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3)

三月二十五日,一份戰報又來到軍中,卻是天水省的最新戰況。胡繼棠棄去符敦城南半城,反攻入符敦城的天水軍因爲受堅壁清野之苦,後繼無力,被胡繼棠的反擊逐出了符敦城。然而就在胡繼棠發動總攻,準備一舉消滅天水軍,這樣增援天水的五羊軍也將失去呼應,徹底崩潰的時候,卻不料天水軍退到了符敦城東邊的一個清穹鎮,一夜築城,站穩了腳跟。

清穹,本是符敦城附近的一個小鎮,並無城池。這卻是鄭司楚看到了戰事將進入相持階段,天水軍駐紮在已成白地的符敦城南半城裡,漸趨不利,當機立斷,率軍潛入清穹鎮,從附近山上伐木採石,築起了一座小城。雖說這樣的簡易城池在重兵圍困之下實難抵禦很多,但天水軍還保留着相當的實力,而鄭司楚在胡繼棠與喬員朗在符敦城相持這幾天加緊修築,並緊急調撥輜重糧秣,因此當胡繼棠率軍追擊到清穹城下時,反而陷入了困境。經過半日強攻,胡繼棠見損失很大,勢難攻拔清穹城,只得退卻。不過胡繼棠也並不算失敗,因爲天水軍退入清穹城有了立足之地的同時,控制江面的宣鳴雷水軍便失去了接應,已不能再封鎖符敦城北門,同樣只能退到清穹城。如此一來,天水軍有了喘息之機,胡繼棠的最大危機也已解除。隨着符敦城外大江防線的重新鞏固,胡繼棠加固了江上防禦,五羊城再想出其不意地奇襲,一般找不到機會了。這樣,南北兩軍便在天水省形成了對峙。

當這個消息傳來時,陸明夷知道萬里雲也很快就要行事了。雖然胡繼棠不曾失敗,可是他已被牽制在天水省,無法再回頭對付天水省。這個時候起事,比南軍在天水得勝的情況更爲有利。

萬里雲卻還不曾料到有人已經看出了他的心思。他滿腦子仍是得意萬分,只覺上天眷顧,所以給自己這樣一個機會,因此開始緊鑼密鼓地佈置了。

三月二十六日,昌都軍開了一次戰前鼓動會,名義上是要先發制人,向蠢蠢欲動的叛亂狄人動手。會議上,羣情激昂,士氣高漲,萬里雲也對先前諸軍有功之將進行了表彰,軍中不少將領都得到了升遷。

會議一結束,萬里雲就召集了徐鴻漸等幾個最親信的將領前來密議。他的計劃,是四月一日,揭出獨立的旗幟。但昌都軍畢竟是共和國一大軍區,肯定有不少將領並不贊同,萬里雲在這次表彰會上其實大動手腳,執掌各部的將領中,有可能不追隨自己的將領很多明升暗降,調到了次要位置。這件事他謀劃已久,在派兵增援前線作戰時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自己在後方部署,現在昌都軍五萬人,各部要將大多已是他的親信控制,自覺這次行動十拿九穩。

徐鴻漸一進來,萬里雲便站起身道:“鴻漸兄。”

徐鴻漸是萬里雲的換帖兄弟,兩人在人前還有上下級之分,這種私下場合已不分彼此。徐鴻漸道:“萬里兄,各部都已準備停當,只待吾兄一聲令下。”

萬里雲淡淡一笑:“有勞鴻漸兄。現在還有什麼人值得特別關注的?”

徐鴻漸道:“昌都軍五都尉,如今有三個都已在座,唯萬里兄馬首是瞻。至於郭凱與封召進,一個入輜重營,一個兵權已解,不足爲慮。”

郭凱本是畢煒的中軍,一直偏於文職,並不掌兵,其餘四都尉中,徐鴻漸爲第一,另三個都尉中,凌國器與鮑霆亦是萬里雲親信,只有一個封召進則是畢煒舊將。昌都軍因爲有守邊重任,當初畢煒手下有甘、廖、尹、嶽四個下將軍,名列第一的甘隆早就被勒令退伍,廖武、尹世通和嶽良三人在第一次西征時戰死,甘隆也在重新起用後隨鄧滄瀾攻打五羊城戰死,封召進這個都尉已是畢煒舊部中有軍權的軍官中軍銜最高的一個,這才輪到萬里雲這下將軍來執掌昌都軍。此人不比甘隆有將略,不過畢竟資格已老,有可能不聽萬里雲號令,因此萬里雲藉着狄人犯邊,給他一個緊急任務,要他近期帶人巡視外圍戍堡,這樣實際就臨時奪去了他對本部人馬的指揮權。而封召進一部的下級軍官早已被萬里雲安插進不少親信,所以現在昌都軍各部中,可以說盡在他一手掌握之中。萬里雲又是一笑,點頭道:“看來萬事俱備。”他見徐鴻漸臉上還有點猶豫,又問道:“還有點什麼不妥麼?”

“萬里兄,我有點擔心,這事難道大統制毫無察覺麼?”

大統制在共和國民衆心目中,是有如神明般的存在,在軍中號召力也非同一般。雖說起事十拿九穩,但一旦起事,大統制發文斥責萬里雲叛亂,只怕下層軍官中會引起譁變。徐鴻漸最擔心的也正是這點,因此在增援時有意提拔自己的親信。可是中下級軍官是軍隊的基礎,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到底無法盡數替換。萬里雲道:“鴻漸兄,你也多慮了。大統制威望雖高,到底是人不是神。別忘了,申士圖現在搞到這等聲勢,南方也並沒有和先前所想的那樣羣起反對,反而大多追隨他了。”

因爲大統制威望太高了,以前根本沒人想到會有人反對大統制,包括萬里雲和徐鴻漸在內。可是南造共和舉旗已經快到兩年了,南方的統制反而越來越穩固,沒有出現大統制發下斥令,諸方民衆響應的局面,這也是萬里雲生出此心的契機。徐鴻漸道:“申士圖在廣陽省到底經營已久,盤根錯節,萬里將軍你以前雖也曾在昌都呆過,根基畢竟不如他穩。”

如果是旁人說這話,萬里雲可能會大發雷霆,但徐鴻漸與他關係非比尋常,他也明白義弟是全心全意爲自己考慮。他想了想道:“這確實不可不防。不過,你走後的這些日子裡,我暗中也派人細察民意,現在民心並不是對大統制俯首帖耳。先前那報國宣講團來時,有人向那申公北扔鞋,軍中倒有大半說那軍官扔得好。”

報國宣講團奉大統制之命在各處巡講,也來過昌都軍一次。當時因爲申公北在臺上說得太離譜,說什麼鄭司楚早先在昌都軍仗着自己是國務卿公子,強姦民間女子。鄭司楚在昌都軍呆過不短的時間,與軍中不少軍官也熟識。他英姿勃發,人也謙和溫文,軍官們對他印象不壞,特別他一入軍中,就曾因爲畢煒要斬殺一個犯了軍紀的士兵與畢煒發生過沖突,那些下級軍官與士兵對他更有好感,所以申公北在胡扯的時候有個脾氣很暴的軍官怒起來向他扔了個鞋。這事可大可小,報國宣講團是奉大統制之命來的,那軍官這樣做,就算被斬殺也說得過去,可是萬里雲把這事壓下了,只讓那軍官向申公北賠了個禮了事。因爲這件事,萬里雲越發覺得,大統制的威望其實並不如當初所想的那麼高,特別是兩次遠征西原失敗,再造共和起事時指責他剛愎自用,不顧民生,讓士兵白白在異域喪生,更讓不少士卒有同感。遠征西原,正是昌都軍損失最大,連畢煒也因此戰死,只怕甘隆、廖武、尹世通和嶽良這些畢煒舊將若在世,首先會對大統制不滿,因此萬里雲並不是很擔心。

徐鴻漸想了想,又道:“只是四月一日,狄部真能配合我們麼?”

萬里雲笑道:“你是擔心狄部會趁亂對我們下手吧?這一點也可以放心。狄部實力並不怎麼強,充其量不過兩千騎兵,他想吃掉昌都軍,絕無可能。鮑將軍,你不會讓我失望吧?”

此番乃是狄復組來與萬里雲聯繫,約定了萬里雲若起事,狄部一定大力配合,條件是將來萬里雲成爲狄部在漠北發展的屏障,雙方互不干涉。徐鴻漸不太相信狄部,可是萬里雲這樣說,他心想也是。狄復組現在聲響雖大,卻難有起色。大統制對狄復組一直痛下殺手,毫不留情,狄人又不是當年五王並立那時多事遊牧了,幾乎有一半內遷,昌都軍中就有不少狄人軍官,狄部就算想趁萬里雲自立的機會反客爲主,諒是翻不出浪來。到了下月一日,狄部會發動一次佯攻,屆時萬里雲把可能有變的部隊調出城去,然後城中舉起自立,宣令外面駐軍聽令。那支軍隊的帶隊軍官正是鮑霆,鮑霆這人性情兇悍,馭下極嚴,士卒對他頗有畏懼之心,到時就算中下級軍官有異動,有他彈壓,必不能成事。鮑霆聽得萬里雲點到自己,站起來道:“謹遵萬里將軍號令。”

萬里雲道:“好,就等四月一日。到時,諸位都是開國功臣,好自爲之!”他現在只是自立,但麾師征戰,平定天下這個前景似乎已經看得到了,嘴裡說的也已經是“開國功臣”四字。徐鴻漸和凌國器、鮑霆三人都覺熱血沸騰,呼地一下齊齊站立,低聲道:“遵命。”

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4)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4)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二)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1)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三)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4)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6)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1)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4)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2)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6)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4)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5)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4)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4)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一)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4)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1)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4)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2)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4)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4)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3)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1)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1)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 (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3)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二)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5)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2)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2)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5)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2)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2)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2)
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4)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4)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二)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1)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三)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4)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6)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1)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4)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2)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6)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4)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5)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4)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4)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一)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4)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1)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4)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2)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4)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4)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3)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1)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1)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 (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4)(一)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3)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二)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5)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2)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2)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5)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2)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2)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