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

陳道堅瞟了大內宗勝一眼,說道:“不必多禮了,此次棉布貿易只是一個先聲,東藩島上的棉田會持續擴大,紡織是用水力機器,快捷高速,是以產量不必擔心。只要有人能表現出足夠高的誠意,我們秦王府會將對日本國的棉布貿易,全部交託在其手上。”

說完,陳道堅又道:“我現在要去拜會康帥和大內家督,請諸位隨意。”

陳道堅身邊有一個都的護衛,俱是披鐵鱗甲,戴兜鍪,持長矟,挾弓持弩的壯漢,鎧甲之內,是一律的灰色短袍,每個府軍俱是身經百戰的精銳,兜鍪之下是鐵面具遮住的臉龐,只有兩隻冰冷的眼睛用警覺的目光打量着四周的人羣。

在這些鐵甲府軍的護衛之下,人們才突然驚覺,眼前的少年官員身份不俗,可以與大內家督平起平座,並且還有康天祈爲後援。

陳道堅離開之後,四周頓時就是響起一陣嗡嗡議論聲,有很多佔城,真臘,安南等國過來的商人,俱是用好奇的眼光看着這些魏人甲兵和官員,在現場響起很多議論聲響。

東藩海戰的餘波,此時早就盪漾開來。

這些國家的商人,俱是用敬畏,好奇的眼光看着那些府軍甲士,彷彿是要從這些人身上看出擊敗呂宋二盜的秘密。

顏奇,劉旦,這兩人都是兇名在外的海盜王者,各國商人可能不知道那些小國君主的姓名,但不可能沒有人不知道這兩個海盜王。

這兩個積年的大盜,帶着幾萬人去侵犯東藩,手到擒來的事兒,居然落個慘敗的下場?被人砍了兩萬多顆腦袋,顏奇的腦袋,現在還在大魏的關門上掛着,最少得懸首一年,才能被從關門上解下來,不知道丟到什麼地方去喂狗!

“大魏畢竟是大國。”有真臘商人道:“我等這些年以爲大魏國力不振,現在看來,萬萬不可如此小視大國。”

“那是秦王一人之功。”

“說的沒錯,大魏水師,還有這甲兵,都是秦王一手創立。”

“秦王不是大魏的宗室親王?”

在衆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聲中,福吉正綱把大內宗勝拉到一邊,埋怨道:“你怎麼敢冒犯上國的官員?”

大內宗勝一臉懊喪,說道:“唉,一時口快闖了禍。這樣一來,我們怕是沒有機會了。”

“也不一定……”福吉正綱一臉皺紋,臉擠的如核桃一般,他沉吟着道:“這個陳道堅,就是上回破襲天方使團的人,膽大包天,他這樣的人,只在乎利益,連生死也不顧。其實和我們商人一樣,只要有利可圖,什麼冒險的事不敢幹?”

大內勝達醒悟道:“他還是想和咱們做買賣?見家督,康王,不過是說在倭國他不怕有人說了不算,到呂宋,他們秦王府也根本不將劉旦放在眼裡,說這麼多,還是爲了順利的貿易,以此來警告想打歪主意的人?”

“對了,就是此意。”福吉正綱正色道:“還有一句要緊的話,就是誠意,什麼叫誠意?”

大內宗勝的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他道:“是不是誰給的錢多,誰的誠意就夠?”

“對了,秦王應該就是這樣意思。”福吉正綱道:“論兵,論勢,他們都強,要和他們合作咱們有什麼?”

“魏人的高官不是恥於言利嗎?”

“看來秦王和常人不同。”福吉正綱沉思着道:“若是這樣,事情反而是好辦的多了。”

“咱們也不能事事都順從!”大內宗勝突然倔着臉道:“東藩不過是大魏的一個小邦,我聽說人口十來萬,將士不過幾千,戰艦不過數十,如果我們太軟弱了,魏人定會提出更加過份的條件。”

“這話倒是有些道理。”福吉正綱大爲贊同,說道:“我們既要準備拿下這些棉布,也不能被魏人牽着鼻子走。正如你所說,魏國雖大,卻陷於北方的困境,南方的魏人只有秦王這一支強勢的,他們還要對付國內的流寇和殘餘的海盜,表面強硬之下,內裡定然藏着軟弱。我等可以相機行事,不必退讓的太多。”

……

平戶港口的人太多了,所有的船隻都幾乎在上貨和下貨,只是上貨的少,下貨的多。

在陳道堅和秦王府的艦船抵達港口的時候,圍觀的人羣中有明顯的一羣南洋漢商。

他們超過千人去秦王府的艦船上下貨,如蟻羣一般搬擡着如山般的棉布,魏人官吏指揮這些苦力將棉布搬擡到駐地的倉庫中,一路上還有魏軍甲士持矟戒備。

後來大內家也派了一些挎刀的武士過來,這些武士帶着持長矛的足輕,武士多半不披甲,有甲也是穿着皮甲或竹甲,他們穿着長袍,身上一般是兩柄刀,一柄長刀,一柄短刀。

足輕們則是穿着短袍,全部無甲,甚至很多足輕連鞋也沒有,就是光着腳,他們的鐵矛也就是削尖的木棍,尖頭部份是鐵打的矛尖,相當粗陋,和制式兵器完全無法相比較。

倭國這些年確實富裕的多,但對民間來說,也就是從吃不飽飯到勉強可以吃飽,衣袍,鞋襪,很多生活用具都還是相當的匱乏。

“倭國缺鐵,境內幾無鐵甲。”一個青年漢商忍不住道:“看他們的兵器,武士用的刀倒是精心鍛打,相當鋒利,但缺乏韌性,算不得上品。足輕的鐵矛,和玩具也差不多了。”

另一個青年漢商道:“他們打仗原本也不靠足輕,就是靠武士。”

“所以他們的戰爭,和大魏,天方相比,就是玩鬧。”

“也不能這麼說。”有一個老成些的漢商說道:“倭人看似分散,一團散沙,各大名實力單獨來說都不強,但大魏開國之初,北虜曾經想征服倭國,十來萬人上岸,倭過大名也集兵二十餘萬對抗,雖然有颱風肆虐,北虜舟船傾覆大半,後勤不繼,軍心崩壞,但十來萬兵馬,北虜也有一萬多人,加上渤海國人,契丹人,女真人,靺鞨人,還有降附北方漢軍,鎧甲兵器俱是精良,胡人擅射,倭國兵馬居然能將這些兵馬圍殲,似乎也不可小覷。”

“這倒是。”

“羅兄果然是經過戰事,又熟讀兵書,史書。”開初說話的青年漢商便是張思齊,曾經親眼看到顏奇等人的船隊出發,此時懷着濃烈的好奇心,讚歎着道:“聽說羅兄的族兄弟,現在有在秦王府效力的?”

“那是方孝,在下羅方仁。”老成漢商笑道:“還有方義,方禮他們,都是方伯的主意,叫他們去歷練一下。三個月左右我能接他們一次書信,現在他們都在府軍中效力。”

“那麼上次對顏奇,劉旦的大戰,他們也上陣了?”

羅方仁笑道:“掠陣而已。”

“僅從東藩的這個官員來看,東藩都是較爲務實之人。”羅方仁忍不住又道:“不過他這一次的棉布貿易,到底是怎麼個辦法,我還要再看一看。”

“我感覺他們是不想把貨物和交易分的太細。”張思齊也是商人世家,嗅覺相當靈敏,當下接話道:“在平戶找一些有實力的大商家來代理,似乎是較爲妥當務實的辦法。”

羅方仁點一點頭,說道:“再看看,具體是如何做的。”

“不管怎樣,東藩的武力確實很強。”張思齊看着海上的軍艦,到處都是全副武裝的甲兵持矟戒備,他們久居海外,這些年來大魏衰弱,各國的土著在漢商面前都有些趾高氣揚的樣子,令人好生氣悶。

而眼前的港口之內,就有四艘大魏的軍艦在!

秦王府的軍旗在前桅,中桅之上就是一個簡單的“魏”字大旗。

大魏沒有水師旗,當然也沒有國旗,原本的水師艦船上沒有任何旗幟,此行居然能在平戶看到大魏水師的軍艦,並且看到有“魏”字模樣的大旗,張思齊等人俱是百感交集。

軍艦都是三百噸位左右的戰艦,在大魏已經是鉅艦,對見多識廣的南洋商人們來說其實不算大,蒲行風的天方船,最大的有千噸,停泊在港口時,那種鉅艦旁邊的小船都象是打魚用的小船,甚至象是玩具。

雖然軍艦不大,但甲兵持矟而立,兵器耀眼,武備森嚴。

加上八牛弩和兩舷的牀弩,石炮,還有持矟甲兵,給人的感覺仍然是精良無比,威嚴不可冒犯。

上岸的魏軍將士也是一樣,鐵甲在身,持矟按刀,凜然生威。

陳道堅再次來使,倭人的態度已經是從假客氣到真的恭謹,從商人,力夫,百姓,到武士,官吏,大名,都是擺出一副如臨上賓的姿態。

那些按着刀的武士,表面上是來戒備,其實就是外圍的警備圈,以防閒雜人等生事。

羅方仁和張思齊等人,還能留在碼頭和商行處觀望,那些占城人,暹羅人,還有呂宋人,都已經被遠遠的趕開了去。

漢商們心裡不可能不快意,也有一種驕傲,自豪的心思浮現上來。

“這畢竟是自家的軍艦。”羅方仁沉聲道:“我們蘭芳,還有三佛齊當然也有軍艦,甚至比眼前這幾艘有大的多的戰艦,不過不管怎樣,看到這幾艘軍艦,我內心竟是感覺無比安穩。”

“我也是一般的感覺。”

“我看這些大魏甲兵,精銳無比,就算蒲行風的那些天方彎刀手,也不是這些甲兵的對手。”

“大魏的弩機也是無比精良,威力巨大,那些天方石炮,絕不會是對手。”

“當務之急……”羅方仁道:“還是要和東藩貿易,我等也應提醒家中的族老,如果秦王什麼都有了,我等幫助的意義就小了。我蘭芳已經在東藩投注,其餘的各家,比如呂宋的張家,三佛齊的李家,王家,占城,暹羅的各家,也理應去東藩投注資本,建立商行,開拓貿易,捐助資財纔是。”

“此言甚是。”張思齊臉上顯露堅定之色,他道:“明天打聽一下貿易的情形,再去東藩看一看,在下就回家族,倡言支持秦王之事。”

“在下也是。”

一羣漢商原本就打算去東藩,很多人都是被家族派過來,此時當然都是附議,沒有任何人反對。

羅方仁站的久了,忍不住欠了欠身,很多人還在說話,但他都沒有理會,只是眯着眼看着海上的戰艦,看着“魏”字大旗,他忍不住看船上的那些甲兵,甚至在想,其中會不會有羅氏宗族中人?但轉念一想,這事應該不可能,羅家的人被安排在講武堂或是騎兵裡的爲多,一共才十來人,應該不太可能在眼前的軍艦上。

不知怎地,羅方仁突然對未來充滿信心。

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五十章 慶功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
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五十章 慶功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