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

五月十七前後,陳篤竹得到了相當明確的信息,東藩那邊的儲鹽超過了三萬石,堆積如山。

按大魏官鹽四十文一斤的價格,東藩鹽也完全配的上。

一樣的細密潔白,甚至比官鹽猶有過之。

畢竟大魏的吏治開始崩盤,從轉運使到鹽倉大使都在上下其手,官鹽不僅價格越來越高,質量也是一步步的開始下跌。

東藩鹽價的包銷價是十六文一斤,零售價是十八到二十文一斤,低於官鹽一倍還多,比有的私鹽價格還要略低一些。

這是一種傾銷策略,新的鹽出現,迅速打開銷路,擠掉原本的私鹽市場,在最短時間內把大量的私鹽市場給搶下來。

官鹽當然也會受影響,南安侯府那邊已經定下策略,儘可能的在鄉鎮村莊出售,大批量的分銷給小商人,很多地方原本就不是官鹽的受衆羣,就算買鹽也是買私鹽或黑粗鹽,這樣對官鹽的影響會減弱減低。

鹽稅不可能不受影響,但在朝廷層面也就是幾十萬貫到百萬貫左右的減收,還在能容忍的範圍之內。

一億多貫的收入,減低幾十萬貫或百萬貫的收入,安撫的是徐子先這樣的一方國侯重鎮,這筆帳兩府還是算的過來。

在幾個路隨便找個名目開徵幾樣雜稅,把酒醋錢加徵幾文一斤,這虧空也就彌補回來了。

這麼多年一直是這麼做的,從來沒有例外。

而且隨着北伐的進行,天子的封樁庫也如冰雪般在消融,崇德皇帝一直生活儉樸,這麼多年來一直在把貢入大內的錢財貢物收藏起來,準備用在北伐的大事上。

從這一層面來說,崇德天子的私德甩開成宗皇帝一百條街。

但北伐的用度肯定是封樁庫負擔不起的,更進一步的大規模的加稅勢在必行,引起動盪,不滿,乃至羣盜並起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這種都面下,鹽稅上的小小波動,根本不會被中樞看的太重。

陳篤竹對此都面有着清楚的認識,他是昌文侯府的疏宗,也就是說在公中獲得的錢糧支持是相當有限的。

昌文侯府當然有公田,有祠堂,有族學,最疏遠的族人也能獲得免費教育,侯府會幫着下葬那些貧窮的族人,不至於叫族人被放在義莊裡無處安葬。而且有公田,那些老弱和孤兒都會被奉養,貧困家庭會得到公田的幫助。

但要想出人頭地,無非就是在族學裡讀書,只有讀書纔是最好的出路。

如果讀不出書,而又聰慧過人,那就是幫宗族奔走忙碌這一條路可走了。

三十年來陳篤竹奔行大江南北,行走了幾百個軍州,所行所見至今,他深感大魏已經是積重難返。

多日前他和昌文侯陳篤敬會面密談的時候,對方也是證實了他的這個見解和看法。

大魏風雨飄搖已經好幾十年,但有多難的關口都能闖過來,似乎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情發生,但能在蛛絲馬跡之下發覺那顆朽木快要支撐不住,這纔是陳篤竹這一類人存在的意義。

況且他也不光是掌管昌文侯府對外生意買賣的事,事實上和本路士紳的交往聯繫,兩浙,江南的官紳和大豪商之間的聯絡,亦是陳篤竹在主持。

在此之前,昌文侯府和南安侯府在福建路的利益一致,兩家是姻親和生意合夥人。

但在北伐之後,都面演化之後該如何處理兩家的關係,另外還有怎麼影響那些遍佈各路的官紳商人勢力,這纔是陳篤敬和陳篤竹等人要考慮的事情。

“竹兄來的早。”林養先從一頂二人擡的小轎上下來,他腰腿不好,不能騎馬,就算坐轎子下來之後也是一直不停的在捶打自己的腰眼。

“只能坐大哨船了。”陳篤竹笑着指一指眼前的小型帆船,說道:“好在這船很快,很快就能到澎湖。”

兩人相視一笑,都是感覺這個安排很妙,事實上,他們都急不可待了。

大哨船長十米,寬三米,要是在江上或是沿岸,帶上三五十人也不在話下,原本就是廂軍用來巡防哨探用的小船,船有單桅或雙桅,前桅稍許前斜,升降帆索很快,吃風很快,船體輕,有四槳一櫓配合,在岸邊划動,藉助風力,船行如飛。

從福州出發而不是從漳州,海程稍遠一些,但坐着小哨船出發,半天都不要就可抵澎湖,一天時間足以抵東藩。

兩人上船之後,發覺船下還有十來個工匠,衆多工匠知道這兩位是老爺,都是站起身來行禮。

“爾等去東藩何事?”陳篤竹擺了擺手,示意衆人坐好,這時船身震動,已經起錨出發。

“我等去東藩去營造工廠。”一個工匠叉着手道:“那邊在河邊水流邊建工廠,匠人不夠用的。”

“窯夫、冶夫、瓦匠、石匠、鐵匠、木匠,木匠分水、旱木匠,又有高木匠、低木匠,大作、小作之分,皆可,我等有瓦匠,有高木匠,大作,低木匠,那邊都是開了四貫錢一個月的工錢,算來比在家沒多賺多少,但東藩島上不對匠人收稅,是以小人們都願意過來。”

一個高手匠人,特別是高木匠,水木匠,還有鐵匠,一個月賺五六貫錢都是相當正常的事情,畢竟他們每天都要攬活做,相當辛苦,而且有着高超的手藝。

大魏又沒有如明朝那樣把匠人弄成世襲的匠戶,世代相襲,把匠人當國企工人看待也沒錯,但缺乏物質激勵,所以明朝匠戶,特別是軍匠都生活的相當悽慘。

而大魏的工匠都是僱傭制度,哪怕是官府,只要不是服徭役,官府的工程也一樣要花錢僱傭工匠,不能強徵。

清朝時的情形就是比明朝還要過份的多,乾隆年間英使團到達浙江沿海後,因爲不熟悉中國航線,英國人請求當地總兵幫他們找一個領航員。總兵痛快地應答了,而英國人卻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總兵強迫百姓引路。

總兵的辦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從海路去過天津的百姓都找來。

使團成員巴羅說:“他們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羣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傢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他們徒勞地哀告道,離家遠行會壞了他們的生意,給妻子兒女和家庭帶來痛苦,總兵不爲所動,命令他們一小時後準備妥當。”

而在眼前,小哨船上的工匠們,他們雖然談論起沉重的賦稅時也感覺不滿,甚至對朝廷都失去了信心,甚至對官家也不再那麼尊敬。

但他們是自得的,自尊和自信的。

他們相信自己的手藝能養活自己和家小,他們確定自己被需要,也不是在操持什麼賤業。

更不可能會有一個武將隨意一指,一羣如狼似虎的官兵過來將他們抓走,連飯錢和路費都不給,就叫他們當幾百裡上千裡的縴夫,或是嚮導。

這在大魏是不可能的事。

在漢,唐,宋,在華夏王朝的正常時期,而不是作死的末世,不需要是盛世,只是普通的時候,比如唐高宗時期,中宗,睿宗,或是明朝的英宗,憲宗時期,服徭役要有手續,要考慮到細民百姓的生活,農忙時不徵,農閒時纔會徵調徭役。

工匠服役要有時限,不能無止境的徵發徭役,要體恤民力。

一切都要有規矩,官員不能爲所欲爲。

當然最好的王朝也會有黑暗面,也會令人厭惡,當有人忍受不下去時會舉起義旗,再來一次王朝更迭。

眼前這些工匠,他們就飽含着期望,輕一點的賦稅,更好的待遇,更高的收入,能使妻兒過的更好。

這是一個正常的國度,儘管它在生病,肌裡腐爛,變得不再那麼友好,不那麼富足,很多人生活的很辛苦,甚至是痛苦。

但它還是一個正常的國度,它沒有把百姓當奴隸的想法和理論支持,士大夫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操守,天子想扶持自己的親信與兩府對抗,配合的文官都並不多。

大家很喜歡功名富貴,但也要講一講規則和名譽,徹底的把自己當奴僕,把皇帝當成親爹來伺候,這實在是辦不到的事。

小哨船出了港口,飛速向前,猶如飛魚船在海面上飛掠而過,剪開浪花,不斷向前。

“午前至澎湖,停船一刻,搭幾個人上船。”船行至午前,哨船的船長對衆人道:“兩位老爺和諸位匠人都是去東藩,澎湖有幾位老人家也是去東藩,我們過來時經過澎湖,已經說好了去帶他們。”

“無妨。”林養先倚在船幫上,浪花時不時的涌到船身裡來,將他袍服都打溼了,不過身爲常出外的人,對這些事早就習慣了,當下只是含笑道:“小事情,我們也知道這小船是南安侯府的船,你們都是水師將士,辛苦諸位了,回頭到東藩,給你們些酒錢去喝酒。”

“多謝。”船長笑着一抱拳,說道:“按咱們南安侯府的規矩不能收兩位老爺的錢,到了東藩,可以請岸上的人幫着帶路,或是僱傭車馬騾驢,島上開發出來的面積也不小了,也有商人辦了腳行車行,放心,咱們南安的規矩大,那些車伕腳伕不敢亂來。”

船長確實是個軍人,林養先和陳篤竹都注意到對方身上一襲藍色的武袍,衣袍裁剪的很合體,顯露出腰身,不象普通的大魏百姓,就是將一塊布裁剪出幾個洞,往頭部一罩就算是袍服了。

就算是士人老爺們的袍服,也是沒有什麼真正的裁剪,無非就是講究布料。

眼前這些水師官兵雖然不是寬袍大袖,衣料也是最普通的粗布,無非是更加厚實,但裁剪的相當好,林,陳二人不懂,這是設計的功勞。

合體的衣袍,袖子都有銅釦固定,腰間有革帶束緊,長袍至膝前,下身長褲,騎兵和軍官是馬褲,軍官們是長靴,士兵們是短靴,在海上則穿麻履,因爲不容易滑倒。

眼前這些水師官兵,着裝利落,漂亮,說話得體,臉上和身上都透露出一種相當樂觀,沉穩,健康的感覺。

林養先年過五十,他想了想,似乎自己少年時的大魏禁軍,差不多也是眼前這些軍人的感覺。

大魏禁軍也很不錯,待遇很高,赤紅的軍服也很漂亮,幾百個禁軍聚集在一起時,宛若聚攏的紅雲。

薪餉高,待遇不差,家小都能被養活的不錯,加上四處太平,禁軍的地位並不低,大魏從來沒有過重文輕武,更從來沒有把軍人將成囚犯,那種在軍人臉上刺配的做法在唐末有不少節度使做過,大魏太祖直接廢除了此法,只有良家子纔有資格入禁軍,身高,體貌,還得加上無犯罪紀錄。

曾經的驕傲和光榮已經不復存在,林養先神色有些複雜,一個人的經歷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和情感方向,不管南安侯府的府軍怎麼精銳和有着蓬勃生氣,林養先還是寧願眼前的是大魏禁軍。

少年時記憶裡的大魏禁軍,強大的軍隊,英明愛民的官家,運作良好的朝廷,馭民愛民的官員,興旺的工商貿易和富裕滿足的百姓。

晚上天黑時,城鎮和鄉村到處也有燈光,婦人們帶孩子,男子們臉上長着肉,眼中是高興的光芒,三五成羣聚集在一起,到集鎮和村莊的小酒館要上幾個菜,三五人喝酒吹牛,藉此卸下滿身的疲憊。

那時候城市裡有運作良好的養濟院,漏澤園,濟慈院,慈幼都,鰥寡孤獨俱有所養,無有流民饑民和無人奉養的老人,孩童。

林養先閉上了眼睛,將身體輕輕倚在船身上,小哨船晃動着,繼續乘風破浪。

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八十一章 碼頭
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八十一章 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