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

“來人。”齊王與徐子先說完,臉上有掩不住的疲憊,不過見徐子先完全領悟了自己的意思,也是感覺相當的欣慰。

不論如何,這算是薪火相傳,徐子先是齊王一直在暗中觀察,並且再三確認之後的繼承者,雖然只是國侯,並非親王,但齊王相信,當此亂世,徐子先想獲得王爵也並不太難。

軍功是大魏重中之重,有大軍功於國的宗室,想由侯至公,由公至王,並不困難。

外間傳來腳步聲,片刻之後,兩座如火如山般的身影出身在書房之前。

“大葛,小葛。”齊王一臉笑容,說道:“真是好久不見。”

“見過統制!”

齊王十餘年前領兵時,雖是親王,初授也只是統制,領一營兵,葛存忠和葛存義,就是齊王麾下最強的銳士。

原本齊王要保舉兩人爲官,但葛家兄弟野性十足,最煩拘束,而且性格暴烈,尤其不能見不平之事,齊王在軍中時,常護着犯禁的兄弟二人,後來齊王位高權重,就任大都督,卻是失了禁軍軍權,這兩人被人排擠出軍營,先是當鏢行武師,後來在一次衝突中打死了某個官員,從此之後就只能選擇落草爲寇。

十餘年間,葛家兄弟和鼓山盜也是打響了自己的名頭,連京師的兩府也知道橫行福建路的這兩個大盜盜首。

“這是朝廷的招安文書。”齊王將一份來自政事堂的堂札遞給葛家兄弟,溫言道:“這事我沒和你們商量,就替你們做了主,也是以你們的名義求的招安,你們不要怪我替你們擅作主終張……”

堂札上對葛家兄弟的幡然悔悟大加誇讚,如果是普通人,有政事堂的堂札讚揚,足以驕傲一生。

就算是官員,朝廷的制,詔,誥,最少也得到文官七品,武官五品以上方有機會獲得翰林寫成,皇帝用過寶璽之後的制詔,相對政事堂的堂札,制詔封誥更多的是象徵性的榮譽,因爲皇帝的意志,也需要通過政事堂的堂札來實施,這樣才合理合法,所有的旨意都是一樣,不經中書,不能成詔。

堂札,更多的是傾向實際的軍政事務,很少有褒揚詞語,對徐子先是一次,對眼前的葛家兄弟願意招安,是近期福建路的第二次。

不管如何,橫行十餘年的大盜原意投降,對朝廷來說是件好事。

最近這十餘年來,東胡太過強大,給大魏的壓力也是太大了。

鼓山盜的民怨多半來自不法官紳,朝廷也是心知肚明。和殺人如麻,欠下累累血債的岐山盜和五大盜相比,鼓山盜規模小,爲禍淺而名聲大,這樣的巨盜招安,也算是朝廷的一項成就,並且不會引起輿論反彈。

可以說齊王上奏之前,就預料到了一切,知道此事能順利辦成,不會有什麼不可控制的波折……

唯一欠缺的,就是葛家兄弟的同意。

“我兄弟二人如果不是殿下,屍體早成白骨……”葛存忠一臉苦澀的道:“哪怕殿下要我們的命又如何?何況名聲?只是我等替人效力,總得有個時間,不能一輩子耗下去……”

“你們耗一輩子又如何?”齊王眼中帶笑,說道:“你們看看堂札再說?”

葛家兄弟倒是識字,兩人湊在一起看堂札。

除了招安的褒獎之外,就是職務的具體安排。

葛家兄弟都是巨盜,但部下不多,按大魏的慣例,招安武官在前兩年都被允許帶自己的舊部,但俸祿糧餉和對部下的委任都操控在朝廷手中,兩三年後,等招安的盜匪安下心來,接受大魏的規矩管制好,再逐漸調開,削弱其原本的實力。

葛家兄弟部下不多,這倒是叫朝廷爲難,還好齊王給了建議,既然南安侯世子爲保境安心,於別院操辦團練,麾下缺乏大將,葛家兄弟可以獨領一營,安置和消化其部下,對徐子先來說,也是得了有力臂助。

葛家兄弟分別被授六品雲騎尉武勳,職位則是營統制和副統制,本朝武官,太尉爲武官實職最高,從二品,其下就是廂都指揮使,從三品,廂都虞侯,正四品,再下是軍都指揮使,從四品,然後是副都指揮使,都虞侯,從五品,再下是營統制,從七品,營副統制,正八品。營下爲都,正九品武職,馬軍都也稱馬軍指揮,也是正九品,都下有哨,有的是無職白身,有的也是正九品或從九品武官,到隊官一級,那就肯定是白身無官職了。

“還好,意外之喜。”葛存忠原本苦澀的臉上顯露出笑容來。

葛存義則道:“我說齊王殿下怎麼會坑咱們?怪不得叫世子在這裡。”

兩個大盜一起轉身,向着徐子先拱手道:“見過世子,從此之後,俺們兄弟二人就跟着世子混飯吃了,還有麾下三十四個兄弟,也要一起投奔……”

徐子先心中歡喜的很,齊王這是一份大禮,不折不扣的大禮包。

葛家兄弟雖然爲盜,心地其實比很多士紳都純良的多。兩人搶掠富戶,卻經常賙濟貧民,鼓山盜的風評在福建路可是比官府還好的多。

加上武力過人,十餘年來一直爲盜首,有豐富的轉戰和指揮經驗,這樣的人才相當難得,一般的禁軍或廂軍的統制級別的武官,比起葛家兄弟可是差遠了。

徐子先躬身還禮,說道:“兩位千萬不要客氣,能得到兩位的相助,令在下如虎添翼。不過我要有言在先,軍中規矩,還請兩位千萬要守一守……”

“世子放心。”葛存忠道:“齊王殿下怕我們兄弟沒好結果,這一番苦心替我們洗腳上岸,總不能再辜負殿下一番苦心……”

葛存義則盯着徐子先道:“世間頗多不平事,多半是權貴富戶仗勢欺人,不恤百姓。我們聽說過世子行事,知道世子不是那般人,但請世子過幾年位高權重時,要時時想到如今,否則我們兄弟也只能求去,只是不會給齊王殿下和世子添麻煩。”

這兄弟二人畢竟是個角色,徐子先也知道需要慢慢磨合,使他們和麾下羣盜真正融入,這事急不得。

葛存忠又道:“殿下此前就有書信令我們留在世子身邊效力,世子上回卻沒有將信拿出來。我們回去合計之後,知道世子是曉世務,知進退的人,希望這一次真的能替兄弟們找一個好的歸宿。”

徐子先這才恍然,這一次怪不得這麼順利,原來上回河口一戰之後,葛家兄弟已經知道齊王有信在先,而自己當初並沒有把信給拿出來,這反而使葛家兄弟對自己的評價相當的高,畢竟不是誰都能抵抗這種誘惑……河口之戰時的徐子先,麾下就幾十個少年和秦東陽,劉益兩人,能得到葛家兄弟和鼓山盜的效力,實力上漲可不止一倍,鼓山盜中身手最弱的估計也比徐子先要強些,三十多人橫行多年,配合默契,戰鬥力足抵一營廂軍有餘,有這些人加入侯府,徐子先的實力自是突飛猛進。

就算以現在來說,有一千多人的團練,卻是缺乏合格的武官,少年們還最少幾個月時間纔拿的出手,在這段時間內他們會充當底層的隊官,哨長,都一級的武官相當缺乏,侯府的牙將可以充任一部份,但缺口還是很大,畢竟有的牙將只適合當護衛,並不適合去帶兵。

有鼓山盜加入,他們的戰場經驗豐富,成名很久,中下級武官的缺口一下子就都補上來了。

當然徐子先也會分化利用,逐漸消化,不會把所有的兵權一下子放給葛家兄弟和他的部下,否則有被架空的危險。

“好生做。”齊王最後勉勵徐子先道:“我在外能使的動的人,只剩下大葛小葛,幫不上你太多。王府的牙將還有三百來人,論戰場經驗,他們是一等一的,但多半四十以上,體力精神跟不上了,你也用不上。人才也還是要自己作養出來的,使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如臂使指,這一點經驗,望你千萬記得。”

徐子先連連點頭,眼前這位老者真的是智量如海。

齊王府再無人,派幾十個有經驗的牙將到南安團練當武官,難道真的挑不出來?但這些人跟着齊王半輩子,到底他們算徐子先的人,還是齊王的人?

徐子先沒有多說,只是畢恭畢敬的向眼前的齊王又深施一禮,萬般言語,俱在不言之中。

……

暮秋之時,冬天的寒氣南下,很多人換上了夾袍短襖,厚實實的穿在身上,令人感覺心安。

到了近十月份的季節,換了北方已經是冰天雪地銀裝素裹,在福建路卻還只是初具寒意而已。

要等農曆十一月後,福建和兩廣纔可能會下一兩場雪,福建的冬季居然還有雪,也是穿越客徐子先感覺相當有趣的事情。

此時雖說冬寒將至,但江岸邊青綠依舊,最少在那些蘆葦和河邊水草身上還是看不到嚴冬將至的跡象。

江水濤濤,波浪滾滾順流而下,直向出海口方向而去。

打漁的漁船還是三三兩兩的在江心遊蕩,時不時的有魚鷹扎向水底,再叼上一條大魚來,漁翁們將魚從鳥嘴裡搶下來,換成一條小魚遞到鳥嘴裡,那鳥一吞一咽,將魚嚥下去,心滿意足的繼續飛上半空,觀察水下的情形。

大型的江船還是順流而下,或是從對岸邊過來。

這一片江灘相當平緩,水流也不似上游和下游那樣湍急,所以這一片叫南安,上游也比較平緩的地方叫水口。

兩處地方都是江船密集,不管是從汀州,邵武,還是建州南下,又或是從漳州上岸輾轉而至的胡商,多是選擇從這裡過江,沿官道入福州。

建州和兩浙的商人,也會選擇從連江至泉州,儘管大魏官道修的較好,南方也有較多的馬車,但論起運輸的省時省力,還有節省費用,當然還是船運爲最佳。

徐子先毫無顧忌的蹲在江邊,顧不得別人的眼光,眼睛是在盯着傅謙手中的禿枝。

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十章 慶功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
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三百九十四章 箭雨橫空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十章 慶功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