人,起事之後,遇着一心想成大事的李開明,衆人常一起讀史書,通過過往故事尋求成功之道,以書中之事來開拓眼界。同時行萬里路,見的人和事多了,自然也會多明白不少道理。

劉茂七此時說的話,已經不復是當年那個血氣方剛,只知廝殺的漢子了。

城頭有流寇找到柴薪,這很容易找的到,城頭備大量的柴薪,一羣人潑了些油,撞擊火石,柴堆很快被引燃,近處的人先看到火光,遠處的人則是看到城頭有黑煙滾滾升起。

……

“似乎是東門走水了?”府衙之中,王越的三角眼瞪了開來,看着城頭冒起的黑煙,臉上的神情也是驚疑不定。

呂問賢走後,說是去另外幾個縣募集民壯爲團練,助守府城,其後又正式上了公稟,不僅建州有一份,連福州也派人繞道送過去一份。

這樣這個建州同知就在法理上暫離府城,且是因爲公務勾當,不算棄城而逃,甚至事後的戰功裡頭,可以算上一分。

若是換了以前,王越定然不會認同,呂問賢的公稟一上,他就會以主官身份斥責,若是換了別的身份的官員,王越定然會直接將其免職,卸職之後等侯主官彈劾,等朝廷後命。

同知卻是不行,本朝的地方官權力較大,除了一路的巡按使司之外,地方上也會有觀風使,還有監軍的觀察使等等。

以軍州來說,同知名義上是知府的副手,職權有限,實際的作用就是監督主官,謀反,圖謀不軌,或是有種種違法犯例之事,同知都可以上報安撫使司或巡按使司,以對主官進行制衡。

原本這一套體系還相當有用,文宗之後,同知之職漸成雞肋,因爲其無法制衡主官,手中的實權又相當有限,只能是當成一種過度官職了。

“你們都過去看看。”呂問賢走後,王越原本也想離開,但在流寇起事之後,地方主官就有了守土之職,這和普通的辭職不同。

若地方太平無事,上奏辭職之後,主官可以直接離開,只是賬簿要移交給同知查驗,不能在公帳上留着尾巴。

呂問賢一走,加上流寇起事,王越不等詔命前來就走是不行了,這些天王越心情鬱結,就象是熱鍋上的螞蟻,他爲官多年,也並不是蠢材,只感覺平靜之下隱藏着莫大的危機,危險就如伏在荒莽野外的野獸,隨時都可能暴起傷人。

好在這些天來風聲漸鬆,看來流寇也不打算在聚集之初就攻擊城池,而是如在河東,中原時一樣,四處流竄,靠搶掠裹挾壯大隊伍,能到了十幾二十萬人規模之後,纔會考慮攻打州縣。

王越原本安心不少,但此時此刻看到嫋嫋升起的黑煙之後,王越內心的不安感突然強烈起來,他的心臟猛地一陣跳動,眼前一黑,幾乎是當場暈過去。

一羣族人和親信幕僚,僕役,護兵頭目都在四周,近來王越已經失去了對建州的管制,地方上各縣都不再送公文前來,建陽那邊早就失了消息,連福州的消息都斷絕了。是以在王越這個紅袍大員身邊,居然沒有一個象樣的人在,官員,將領,士紳,地方上的頭面人物象是早晨的露珠,太陽一出現,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
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