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

這時李儀,傅謙,孔和,方少羣,陳佐纔等人紛紛騎馬趕到,東藩政令清簡,徐子先自己都不尚享樂,只有在後宅有幾十個僕婦丫鬟伺候小妹和秀娘,其實也是在等待主母陳文珺的到來,南安侯府不能太清寒,以免昌文侯府的人不悅。

就算這樣,徐子先自己出行,只有司從曹的護衛,連原本的徐文,徐名等伴當小廝都放到各司曹裡去學習爲吏去了,正常時候,只有一個伴當隨徐子先左右,替他燒洗腳水,帶幾身換洗衣袍,舍此之外,別無他用。

所以這些文吏前來,有好幾個都是孤身騎馬,穿藍色箭袍制式的官服,戴軟腳襆頭,若是公事出外,則有吏員和靖安司的警備士跟隨護衛,相較大魏官員的煊赫儀衛,東藩島上的官員可以算是清寒了。

但各人的心情都是不錯,下馬之時看到有別人趕到,就駐足等候,待所有人到的差不多了,這一羣東藩島上最重要的文官們就向着侯府別院步行而來。

下馬石那裡,有林七帶着幾個穿青袍,戴折上巾的蒼頭負責將馬拴好,並且在石制的馬槽裡倒滿了精料。

徐子先迎上來,向諸官吏拱手致意。

小妹和秀娘已經避到後宅去了,她們還是不太明白徐子先的話,但兩個妙齡女子都是步履輕快,徐子先今晚不能與她們一起吃,這是小小遺憾,但知道徐子先心情愉快,充滿活力,小妹和秀娘心情也是跟着變的輕鬆愉快起來。

“今天我們大塊吃肉。”徐子先舒展了一下身體,笑着道:“心情變好,似乎也更餓了,很想吃肉,我已經叫人準備了。”

一羣文吏都沒有異議,傅謙成了衆人的核心,深井,水車,近來爲人矚目,並且傅謙已經在幾條大河邊緣研究地理,準備構築堤壩,建造未來的紡織工廠了。

“幾千,上萬,甚至幾萬架坊機,十幾萬個紗錠,要用人,晝夜不停的話得用十來萬人才照料的來,人不是機器,要吃飯,睡覺,一架機器最少要用兩人。若以畜力,則要好幾萬頭毛驢騾子來回轉動,人還要照料牧畜,要餵養精料,利潤都分薄了,況且福建路和浙江也買不到這麼多騾驢。”傅謙神采飛揚的道:“咱們開辦工廠要是賺錢,江陵那邊早就有幾千上萬人的大廠子,用的全是單腳踏機,加上那邊有百萬畝以上的成片棉田,商人到處收集各地的棉花,用君侯的話說,形成產業鏈條,成了生產和銷售基地,則成本就自然下降。生產的廠子多了,就追求花樣和質量,別地的布匹商人和棉花田主就越難生存。咱們福建路是有得天獨厚的好處,也是海貿的中心,這麼多年來棉布買賣始終被松江人把持着,豈不是太傻了。若水力坊機,織機全部投放成功,只要幾千人就能照應幾萬臺機器,咱們的成本低,織的布厚,君侯說不要花巧,就用純白棉布,厚重結實,可以迅速打開市場,三年之後,倭國,呂宋,南洋諸國,只要棉花夠,一百萬匹,一千萬匹,俱是不在話下啊。”

衆人都是莞爾而笑,連方少羣都是聽的笑起來。

東藩這裡重技術,重革新,也重效率,輕稅率,種田,辦廠,俱是有一種活力在,雖然現在一切都還在草創之中,並未獲利,但總是給人一種欣欣向榮之感。

“還有榨油,咱們東藩,澎湖都大量種豆,這豆子用人力榨油太費時耗工了。川中還是哪裡,早就有水利榨機了,以水流帶動軸承,不斷壓榨,人力只是輔助,晝夜不停的出油。傻子都是知道,人光是吃飯,沒有鹽會浮腫,沒有油吃,三斤飯吃下肚也不覺得飽。加兩錢油,吃的嘴上油光光的,怕是一斤飯就抵得餓了。所以再無錢的人家,也得想辦法買些油。不管是菜子油,豆油,還是熬製的豬油,均有大用,離不得的。君侯有言在先,我們東藩所經營的,一定是要與民生相關,且數量要大,要麼就是與海外貿易有關,量也是要大。瓷器什麼的,我們追趕很難,棉布,生絲,俱可大量外貿,榨豆出油,行銷沿海各路,也是有大利可圖的啊。”

李儀這時點頭道:“怪不得當初君侯重視牧之,我等均不如也。”

傅謙雖然得意,卻還是沒有上頭,當下擺手一笑,說道:“欲成其事,必善其器。我是器物小道,若無君侯,豈有東藩眼前一切,我有技術有何用?林九四的技術比我強的多了,還不是被人以僕役之流視之。不管是棉,豆,工廠,沒有資本,人員,土地,光有技術,那就成了奇技淫巧,全無用處。”

衆人聞言都笑起來,儒生挾怨抨擊工匠,總是說奇技淫巧於國無益,而東藩這邊的情形,對這些迂腐的儒生來說就是左右不停扇在臉上的耳光。

倒是吳時中這樣的大儒,對工匠的技術進步是持肯定的態度,當年孔子自雲不知兵革和稼穡之事,夫子又何償鄙視過操持這些技藝的人呢?只是後世的人淺薄無知,所謂十年苦讀,東華門中狀元唱名而出的纔算真男兒,真是無理悖論,荒唐可笑。

執矛戈於寒風大雪中御衛匈奴,半夜銜枚策馬,深入草原,擊敗突厥騎兵,俘其可汗,斷絕中國邊患的不算真男兒,讀幾本書,故紙堆中求學問的反而纔算真男兒,豈不是咄咄怪事?

腐儒之論,在東藩這裡毫無市場可言,最少徐子先的態度是相當明顯。

儒學,雜學各有其用,就算是廣辦學校,請大儒來主持其事,也是重其名,而不是求其學。東藩的學童士子,各憑所需求學,不論經學和商算律法水文各學,只要能得其作,學問便是好的,而非儒學獨尊。

這個態度相當隱秘,不僅吳時中未有所感,就算李儀等人也不全然盡知,在場諸人中,知道徐子先想法和打算的,怕也只有傅謙隱有所感,真正知內情而大力支持的,卻是隻有狷狂氣息不改的方少羣。

一時府中下人們準備好了烤架,殺羊放血剝皮,將羊處理乾淨了,烤製成金黃色,取下來放在圓桌之上,徐子先請李儀等人俱在圓桌旁坐下,用圓桌就是表示不是正經的酒宴,無分尊卑上下,沒有主位客位上座下座,各人俱是隨意坐了,桌上每人有酒一壺,也是低度的精釀黃酒,各人一壺一杯,隨意多了。

當下僕役又送上刀叉來,俱是成套的閃亮刀叉,各人紛紛接了,開始割取羊肉,每人眼前都有細鹽當蘸料,沒有太多的講究,和真正的貴人酒宴完全不能相比。

不過衆人不以爲意,羊肉肥美,烤制的恰到好處,每人都是不停的用叉子固定,然後在羊身上割下肉下來,就算是年齡稍大的孔和,向來矜持的方少羣,也是手口不停,外人在外間看了,只會看到一羣藍袍青巾的男子在屋中不停的以刀割肉,看不出身份地位的高低。

徐子先搶了一條前腿,連骨重約五六斤,他刀叉不停也是吃了小半個時辰方把這羊腿吃完。

羊肉很肥美,沒有任何多餘的調料,就是每個人蘸着細鹽,一頭四十多斤的肥羊也是很快被吃完了。

“這羊肉,諸位感覺如何?”徐子先沒有喝酒,他喝的是秀娘調製的飲子,用了很多補品,這個時代人們喝茶各有不同的習慣,比如歐洲人和天方人喜歡在茶葉里加糖,加奶,而大魏人雖然放棄了唐時用蔥姜煮茶的舊俗,但也還是習慣用茶葉調配各種飲子,這些飲子各有用處,和後世廣東人喜歡湯飲一樣,此時在大魏最流行的也是這樣的喝法。

那種純粹用茶葉泡水,甚至什麼雨水,露水,雪水一類的烹茶法,在此時還不是太流行。

徐子先其實反而是喜歡最純粹的茶的味道,不管是醇厚的紅茶,略苦的普洱,清香的綠茶,都是各有妙處。他不是太懂,這個時代還不是太流行,後世他只是一個窮大學生,喝的茶葉種類不超過十種,甚至後世的大學生們,最喜歡的也是喝調配了各種佐料的奶茶,這在妹子羣體裡相當的受歡迎。

其餘衆人也不太飲酒,只有方少羣給自己斟了幾杯,淺酌慢飲。

衆人都在猜想徐子先召人前來的用意,只是在場的人都是心智深沉之輩,簡單來說,都是聰明過人的才智之士。

李儀曾經是河北舉人,才智肯定是在及格線以上,仕途不利,卻是被南安侯徐應賓看中,對答之時,李儀的才智談吐令徐應賓欣賞,這才請到了南安侯府任長史。

傅謙更是徐子先記憶中的雜學大家,在大魏全境都是相當出名的一代匠學宗師。

孔和未知其後的發展如何,但以現在的表現看來,爲人相當機敏聰慧,且性格沉毅,認準的事就一定要做,縝密精細,這是孔和最大的特點。

方少羣更是大參府邸最被劉知遠倚重的幕僚首領,其智計百出,多智近妖,是徐子先都深爲敬服的聰明人。

陳佐才幾人,也是各有特色,忠誠樸厚,或堅毅果決,都是一時之選。

這些人論心機智算,在東藩不提,就算放眼整個大魏也是一時英才,此時他們猜不到徐子先的用意,索性也並不問,只是等南安侯自己開口。

“各位今晚所食羊肉如何?”喝了幾口飲子,徐子先叫蒼頭林七到內宅門,告訴裡頭他吃飽了,並且喝了飲子,肉糉留着明早當朝食。

林七領命去了,徐子先纔有暇說話,見各人有些異色,便解釋道:“飲子是秀娘所制,今晚不喝便放壞了。肉糉是舍妹親手包的,明早吃更入味,正好。”

方少羣平素定計決疑,但公衆會議時話並不多,此時忍不住笑道:“飲食雖是小事,但君侯也要考慮先後,還不失如夫人和二小姐之心,可謂智略無失矣。”

雖然是調笑,不過衆人都感覺徐子先確實是這種心細如髮,而且行事仁厚,連妹妹和小妾的心也不願去傷的這種性格。

但這種性格也是有矛盾的一面。

徐子先江灘一戰,斬首近兩千級,對那些重傷的匪盜一律下令斬首,不放走一個,便是輕傷的,也是叫人用繩索綁了,一律送交法司嚴辦。

對那些桀驁不馴的,甚至想鼓燥鬧事的,用繩子穿過手心,血淋淋的拉着走,敢叫嚷亂軍心或還是不服從者,一律用橫刀斫下首級,絕不寬貸。

對內部的叛離者,也是必殺無赦,這一點來說,明毅果決,不失人主之風。

在岐州港口一戰,將俘虜的海盜悉數斬首,海灘上血流成河,涌上來的海浪浪花都是一片血紅色,令人見之心驚。

這樣的人,偏又有仁德厚道的一面,令人嘖嘖稱奇。

方少羣在說話時,內心中也是隱隱有一個人的影子,似乎歷史上的漢光武帝也是這樣的人一個。

漢光武是幼弟,在長兄的陰影下長大成人,早年時似乎沒有出色的地方,昆陽一役之後嶄露頭角,然後短短時間就收復河北,然後一統天下。

東漢統一過程中,光武帝就有知人善用的一面,立國之後,更是對部下仁厚待之,比起斬白蛇的劉邦,不知道厚道到哪兒去了。

只是這念頭需要藏起來很深,不便吐露出口,這是犯大忌的事,方少羣說罷之後,臉上神色不變,只笑吟吟的看向徐子先不語。

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十三章 雅集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五章 文學版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
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十三章 雅集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五章 文學版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