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

這是南安團練的班底,也是現在東藩南安侯府之下武卒的核心武官羣體們。

在齊王身故後,不少廂軍將領也向南安侯府表示了效忠之意,但徐子先一時還沒有將他們放到東藩的打算,除了留駐各處外,就算是在岐州投效的李星五和董瑞祥,現在也是放在南安團練那邊。

包括他們的幾百廂軍勁卒,也是留在了南安。

先熬過三個月的訓練期,融入南安團練的體系之中,再談效忠的事情。

齊王之後,徐子先對自身團體的擴大並不着急,與其龐大繁雜,令人信不過,不如保持少而精的狀態。

就算擴軍,也是在原本體系內的擴大。

比如在澎湖擴軍水師和兩營陸師,也是要在南安團練的體系之內進行,甚至擴軍之後,多半新卒會移駐東藩,在徐子先的眼皮子底下再進行更深層次的訓練。

除了肉體之上的訓練外,精神上的訓練才更爲要緊。

徐子先現在做的事連侯府別院養的狗都明白,就是要練出自家的私軍。

反正東藩現在徐子先說了算,侯府的牙將數量也可以徐子先說了算,很明顯徐子先要另起爐竈,形同自立。

朝廷沒有辦法,福建路這邊的文武官員也不會反對或捅破這層窗戶紙,連趙王都不會……捅穿了天子和兩府也沒有辦法,趙王不會蠢到替天子自招難堪的地步。

“見過君侯。”

一羣武官神采奕奕的向徐子先抱拳行禮,最近這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太多,令人目不暇接,從打下岐州港,殺陳於泰開始,到齊王身故,整個南安侯府的勢力開始向澎湖和東藩大規模的轉移,每個人都帶着不同的任務在海上和陸上奔波,到現在這個時候,大體上是聚齊了。

只有張虎臣和吳畏三等武官奉命又折返南安,在那裡有一個半都的騎兵要等牧場建起來,再帶幾百個有騎術基礎的好兒郎一起移至東藩,新的騎兵最少是一個營,張虎臣對此十分振奮,他在南安的任務就是慢慢挑選好新的武卒入營,最終將挑選好的一個營的騎兵都帶回來。

吳畏三則是和一羣中層武官留在南安,南安有一個營的兵力,負責監督團練捐的收取,保護倉儲區和別院軍營等要害地方。

只要徐子先在東藩,福州就沒有人敢向南安下手,陳於泰被清剿之後,福建路也沒有成規模的海盜了,一個營的駐軍理應足夠。

有南安團練這個招牌在,一個月幾萬貫一年幾十萬貫的團練捐就能繼續收,這也是林鬥耀,趙王和徐子先彼此妥協的底線。

否則的話,上次齊王遇害,徐子先完全能夠不管不顧先鬧將開來,如果趙王打算趕盡殺絕,徐子先當然也不會把頭伸過去配合,雙方鬧開來之後,還真是勝負難料。

唯一的結果是纏鬥多年,最終受損的是福建路的百姓和朝廷的聲望。

在這種北伐在即的要緊時刻,朝廷是不太可能調集禁軍主力南下,所以趙王也相當知機,後退了一步,三方勢力默契之下,就是形成了眼下的格局。

南安留存,徐子先除了能不間斷的在南安獲得財富,還是能繼續發揮一定的影響力,保持在福州的存在,另外還可以至建州,興化軍和邵武軍繼續招募壯丁爲軍,這也是一種保留下來的潛實力。

“諸位免禮。”徐子先看着三丈多高的哨樓,對秦東陽道:“秦兄,現在兩營武卒已經安頓下來了?”

“是的,軍營就在別院南邊,靠近港口和倉儲區。”秦東陽答說道:“現在是港口,別院,倉儲區和工廠區,還有造船區最爲要緊。往下去,棉田成片,外圍也相當要緊了。”

“澎湖那邊已經在招兵,兩營兵轉瞬就招齊了。”徐子先道:“葛家兄弟帶兩營老卒駐澎湖,這邊是兩營兵俱是新卒,等澎湖兩營兵至,四營兵一起抓緊訓練吧。”

秦東陽皺眉道:“夏天時是土著活躍的時期,也是咱們棉田長成的時候,東藩防禦使陳君侯過來看棉田時說過,到時候要小心高山人見財起意,成羣結夥的跑下來搶棉花。四營兵到時候還算是新兵,我有些擔心。”

徐子先笑了笑,說道:“澎湖三千水師兵滿編之後,葛家兄弟率忠字營和義字營趕過來,澎湖留駐水師和新編營駐守,你的信字營只能留在南安,給吳畏三去帶,你和其餘各人,抓緊時間,半年內替我把九個營的新兵練好。”

秦東陽面色略有激動,轉瞬之間,整個南安侯府之下將會擁有十八個營的將士,其中六個營的水師將士,十一個營的步卒,一個營的騎兵,這份兵力,不僅是放在福建路大爲可觀,就算是整個大魏,也是一支相當強悍,值得天下人矚目的強大軍力了。

“十八個營也不算什麼。”徐子先笑着道:“才九千餘人,我們的目標,是要在明年年底招募滿六十個營。”

秦東陽還算沉穩,只是眼神閃爍了一下,而徐子先身邊的劉益發出一聲怪笑,金抱一悶哼了一聲,其餘的將領各有不同的表現,高時來和田恆等少年牙將出身的武官們,則是興奮的叫了起來。

其餘以現在澎湖的閒散丁壯人數,要是徐子先願意,今年內就能招滿五六十個營的兵力,並不算困難。

很多流落在澎湖的壯丁,不過是求吃一口飽飯,如果不講質量,只講成軍,那麼在崇德十四年底成立一支三萬人左右的軍隊也並不困難。

可徐子先不打算這麼做。

南安那邊的收入是百萬貫,如果去掉陳於泰的艦隊不談,現在可用的資金有一百五十萬貫,在此之前,徐子先在東藩已經投了最少三十萬貫,昌文侯府投入的資金也有六十萬貫,如果算上陳篤敬給女兒的私人陪嫁,昌文侯府的投入已經超過百萬貫了。

剩下的資金,徐子先打算只招募九營新卒,加上維持舊有的九個營的武卒,軍費開支已經相當龐大和沉重了。

南安的十一艘船可以拿來當商船和武裝船和運輸船共用,維護費用可以在以後的商業活動和運輸費里扣除。

南洋水師的戰船和俘虜自陳於泰的戰艦,去掉老舊不堪用的只能沿岸巡邏的四艘,還有二十艘主力艦存在。

這二十艘船其中有十一艘是小型戰艦,和水艍船差不多大小,噸位在百噸左右,用途只能當近海巡邏和防禦用。

剩下的九艘戰艦,有五艘中型艦,四艘大型戰艦,都是有尾樓和衝角,並且裝置了八牛弩和牀弩的真正的意義的戰艦。

這是徐子先掌握的真正的海上力量,其實如果破舊的福船和戰艦都算上,光是百噸以上的大船南安侯府現在就有近五十艘,但顯然,這種船在海上只能當靶子,平時運貨運人都沒有問題,真的海戰開始,這種舊船轉動緩慢,稍有破損就有沉沒的危險,可能對有的海盜頭目來說人員戰損根本是微不足道的損失,但以徐子先的理念來說,船不算什麼,有海戰經驗和常年海上經歷的人員纔是最寶貴的財富。

二十艘戰艦,九艘主力艦,四艘大型戰艦,這是南安水師的真正家底,三千多水師官兵,除掉水手之外,多半人員會在主力艦上活動。

到了明年,主力艦的數字會增加到三十艘,從林家訂購的十艘戰艦,按照四三三的配給來分配,四艘小型百噸戰船,三艘中型三百噸位的戰艦,三艘大型五百噸位的戰艦。

以林家的造艦能力來說,造五百噸位的中軍艦式的戰艦完全不是問題。

這十艘戰艦,陸續給了十萬貫的訂購款,但接下來最少還得付一百五十萬貫。

林家由於在南安和徐子先合作相當愉快,給的優惠條件是分三年付清,也就是一年需要五十萬貫。

除了船身,還要安裝大量的弩、弓,可以用南洋水師的名義向朝廷的兵器監訂購,這已經是佔了便宜,想不要錢叫朝廷撥付……兩府的人也不是傻子。

加上水師官兵的日常開銷,加上船長水手長們的俸祿,還有陸師武官,步卒,騎兵和牧場,光是軍費來說,九千多人光是軍餉每個月就得好幾萬貫,衣袍鞋襪吃喝用度又得好幾萬,養九千兵,一年就得百萬貫,加上艦隊的開銷費用,每年就得一百五十萬貫。

以現在南安的收入水準當然是遠遠不夠,得到明年,棉田紡織等各種收入增加之後,能滿足一年三百萬貫的軍費開銷,徐子先纔會把軍隊擴充到三萬人或三萬人以上。

艦隊的規模,當然也是要擴大!

對徐子先來說,自己的日常開銷使費,能省則省,他的官吏待遇也是維持在正常水準,最多是給各種補貼獎勵,而對於軍費開銷來說,能收入百萬貫,九十萬貫用來養兵也是合算。

作爲一個知道未來歷史走向的人,軍費開銷這一塊是萬萬不會節省。

對於武官們來說,當然是喜歡軍隊規模擴大,也喜歡軍費增長,更喜歡將來會有戰事可打。

只有這樣,他們纔會獲得更大的權力,更強的話語權,在體系之內的地位也會水漲船高。

但無論如何,徐子先會把握其中的度,不使武官的地位凌駕於文官之上,文武並重纔是王道,文壓制武,導致武備不修,武壓制文,則是軍國藩鎮體系,危害也是極大,甚至在文官當權之上。

“前頭就是侯府的東藩別院。”

穿過棉田之後是簡易的木柵隔離,大片的房舍籠罩在黑暗之中,在一片疏林之內,一座龐大的建築出現在衆人眼前,大門,側門,箭樓四周俱是用燈籠照亮,一隊甲兵站立在箭樓之上警備,看到徐子先等人出現在眼前之後,衛兵很快將侯府別院的大門打開。

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三十章 江邊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十七章 揚名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十九章 齊王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
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三十章 江邊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十七章 揚名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十九章 齊王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