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害”橫行的日子裡,張春橋提出所謂“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反動口號,知識分子被臭罵爲“臭老九”。鄧小平剛一恢復工作,馬上提出應該尊重知識分子,重視知識分子的巨大作用。
鄧小平還強調了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的作用。鄧小平說:
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沒有知識,沒有人才,怎麼上得去?科學技術這麼落後怎麼行?要承認落後,承認落後就有希望了。現在看來,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科學技術和教育整整落後了二十年。
也正因爲鄧小平重視知識,重視人才,重視科學技術,重視教育,所以他在第三次復出之後,主動要求主管科教工作。鄧小平後來在1977年8月8日這麼談及:
我自告奮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中央也同意了。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着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着手。
鄧小平畢竟擁有極爲豐富的政治經驗,所以他早在1977年5月24日的談話中,便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見解。
《人民日報》的內部材料驚動了華國鋒
1977年5月的變化是巨大的:
3日,中央轉發了鄧小平的兩封信;
6日,鄧小平“出來”;
24日,鄧小平尖銳地批判了“兩個凡是”。
也就在1977年5月,一樁發生在幕後的事,使華國鋒極爲不快:人民日報社有人整理了一份材料,使華國鋒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發生動搖……
在1977年5月1日,華國鋒發表了長篇重要理論文章《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華國鋒的這一文章,是以“學習《選集》第五卷”的名義發表的。
《選集》第五卷,是在1977年4月15日起在全國發行的,首批便發行了2800萬冊!
《選集》第五卷,其實收入了許多反映晚年“左”的錯誤的文章。華國鋒卻號召掀起學習《選集》第五卷的,實際上是通過這一學習,把晚年的許多“左”的思想作爲思想灌輸到千千萬萬中國人的頭腦之中。
在編輯《選集》第五卷時,編輯們很注意刪除有礙“兩個凡是”的字句。例如,《選集》第五卷中,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講話《黨內團結的辯證方法》,原本有一句:
列寧說,世界上沒有人不犯錯誤。我也犯過錯誤,而且從錯誤中得到好處。
這句話,顯然與“兩個凡是”格格不入。因爲“也犯過錯誤”,那就是說,的話未必“句句是真理”,內中也有錯話。於是,的這句話,在公開出版的《選集》第五卷中,再也找不到了!
中央在1977年4月7日發出了關於組織學習《選集》第五卷的決定。華國鋒在5月1日發表《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一文,實際上也就是點明《選集》第五卷的“主題”——學習《選集》第五卷主要學什麼。
華國鋒強調指出:
貫穿在《選集》第五卷的根本思想,就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不斷革命的原理,在無產階級奪得政權的時候,立即把民主革命轉變爲社會主義革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把社會主義革命繼續進行下去。
華國鋒這樣論述“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重要性:
經過二十多年來的革命實踐,特別是經過“無產階級**”,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武裝了我們的黨,武裝了廣大羣衆。由於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我們黨在廣大羣衆的積極擁護下,及時地粉碎了“四人幫”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斯大林逝世後蘇聯復辟資本主義的悲劇沒有能在我國重演。我們黨粉碎“四人幫”,是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一次偉大實踐,是“無產階級**”的又一偉大勝利。
爲我們黨制定了一條清楚的、明確的、正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這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下把社會主義革命繼續進行到底的路線。
這樣,華國鋒就把“兩個凡是”加以闡發,把“照過去方針辦”加以闡發:“凡是作出的決策,我們都要堅決維護。”
華國鋒最要“維護”的是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華國鋒照的“過去方針辦”,內中最主要是照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辦。所以,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成了華國鋒的理論支柱。
就在華國鋒的《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進行到底》一文發表不久,《人民日報》卻在該社內部刊物《情況彙編》上刊登《人民日報》理論部的調查,宣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並不是的原話。
《人民日報》的《情況彙報》,是印發高層參考的。這下子,在高層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份來自《人民日報》的材料,着眼於揭批“四人幫”,據說“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並不是提出的,卻是康生、陳伯達、“四人幫”所“僞造”的!
如果“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並不是的理論,那就意味着華國鋒的理論支柱要倒塌!因爲“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本身是否正確倒是次要的,對於華國鋒來說,這一理論是不是的理論卻是至關重要的。按照“兩個凡是”,只有對的理論,才“堅決維護”。倘若不是的理論,華國鋒就不能“堅決維護”並用作理論支柱了。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怎麼會是康生、陳伯達、“四人幫”一夥所“僞造”的呢?
據查,在所有的講話、所有的文章以及批示中,從來沒有“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這樣的提法。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這一提法,最早出現在1967年11月6日中央兩報一刊爲紀念蘇聯十月革命50週年所發表的社論《沿着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闢的道路前進》之中。社論結合當時蘇聯的情況,指責赫魯曉夫背叛了列寧所領導的十月革命,指出:
蘇聯和其他一些社會主義國家被現代修正主義者篡奪了政權。逐步出現了資本主義的全面復辟,給全世界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和革命人民提供了很深的歷史教訓: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還可能喪失政權,無產階級專政還可以變成資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除了防禦國內外敵人用武力顛覆政權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警惕赫魯曉夫式的人物從內部來篡奪黨和國家的領導權,走上
“和平演變”的道路。赫魯曉夫修正主義者對無產階級專政事業的背叛,充當了國際無產階級最大的反面教員。從這個意義上說,給赫魯曉夫一個一噸重的“勳章”,他是當之無愧的。
社論接着稱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同志對國際運動最偉大的貢獻,在於他系統地總結了中國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系統地總結了十月革命以來國際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不但總結了正面的經驗,而且總結了反面的經驗,特別是總結了蘇聯資本主義復辟的嚴重教訓,完整地、徹底地解決了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進行革命、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這一個當代最重大的課題。
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劃時代的偉大發展。……同志全面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創造性地提出
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並且親自發動和領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無產階級**”的偉大實踐。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即思想階段的一個極其重大的標誌。
社論分6方面論述了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的要點。自從這篇社論問世以來,中國的報刊就不時宣傳“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而且都把這一理論說成是提出的。這一社論是根據康生的點子,由陳伯達和姚文元主持起草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這一提法,是起草者提出的。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的6個要點,也是起草者用在各種場合下講的話,串在一起編成的。最令人驚訝的是,下面的這段話,並非的原話,在社論中卻用黑體字排印:
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築(其中包括各個文化領域)中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
按“文革”慣例,只有的“最高指示”,才用黑體字排印。此後,這段話被作爲“語錄”廣泛引用。
由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以及“全面專政論”正符合了晚年的“左”的思想,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也就是要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向“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作鬥爭,所以在社論寫好後,送審閱時,同意發表。
這樣,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在“文革”中後來被寫入黨章,甚至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也很符合華國鋒的“左”的思想,所以,在粉碎“四人幫”之後,華國鋒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作爲最重要的理論加以繼承。
在批判“四人幫”之際,《人民日報》理論部知道內情的人,便把那篇社論起草的內幕捅了出去。很快地,《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績偉接到一位高層人士的電話,批評他們不應該把這樣重大的事情捅出去。因爲這件事直接關係到華國鋒的威信,關係到華國鋒的“理論基礎”……
那位高層人士說,雖然那些話是陳伯達加的,但是是同意的,還說“加得好”。所以,不能說“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不是的理論……
但是,消息還是不脛而走。人們開始對華國鋒的《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進行到底》議論紛紛——儘管當時許多人的認識還只是從“兩個凡是”出發,停留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是不是提出來、要不要執行這一點上,尚未去思索“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本身的是非……
鄧小平成爲“第三號人物”
鄧小平只是出來工作,只是表示了要抓科學和教育工作,但是他還沒有正式恢復職務,也沒有在公衆場合亮相。
兩個月後——1977年7月16日至21日——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是粉碎“四人幫”之後召開的第一次中央全會。
葉劍英在十屆三中全會上說過一段對華國鋒寄予厚望的話:“領導要穩定。這對我們黨的事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宣傳華主席,擁護華主席的領袖地位,這是革命賦予我們的責任。”
鄧小平出現在十屆三中全會會場。
後來,在1982年9月18日,鄧小平曾這樣回憶說:
我是在粉碎“四人幫”之後九個月,即1977年7月纔出來工作的,到那時我才能參加中央會議。
這次中央全會作出了四項重要決定:
第一項,通過了《關於追認華國鋒同志任中國中央委員主席、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決定》。
第二項,通過了《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定》,決定恢復鄧小平的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
第三項,通過了《關於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反黨集團的決議》,決定永遠開除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的黨籍,撤銷他們黨內外的一切職務。
第四項,同意中央政治局《關於提前召開中國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定》,完全贊同中央政治局爲這次代表大會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
在這四項決定中,第一項、第三項、第四項是早已所料之中的,唯有第二項恢復鄧小平一切職務引起的震動最大。
這時,中央主席爲華國鋒。
中央副主席的變化較多:
由十屆一中全會選出的中央副主席原本爲5人,即周恩來、王洪文、康生、葉劍英、李德生。
1975年1月,李德生辭去中央副主席職務,中央副主席減爲4人;
1975年1月,增選鄧小平爲中央副主席,中央副主席仍爲5人;
1975年12月,康生病逝,中央副主席減爲4人;
1976年1月,周恩來病逝,中央副主席減爲3人;
1976年4月,撤銷鄧小平的中央副主席職務,中央副主席減爲2人;
1976年4月,增選華國鋒爲中央副主席,中央副主席增至3人;
1976年10月,由於華國鋒擔任中央主席,也就不擔任副主席了,使中央副主席減爲2人;
1976年10月,由於王洪文被捕,使中央副主席實際上只剩葉劍英1人(王洪文的中央副主席職務在十屆三中全會上才被正式撤銷);
1977年7月,在十屆三中全會上,由於恢復了鄧小平的中央副主席職務,使中央副主席增至2人,即葉劍英、鄧小平。
這樣,鄧小平一下子成了僅次於華國鋒、葉劍英的“第三號人物”——實際上,由於葉劍英年事已高,鄧小平很快就成了僅次於華國鋒的第二號人物。
這樣,在十屆三中全會之後,形成了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的“三駕馬車”式的新的領導核心。這時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有13人(按姓氏筆畫爲序):
鄧小平.韋國清.葉劍英.劉伯承.許世友.華國鋒.紀登奎.吳德.汪東興.陳永貴.陳錫聯..李德生。
在這些中央政治局委員之中,地位僅次於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的是汪東興。
鄧小平從第三次被打倒,到奇蹟般第三次復出,一時間成了世界上的“熱門話題”。
不過,這時鄧小平只是剛剛恢復職務,華國鋒的“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仍佔統治地位。
在華國鋒的主持下,這次會議認爲“華主席、黨中央提出的在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中,實現安定團結,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鞏固和發展‘無產階級**’的勝利成果,達到天下大治的戰略決策”,以及爲實現這個“抓綱治國”的戰略決策所採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是完全正確的。
這次會議還號召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貫徹執行抓綱治國的戰略決策”。這實際上是繼續堅持“以階級鬥爭爲綱”,把“**”中的“左”傾錯誤理論和方針,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下來。
會議雖然恢復了鄧小平的職務,但是仍然認定“事件”是“反革命事件”,甚至還認爲1976年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是決定的,因而是必要的——雖說隨着鄧小平的恢復職務而從此不再繼續開展“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
會議還認爲“四人幫”是一夥“極右派”,推行的是一條“極右的修正主義路線”。這樣,也就號召全黨批右而不批“左”。而“四人幫”實際上是一夥極左派,並非“極右派”。十屆三中全會是爲召開十一大作準備。在會上,印發了華國鋒將在
十一大作的政治報告。華國鋒政治報告的基調,便是“兩個凡是”。
有一個省“革命委員會”的主任,看了華國鋒政治報告稿,吹捧道:“華主席的政治報告,字字句句閃金光!”這話上了會議的簡報。