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

徐子先今夜終於是回侯府居住,當然也是爲了帶魏翼見見小妹。

看看天姿國色的妹妹含羞帶俏的和魏翼說話,徐子先心中頗不是滋味,可能身爲父兄的人,哪怕是最好的朋友娶自己妹子,都不會感覺開心吧。

不過轉念一想,似乎自己很快要迎娶陳文珺,陳正志這個大舅哥好象也沒什麼不開心的,而眼前的魏翼,還有的等。

晚宴極爲簡單,秀娘和小妹親自下廚做了幾個清淡的小菜,魏翼陪着徐子先喝粥,大病之後,飲食需清淡。

倒是侯府外的軍營區和官邸區相當熱鬧,酒菜香氣被海風都吹到侯府裡來了。

營區還是加餐,不過現在回軍營的府軍將士還不多,大半的府軍將士在各處駐守,或是搜捕殘餘海盜,他們也一樣加餐,只不過是在外用餐。

官邸區的官吏們多半回家居住了,酒菜香氣多半是從那邊傳來,文官吏員們在上值時期禁酒,下值之後不禁,但禁奢靡浪費,島上在徐子先的帶動下多半的官員平時都很清儉,這一次當然是各人都相當開心,所以破例開禁,很多人應該是混水摸魚,趁機多喝兩杯。

飯罷後衆人一起閒聊幾句,小妹和秀娘就到後宅去了,名份將定,青年男女也不宜在一起時間太久。

徐子先多天未飲補子,今天破例,令人上冰鎮的酸梅飲,瓷杯上有冰晶凍結的感覺,一杯下肚,暑熱全消。

“不得不說,南部還是太熱了。”有侍女遞過來溫毛巾,徐子先和魏翼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徐子先對魏翼道:“澎湖如何?”

“一樣的。”魏翼道:“比起福州要熱的多,澎湖本島外多巖山,內多大風,颳起風的來時候還要好些,雖熱,但不悶。東藩這邊,感覺雖然有海風,身上還是黏糊糊的,難受的很。”

“正是了。”徐子先道:“我泰山大人花了三十萬貫才修的這別院,放在福州五六萬貫就足夠了。我感覺有愧的很,最多再過一兩年,我要搬到中部去住。”

魏翼笑起來,說道:“你丈人當然是希望你們小夫妻住的舒服些,只要你不帶陳家小姐去住山裡,或是搭個帳篷,茅舍,他何必來多事?”

“明年花幾萬貫,也能蓋個不錯的別院,以後冬天夏天就住中部,春秋天到南邊來,兩邊跑吧。”

魏翼點了點頭,這事上他當然不會有什麼話說,中部的氣候不錯,幾乎去過的人都這麼說,冬天暖和,夏天涼爽,確實是好地方,相比較來說,東藩島南,確實太過炎熱了些。

魏翼很關注的問道:“我聽說在中部發現煤礦和鐵礦?”

“是的。”徐子先道:“鐵礦在中部往東近山地方,煤礦要北一些,還有一些煤礦,幾乎就算是在東藩島北端了。”

“鐵礦石怎麼樣?”

“不怎麼樣。”徐子先搖頭道:“駁雜,鐵質不好,但有一條好處,勝在有大量的鐵礦石在淺礦脈,不需要挖深礦洞就能開採好多年。”

“這確實是好消息。”福建有好多個縣都是以採礦鍊鐵爲經濟支撐,閩鐵行銷天下,以質量過人而聞名,採礦和鍊鐵也是這些地方的支柱產業,魏翼好歹當過報社主筆,同時也是官紳世家出身,對這些事相當清楚和了解。他點點頭,說道:“閩鐵以質優聞名,明達,你的鐵石質量不怎麼樣,還打算以煤鍊鐵,我怕你的鐵出來之後撐不了多久,會壞了名頭啊。”

“這個事你放心。”徐子先笑道:“我既然要開礦,當然不是胡來,先修路,造房舍,建好後勤,再談立高爐,豎礦井這些事。”

“你做事向來精細謹慎,我也就是隨口一提醒。”

對徐子先的能力,魏翼簡直不能敬佩再多,當下只是點頭一笑,這事也就揭過不提。

“你大勝呂宋二盜,斬海盜王者,斬首過兩萬級。”魏翼感慨道:“福州晚報的那些人要是知道了,不知道怎麼急的跳腳,想來搶這個新聞。”

“報紙的意義沒有此前大了。”徐子先嚴肅的道:“權力不制約,就談不上輿論的監督。教育不普及,民智不開,信息的流通意義就不大了。而現在的這情形,中樞威信不立,地方離心,報紙會越來越趨向本地的利益,負面的效果反而加大了。”

魏翼重重點頭,說道:“明達,你見事真的是比我明白的多,這事我也想過,但沒有你想的這麼透徹。福州的報紙,近來對北伐頗有微詞,對朝廷重視北方邊防,投入重資也有怨言,感覺就是將福建地方弄窮了,海盜也防不了,朝廷太重北方了。”

“這也是目光短淺的說法。”徐子先道:“我們去過京師,看過東胡入侵過後的慘狀,那是整村整鎮的被屠,無有人可以倖存,兇殘之處還在海盜之上。若試想沒有北方軍鎮擋着東胡,東胡人難道不會南下?”

“是這道理了,奈何短視的人還是太多。”

“所以我要辦學校。不光是讀那些聖人經典……老實說,聖人的話是兩千年前說的,倫理上來說並沒有過時,但用來治世,肯定是不成了。所以興辦學校,儒學只是識字的基礎,匠學,算,書,律,軍,包括地理學,都是學問,從小學校到中等學校,再到大學堂,要作養出一大批明天下大勢的新的讀書人,這是我的最大的理想,若能做更大的事業當然是好,不然,花幾十年時間,培養出大批的真正有用的人才,亦是值得一生。”

魏翼很仔細的看了半響,才啞然失笑,說道:“此前我和子張兄還有明達你在一處,大家各述理想。子張兄願爲良將,殺敵立功,覆宗室身份。我的理想是中進士,光大我魏家門楣,你的理想是做一番事業,給故去的老南安侯臉上添光,但當時的你,可是從來沒有提過要辦學啊。”

“時勢會變,人的理想和志願也會變。”徐子先也想起過往之事,那時的他還是半大小子,肯定說過很多幼稚的話,但回想時也沒有什麼羞愧的表情,天下的人,哪怕是聖人也有無知之時,用不着太介懷。

“我還真沒想到,你願爲作養人才辦學,並且這麼大手筆。”

魏翼已經到東藩多次,東藩島上的情形他相當清楚和了解。

“我就是有些擔心。”魏翼用開玩笑的口吻道:“島上這樣辦學,開銷可是不小,有一些人私底下和我通信,說福州那邊,有不少人在等着看你的笑話。”

“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國家能因爲辦學辦窮了的。”徐子先笑了笑,說道:“我們拭目以待好了,今秋孩子們就能入學,到時候看誰纔是真正的笑話。”

“明達你做事向來有的放矢,我是知道的。”魏翼伸欠了一下身體,感慨道:“今晚是大勝之後閒談,我感覺真的是舒服閒適,可惜子張兄不在,還有姚惟忠,種惟誠他們不在。”

“京師一別也好久了。”徐子先也是嘆息道:“姚,種二人,都是西北將門的豪傑,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隨軍北伐?按理來說,他們是將門出身,家族會令他們到戰場上搏功名,他們又是新科武進士,可授營統制率部出征,這樣一來,可謂是置身險地了。”

“姚惟忠和我說過,他家向來是這樣,養大的子弟,悉心作養培育,長大成人後,就由得他們自己去搏取功名。和他們這些世代將門相比,我魏家這樣的官紳世家,理應慚愧。”

“沒有官紳料理地方,支應糧草,軍人們吃什麼,穿什麼,都是一樣的,大家都要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徐子先看向北方,知道那裡的軍人正在跋山涉水的向平州和山海關進發,那裡將會是幾十萬人會戰的戰場,大魏的國運在此一戰,百萬民夫,幾十萬廂軍,三十萬禁軍,名臣宿將齊聚戰場,費錢數千萬貫,禁軍將和最兇惡的敵人交戰,雙方都有相當高的戰術素養,禁軍皆披甲,有大量的步弓手和神臂弓手,一個軍的禁軍,最少有七成的弓手和弩手,神臂弓手就有過百人,還有大量的腰張弩,蹶張弩,還有隨軍行動的八牛弩,禁軍陣列整齊,發矢時箭矢能將天空遮蔽,而東胡騎兵則彪悍之餘,又有陣戰之力,其來去如風,將士披三重重甲,進擊時勇猛無敵,殺敵技巧嫺熟老練,騷擾時可以幾天幾夜不下馬,能在大魏境內幾天內行軍超過千里。

這樣的戰事纔是真正的大戰,纔是決定千百萬人命運的大戰,所以朝廷怎麼忽略地方上官員,怎麼忽略福建的海盜,徐子先從內心深處都能理解。

南方的人是怎麼想象騎兵的呢?想象力太貧乏了,他們真的理解不了。

在塞外,在北方邊境,幾千,上萬人的胡騎呼嘯而入,那種壯觀的場面,只有大自然的山崩海嘯能夠與之比擬,在幾千上萬,乃至幾萬,十幾萬的騎兵面前,在那種重騎衝陣的考驗之下,北方的百姓和禁軍也是做出了南人難以想象的犧牲,當北方的禁軍持矟結陣,面對千百騎的胡騎衝鋒時,沒有勇氣和決心,在這樣的衝鋒面前,普通人連站立着都難,更不要說要和其奮戰了。

禁軍重步兵,披七十斤重的多重鐵甲,戴兜鍪,持長矟,精銳禁軍各有軍號,最精銳的天武軍中的弩手,要求身高六尺,也就是一米八七以上!

身高近一米九的弩手,輕鬆的扳開蹶張弩,將箭矢射向那些彪悍絕倫的騎兵。

長矟手們如鐵甲猛獸,固陣待敵,哪怕敵騎成千上萬,衝鋒時如山崩地裂,魏軍軍陣,仍然能在這樣的衝擊前保持陣列,山崩海嘯於前而面色不改。

北虜和東胡的騎兵經常聚集二三十萬人犯邊,大魏的禁軍若不是還保持着相當強的戰鬥力,北方的邊防早就被打成篩子了。

就算如此,北方的民衆仍然承受着南方人無法想象的痛苦。邊郡百姓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死於襲擾,或是被東胡擒住後帶回營州一帶安置,成爲奴隸,替他們辛苦勞作,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又被虐待,就算青壯男子也可能活不過十年,一般被逮走的人,家人也就只能當他們已經死了。

整個北方,一直抵黃河岸邊,沒有哪個州縣敢說是安全的,靠近長城縣的州縣,家家戶戶都曾經有家人死難,這種苦難也非南人可以理解。

南方的海盜肆虐是近二十年的事情,而北方人則四面皆敵,已經與外敵苦戰了二百餘年了。

“希望子張兄能儘快趕回來。”徐子先道:“他是難得的人才,我已經和徐家的世叔商量過,子張兄一回來,就到東藩來幫我的手,不必去別處求職了。武官職位,我替他張羅便是。”

徐行偉也確實是難得的人才,少年老成,行事穩重,爲人還很聰明,屬於那種說話辦事都滴水不漏,叫人感覺舒服的世家子。

而其又沉浸武學,不光是百人敵的功夫不錯,熟諳兵書,當然不是文人讀的那種兵書,是真正的兵家學說,對金鼓旗號紮營行軍會戰陣列和地理天文都要熟知掌握,徐行偉能中武進士,說明其兵學的根基也相當的紮實。

其在北方又奉朝命奔波行走,在北伐戰場和海上來回傳遞命令,與王直這樣的自立的勢力打交道,可想而知這幾個月得到了什麼樣的磨練,若徐行偉回來,徐子先就不打算叫他聽朝命到地方任職了,直接到東藩來替他帶兵,或是主持一司,徐行偉都很夠格了。

年齡根本不是問題,庸庸碌碌之輩到四五十歲並不代表懂得更多,只是浪費了更多的糧食罷了,而傑出之輩,二十來歲的時候心智已經足夠成熟,完全能執掌大軍,坐鎮一方了。

魏翼輕輕點頭,兩人一時無話,北方戰場,還有兄弟情誼,一時間叫人有些擔憂和難過,聊天的興致也被打斷了,兩人都明白,並且討論過,北伐的戰事並不樂觀,甚至是完全的悲觀,如果徐行偉還固執已見,留在北方,那將會是相當危險的情形,一旦軍潰,不要說一個普通的出了五服的國姓子弟,就算是統軍大將,擁有公侯身份,到時候也不一定能保全性命,而徐行偉在軍前奔走,亦是在爲國效力,從大義上無法勸說,只能默默祝禱,希望這個好兄弟能夠在大戰之前南下,平安歸來。

……

魏翼在第二天離開花溪港口,折返澎湖。

雖然戰事結束了,還是有很多善後的事要做。

南安侯府的崛起之路,包括現在的水師規模,當然也是和戰爭相關,每打贏一次,侯府就會壯大一次。

午末時分所有采珠人抵達花溪港外,這時他們纔看到慘烈的戰場,空氣中還是有屍體發出的臭味和焦糊味道,在海灘上還有過千具屍體等候處理,幾千個東藩民壯和府軍在海邊處理戰後的雜務,一些穿綠袍和藍袍的官吏在海邊指揮,幾十輛騾車已經在等着,看起來是要將海邊的物品拉走。

採珠人已經見慣生死,但他們看到這樣的場面時,還是相當不適,有不少人已經面色發白,甚至有點噁心,如果不是這些神經如鋼鐵般的漢子,一般的人驟然看到過千具焦屍時,怕是會立刻嘔吐出來。

而島上的軍民百姓卻是似乎毫不介意,繼續在屍體堆裡翻撿着什麼東西一樣,查看的十分仔細。

船隻靠岸之後,有吏員將採珠人帶到一個藍袍官員面前,這個三十來歲的官員身量適中,這時很多采珠人發覺,南安侯府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清瘦剛健的體形,這個官員也是,雖然是文官,但身形不是清瘦,而是健碩,這和大魏官員要麼過瘦,要麼癡肥的體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其眼神銳利,談吐清楚明白,初一接觸,就令人相當的敬畏了。

“爾等的任務就是替我們撈取沉船中的值錢物事,保存完好的武器,弩機,還有更要緊的就是金銀,甲冑,我知道你們能撈取重物,身上帶着吊繩,若搬取不動,拉動繩索就能把物品拖上水面。此前已經給爾等工費,我在這裡可以再說一句,若爾等搬上來大量金銀甲冑,則還會有重賞,我南安侯府說話是算話的。”

負責此事的是陳佐才,他的心情極佳,現在已經從海面上撿了幾千石糧,雖然南安侯府現在不在意這點小錢,但糧食就是糧食,收穫戰利品總是令人心情愉快。

此外還有不少細軟物品,估計加起來幾萬貫要值。

從幾十艘保存完好的戰艦上只發現了一些硬弓,弩機,投石機,當然還有箭矢和一些武器,多半不是制式武器,不過可以發給民壯使用。

特別是強弓,一柄好弓製作最少是半年以上的時間,不是說人手或物料,是因爲弓柄需要時間來舒張,沒有時間不能確定其穩定性,也就做不成一張好弓。

真正的良弓,製作時間都是以年來起步,這就極大的增加了費用。

另外就是時間成本,買來的制式弓箭,都是短期內製成,用倒是能用,但距離好弓箭的標準就太遠了。

從船上搜出最少幾百硬弓,海盜用的都不是劣貨,他們雖然殘暴兇惡,不代表他們是蠢貨,好弓是拿來殺敵和保命用的,他們自然是將好貨留着給自己用。

另外有百來領甲冑,多半是扎甲和鎖甲,那邊的人似乎不太會制綿甲。

這些收穫叫人頗爲高興,不過並沒有搜到多少古董,字畫,和金銀一類的事務,衆人會議過一次,估計是因爲海盜要放棄這些船隻,所以提前把物品給清空了。

有一些遺漏,但並不多,幾乎不值一提。

現在可以確定的就是海底定會有不少收穫,也就是眼前這些採珠人的活計了。

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六十章 邀約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
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六十章 邀約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