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

鞭炮聲和歡呼聲都是越來越近,很快接近了昌文侯府。

當騎馬的徐子先出現在衆人眼前的時候,沸騰的聲響達到了頂點。

好幾萬人擁擠在昌文侯府附近,他們的歡呼當然不僅僅是因爲成親的是一位出生在福州的親王,亦不是見證徐子先的飛黃騰達和人生得意之事,而是他們自發的感激,這種感激之情是用眼下的情緒來見證和表達,福州有眼前的這位強者,足可保障衆人繼續過眼下這種太平無事的生活,而他們,只有用陣陣歡呼聲來表達這種情緒和信任的情感了。

身着紅袍的楊世偉,鄭裡奇,包括也應邀赴宴的林鬥耀等人俱是從府門處迎接出來,每人均是笑容可掬。

他們在昌文侯府赴宴,等會兒還會去中山王府,福州城中的這一樁大喜事,可是要將這些達官貴人們給忙壞了。

就算是蕭贊等趙王一系的官員,該給的面子還是得給,他們也是聚集在昌文侯府,這幢府邸之內,光是身着圓領紅袍,腰懸銀魚袋的四品以上的大員就有十多位之多。

至於只着紅袍,未有銀魚的廂軍四品武職官,那就更多了,簡直是數都數不過來。

大門之處,陳篤敬,陳篤光,陳篤禮,陳篤中等人亦是穿着官袍,雖然這些人在結親之後都是徐子先的長輩,但國禮亦不可廢,親王是僅次於正一品宰相的存在,馬背上的徐子先戴展腳襆頭,着圓領紫袍,腰繫玉帶,懸金魚袋,這是國朝一品大臣特有的裝束。

相比宰執,只是少了頭頂的清涼傘,但元隨人數,按國法規定亦是百人。

陳篤光等人臉上的喜色簡直抑制不住,甚至陳篤光不停的哈哈大笑,意態甚豪。

這樁婚事,真的是把昌文侯府的聲勢往上推了好幾截,此前的昌文侯府在文官羣體裡有深厚的脈落,在福建路是最頂級的文官世家,但也不可能有眼前的這般風光。

大隊的騎兵已經至宗室街佈防休整,但昌文侯府這邊也是收到風聲,很多人用好奇的眼神看着徐子先身後……當然沒有看到大隊的玄甲鐵騎。

騎兵入城,是爲了震懾一些有不軌心思的小人,同時鄣顯中山王府的武力。

不過帶幾百玄甲騎去迎親,這是要迎接還是搶親,徐子先當然不會如此不恭。

不過張虎臣等武官還是相隨而至,雖然只有五六十騎,但威勢一點不小,很多昌文侯府的人和賓客們都是看到了張虎臣等人。

林鬥耀臉上笑容不變,但眼神中有明顯的黯然神采。

雖然韓鐘有明確的指示,此後林鬥耀對徐子先只有配合,不能再加以掣肘。若徐子先有控制整個福建的能力,則林鬥耀只能甘爲下屬。

對這種決斷,林鬥耀可以執行,但內心也不乏自己的堅持。

他亦掌握着兩個軍的禁軍,還有大量的廂軍支持,此次海盜來襲,林鬥耀承認自己膽怯畏戰,但首先還是因爲趙王的掣肘,林鬥耀無法獨自對抗數萬人的海盜。

到此時此刻,看到這區區幾十騎的騎兵時,又知道剩餘的騎兵就在街巷席地而坐時,林鬥耀已經明白,自己相較徐子先委實差的太遠。

眼前這幾十騎,策騎束甲,黑色的戰甲與披着皮甲的坐騎彷彿融爲一個整體。騎士在馬背上象是融入了四周的暗影之中,只有戰馬偶然的擡一下前蹄,再猛然踏在地上,濺出一溜火花,或是不耐煩的打個噴鼻,這才叫人感覺到這些騎兵的存在。

由於承擔了護衛責任,張虎臣等人只是默然手持長矟,或解下長弓,拱衛在徐子先身邊四周,很多人感覺敬畏的同時,這些騎士們只是在默默的盡責而已。

相比較旁人有些功利的欣喜和快樂,陳篤敬則從容的多,看向徐子先的眼神中多了一些親切和溫情。

徐子先在十年前還只是個半大的少年,當時在岐州時,陳篤敬與徐應賓相交莫逆,由於都是侯爵身份,官職也大體相當,雖然南安侯府的底蘊遠不及昌文侯府,看起來仍然是門當戶對,所以半醒半醉之時,陳篤敬和徐應賓半開玩笑的確定了婚事。

對他們這種身份的人來說,有足夠的利益,假的也是真的。

同樣反過來說,有足夠的利益,真的也能是假的。

下馬之後的徐子先大步向前,其身軀高大,健壯有力,肩膀寬闊,腰部稍細,這是標準的武夫的體形,充滿着健康青年男子的健壯之美。

這個外形,陳篤敬當然滿意之至。

這樣的神情舉止,已經叫人忽略了中山王是一個剛結婚的二十出頭的青年,彷彿是一位久握大權的上位者。

就是一臉的虯髯,太過密集,把二十來歲的青年弄成了三十歲中年人的感覺,當然,細看之下,也不是太違和,畢竟徐子先掌握着的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勢力,蓄鬚之後,增添了幾分威嚴莊重,也是好事。

而且,細看之下,還是看的出來很是年輕,並且由於氣質出衆,把原本長相普通的臉龐也襯托的相當不錯了。

陳篤敬點頭微笑……和丈母孃一樣,老丈人只要接受了女婿,當然也是越看越歡喜。

此時林鬥耀等人已經迎了上去,衆人搶先拱手,在其後的禁軍將領,廂軍將領,普通的文官們,三四十位紅袍大員纔夠資格搶上前去迎接,那些穿藍袍和綠色的官員足有過百人,加上一些豪商,士紳,數百人都是圍攏在外圍。

“下官見過大王。”林鬥耀禮數十足的躬身行禮,從禮儀上挑不出半點毛病。

“下官見過殿下。”

“見過殿下。”

楊世偉,鄭裡奇,鄭裕民,蕭贊,制置使張舒瀚等人,亦是一同上前行禮。

這些福建路最頂尖的大佬,手中掌握着福建路的千萬百姓的生死存亡的大計,此時此刻,卻是如風中之柳,向着徐子先飄動拜舞。

“林大人少禮。”徐子先微笑着向林鬥耀還禮,同時也是向楊世偉和鄭裡奇等人致意。

至於蕭贊,鄭裕民等人,徐子先的態度略微冷淡。

這些人既不好拉攏,也不必去拉攏。

楊世偉道:“今日見騎軍入城,我心中反覺安慰,福建路有中山王,我等肩膀上的擔子是輕快的多了。”

“見過大府。”徐子先笑了笑,行禮時面容誠摯,他對這樣一心爲民的官員,亦是在內心充滿尊重,雖然楊世偉的官職不及林鬥耀,但很明顯,徐子先對楊世偉是更加的尊重一些。

“中山王不必再和咱們耽擱。”黑瘦的鄭裡奇笑着道:“誤了吉時可不得了,小心昌文侯拿咱們發作。”

衆人均是笑起來,徐子先卻是沒笑,此時此刻,他確實有些緊張。

步入大門,儀門,就是張燈結綵的大堂。

更多的人涌出來,幾乎每一處角落,每個廊檐角落都站滿了人。

儀式已經開始,主婚者是林鬥耀,本地的官員也就他有這個資格。

隨着一陣騷動,穿着大紅吉服的陳文珺亦是在丫鬟和僕婦們的環繞下走了出來,站立在徐子先的身側。

接着林鬥耀身側的一位端明殿學士走過來,替天子頒詔,冊封陳文珺的金冊早就準備好,按照規定站於上首宣讀,讀詔之後,親王並王妃下拜,接受冊文,至此算是完成了官方的禮儀。

此後徐子先要帶着王妃寫好謝表,由詔使帶回,這一套流程已經有二百多年,大家都相當的熟練了。

接下來一對新人持爵,在林鬥耀主持下,向陳篤敬和昌文侯夫人獻茶,敬酒,躬身爲禮。

待徐子先三拜之後,陳篤敬對他小聲道:“我就不說叫明達好生對妻室的話了,你自家心中有數。倒是想說一句,此後你夫妻和睦,最欣慰的不是老夫,反是我那故友,你可記得了?”

徐子先內心感動,其實每個父母對兒女的心思都是一樣的,陳篤敬不說自己,提起父親,當然是說當年定親之事。若徐應賓地下有靈,當然是感覺萬分欣慰,而徐子先此後一念及此,對陳文珺也會多幾分寵愛和包容。

“岳父大人放心。”徐子先亦是低聲道:“此後我不得再納妾,當一心一意對文珺,此志已絕,不會更易。”

“也不需要如此……”陳篤敬臉上露出感動之色,不過還是頗爲懷疑。

徐子先卻是看到身邊的陳文珺在微微顫抖着……他的話,明顯感動了陳文珺,令得這個少女大爲激動。

徐子先輕輕拍了拍陳文珺的手,感覺少女的手在顫抖着,他忍不住輕聲道:“我說的是真的,此後就是如此。”

陳文珺沒有出聲,只是微微的搖頭。

此時衆人簇擁着新人夫妻向外行走,親迎的禮儀簡單樸實,但不失莊重,不似民間那樣過份的喧鬧,畢竟在場之人,哪怕是商人亦是讀過幾本書的存在,不然也進不得昌文侯府。

到了此時此刻,算是大功告成,各人都拱手致禮,說一些恭喜的話語。

徐子文一直死死盯着徐子先,甚至超過了對陳文珺的注視。

他的眼中有瘋狂,也有怨恨,有無奈,不甘,嫉妒等若干種色彩,變幻之時,連不相關的人也看的出來這位趙王府的貴公子神態有異。

陳正志等人當然也是察覺了,在徐子文下意識的起身之時,陳正志起身攔住徐子文,淡淡的道:“章達兄,有什麼話,等中山王和舍妹離開之後再說。”

徐子文乾笑一聲,這時才發覺自己嗓子都已經啞的不成模樣,那是過於關注導致的,徐子文自己內心一陣酸楚,他道:“陳大兄放心,在下奉父親前來,當然不會做什麼不該做的事……就是爲這一場婚事寫了一首詩,想敬獻給中山王夫婦。”

“不必了。”陳正志知道徐子文的想法,也瞟了一眼徐子文手中的詩文,無非是悽慘輾轉,說不盡相思之意,在婚禮上做這樣的詩文,簡直腦子有毛病。

他很不客氣的打斷徐子文,說道:“我知道章達你自忖文采,不過,你隨我來。”

陳正志說完,將懵懂着的徐子文拉出大廳,直趨儀門,大門,到了大門外,諸多百姓還是在燈火下意致勃勃的等着瞧熱鬧,陳正志指一指大門之外,對徐子文道:“你自家看看,那些房頂上的甲士,那些束重甲的玄甲精騎,還有中山王府附近的數百騎兵和將士,還有那些官吏,你看到沒有?圓領短袍,袖口束起的那些官吏,辦事精幹,效率極高,家父對他們都讚不絕口。我告訴你,明達不僅是帶出幾千精兵強將,還有自家的全套的體系,家父告訴我們,以明達的東藩官吏的效率和精幹,還有他們培養人才的辦法,兩三年內,把全福建路的官員都換舊,明達一樣能統治的得心應手,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你們趙王府,林帥臣,還有我們熟知的一切,其實都毫無意義!”

徐子文神情呆滯,嘴巴微張,半響回不過神來。

眼前的一切,確是如陳正志所說,徐子先不僅是一方勢力之主,並且開創出了相當獨特和奇妙的東西,眼前的這些官吏,束甲侍衛,玄甲鐵騎,都是大魏沒有的東西,徐子先不僅開創了出來,而且自成體系。

可想而知,只要給這人更大的舞臺,徐子先會做出多少事情,能做出多大的成就。

陳正志看向徐子文的眼神中有了一些憐憫……一個曾經眼高於頂的所有的一切,在此時此刻都被擊的粉碎。

徐子文臉上顯露痛苦之色,掙扎了一小會後,他嘶啞着嗓子對陳正志道:“陳大兄,我知道經世致用的本事,還有戰場廝殺,我都不是徐子先的對手。不過,他掌握了這些又能如何,說到底,掌握福建路的不可能是他,只能是趙王府!”

徐子文說罷也不等陳正志反應,轉身便走,很快消失在人潮之中,跟隨他的趙王府伴當也是趕緊追上,今天這場面,這位公子哥的表現已經是夠丟臉了。

陳正志輕輕吁了口氣,事情總算解決了,沒有鬧出不可開交的丟臉局面。至於徐子文說的話,他只是輕輕一聳肩膀,當成是這個貴公子在失敗之後爲了扳回顏面而做的狂言妄語。

現在的這個局面,趙王都沒有辦法,何況一個徐子文?

比螳臂當車還可笑!

……

陳府準備的嫁妝隊伍也上路了,相對中山王府的禮物隊伍,陳府的隊伍要精簡了許多。

不過陳篤敬替女兒在東藩放的幾十萬貫錢也早就流傳開來,倒是沒有人議論昌文侯府的嫁妝太少。

就算少,也最少值得十幾萬貫,還有很多是明顯後加上禮單的內容,應該是昌文侯府看到徐子先的禮單和禮物隊伍後,臨時加上去的內容。

“妹妹此去享福了。”陳家大姐眼中不乏羨慕,陳文珺到中山王府之後不需要服侍翁姑,直接當家做女主人。

“早些生個嫡子。”陳家二姐則道:“這般你地位方能穩固。”

陳文珺微微點頭,上車之後款款坐定,心中卻未有絲毫漣漪。她透過車窗,看到徐子先神態輕鬆,身手矯健的翻身上馬,臉上突然一紅,一種甜蜜之感涌上心頭。

從今天開始,這個男子便是自己的夫君,此後當禍福與共,榮辱相依。

……

楊釋之,林定一,還有諸多的福州城中的官員,武將,商人,當然也包括大批的宗室,在酒宴之後出門時,才發覺街道兩邊盤腿坐着很多軍人。

戰馬被束在一旁,已經餵過精料,地面上有一些豆料和雞蛋殼之類的殘渣。

軍人們腿邊放着水囊,有乾糧渣之類的殘餘,他們應該是用清水就着乾糧吃了一餐。

王府並沒有替幾百號人準備吃食,所有的軍人都是一樣的待遇,包括一些穿着都頭級別武袍的武官,亦是一樣的對待。

衆人神色凝重,福州府推官林瑞德由衷道:“在下從在泉州束髮讀書,北上考試,在京師爲官,南下福州爲官,仕途十餘年,至今未見哪一支軍隊能如此被軍令約束。”

時近半夜,福州這樣的地方晚上的露水很多,將士們的玄甲上都被露水浸染,很多人的衣袍也是看起來半溼了。

但所有人都坐的相當端正整齊,甚至他們連在街頭坐着的坐姿都是一模一樣,而且相當的整齊劃一。

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隨意走動,所有騎士擺出一樣的坐姿,端坐於地,猶如一尊尊泥雕木作。

儘管明白這一次騎兵入城就是中山王府在宣示武力,衆人仍然忍不住驚奇,讚歎,感慨,敬佩,各種情緒不一而足。

一支軍隊,裝備和武器都不足令眼前這些人迸發出如此的情緒,就以楊釋之的家族來說,其家族的財力,買幾百匹良馬,配幾百個能騎馬的壯漢,打造更精良的兵器和鎧甲都不成問題。但能把騎兵訓練到眼前的這般地步,如此的令行禁止,令將士們席地而臥,這樣的事情,楊釋之感覺自己無論如何也是辦不到的。

林定一亦是有相同的感覺,一旁的陳篤竹,魏九真等人,也是有類似的想法。

陳篤竹很沉穩的總結道:“福州有中山王府坐鎮,實乃我等之福。”

“竹老說的是。”

“此言甚是。”

四周傳來一陣附合聲,有人更道:“我等當吩咐下人,明早及時多購買一些早點,肉糉,包子,扁食,湯餅之類,犒勞這些騎營將士。”

“贊同。”

“在下附議。”

一陣嗡嗡聲中,諸多的商人和官員逐漸上馬或坐車離去。

他們並沒有發現,騎營的指揮張虎臣也沒有睡到房舍之中,儘管王府內替他準備了房舍。張虎臣不願和兄弟袍澤們分開,他亦是坐在隊伍之中,解下披風之後,略鬆鎧甲,手按橫刀,就是席地休息。

將士們從東藩上船,上岸後就列隊趕路,然後進入福州,每個人都疲憊萬分。但他們入睡之前,親眼看到張虎臣進入隊伍之中,這些騎兵也並未感覺意外。

這就是東藩行伍的傳統,將領擁有權力,也有很多好處,但能與士卒同甘共苦之時,沒有哪一個將領會自己獨自跑去享受,將兄弟袍澤拋開一邊。

這是一種約定成俗的習慣,也算是不成文的軍紀。

這當然是徐子先帶頭的結果,從南安鎮到東藩,徐子先向來就是如此!

張虎臣,高時來,還有所有的騎營將士都可以確定,如果今晚不是新婚之夜,哪怕貴爲親王,只有有大量的部下在外露宿,大王也會親自前來,與所有將士一起在街頭盤腿休息。

四周全是鼾聲,從東藩一路趕來,騎兵們都睏倦疲憊了。

也有一些沒睡的在低聲談笑,說的話題千奇百怪,當然有不少人在議論剛迎入門的王妃。

張虎臣沒有擺出凝神細聽的狀態,當初的君侯和現在的殿下都很寬宏大度,將士們也不可能如議論同袍或外人那樣語涉不恭,不過身爲心腹大將,張虎臣不打算聽這些不着邊的話,以防自己不小心吐露出來。

更多的人討論的還是下一步的任務,騎營先至只是先聲,底下樞機房是打算再調一到兩個軍到南安鎮。

從去年的離開到今年的返回,時間很短,所有人都沒有料想到會以這麼快的速度,還有這種方式返回。

每個人都躊躇滿志,感覺信心十足。

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章 慶功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五章 文學版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六十章 邀約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十三章 雅集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
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章 慶功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五章 文學版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六十章 邀約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十三章 雅集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