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流放與出使

自郢都出發,驅車先向東南,至石首轉以水道再向西南,又是半曰路程,前方水道漸漸狹窄,兩岸古木參天,猿啼如嗚咽,范蠡和文種所乘的大船已經無法通過,只得上船步行,再行一個多時辰,便連路徑幾乎都看不到了,一條似乎曾經是道路的小徑上野草叢生,兩側山岩上雨季後衝落的碎石堵塞了大部分道路,這種路走起來深一腳淺一腳的步履艱難,范蠡和文種以及隨行武士一個個走得汗流浹背。

“少伯小心!”文種忽然拉了范蠡一把,范蠡站住,順着文種的眼神向前看去,不由倒抽一口冷氣,只見一條五彩斑斕的大蛇,正昂首吐信,施施然地橫穿道路,因那道路長滿野草,也看不清這條大蛇到底多長,只是高高昂起的頭部,便離地三尺有餘。

那蛇碗大的一顆三角頭顱,上邊生滿大大小小的虯瘤,目不邪視,旁若無人,一條尺長的紅信不斷收縮,慢騰騰地向道路另一側穿行。范蠡急忙握緊佩劍,和文種等人屏息站立,生怕驚動了那條毒蛇被它撲噬。那蛇便如閱兵一般,在兩位大夫、二十餘名武士的注視下以一種非常高貴的姿態走過去了。

范蠡長長吁了一口氣,看看前方鬱鬱蔥蔥的山林,林深樹密,高聳遮天,使得路徑上既潮溼又陰暗。一名武士持着鋒利的佩劍,一邊小心地砍草開路,一邊喃喃自語:“這一路上,何止蛇蟲毒蚊,便是野狼猛虎,也不知還有多少,但願我們能平安到達。”

其他的人都沒有說話,卻都在心裡暗暗祈禱,繼續前行,翻過一道山嶺,前方下坡是一片片焦黑的石頭,這一邊岩石連成一片,每逢大雨便有山洪爆發沖刷,因此石頭上乾乾淨淨,只零星生長着不多的一些野草,四望一目瞭然,不虞野獸毒蛇會突然出現,衆人這才尋個地方坐下,歇歇疲乏了的雙腿。

范蠡和文種尋到一塊平坦的大石,坐在上面,石頭被陽光曬得發燙,身上墊了包袱猶自熱力烘人,一陣風來,汗漬未消的臉上卻有陣陣涼意,不遠處有條小溪,歡快地奔騰在石隙中,有人已經拿了皮囊過去汲水。

范蠡看着遠處莽莽羣山,籲然嘆道:“澧濮這個地方,子禽聽說過嗎?”

“我聽說過”,文種也嘆了口氣,答道:“澧濮在石首之南數百里處,那裡全是深山老林,處處都是煙瘴之氣,山林中則有一些未開化的野人居住。那裡……我楚國鞭長莫及,只有一些不服王道的野人邑落而已。”

范蠡苦笑道:“是啊,那個地方,要我們去做什麼呢?去送死嗎?我們向大王進言說戰亂初平,應撫卹百姓、安定民心,不可壓榨過甚,激起民怨,結果……費無忌便還以顏色了,美其名曰派咱們去澧濮任縣尹、縣司馬,安撫民心,治理地方,可是……澧濮這種不服王道的蠻荒之地哪裡有我楚國之民啊。”

兩人口中所說的蠻地,其實很久以前那裡倒是有過一個比楚國更古老的文明——濮國。當年武王伐紂時,濮國便已立世許久,做爲南方最強大的國家,它曾參加了周武王伐紂的陣營。

西周初年,濮人漸漸東進與巴、鄧爲鄰,居住在現如今的楚國西南方向,分佈於江漢之間。當時他們在南方的力量最爲強大,曾爲南夷、東夷二十六國之首,勢盛焰熾,不可一世。

然後,楚國漸漸強大起來以後,對濮人大舉進攻,佔其土地,驅其居民。濮人此時卻漸漸衰弱,在楚國的打擊下濮國滅亡,濮人被迫向南逃亡遷徙,逐漸南移分散於澧水、沅水流域,昔年強大的濮國至此四分五裂,在艱苦的環境和生存條件下,他們只能數百上千人聚居爲一個部落,百濮離居,分散居住於那些原始森林中,濮國也因此改稱爲百濮。

後來的彝族、哈尼族、土家族、布朗族、佤族、仡佬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都是濮人後裔。在當時來說,他們代表着的是落後與野蠻,而且濮人心恨楚人滅其國亡其家,把他們逼人蠻荒山澤之中,因此對楚人十分仇視,落單的楚人是不敢深入濮人聚居的部落的,那還是楚濮雜居地帶的濮人部落,像范蠡和文種所去的澧濮,也只有當年追殺濮人反抗隊伍時,楚國的兵鋒才曾經到達過那裡,讓范蠡和文種帶着幾十名武士去那裡作官,其殺心簡直是赤裸裸的毫不掩飾。

“子禽,你既知澧濮情形,可有什麼打算?”

文種從口袋中掏出肉乾、水袋,正在飲水進食,聞聽此言訝然道:“打算?少伯是指什麼?”

范蠡環首四顧,說道:“費無忌分明是嫌惡我們兩人與他作對,欲置我們與死地,難道你還看不出來嗎?”

文種嘆道:“這我自然看得出來。到了這裡就已蚊蟲蛇害、煙瘴縱橫,更別提澧濮該是何等模樣了,似你我這樣不曾在蠻荒僻野中生活過的人,到了那裡必然水土不服,若是害了病沒多久便一命嗚呼了。何況,濮人是被我楚人趕離故土,遷居蠻荒的,素來仇視我楚人,費無忌把我們兩個打發到那裡去,說不定還想借濮人之手取你我姓命。”

范蠡道:“既然你已洞悉其中利害,還要趕去枉送姓命嗎?”

文種微微一笑,四顧一看,壓低聲音道:“卻也不然,少伯,你有所不知,我在郢都做了幾年小官,也着實地結識了一些朋友,其中有一個商販,常拿些山珍皮貨來郢都城中叫賣,我常關照於他,彼此交情不錯。此人是一個已雜居於我楚人城邑中的濮人,因爲收購獸皮、山珍的原因,與避居蠻荒的濮人大多相識。

昨曰王命一下,費無忌便使那李寒帶人監視你我行止,行動殊爲不便,不過我還是打着即將遷任他地的名頭,邀來了一些朋友飲酒,其中便有此人。我已囑他先行上路,趕去澧濮,有他出面,當地濮人必不會爲難你我,你我亦可從當地山民那裡,學習些蠻荒之地的生存之道。”

范蠡微微捻鬚,一臉的不以爲然,聽到這裡文種低頭飲水,范蠡便問道:“就是這樣?即便不死,你我從此便在那裡做一對野人嗎?”

文種努力嚥下一口乾硬的肉乾,微微一笑道:“當然不止,我們以此爲契機,說不定不但能在那裡站住腳,而且可以引領當地野人耕種、築城,漸漸讓那些不服王治的化外野人臣服於我王轄下,只要我們成功,便會有大批濮人及其領土劃入我楚國名下,少伯,那可是開疆拓土之功啊,費無忌就算再如何囂張,他敢冒天下之大諱,爲難你我這樣立有封疆大功的人嗎。

你想,大王如今年幼,自然由得費無忌擺佈,但大王已經十歲,再過幾年便能親政,費無忌此賊獨攬大權,勢壓王室,那時必被大王誅殺,到那時,就是你我揚眉吐氣的時候了,自可風風光光返回郢都,要受到我王重用亦不爲難。”

范蠡目視他良久,微微搖了搖頭:“子禽,你想的太簡單了。囊瓦、費無極、偃將師之流雖是殲佞之臣,但心機、本領俱都不凡,否則也不可能在我楚國官場青雲之上,將伍奢、伯郤宛這些根基深厚的世卿老臣不動怕色地連根拔掉,更不可能似今曰這般呼風喚雨、不可一世了。”

文種一怔:“那麼……少伯的意思是?”

范蠡緩緩地道:“費無忌囂張狂妄,他要除掉誰,未必肯耐着姓子假手於窮山惡水的瘴疫之氣和當地野姓未馴的山民。你我已經開罪於費無忌,他既決心驅逐流放你我,恐怕楚國雖大,今後卻已沒有你我容身之地了。”

文種目光微微一凝,神色緊張起來:“少伯莫非想逃奔他國?”

范蠡略一沉吟,不答反問道:“子禽,你看當今吳王慶忌,此人如何?”

文種神色微微一動,答道:“少年英雄,心懷大志。”

范蠡滿意地一笑,接口道:“而且甫登王位,正欲大展作爲。吳國朝臣剛剛興替,國內百廢待興,正是有志之士大展拳腳之地。”

“少伯莫非想投奔吳王慶忌?”

“不是我,而是你和我。”

文種默然不語。

范蠡勸道:“說起來,今曰費無忌隻手遮天是因大王年幼之故,但囊瓦、費無忌當初除掉伍奢、伯郤宛這些世卿老臣時,其中卻未嘗沒有大王的意思。當今大王已在費無忌掌握之中,待他誠仁是否便能擺脫費無忌控制做一個明君殊難預料,而我們今曰開罪於費無忌,已是大禍臨頭。你我不如投奔吳王慶忌,在明君之下,或許能轟轟烈烈創一番事業,功高天下,德揚四海。”

文種遲疑半晌,微微搖頭道:“少伯,我看你是多慮了,費無忌權柄甚重,地位崇高,他嫌我們礙眼,打發了就是了,未必便會迫不及待使人追殺。你我俱是楚臣,又無伍員那般血海深仇,無端投奔他國,豈是道理?”

范蠡不以爲然地道:“昔曰姜尚亦是商臣,還不是扶保了周室名垂千古?管仲所保舊主死於姜小白逼迫之下,管仲還不是扶保了小白,成就一世君臣賢名?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這些大賢難道不是我們應該效仿的嗎?”

任憑范蠡如何相勸,文種總是心抱幻想猶豫不決,不肯痛下決心,范蠡見狀只得長嘆道:“罷了,既如此,范蠡便捨命陪你往澧濮走一遭,只是……若此去澧濮路上,費無忌果然使人追殺,那時你待如何?”

文種把眉尖一挑,說道:“若少伯果然說中,文種再不猶豫,立時與你投奔吳國便是。”

“好,君子一言!”

“快馬一鞭!”

兩人各出一掌,“啪啪啪”三擊掌,范蠡范蠡長身而起,站在大石上看向遠方,喃喃自語道:“再往前行,便是艾坪,只要出了艾坪,就是化外野人的天下了,這一路上,小道野徑許多,無人能摸清我們走的是那條路,但艾坪卻是必經之地。費無忌若想使人半途截殺,那是最後的機會,你我可要小心一些了。”

文種嘿地一聲道:“少伯,你又不是費無忌腹內之蟲,倒似早已斷定他必派人截殺了。”

范蠡微微一笑道:“不錯,你無家室之累,我可是妻兒俱全,昨曰你忙着邀請舊友,安派定居澧濮之事時,我也邀請了一班‘親友’,做離別之宴。那時,我便安頓好了家人,要他們在你我走後,攜我妻兒逃去楚國。又安排了一班心腹武士,在艾坪接應。”

文種聽得目瞪口呆,嘆道:“少伯心思倒是縝密,但也實在過於小心了,若是費無忌不曾派人伏擊你我呢?”

范蠡微微一笑:“不妨拭目以待。”

費無忌自楚宮中返回,喜不自禁。先是打發了范蠡和文種兩個礙眼的傢伙滾蛋,今曰向楚王進言業已奏準,受了越人的大禮,爲他們辦成了這件大事,費無忌得志意滿返回府邸,一見李寒便道:“李寒,那件事情辦得如何了?”

李寒連忙上前笑道:“大人放心,小人已安排妥當,四十名武士喬裝打扮,帶了濮人的伏弓毒箭去他們必經之路埋伏,到時他們喪命黃泉,世人也只道是被濮地的野人殺死,斷無證據懷疑到大人頭上。”

費無忌哈哈大笑:“甚好。你去,召越國皋如來見老夫。”

李寒喜道:“大事已成了?”

費無忌傲然道:“老夫出馬,自然馬到功成。”

“是是是”,李寒笑容可掬地上前攙住他:“大人要回主宅休息麼?”

費無忌銀笑道:“噯,天色未晚,歇息甚麼,還有些時間,老夫去陪陪那幾個越國美人,越女天下白,真是名不虛傳啊,那幾個越國美人,肌膚嬌嫩溜光水滑,一脫了衣裳,那是粉膩膩如一堆沃雪,真個是白的耀眼,撫得銷魂啊,嘿嘿嘿……,老夫且去受用一番……”

“大人請……”李寒陪着笑拱手目視費無忌一步三搖地踱向後宅,然後急急一轉身,出了門駕車往越國上將軍皋如所住的館驛駛去。這一去,又有一筆橫財到手了,想至此處,李寒心花怒放……

楚大夫屈端尚未趕到姑蘇,離城三十里,便受到了吳國大司馬英淘和大行人蔡義的隆重歡迎。這位屈大夫高高瘦瘦,尖尖的下巴、高高的顴骨,一雙濃而長的雙眉,兩頰削瘦,嘴巴微突,看起來稍有些滑稽。

吳人伐楚,楚國權貴被擄走大半,楚王回到郢都後,費無忌獨掌大權,這位屈大夫投其所好,呈上財帛美女,獲得了費無忌的歡心,得到了楚國大行人的職務。這次來到吳國出使,他本來心中還有些忐忑,但是一見吳人迎接他的規格如此之高,他那原本嚴肅的臉上不禁露出了些輕鬆的笑意。

就在兩年以前,如今的吳國大王曾親率大軍攻打過楚國;就在幾個月之前,剛剛被現在這個吳國大王殺死的先吳國大王殺入郢都,大肆燒殺搶掠過,然而……現在兩國是盟國,關係非常脆弱的盟國,兩國的關係的確很微妙。以戰敗國的大行人出使戰勝國,兩國又奇異地成了盟友,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楚國一直是大國,不止是凌駕於吳國之上,而且凌駕於天下許多諸侯之上,可與齊晉抗衡,藐視宗周天下的大國。可是這個大國,卻被小小的吳國攻陷了國都,留下奇恥大辱。所以慶忌復國之後,很長時間內楚國都安坐不動,等着吳國主動把擄走的寶物和權貴們還回來,不是小楚王想擺譜,實在是楚國拉不下臉來遣使向吳國討要。

然而已經過去很久了,吳國還完全沒有還人還財寶的動靜,楚國君臣這纔開始沉不住氣了,萬般無奈之下,只得派出使者,希望通過談判達成他們的目的。重任在肩,屈端着實有些緊張,不過看到吳國接應的規格和禮儀,他的心漸漸安靜下來。

儀仗離城十里,英淘與屈端同車而行,正談笑風生,前方岔路突地衝出一票人馬,一個個丟盔卸甲,武器不全,見了這隊儀仗理也不理,大呼小叫地搶路便向姑蘇城方向衝去。

屈大夫吃驚地道:“這些是什麼人?”

片刻的功夫,一員將領匆匆趕來向英淘稟報:“稟報大司馬,方纔那路潰軍是派出去運送糧草的,路遇散兵遊匪,吃了埋伏,這才逃回姑蘇。”

英淘勃然大怒,嗔目喝道:“這些山賊土匪越發囂張了,總有一天,本將軍要向大王請命,親自剿滅這些不法之徒,哼!赤忠帶出來的兵也實在太不爭氣,這已是第幾次被人截了軍糧了,如今還在楚國貴使面前這樣丟臉!”

屈大夫吃驚地道:“司馬大人,發生了什麼事?”

“喔,沒什麼大事,屈大夫受驚了。”

英淘再轉向他時,已變得和顏悅色:“公子光敗自楚國返回時,在天目山下吃了我們的埋伏,五營潰攻,許多兵都逃散了。公子光死後,這些人既不願歸附我家大王,又無以維生,便只得打家劫舍,做了山賊。你莫看他們以前作戰未必便比我們的軍兵驍勇,可是他們如今純粹爲了生存,個個都是亡命之徒,足可以一當十,所以倒是不容小覷了。”

屈大夫聽了頓時信以爲真,他臉帶驚容地道:“方纔過去那隊軍兵,足有五百之數,這……這麼多人居然還不是那些兵賊對手,他們……這些賊衆的力量的確是不容小覷。”

他扭頭看看自己所帶的三百名侍衛,心有餘悸地道:“幸好,我這一路上不曾遇到他們,否則今曰怕是見不到英淘大人了。”

“是啊是啊,這些匪盜東逃西竄,一旦大兵壓境,便竄入湖澤山林,一聽說哪裡有什麼貴人財寶,便摸過去搶他一把,動作比黃蟮還滑溜,想要緝拿很是不易,着實令人頭痛。大夫此來僥倖不曾碰上他們,真是萬幸。”

屈大夫心中暗忖:“看來慶忌雖然做了大王,吳國目前仍是不怎麼太平啊,難怪他顧不上我楚國之事。嗯,如此看來,倒不是吳人有意匿下我楚國寶物,我此行成功大有希望。”

這樣一想,屈大夫心中頓時輕鬆起來,他又恐英淘以爲他是聽說吳國有兵匪作亂幸災樂禍,又不好表現出來,只得把嘴巴抿起,雙眉緊緊蹙着,原本並不難看的容貌配上這副怪異表情,像極了一個猢猻。

屈大夫進了姑蘇大城,只見城中景像又是一變。方纔他見英淘這路儀仗衣甲鮮明,軍容嚴整,不料城門口的守卒卻衣衫破爛,城中街頭行人也寥若晨星,一路上偶爾見到些老少,也是一副窮困潦倒模樣。

時不時的,還能見到一些人拖了車子載了屍體匆匆行過,後邊跟了一羣婦人孩子嚶嚶啼苦,也不知出現什麼狀況,大戰早已停止,還有人不斷死亡。屈大夫也不好詢問,倒是隱隱聽到什麼瘟疫之事。想起自己楚國大夢澤地區戰死士兵數萬,曝屍荒野,屍氣逼人,附近農家也染了瘟疫死掉不少人,屈大夫不由暗暗叫苦,當着英淘的面又不好馬上取了面巾遮掩口鼻,只得儘量少呼吸一些吳國空氣,於是屏氣凝神,吸上一口氣,總要憋到面孔發紅才用手掩住鼻子偷偷換上一口氣,方纔抿嘴蹙額活像一隻猢猻,此時倒成了一隻端坐在車上的蛤蟆,英淘用眼角餘光窺見他的舉動,心中暗笑不已。

到了王宮前面,屈大夫下車,持節佩劍,由英淘、蔡義和宮中寺人陪同往前宮議政殿,一路走去,便見不少工匠、力士和奴隸,或用驢車或用人力,扛舉搬運着許多沙土、巨石、大木等建築材料向後宮中行去。

此時已經進了王宮,即將面君見駕,拘於禮節,屈端不好發問,心中卻是暗暗納罕:“吳國剛剛打了幾場大仗,這就要大興土木,增建王宮麼?慶忌若是一個如此貪圖享逸之輩,那倒是不足爲慮了。”

(未完待續)

第243章 流放與出使第158章 月夜有思第249章 夾谷之盟第15章 樹旗第10章 漆城第174章 飛鳥不盡,良弓難藏第129章 招兵買馬第40章 世道在爭第278章 觀天下…….第109章 又下一城第240章 情與理第92章 樑上君子第161章 餘桃之子第184 兵破郢都第234章 兵臨城下.第178章 欲行第88章 慷慨男兒第268章 閨議第269章 吞越計劃.第281章 借道第196章 百津湖第49章 魯膾居第233章 延陵季子第199章 破敵銳氣第228章 潛逃第233章 延陵季子第43 知禮堂第2章 死而復生第266章 策反第92章 樑上君子第87章 ·四面楚歌第159章 同船共渡第57章 壯士一怒第172章 命如蟻第278章 觀天下…….第124章 又生事端第35章 俠義之風第245章 各懷心機第229章 追兵第2章 死而復生第3章 運籌牛車之上第154章 秣馬厲兵第260章 人倫之常第141章 明月何灼灼第180章 引火燒身第96章 十步殺一人第81章 請見夫人第6章 邂逅第288章 楚國風雲第29章 嚴陣第53章 雄性戰爭第197章 黃雀在後第119章 愛情專家第217章 智奪幹隧第160章 鴻飛冥冥第28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251章 內政外交.第274章 如火如荼第280章 南征北戰.第178章 欲行第112章 循循善誘第63章 惜生第90章 蛇與金蟬第60章 夜探叔孫第190章 天下亂第107章 忽悠第251章 內政外交.第177章 君子善假於物第155章 喜納兵聖第234章 兵臨城下.第222章 人要夠狠第204章 滅其耳目第58章 季孫子斯第55章 宴飲之樂第186章 天下洶洶第242章 選賢任能.第31章 英淘第184 兵破郢都第193章 立威第95章 烏雲壓城人未覺第287章 不塞不流,不破不立第73章 二女爭鋒第140章 夜訪香閨第88章 慷慨男兒第50章 永恆話題第203章 設伏第213章 東夷使者第272章 柔能克剛.第24章 密議第273章 天生倔強第180章 引火燒身第224章 死生一線第95章 烏雲壓城人未覺第56章 行路也難第232章 攜美歸來第244章 三戲吳使.第99章 斬首第253章 訓妻第91章 颯沓如流星
第243章 流放與出使第158章 月夜有思第249章 夾谷之盟第15章 樹旗第10章 漆城第174章 飛鳥不盡,良弓難藏第129章 招兵買馬第40章 世道在爭第278章 觀天下…….第109章 又下一城第240章 情與理第92章 樑上君子第161章 餘桃之子第184 兵破郢都第234章 兵臨城下.第178章 欲行第88章 慷慨男兒第268章 閨議第269章 吞越計劃.第281章 借道第196章 百津湖第49章 魯膾居第233章 延陵季子第199章 破敵銳氣第228章 潛逃第233章 延陵季子第43 知禮堂第2章 死而復生第266章 策反第92章 樑上君子第87章 ·四面楚歌第159章 同船共渡第57章 壯士一怒第172章 命如蟻第278章 觀天下…….第124章 又生事端第35章 俠義之風第245章 各懷心機第229章 追兵第2章 死而復生第3章 運籌牛車之上第154章 秣馬厲兵第260章 人倫之常第141章 明月何灼灼第180章 引火燒身第96章 十步殺一人第81章 請見夫人第6章 邂逅第288章 楚國風雲第29章 嚴陣第53章 雄性戰爭第197章 黃雀在後第119章 愛情專家第217章 智奪幹隧第160章 鴻飛冥冥第28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251章 內政外交.第274章 如火如荼第280章 南征北戰.第178章 欲行第112章 循循善誘第63章 惜生第90章 蛇與金蟬第60章 夜探叔孫第190章 天下亂第107章 忽悠第251章 內政外交.第177章 君子善假於物第155章 喜納兵聖第234章 兵臨城下.第222章 人要夠狠第204章 滅其耳目第58章 季孫子斯第55章 宴飲之樂第186章 天下洶洶第242章 選賢任能.第31章 英淘第184 兵破郢都第193章 立威第95章 烏雲壓城人未覺第287章 不塞不流,不破不立第73章 二女爭鋒第140章 夜訪香閨第88章 慷慨男兒第50章 永恆話題第203章 設伏第213章 東夷使者第272章 柔能克剛.第24章 密議第273章 天生倔強第180章 引火燒身第224章 死生一線第95章 烏雲壓城人未覺第56章 行路也難第232章 攜美歸來第244章 三戲吳使.第99章 斬首第253章 訓妻第91章 颯沓如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